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詩書君

    且看這首詩: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兒女惜顏色,行逢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祿池臺開錦繡,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三春行樂在誰邊。婉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

    這首詩的體裁,名為“七言歌行”。魏晉以來,這種詩體,多用於樂府歌辭,到了唐代,漸漸脫離樂府,成為一種七言古詩的形式,名曰“歌行”。歌行是詩,不是樂府曲辭了。盧照鄰,駱賓王等初唐詩人都有篇幅較長的歌行,不過他們的句法,還繼承齊梁詩的濃麗風氣,又多做對句。劉希夷的歌行,極少用對句,也不多用典故。文字明白流利,詩意也不隱晦。這些特徵,都是繼承了古詩的傳統,和當時流行的文風不合。因此,他這一類詩在同時代是被認為膚淺俚俗,有乖風雅。直到六七十年以後,在玄宗天寶年間,麗正殿學士孫翌,字季良,編選了一部《正聲集》,把劉希夷這首詩選進去,以為全集中最好的詩,從此才被人注意。

    《唐才子傳》稱:劉希夷,字延芝,潁川人。《全唐詩·小傳》說:劉希夷,一名庭芝,潁川人。歷代選本,或稱劉庭芝,或稱劉希夷,大概他的名與字已無法辨正了。《唐才子傳》又記錄他是上元二年(公元六七五年)的進士,是宋之問的外甥。但宋之問也是上元二年進士及第的,可知甥舅年齡差不多。劉希夷作《代悲白頭翁》,宋之問看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一聯,極其喜愛,知道這首詩還沒有流傳出去,就向劉要這一聯,用入他自己的詩中。劉希夷當時答應了,但後來又反悔,因而洩漏了這件秘密,使宋之問出醜。宋之問大怒,叫人用土袋壓死劉希夷,當時劉還不到三十歲。這是唐人小說中所記的一段文藝軼事,未必可信,但由此可知這首詩是很著名的。當時及後世,都有人摹仿,甚至剽竊。《才調集》選錄賈曾的一首《有所思》雲: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幽閨女兒愛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今歲花開君不待,明年花開復誰在。故人不共洛陽東,今來空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這完全是剽竊了劉希夷的主題和詩句,甚至連宋之問讚賞的兩句也據為已有。直到清朝,曹雪芹作《紅樓夢》,代林黛玉作《葬花詞》,還偷了好幾句。

    全詩二十六句,第一句至第十二句為前半篇,以落花為中心。大意說:花有謝落之時,但明年仍然開花,人則紅顏一改,便成老翁。從此轉到下半篇,勸告青春旺盛時代的青年人,應該憐憫“半死白頭翁”,自己警惕。今天你看到的白頭翁,當年也是“紅顏美少年”,他也曾和公子王孫一起在花前清歌妙舞,在光祿勳、大將軍的園林、樓閣裡飲酒作樂。可是,一轉眼就病了,老了,不再有人邀請他去參加“三春行樂”。從前在筵席上歌舞的姑娘,也不經久,不到幾年,便已滿頭白髮。著名一時的豪家的園林、樓閣,曾經是多少青年宴飲作樂的地方,到後來都成為一片荒地,只有鳥雀在黃昏時候喧噪,好像是有所悲悼。後半篇是全詩的主體,前半篇只是一個引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抗皺方面,嬌韻詩雙萃精華液和雅詩蘭黛小棕瓶哪個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