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江郎
-
2 # 基層林業歷史是面很好的鏡子,它能夠讓我們更好的瞭解過去
八十年代跨出校門,步入鄉鎮從事林業工作,親歷了林業站的發展過程,歷歷在目。
那時沒有林業站的概念,幹林業的稱“林業員”,人財物都屬於鄉鎮,業務受林業局指導,形成條塊結合以塊為主的管理模式。從事的主要工作就是指導育苗、造林設計、驗收,平時和政府工作人員一樣包村下鄉,因此也不具備系統的管理森林資源的條件。
農民自用木材稱“民用材”,基本不會申請採伐,只要不去偷盜別人的,基本相安無事,只有銷售外運的木材稱“商品材”,需要申請木材券,憑券銷售、發貨、運輸。森林資源、木材、林地、溼地管理非常粗放,基本處於無序狀態,這就是沒有林業站以前的森林資源管理真是狀況。
九十年代以後,各地相繼組建鄉鎮林業站,並由林業主管部門牽頭建立標準化林業站,擴大招收或自行培養林業技術人才,在各地政府的大力配合下,逐步回收人財物,形成條塊結合,以條為主的管理模式,本縣頂峰時林業專業技術人員達到120多人,技術、管理人員大增,人員分工越來越精細,森林資源的管理也逐步走上正軌。
特別是近年來引用的年度高畫質衛片對森林資源的監管措施,成效非常顯著。根據歷次森林資源調查資料顯示,全國的森林資源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得到顯著的提升,當然其中離不開國家對生態環境的重視,離不開林業主管部門對保護森林資源採取的正確策略,更離不開全體林業人的不倦努力。
再行“下放”管理,林業執法,你是否能“硬”起來?首先,林業站下劃,主管局的業務監督指導能力肯定受到削弱,指導督查工作不再會那麼快捷,力度也會減弱,基層執行起來也會感覺不力;
其次,鄉鎮工作千頭萬緒,勢必會牽涉基層站所的精力,不能全力以赴開展森林資源管理,導致監管執法的連續性受到影響,不能達到高壓的常態化效果。
最後,地方要發展離不開基礎設施建設,離不開投資開發,耕地紅線觸碰不得,林地首當其衝,在一些極具誘惑力的“大專案”引進落戶,一些不得不行的基礎設施建設上,相信很多的基礎林業工作者都感受過來自地方政府的“壓力”,如此的背景下,該如何開展森林資源管理?
當然,或許這只是杞人憂天,或許只是“老腦筋”在作祟,現在關注環保,重視生態是各級政府的共識,是觸碰不得的紅線,各級政府都會明瞭其中的利害關係,全力做好生態環保森林資源的保護工作的。
-
3 # 我的地盤我做東
那會更糟!鄉鎮常常以發展經濟為由破壞森林資源的!若是把保護森林資源的責任壓實給鄉鎮去承擔,就一定能更好地保護森林資源。
-
4 # 嶼215758142
唯官不正是扯淡,瀆職。機構部門齊全,利民的事辦不好。宣傳省事,做很難。長期相互掣肘、推卸責任,造成夢始航。
-
5 # 熱愛生活227282395
純粹胡鬧,我們這裡的鄉鎮基本林業站站長啥都不管,檸條禁地被挖土方,倒滿垃圾,每次給站長彙報都石沉大海,就知道狂瀾工程賺錢,聽到那裡有植樹造林工程,跑的比兔子都快,一句話還不如一個護林員得作用大呢!!!
-
6 # 琴心劍膽桃花仙
我幫扶的村子地處秦巴山區,全村有515戶1718人,有6600多畝山地,耕地很少,扶貧以來,在政府部門的幫助下,村上種植了1800畝櫻桃,900畝核桃,屬於退耕還林,由村裡和鎮上的農綜站管理,每畝地1200元,分五年兌付給村民,按第一年500元,第三年300元,第5年400元的標誰執行,沒有進行退耕還林的其他林地,按生態林處理,每畝每年13元。由於有的村民常年不在家,有的村民不具有勞動能力,村上成立經濟股份合作社對櫻桃和核桃統一管理,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
7 # 笨拙的幽靈
估計難,一來部分鄉鎮資金比較緊,杯水車薪,很難照顧到林業站;二來鄉鎮的人情社會還是比較濃厚的,如果下放下去,很多事情就不好拒絕了
-
8 # 蜂農2
林是維護生態平衡的調節器,在保護人類自然生存環境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點毋庸置疑。根據林的實際分佈實際現狀,林大部分均分佈於基層,為此,無論是從保護還管理角度考慮,將林業服務丶管理力量移至基層,對林的保護與管理都是最直接有效的服務方式。例如就落實森林防滅火工作而言,如果對基層群眾生活、農事用火習慣不瞭解,對山林地貌不熟悉,試問,這將如何開展森林防滅火工作?在執行森林撲救行動時恐怕連路道與行動方向都摸不著了。另外,森林執法與保護森林是相互依存與促進的關係,如果基層沒有相應的森林執法權,又如何及時有效地開展森林保護工作?難道森林保護工作停留於口頭上的吶喊能行之有效嗎?執法講究的是時效性,沒法及時到達案發現場就無法及時執法取證,這對有效開展森林執法工作就存在不利的因素。為此說,將林業管理力量下放至基層是更好服務於林的最接地氣的行政舉措。但是,現在的機構改革已將服務於基層的最根本的林業工作站也取消了,這難免讓人感覺疑惑,這到底是重視了還是輕視了?
