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可持續發展目標獲得透過,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成為21世紀新的共同發展綱領,我們正好處在全球發展轉折性的一年。這一系列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認識到兒童是變革的推動者,他們可以發揮無限潛能來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過:“可持續發展目標認識到,兒童早期發展可以促使我們實現為未來15年所規劃的轉型。”
那麼問題來了,兒童早期發展如何才能促使我們在2030年前實現轉型?
發展議程的目的很明確:消除貧困與飢餓、重振人類尊嚴與平等、保護地球、可持續利用自然資源、促進經濟增長及建立和平、公正、包容的社會。所有17個目標和169個具體目標既宏大深遠,又有機統一、相互關聯,包含了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維度——人類、地球、繁榮與和平。
兒童早期發展包含在目標4中——“確保包容、公平的優質教育,促進全民享有終身學習機會”。具體目標4.2特別提及“到2030年,所有男女童均享有優質兒童早期發展、保育和學前教育服務,從而為初等教育做好準備。”
然而,僅僅將兒童早期發展局限於某個發展領域,將會限制其在個體發展和社會轉型中所發揮的作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安東尼·雷克說過:“我們現在知道,僅僅依靠教育並不足以促進兒童大腦發育,而是需要許多其他方面的投入。”
“知識更新改變了我們對兒童早期發展的認識和採取的相應行動。”安東尼·雷克在其最近的部落格文章中寫道。
我們已經瞭解到,大腦發育需要多方面的投入——衛生保健、悉心照顧、保護和關愛。把這些多重投入全部納入兒童早期發展工作,有利於培養幼兒的發展潛能。同時,我們也可以將兒童早期發展對諸多全球目標的乘數效應最大化。例如:
目標1:消除貧困
兒童早期發展已被證明是最為經濟有效的扶貧戰略之一。在生命早期,大腦如能最大程度地充分發育,兒童就能更好地學習知識和技能,幫助他們長大後能夠適應21世紀經濟發展的模式。
目標2:消除飢餓、改善營養
與僅接受營養補充的兒童相比,接受早期啟蒙及營養補充的兒童有更好的表現,營養對他們的積極影響因此而得到強化。此外,對兒童早期發展的干預能緩衝壓力的負面影響,從而提高了營養攝入的吸收水平。
目標3: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對兒童早期發展的干預為健康的一生確定了軌跡。它能降低心血管和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增進福祉。兒童早期發展不但可以改善兒童生存狀況,還能有助於促進他們茁壯成長和健康發展。
目標4:促進全民享有終身學習機會
人類的學習自出生即已開始。對兒童早期發展的干預已被證明是一生中學識水平、學術成就及生產力高低的根基。一項針對73個國家提高學前教育入學率的研究發現,每投資1美元,未來回報可達6至17美元,這意味著潛在的長期收益可達110億至340億美元。
目標5:實現性別平等
兒童早期發展與對婦女的經濟賦權之間的關聯十分緊密。對優質及可負擔的兒童保育服務加大投入,關係到為婦女在經濟發展及賦權方面增加機遇。
目標8:確保人人有體面工作
充分的兒童保育服務是實現人人擁有體面工作議程的關鍵因素。投入於培養專業的兒童早期發展工作者,有助於實現充分和生產性就業,對婦女而言更是如此。
目標10:減少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不平等
不平等通常在人出生之前就已發端。兒童早期發展可謂是促進平等的“利器”。兒童出生後的頭幾年是干預措施實施的機會視窗,這些措施能夠縮小出生於弱勢家庭與出生於優勢家庭兒童之間的差距。與那些未獲得兒童早期發展服務的弱勢兒童相比,獲得了相應服務的弱勢兒童成年後收入要高出多達25%,幾乎與非弱勢同齡人持平。
目標11:建設包容、安全、有風險抵禦能力和可持續的城市及人類住區
兒童早期發展需要安全的空間,且空間需具備可持續性、自然天成並能夠體現對生命的尊崇熱愛,這也是建設城市及人居環境的起點。
目標12:確保可持續消費
兒童早期發展專案可影響到消費習慣的形成,培育資源保護的態度,並催生保護環境的行為實踐。兒童在早期所習得的知識和養成的習慣將影響他們的終生。
目標16:促進和平社會
針對兒童早期的干預措施有可能促進神經生物性健康水平,有助於培養兒童的心理韌性,培養有利於減少暴力、促進和平的價值觀及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兒童早期發展的干預已被證明可減少家庭暴力行為的發生,並能增強社群凝聚力。
目標17:加強執行手段
在全球、地區和國家層面考量兒童早期發展,是一種強有力的手段,能煥發全球夥伴關係的活力。對兒童早期發展的跟蹤監測亦可作為考查全球目標是否服務於當今最年輕一代人的指標。
鑑於兒童早期發展在多個全球目標中均具有乘數效應,投資於該領域實屬財政規劃的睿智之舉。兒童早期發展還具有科學依據,且符合道德準則。讓我們恪守全球目標的承諾,自每位兒童人生伊始,給予他們公平的發展機遇。
隨著可持續發展目標獲得透過,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成為21世紀新的共同發展綱領,我們正好處在全球發展轉折性的一年。這一系列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認識到兒童是變革的推動者,他們可以發揮無限潛能來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說過:“可持續發展目標認識到,兒童早期發展可以促使我們實現為未來15年所規劃的轉型。”
那麼問題來了,兒童早期發展如何才能促使我們在2030年前實現轉型?
