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寫一篇論文時,總是要看很多論文,但是如果不好好的總結,很快就會忘記
20
回覆列表
  • 1 # 打不到我197

    認真看,別想快速有效。每天看一篇,看三個月就差不多找到看的方法了。更有效的辦法是你用一個月自己寫一篇,不管論文多簡單你要按照論文的方法來寫。然後你就會看了。

    至於參考文獻的管理,學校的圖書館會有相應的方法。有的學校會購買論文管理軟體。

  • 2 # 閒蔬

    首先要搞清楚為什麼要看文獻。看文獻的意義在於兩個方面,其一是瞭解當前的動態,其二是為自己的研究找墊腳石,有了墊腳石就不必親自再做相關的研究了。兩種目的都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去精讀,只有教師給研究生布置的以學習為目的的文獻閱讀才需要精讀。

    查文獻、讀文獻千萬別搞成精讀文獻、學文獻,重要的是學會為自己的研究找鋪墊成就自己的科研事業。

  • 3 # 枕邊夜話

    作為一個研究生對於看論文還是頗有心得,接下來就分享一下我看文獻的心得。

    第一步:確定自己的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或者是研究課題,這就代表了你要研究什麼,要做些什麼,如果你連自己想做什麼都不知道的話,那怎麼才能尋找自己需要看的論文呢?

    第二步:先看綜述

    綜述是什麼,就是一個課題的研究最新進展。只有你先了解到了你課題的最新研究進展,才能確定你研究的意義和研究目標,就像超過某個指標,達到最新的要求。

    看綜述很重要,如果你英文不好,先看中文綜述,如果你的英文很好,那就可以看英文綜述。

    第三步:看綜述中的引用文獻

    第二步看的綜述就會引用很多優秀的文獻,從他引用的文獻看起,一方面方向很確定,而且,質量也很有保證,從這些文獻看起,肯定會有助於對你課題的瞭解和感悟。

    第四步:制訂研究方法和實驗方案

    這一步要看你的課題需要做實驗嗎?如果不需要做實驗,請忽略這一步。

    如果需要做實驗,那就需要制訂研究方法,和實驗方案。具體內容,因人而異吧!

  • 4 # 漫話科研

    與題主分享3個觀點,也是文獻閱讀和整理的3個步驟,它們是逐層遞進的。

    第一,綜述先行——先看中英文綜述,建立知識體系。

    第二,再圍繞知識體系的框架,下載文獻,並對文獻進行分類。

    第三,分門別類地進行閱讀和整理。

    這個方法看似簡單,但進行完後,你所關注的小領域之格局、之脈絡已瞭然於胸!

  • 5 # EditSprings

    科研人都知道,引用”Citation”標明瞭我們的工作在其領域的位置,能使我們的研究被找到,也更方便找到別人的研究。我們引用的文獻,能讓我們瞭解這個領域,在這個領域的重要性以及領域裡面哪些研究是比較重要的。引用文獻就是透過”借來的東西“來構建我們自己的研究,對研究進行解釋和論證,從而明確自己的論文成果能在這個領域做出什麼階段的貢獻。

    在確認研究的主題後,第一步就是去檢索同領域其他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如果看了一圈文獻,沒有整理出系統性地文件,會導致在後續的實驗和寫作過程中,重走老路,再次閱讀和查詢文獻。那麼用什麼樣地方式避免這個問題,有效快速地找到我們需要的東西呢?

    我們可以採用列表的方式。將我們要做的事情列個清單作為自我檢查的機制。同樣作為一種思維工具,把我們在閱讀文獻、引用文獻的方方面面羅列出來,以免遺漏或者忽略。這個清單可以涵蓋的內容有:

    1.搜尋發現相關文獻:搜尋圖書館資料庫,期刊網站、檔案館,或者以關鍵文字中的參考列表為出發點,找到閱讀/手冊介紹。

    2.閱讀批註歸納整理:在每個文字上找到與你研究相關的註釋和關鍵詞,以便在需要的時候檢索單個專案,可以進行彙總和主題間的劃分。

    3.對比分析:詳細閱讀同類學者的文獻,在對比中找靈感,找方法。如分析同一主題或類別中位置、方法、設計、樣本、發現、理論的異同。在對比中,無疑加深了對這個領域的理解,幸運點的話,還能為你研究的方向找到新的靈感哦~

