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35917511617

    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出自《莊暴見孟子》

      莊暴見孟子,曰:“暴見於王,王語暴以好樂,暴未有以對也。”曰:“好樂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他日,見於王曰:“王嘗語莊子以好樂,有諸?”

      王變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

      曰:“王之好樂甚,則齊其庶幾乎!今之樂猶古之樂也。”

      曰:“可得聞與?”

      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曰:“不若與人。”

      曰:“與少樂樂,與眾樂樂,孰樂?”

      曰:“不若與眾。”

      “臣請為王言樂。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樂,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今王畋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獵,夫何使我至於此極也?父子不相見,兄弟妻子離散。’此無他,不與民同樂也。

      “今王鼓樂於此,百姓聞王鐘鼓之聲、管籥之音,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鼓樂也?’今王田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由此可見,追求個人的小目標,一旦實現了,也許有短暫的快樂,但難以長久。只有追求崇高的目標,一旦實現惠及國家與人民才會有真正長久的快樂。

  • 2 # 相約可可托海

    有些人在乎結果,有些人在乎過程。

    在乎結果的人有了結果後守著結果很快樂,不管結果是美女,是金錢,是風景還是其他。

    在乎過程的人在追求的過程中很快樂,等有了結果又會尋找下一個目標,又開始另一個過程。

    快樂是一種心態,心態是一種心境。

  • 3 # EN毛毛果果

    關於這一怪象,《圍城》中方鴻漸早有過精彩論述,“譬如叼著肉望向井中倒影的那隻狗,它只關注倒影中那狗嘴裡叼著的肉,卻對自己嘴裡咬著的肉熟視無睹”,這與現實生活中的很多現象何其相似,在一些人看來,透過千辛萬苦努力奮鬥獲取得來的獎勵,把玩片刻便覺興趣索然不過如此,卻對他人擁有而自己暫時無法得到的產生興趣認為最美,從而燃燒覬覦競爭鬥志,再次找到人生參照假想敵目標。而這就是人的本性——貪慾作祟所致。最典型的事例莫過於去分析一下英美對華政策了

  • 4 # 徒步紅塵

    那就說明一個問題,你曾經追求的,都不是最重要的,或者說你得寸進尺,想要什麼就有什麼了,咋還想要快樂呢?

    一個人在慾望和追求都是沒有盡頭的。你曾經的慾望一旦實現了的同時,新的慾望自然就會產生,這是人的本性,在你的慾望繼續膨脹的同時, 你的追求只能隨著你的慾望繼續前行。

    這種無休止的追求中,想要得到快樂,首先要理想控制慾望,然後再弄懂何為快樂!

    再者說,你所謂的什麼都有了,只是物質上的富足,而快樂屬於精神層面建築,在你追求物質增長的同時,可能不僅沒有做到精神追求上的同步,而且很可能用犧牲精神基礎做為追求物質的代價。原本精神上的愉悅感被一些世俗的東西給佔據。導致精神上變得漸漸的空虛、匱乏。

    一個人應該享受追求的過程,還是急於達到追求的結果,是物質上的富足還是精神上的豐盈,這個弄明白了,自然就會快樂起來了!

  • 5 # aa慧蓮子

    無為慧蓮子

    為什麼曾追求的都有了,還不快樂?這個問題首先明瞭:什麼名稱在追求?如是外界感官上的追求,是外部應付於身體的衣食住行,即衣好食好住好行好。這是物質的享受,是表不是本。古人說,家寬抵不身寬,身寬抵不上心寬。廣廈千萬間,晚眠六尺床。糧食有千擔,一日只三歺。衣有三件不破,飯有三歺不餓。出門以車當步,山珍海味雖好,多了有負作用,有位相聲大師說得好,恰到好處。有益身體健康就是好。

    物質世界滿足了,你自足了,很好。說明你慾望心把握得好。可喜可賀!為什麼不快樂?你心裡空虛,精神世界是一張白紙。毛主席說,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畫最新最美的畫圖。2001年,中華詩詞學會,舉辦"新世紀天台山詩詞之路`。學生聆聽學者說,二十一世紀詩詞還要興盛,人們需精神食糧。現在,國家倡導的文化產業,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佛家說,人有八萬四千種人,心有八萬四千種心,法門有八萬四千法門。隨各人喜好,選擇所喜好的法門。法門就是學習。小學、中學、大學、大專、中專、技校,乃至更高等學習。中國的傳統文化,老子五千言,大乘佛法,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是多元文化,有容乃大。這些都是充實精神世界的空虛,隨自己的因地之願,修學自己,如一旦嚐到味,就算上路。一旦開啟心靈的閘閥,你就覺得有滋有味。阿彌陀佛!

