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發現128041785

    悟空問答:“在你眼中,王陽明是一個怎樣的人"。謝邀請!因沒時間,文化又低,只略談愚見:我認為王陽明是一個有智慧,有作為,勇於探索理念的儒家之一。在中國歷史上,除了《道德經》是客觀地總結了前秦儒學的利毖,並指出以道法自然的科學理念:以道而修德的唯物哲學新理念。可後耒社會上的儒家都以禮學之偏一而發展,始終以主觀唯心主義所指導;比如王陽明等的“心有Sunny緒事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以至於理學的“致良知",並沒有開發成為認識事物的成物之認知。致使這種只談心性的理學成為歷耒家天下治理者所推崇。經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啟蒙思潮,王陽明的心學已難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正有待推陳出新而發揚。然而,近百年耒理心之學在中國的不同見解,不僅讓人捫心自問,似乎會覺得有些片面看問題,是否符合道法自然的客觀成物之理念。

  • 2 # 若水陽明

    春秋戰國時代的諸子百家出現了很多中國思想界的巨人,很少有人超越,王陽明便是這些思想的集大成者。

    與其說王陽明發展了新學,不如說他樹立了新的學說,他是一個儒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軍事家,教育家。這麼多頭銜給他,足以說明他的理論是很重要的。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論,並把它透過實踐證明。

    王陽明從小到大的經歷都很傳奇,註定了他是不平凡的人,他的父親是明朝的一位狀元,母親懷胎14個月才生下他,到了5歲時才學會說話。從小便展現了良好的天賦,不以科舉考試為榮,所以考了三次才中了進士。他志向高遠,憂國憂民,但是沒有被單純的儒家教育束縛,這在當時程朱理學興盛的時代是不容易的。

    故事還是要從他得罪劉瑾,大難不死到了貴州龍場,在此悟道傳學,創出心學,提出了知行合一。看起來他像一個傳道者,後來的事情證明這個定位是不夠的,江西有盜賊叛亂,數年難以根除,王陽明去後根據當地情況迅速採取策略,用兵出其不意,並且十分詭異,無法透過常理來判斷,不拘泥於傳統,怎麼直接怎麼來,用了1年的時間蕩平了10年的匪患。

    如果說平定盜賊是巧合,那麼另一件載入史冊的功績最終驗證了他的理論。正德十四年,寧王朱宸濠發動叛亂,王陽明剛準備去福建平叛,半路聽到訊息,立馬就地組織府縣士兵,蒐集錢糧。釋放朝廷已派大軍的假訊息,迷惑寧王,給自己留出充足的時間準備。正當寧王準備攻取南京之時,他卻玩了個圍魏救趙的把戲,直搗南昌老巢,寧王回兵與王陽明決戰於鄱陽湖,3天后戰敗被俘,寧王叛亂歷時35天就結束了。明武宗準備御駕親征呢,結果剛出了京城,戰鬥就結束了。但後來王陽明把功勞給了別人,自己躲起來了。

    一般的思想家主要會開院立說,傳播思想。王陽明正好倒過來,自己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個思想的成功,從內心裡接受了這種學說。我覺得他整套理論的核心還是知行合一,首先要用心認識這個世界,掌握世界的規律,根據規律去做事,不拘泥於常規,不被認知束縛,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要用行動去驗證理論。

    王陽明的思想是一套完善內心,處理問題的方法論。是各種學說的集大成,所有知識都可以為他所用。對於社會來說,更具有直接的指導意義。傳到日本後影響很廣泛。著名的稻盛和夫先生,正是秉持心學知行合一理念,創造了一個個奇蹟。

  • 3 # Boneie

    首先,王陽明是一個人,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和你我差不多的人。不論從他的出生、求學、當官、遭貶、處事、講學……一路坎坷,一路奮爭,一路調整,一路灑脫,按現在標準,他的一生混的不咋地。

    其次,王陽明是一個明白人,按佛陀說,就是一個覺悟了的人,悟者。但他像蘇東坡一樣,有解脫瀟灑走一回的樣子。在貴州的時候,他明白了,人生不過如彼。自己活出自己的樣子,不要擔驚受怕,所以後來他與土匪結拜兄弟,與高官大人不卑不亢,也就明白了,人生是苦,虛偽無主,需要自己珍惜自己

    第三,王陽明是一個值得學習的人,人人都可以成為王陽明。因此,他處於那樣子的境況,仍能坦然生活,而且“像沒事似的”,自我感覺良好,舒服過活。這就是我們小百姓在當下都可以做到的,不需要焦慮不需要擔驚受怕,活著,是最好的事情,自己開心活著是最幸福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人說浪費別人的時間就等於“謀財害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