    4.合理引用:如果在文章引言的構建中,想到自己的研究課題,可以合理引用其他學者的論文哦。

    5.選取對應樣本:當你已經整理好了文獻,也能找到分好類的主題,這時候合理應用這些文獻,就成了你接下來的工作了。

    文獻引用的步驟,大概是這幾步。不管是整理自己的思維,還是對文獻的歸納提純,文獻閱讀對科研工作者都很重要。除了獲取重要的資訊,還要學習如何好好利用這些資訊,對你的SCI論文寫作是個很好的鋪墊工作。

  • 6 # 快樂炎氮

    看文獻個人觀點有幾個,

    一是查詢整理與自己論文方向一致或相關的文獻。

    二是花時間粗讀文獻,做好筆記,將論文觀點分類整理。

    三是根據自己論文想要表達的觀點篩選文獻觀點並精讀細讀這部分文獻。

    四就是分析精讀文獻的結構,觀點並將其應用到自己論文中去。

  • 7 # 遷移學習入門者

    進入研究生和博士階段就要開始大量的閱讀文獻了。研究生和博士生該如何度過新手期呢?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讀論文的能力

    科研最重要的一環就是——讀論文。讀論文的效率直接影響科研的程序。我們花大量的時間讀論文,卻從來沒有學習過如何讀論文。這導致我們在這件事情上浪費了很多時間。下面介紹如何科學地讀論文。

    在學習人工智慧的工程中,我需要閱讀大量的論文,畢竟最好的框架都寫在論文裡了。我需要經常檢視最新的論文,看看人工智慧領域又出了什麼新的技術。所以本文偏向計算機領域。文科的論文我著實不瞭解.

    不管你讀論文的目的是什麼,是瞭解一個領域,還是跟蹤最新的進展……都可以使用此方法,做一個高效地閱讀。

    讀論文分為三個步驟:

    快速掃描:知道論文是幹什麼的瀏覽論文:知道論文的內容(忽略細節)精讀:以創作者的角度去復現這篇論文第一步:快速掃描

    在這個階段,你只需花費5到10分鐘的時間,快速掃描論文。第一步的目的是:瞭解這篇文章值不值得讀

    你只需注意一下幾個地方:

    題目、摘要、介紹(introduction )閱讀每個章節的題目,包括子章節的題目,而忽略其內容掃描數學公式,看看使用了什麼數學工具閱讀結論掃描參考文獻,把你閱讀過的參考文獻挑出來

    做完第一步之後,你應該可以回答一下5個問題:

    範疇:這篇文章屬於哪個領域?它的原型是什麼?……內容:它和哪篇文章是相關的?它的理論基礎是什麼正確性:它的假設是正確的嗎貢獻:這篇文章的主要貢獻是什麼清晰度:這篇文章寫得是否清楚,寫作邏輯是否通暢

    基於以上資訊,你可以判斷這篇文章值不值得你花時間?是不是你感興趣的內容?如果是,我們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步:瀏覽論文

    在這一階段,你需要花費大約1小時的時間,閱讀得更仔細一些,但是忽略細節(比如證明等)。閱讀時,你可以簡單記錄一些關鍵詞,或者你的疑問。你需要注意一下幾點:

    圖表,檢視它們所代表的含義注意哪些你沒有度過的參考文獻,這是一個瞭解文章背景的好方法

    經過這個階段,你應該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你應該能夠總結本文的主旨,支援材料等。有時,你並不能完全理解。這是因為有一些東西對你來說是陌生的。你可以選擇:

    扔到一邊,祈禱你不需要知道這些回到論文,找它的背景材料進入第三階段第三步:精讀

    在這個階段你將花費4-5個小時的時間。想象你是作者本人,和他有相同的假設。然後沿著這個假設,重新構造出這篇論文來。一步一步,不放過任何細節,找到它潛在的條件和失敗的地方。這時,你是創造者的身份。

    對於一篇文章,這三個步驟並不需要在一天內完成。你可以先在網上收集論文,完成第一個步驟:挑出你感興趣的論文。然後,放置在一旁

    某一天,再拿出來進行第二個步驟。等哪天你需要復現某篇論文的時候再進行第三個步驟。

    參考文獻:

