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昨日還筆墨丹青談笑風生,今日忽然撒手人寰;剎那之間一個鮮活的生命就消亡了!為何生命無常?為何生命短暫的來不及別離?
7
回覆列表
  • 1 # SethCh

    2017年7月16日 半夜11點26分

    今天早上路程花費2小時30分鐘,其中走路10分鐘,等公交20分鐘。如果晚上也堵成這樣,等於一天花費4小時坐車,如果後半生工作生活的每一天都這樣,我人生的六分之一將在並不愉快的公交車上度過,這麼一想太可怕。

    對於生命與情感而言,大多數時候比完結更需要勇氣的是承受。

    2017年11月23日 凌晨12點30分《生命的意義重要還是長短重要》

    晚上跑回家的時候,忽然發覺自己的體力與反應能力比之前大有不足,此前一直歸咎於缺乏鍛鍊的緣故,後來仔細想想,正式有規律的鍛鍊從大二才開始,在此之前沒有過有意識的鍛鍊,但無論跑步還是打鬧都是精力旺盛的狀態,從未感受過乏力。思考後才發現,體力下降的原因並不是缺乏鍛鍊,鍛鍊只能減緩體力下降的速度,真正的原因是人已經開始變老。

    第一次意識與感受到自己的遲暮,縱然只在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年紀。每天,人都要無數次的面對自己,很多事情你會發覺無能為力,別人也會這樣;當你感受生命時光在虛度,別人其實也一樣;你會對生活彷徨與掙扎,別人也一樣;同時也都會不確定自己的選擇能否堅持到想看到的未來。

    我們往往想要和別人不一樣,事實上我們都一樣。 這是自己最喪的一次。

    很抱歉並未能對關於生命的消亡問題作出具體回答。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始終在追求生命真諦的道路上前行,經歷著、思索著、做著自我認為正確的事情。

    在前進的過程中會遇見很多人,我也遇上了一個懂我、愛我、伴我同行的知心人,相互扶持鼓勵我走過許多時光,翻出今年4月8日寫給狗子的小情詩:

  • 2 # 韓江冠

    感謝友友盛邀!

    生死輪迴,概莫能避。不管你是政客精英還是財富大亨,最後終將歸於無形!

    這是大自然的一條無改的定律!從周易學上來說,這是太極分化的結果;從佛學上來看,這叫四大皆空。

    宇宙間的一切生物(動物植物)包括不動物(太陽月亮山海大地)等,都有其自己的生命週期,都難說它的永恆存在。

    既然宇宙間沒有永恆,那麼相對短暫的過程那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看透了這個最本質的規則,人的生命何須乞求永久?誰能做得到?

    人在生命活動和社會活動中,完全沒必要太過認真,只要不辜負上天賦於你的幾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生活空間,活出一個完全的自我形象和過程就ok了!

    死,是可怕的!怕就不死嗎?不說了,留點空間你們慢慢頓悟吧!

  • 3 # 手機使用者6932000695

    人生自古誰無死?莫看他人富與貴,終歸曠野一堆泥。所以人在有生之年應適時而為。

    花草樹木一世秋,卻給大地帶來了各種色彩與期盼,人應如此。

    人生雖短暫,但人應在短暫的時光中不斷進步,讓生命有可驕傲的存在資本。花草樹木帶來了春的綠色,盛夏的果實,秋的喜悅,冬的思索。人作為大自然的主人難道不應在思索,進取中努力創造價值,更加充實自己,過好每一天嗎?

    人生固然短塹,總比曇花長很多。曇花為了那短塹的芳容不也努力綻放嗎?生命無長短是激勵我們努力向上,不要一味的索取而不與奉獻,只有奉獻人生才有價值。

  • 4 # 沂蒙小詩

    人生自古誰無死,苟活殘喘天有時!

    夜問明月照幾世,晨起霞光慶還知!

    雲淡風輕夢所至,莫待花落不相識!

    馬行千里逢伯樂,緣來三生桃花痴!

    是君立天下,做花香天崖!

    活亦當瀟灑,不悔埋夕霞!