    學生 陳瓏標

    一一一2021 2 18

  • 6 # 知足楊樹

    事物的發展,有其兩面性。有失必有得,有快樂就有痛苦,人對生活的追求也是如此。在追求的過程中,會讓你富有激情,激情會給你帶來快樂。當你的追求得到滿足後,你的快樂就會稍縱即逝,隨之而來的甚至是痛苦。

    住上了豪華的大房子,清潔衛生卻成了你的心事;開上了豪車,神氣之餘,會害怕發生交通事故,因為你不創別人,可免不了別人會創你;有了許多錢,就去花天酒地,醉生夢死,長此以往損害了身體。試想一下,還能有快樂嗎?

  • 7 # 激思

    人的追求是無止境,正如“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為五個層級:一生理需求;二安全需求;三社交需求;四尊重需求;五自我實現需求。每個人都會處於不同的層級。有人為了“麵包和牛奶”,而有的人追求“詩和遠方”,不同的追求,在心理上會產生不同的反映。既然追求的什麼都已經得到了,仍然感覺不到快樂,說明自己的追求依然停留在物質追求的層級上,一但跳過物質層級,向更高層級邁步,必然快樂會隨之而來。

    人常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人都有被別認可和自我認可的需求。人生在世,本有社會屬性,不可能獨立於世,必然會有被尊重、認可、自信、名譽等方面的需求,你幫助了別人,就會受到別人的尊重,幫助的人越多,受尊重的人就會越多,自己也會得到更多人的幫助,正如常講的“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道理。

    其實人還有自我實現的需求,即個人價值的社會體現。就是在人生追求上,去努力實現個人的人生理想,體現個人的社會價值,受到人們尊重的同時,把個人的命運和前途與國家的命運前途緊緊相連,國家每前進一步,自己必感自豪無比,快樂自然而然。

    人生在世,不過三萬多天,當物質充裕的同時,更應該向高階的層級即精神層級挺進,向個人價值的體現上前行,快樂將會伴隨人的左右,生命將會象鮮花一樣怒放!

  • 8 # 三農老李

    人的追求是永遠的無止境的,人的思想永遠不是這個“點”,人永遠追求的那個“點”,而那個“點”在哪呢?自己也不知道。

    “人心無底真無底,黃河無底假無底。”你不快樂,其實是心態問題。我們曾經的貧窮,我們的不滿足,積極的追求,沒有感到不快樂,我們的快樂是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過程中。這個追求的過程就是我們的幸福“點”,終點到了,沒有了追求,快樂也就沒有了。

    思維問題。我們要怎樣的生活,我們不知道,什麼叫快樂,我們也不知道。過去的追求,過去的忙碌,過去的吃苦,我們無暇考慮。我們只知道追求物質上的滿足,精神層面還來不及考慮,即便考慮,也主要是追求財富,追求財富的忙碌,一些不快樂,只不過是忽略了。一旦目的達到了,回過頭來思索,感覺仍然缺少什麼。你的不滿足,無論是物質和精神層面的,就是你的不快樂。物質的滿足,你只是財富的滿足。你的不滿足,是你的精神上出現了問題。

    知足常樂,改變觀念,快樂在每時每刻。我們追求物質的滿足,是快樂;我們滿足現有的生活,也是快樂。廣廈萬間,睡床三尺。腰纏萬貫,每天只不過三頓飯。“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豪華三千,彈指揮間,百年之後,一捧黃土。”人生其實很短暫,要深知貧窮時要快樂,富有時也要快樂。你把觀念改變了,你就快樂了。

    現實生活中,因為你對財富的擁有,買個車,花個大錢買樣大件東西,你不假思索,付了錢你就會擁有。而人是有思想的,要考慮事。子女哪方面做得不對,朋友哪方面對不住自己,去年追求財富中,有哪些失誤,張三說我什麼了,李四又說我什麼了。種種糾結,種種擔心和種種的的不滿意,充滿著整個頭腦。你沒有為追求財富煩惱,而是為瑣事煩惱,而這個煩惱就是你的不快樂。

    要有一種愛好,讓愛好佔滿你整個生活。財富有了,你可以不去再追求財富,你也可以繼續追求財富,你還可以選擇旅遊、書法、寫作等,關鍵是你得有個事去做,不要讓自己閒下來。

    閒來事多,閒來病多。忙起來,無論你追求財富還是追求愛好。不要去考慮別的事,更不要去糾結。快樂就在身邊,快樂時時有。

  • 9 # 馬哥知屋會

    這就是人性:貪婪,自私!失去了,失敗了會悔恨終生。得到了不珍惜 。而只有這樣才有動力,才有更好的追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十四節氣中清明過後是什麼節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