-
9 # 知名三峽
我是曾經的林業工作者,在日常行政管理工作 中,也經歷過林業站體制的變更。如果要實話實說的話,基層林業工作站劃歸鄉鎮管理,弊大於利。不能正好的管理好森林資源。理由有:
森林資源衛星圖片
一、鄉鎮政府負責鄉鎮的行政管理,管理工作千頭萬緒。林業站劃歸鄉鎮政府管理後,林業站就變成了農村工作站,就是要承擔鄉鎮的農村工作而非以林業為主的工作。我曾經在鄉鎮工作十多年,只要到了 中心工作,林業站就要配合鄉鎮政府的中心工作,包括計劃生育、科技推廣、社會治安等等等等。
植樹造林
二是林業站的本職工作受到影響。林業是一項系統工程,從林業發展規劃、退耕還林等都需要有時間、需要專業技術人員從事這些工作。林業站劃歸鄉鎮政府後,他們必須服從鄉鎮政府的領導,沒有精力來做這些專業的事,也沒有時間來佬這些專業的事。
森林管理
三是林業專業人員不能從事專業。林業站劃歸鄉鎮政府後,鄉鎮基本上就把林業專業人員當作鄉鎮幹部使用和管理,服務中心工作,聯絡村,駐村成為林業工作人員的“專業”了。
森林管理
當然,也有把林業站劃歸鄉鎮管理後,林業管理更好、更強的事例。鄉鎮政府由於森林資源和林業地位的重要性,非常重視林業管理工作。所以什麼事情都只有相對,沒有絕對。
-
10 # 香樟樹106811441
本人就是一名基層林業工作者,在鄉鎮林業工作站工作十餘年,我個人認為基層林業站劃歸鄉鎮管理不利於林資源的管理和發展,其理由是:
一,林業工作是一項專業性和技術性很強的一個工作,具體承擔著管理著全鄉鎮的木材採伐,植樹造林,野生動植物保和森林防火等工作。鄉鎮林業工作站在以前屬林業局和鄉鎮雙重管理,這樣的管理方式好處在於專業人員能做自己專業的事,能把絕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一種工作上面。
二,劃歸鄉鎮後林業工作實際上明顯弱化了,林業主管部門現在對林業站只有督導職能了,而鄉鎮的工作千頭萬緒,人手不足,從事林業工作職工大部分都兼職有其他工作,這樣一來林業職工往往疲於奔命只為應付而不能安心一項工作。
三,劃歸鄉鎮後林業站從業人員變化很大,輪崗現象頻繁,很多同志從來沒有經過培訓就開始上崗,對政策的理解和執行就出現參差不齊的情況,以至於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新的矛盾。
四,劃歸鄉鎮管理後林業主管部門安排的工作和任務的執行打了折扣,工作的重點不在是單純的林業工作,而是鄉鎮領導安排的其他工作。
-
11 # 爾動城
我覺得把基層林業站劃歸給鄉鎮管理,不可能管理好林業資源,林業技術性強,生態林、防護林、用材林……鄉鎮以發展為主,只會把林業資源生態效益淡化!
回覆列表
基層林業站歸鄉鎮管理,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可以調動鄉鎮黨委政府的積報性,能及時得到鄉鎮黨委政府的工作支援,同時在鄉鎮黨委政府統管理下更能得到其它部門和村裡的配合。缺點由於各鄉鎮合自為政,技術資金參差不齊,不利於森林資原整體發展,林業技術力量不能發揮到極大值,資金利用效率低,造林佈局也不方便,森林採伐運輸難以管控,不利於對森林資源進行整體保護和利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