發展議程的目的很明確:消除貧困與飢餓、重振人類尊嚴與平等、保護地球、可持續利用自然資源、促進經濟增長及建立和平、公正、包容的社會。所有17個目標和169個具體目標既宏大深遠,又有機統一、相互關聯,包含了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維度——人類、地球、繁榮與和平。
兒童早期發展包含在目標4中——“確保包容、公平的優質教育,促進全民享有終身學習機會”。具體目標4.2特別提及“到2030年,所有男女童均享有優質兒童早期發展、保育和學前教育服務,從而為初等教育做好準備。”
然而,僅僅將兒童早期發展局限於某個發展領域,將會限制其在個體發展和社會轉型中所發揮的作用。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安東尼·雷克說過:“我們現在知道,僅僅依靠教育並不足以促進兒童大腦發育,而是需要許多其他方面的投入。”
“知識更新改變了我們對兒童早期發展的認識和採取的相應行動。”安東尼·雷克在其最近的部落格文章中寫道。
我們已經瞭解到,大腦發育需要多方面的投入——衛生保健、悉心照顧、保護和關愛。把這些多重投入全部納入兒童早期發展工作,有利於培養幼兒的發展潛能。同時,我們也可以將兒童早期發展對諸多全球目標的乘數效應最大化。例如:
目標1:消除貧困
兒童早期發展已被證明是最為經濟有效的扶貧戰略之一。在生命早期,大腦如能最大程度地充分發育,兒童就能更好地學習知識和技能,幫助他們長大後能夠適應21世紀經濟發展的模式。
目標2:消除飢餓、改善營養
與僅接受營養補充的兒童相比,接受早期啟蒙及營養補充的兒童有更好的表現,營養對他們的積極影響因此而得到強化。此外,對兒童早期發展的干預能緩衝壓力的負面影響,從而提高了營養攝入的吸收水平。
目標3:確保健康的生活方式
對兒童早期發展的干預為健康的一生確定了軌跡。它能降低心血管和非傳染性疾病的發病率,增進福祉。兒童早期發展不但可以改善兒童生存狀況,還能有助於促進他們茁壯成長和健康發展。
目標4:促進全民享有終身學習機會
人類的學習自出生即已開始。對兒童早期發展的干預已被證明是一生中學識水平、學術成就及生產力高低的根基。一項針對73個國家提高學前教育入學率的研究發現,每投資1美元,未來回報可達6至17美元,這意味著潛在的長期收益可達110億至340億美元。
目標5:實現性別平等
兒童早期發展與對婦女的經濟賦權之間的關聯十分緊密。對優質及可負擔的兒童保育服務加大投入,關係到為婦女在經濟發展及賦權方面增加機遇。
目標8:確保人人有體面工作
充分的兒童保育服務是實現人人擁有體面工作議程的關鍵因素。投入於培養專業的兒童早期發展工作者,有助於實現充分和生產性就業,對婦女而言更是如此。
目標10:減少國家內部和國家之間的不平等
不平等通常在人出生之前就已發端。兒童早期發展可謂是促進平等的“利器”。兒童出生後的頭幾年是干預措施實施的機會視窗,這些措施能夠縮小出生於弱勢家庭與出生於優勢家庭兒童之間的差距。與那些未獲得兒童早期發展服務的弱勢兒童相比,獲得了相應服務的弱勢兒童成年後收入要高出多達25%,幾乎與非弱勢同齡人持平。
目標11:建設包容、安全、有風險抵禦能力和可持續的城市及人類住區
兒童早期發展需要安全的空間,且空間需具備可持續性、自然天成並能夠體現對生命的尊崇熱愛,這也是建設城市及人居環境的起點。
目標12:確保可持續消費
兒童早期發展專案可影響到消費習慣的形成,培育資源保護的態度,並催生保護環境的行為實踐。兒童在早期所習得的知識和養成的習慣將影響他們的終生。
目標16:促進和平社會
針對兒童早期的干預措施有可能促進神經生物性健康水平,有助於培養兒童的心理韌性,培養有利於減少暴力、促進和平的價值觀及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兒童早期發展的干預已被證明可減少家庭暴力行為的發生,並能增強社群凝聚力。
目標17:加強執行手段
在全球、地區和國家層面考量兒童早期發展,是一種強有力的手段,能煥發全球夥伴關係的活力。對兒童早期發展的跟蹤監測亦可作為考查全球目標是否服務於當今最年輕一代人的指標。
鑑於兒童早期發展在多個全球目標中均具有乘數效應,投資於該領域實屬財政規劃的睿智之舉。兒童早期發展還具有科學依據,且符合道德準則。讓我們恪守全球目標的承諾,自每位兒童人生伊始,給予他們公平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