    S. Keshav David R. Cherito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University of Waterloo Waterloo, ON, Canada: ""How to Read a Paper""

  • 8 # 易智編譯

    摘要:這是整篇文獻的精華,利用最簡潔凝練的語言,把整個工作的成就和突破都提煉出來。對於大多數文章,只需閱讀摘要部分,大致瞭解文章的主要研究發現即可。

    引言:這篇文章為什麼要寫,這個工作為什麼要進行,都在引言裡說的明明楚楚。這一部分主要是介紹研究背景和研究的目的,對於相近領域的研究來說,細細研讀一下引言,是很好的選擇。

    結果與討論:這一部分,主要是詳細介紹這個工作得到了什麼結果,是如何得到的,如對於材料學來說,如何證實材料的晶型和結構,材料的效能如何,緣何效能如此優越等等。這是整篇文獻最詳細,最深入的部分。如果這是你需要好好吃透的文章,最重要的就是把這一部分好好解析清楚。

    結論:最後一部分就是對文章進行一個整理和下結論,進一步強調該工作的成果和在未來可能帶來的影響。這一部分與摘要有異曲同工之效,只不過要寫得更具體,更全面。

    實驗、計算、補充材料等:這些部分屬於很細節的組成元素,一般只有需要重複實驗或者與之作比較,才會需要搜尋這方面的資訊。

    一、抓住文獻的亮點,將其標亮

    閱讀一篇文獻,首先要做的一定是抓亮點,如何快、準、狠地把握好亮點?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摘要或結論裡面找到一些引導性的副詞或連詞。一篇文章的摘要和總結是它最精華之所在,如果沒有時間仔細閱讀這篇文章,不妨把摘要和總結最關鍵的句子畫出,這樣你也就把握到這篇文章的30%以上了。

    二、梳理文章的脈絡,緊握關鍵的連線句

    當一篇優秀的或者與你研究十分相關的文獻需要仔細研讀時,這就需要好好把握每個段落的關鍵語句了。如何快速有效地梳理這篇文章的脈絡,並可以在以後需要的時候迅速找到需要重溫的點。那麼,我們可以把關鍵的連線句高亮標記,為以後的第二次閱讀乃至多次閱讀鋪好道路。

    三、學習文獻的好詞、好句並全數標出

    一篇文獻,不懂的詞語一定是有的,請在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就查清楚,在旁邊簡單標記好。出現的高頻的但你又不認識的詞語就更是重點需要注意的,這時候應該給它做個小標記,這裡推薦使用線上取詞工具(有道詞典、金山詞霸都有這種功能),隨時查閱不懂的詞彙。當然,句子才是連結文章最重要的一塊。無論是背景介紹部分,還是分析討論部分,抑或是測試方法的描述部分,只要你覺得讀起來舒服,感覺寫得優秀,就把它們都標亮,這樣你才知道,讀完了這篇文獻,讓你有感覺的值得學習的是哪些句子。

    四、從補充材料中汲取有用的資訊

    所謂的補充材料,不是對該工作最為主要的內容和資料,但也是整個文章行文必不可少的一大塊。在這裡,我們經常可以找到我們在正文中獲取不了的東西,如一些公式,實驗方法等。挑選其中對你有用的,標出來,以備記錄使用,你就可以擴充你的知識庫,增加一層修煉的境界。

    五、謄抄亮點、關鍵句、好句及補充材料蒐集回來的有用資訊,給這篇文獻留下深深的烙印

    最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將文獻的標題,DOI號,甚至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記錄下來,然後把原文中你的高亮的部分一一謄抄(詞和句子可以分開,學習語言的和內容的也可以分類開),第一可以給自己一個更深的印象,第二可以練練字。這個階段花的時間和體力是較多的,但請耐心地把它做完,因為這一步做好了,這篇文獻以後就是你寶貴的財富了,無論在寫文章參考學習,還是在以後查詢相關材料和思路,你都會用得上。當然也推薦使用Endnote文獻管理工具,建立專屬於你的個人圖書館。

    如果把這5個小技巧都完整的去做一遍的話,文獻閱讀筆記也就完成得很好了。文獻閱讀,除了用眼和腦,再加上筆記,就是手腦並用,事半功倍。

    願大家都能從文獻中收穫更多,科研順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瑜伽是如何實現人生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