回覆列表
  • 1 # 風吹向北島花開

    屬於駁論文的是:《答司馬諫議書》。

    本文是書信體駁論文。

    本文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王安石又是著名的文學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詩、詞、散文等方面都有獨特的成就,他主張為文應“有補於世”,“以適用為本”。

    全文主要駁斥以司馬光的諫議為代表的保守派對新法的指責,所以屬駁論文。王安石的說理文見識高超、論辯犀利。

    主旨:全文立論的論點是針對司馬光認為新法“侵官、生事、徵利、拒諫、致怨”的指責,指出儒者所爭,尤在於名實。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從而說明變法是正確的。司馬光的攻擊名實不符,全是謬論。文章逐條駁斥司馬光的謬論,揭露出他們保守、腐朽的本質,表示出作者堅持改革,絕不為流言俗語所動的決心。

    全文分為四段。

    第一段即開頭一句和第一自然段。這段主要闡明寫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因為兩人之間有分歧,所以寫信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態度。

    第二段即第二個自然段。是全文駁斥的重點部分,作者以“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為論證的立足點,分別對保守派謬論進行駁斥,表明自己堅持變法的立場。

    第三段即第三個自然段,進一步明確自己的立場和態度,想讓我從此不要做這些事兒,墨守前人的所作所為,那就是不是我所敢領教的。

    第四段即第四個自然段,結束全文,說一些禮儀性的客套話。

    現在再就第二段駁斥的幾個重點進行分析。

    關於生事,新法實行,影響一些大地主和大官的利益,引起他們不滿,司馬光把這說成擾民生事,王安石闡明變法是舉先王之政,興利除弊,可造福於人民大眾,加強國家的統治,不是生事。

    關於徵利,司馬光等保守派攻擊王安石變法是與民徵利,王安石駁斥為天下理財,不為徵利,目的在於理通財政,有利整個國家,表現出政治家的宏偉的韜略。

    關於拒諫,司馬光等人認為王安石不理會保守派意見就是拒諫,王安石義正辭嚴,指出自己抨擊不正之理,駁斥不懷好意的人,證實自己光明磊落,堅持自己變法應有的態度。

    所謂天下怨誹的問題,王安石舉出歷史事實,並分析說明保守派這些人“習於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於眾為善”,乃是他們因循守舊的腐敗作風。王安石堅持不能改變自己的態度,而且委婉地表示對司馬光的說法則非某之所敢知。

    寫作特點:

    第一個特點,作為書信體議論文首要特點是行為簡潔,結構嚴謹,沒有枝蔓,全文除開頭和結尾段用幾句酬答的禮貌語言以外,緊緊扣住保守派幾個主要論點進行駁斥,只駁論點不涉及其它事情,結構非常嚴謹,駁斥時針對其要害,言簡意明,使文章短小精悍。

    第二個特點,論證方法多樣。本文的論證方式是駁論,其反駁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第一直接反駁,如為天下理財,不為徵利。第二個舉出根據進行反駁,如“某則以謂受命於人主,議法度而修之於朝廷,以授之於有司,不為侵官”,這裡就舉出了有利的根據,說明不是自己獨出新裁,而是受命於皇帝,是朝廷議過的法度,指出這不是我個人的行為,而是合理合法的。第三舉出史實進行反駁,舉出歷史的事實來進行反駁,如“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後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這裡以歷史上曾有過的如何對待怨誹的事實為表率,表示自己不以流言蜚語而動,既委婉地反駁了怨誹之多的責備,又表達了自己變法的堅強決心。整個反駁是明確而有力的,言簡意賅。

    第三個特點,是氣勢磅礴,寓剛於柔。全文所以有壓倒論敵的浩然正氣有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立足於理,理足則氣勢。二,擅於排比,連用排比駁斥對方,則勢如破竹,無可阻擋。第三,擅用反語,如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氣盛言怡,鏗鏘有力,雖則全文傲岸之氣,憤然湧出,強調堅持改革的決心不可逆轉,但語氣相當委婉,柔中有剛,如比如說詳細的說明自己這樣做的理由,您或許能原諒我,結尾又說您批評未能幫皇上大有作為,那我知罪了,但讓我什麼也不要做,墨守常規就行,那我是不敢領教的。這樣做一方面照顧多年交往的友誼,一方面堅持原則,寸步不讓,全力維護變法的正義立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坐錯車和錯過車哪個更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