  • 5 # 珍妮原創文學

    【一】無生命的和有生命的都會消亡

    宇宙萬物,包括太陽月亮和其它的星球,以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有時間設定的。沒有真正的永恆,惟有相對的永恆。我記得科學家曾說過太陽現在正處在壯年時期,它也會進入老年期,最後走向消亡。地球上的一切都離不開太陽,太陽沒了,地球失去了依靠,除非那時的人類自己製造一個太陽,或者移居另一個星球。

    每個人的一生,都要經歷生、老、病、死。一棵小草,一株大樹,一隻蝴蝶,一隻小狗等等都是如此。這世上,從古到今,從國內到國外,從高官到平民,沒有人可以長生不老的。最短的剛出生就夭折,最長的約一百二十幾歲。我們都是地球上的過客,歲月匆匆,人生無常,死亡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也是最公平的結局。

    【二】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有無存在的意義。

    既然每個人都會死亡,那就要好好地運用自己的生命。記得現代詩人臧克家為紀念魯迅逝世十三週年而寫的文章——《有的人》,“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他還活著。”一個人活著,每天花天酒地,像一具行屍走肉,跟死了又有什麼區別?身居要職的不為老百姓著想,為人子女的不孝敬父母,醫者見死不救等等,這些人活著,也沒有活出人樣,沒有活出價值。

    南宋末的愛國詩人,政治家,文學家文天祥,寫過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更好地詮釋了生命的意義。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作汗青。

    當然,大部分的我們都是平凡人,即使死亡,也入不了史冊。但我們可以做好份內的事情,無愧於天地和祖國,無愧於父母和子女,無愧於同事和朋友,坦然生活,光明磊落地過好每一天,這也是生命的價值和生存的意義。

    歸根結底一句話:

    坦然面對死亡,珍愛生命!

  • 6 # 真空妙有無量壽

    "人生苦短″,已經是常識性的"哲理″名言。

    人生慾望,大而無止境。誰不想長命百歲,甚至還想"萬壽無疆″。客觀事實與心理慾望的反差,愈顯人生之"苦″而且"短″。

    人生的過程,一是"苦",一是“短"。這是不爭的事實。佛陀開示眾生,"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無常″,是生命過程的特徵,所以便可作生命的代名詞。"無常″(生命)是不可把握,無法預知,不能有″自我″,既無"我″,也無"我所″。人人都不願放棄自我的一切,但面對"無常″,那又顯得多麼的軟弱丶無奈,可嘆丶可憐。悲哀啊!佛陀說,"可憐憫者″。其實佛陀的慈悲心,不僅在看到了眾生的諸般實際苦處,更重要的是哀嘆眾生不知其苦,不知苦之因,不知怎麼救度自己"離苦得樂″。所以興出於世,悲以拔苦,慈以予樂!說法度眾,化導愚迷。

    世間無不苦,窮也苦,富也苦。苦苦(從苦入苦),壞苦(樂極生悲),行苦(苦無斷絕,隨處是苦),八苦交煎,迴圈不斷。然而最大者莫如"生死″之苦。

    題主所問,正是人生要點。

    "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人之生死,輪轉迅速。蘇東坡有一句子,"哀吾生之須臾(短暫),羨長江之無窮″。

    其實,要從哲理上,真理上,宇宙萬法的終極實相上說,時間是個假概念,起碼是一種相對感覺。越盼其長丶希望其長,反更覺短。人生強烈無止境的欲求心,未竟事業滿滿,加速了生死輪迴的頻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巾″。

    貪生而怕死,人之常情,常人之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芸芸眾生,概莫能外。這是人生一最大糾結處,也便是最大苦處。

    欲求長生,古往今來,何人得以遂願了?生死鐵律,無法改變。然而,又有幾人能看破生死,無心理糾結,不以悲苦對之,而視死如歸呢?

    其實,能夠直面一個"死″字,正確面對"生命的消亡″,乃是真智慧,超脫凡俗,直入聖境。

    道理不從根源說起,難以解決問題。"生命的消亡″,或者說是"生命的結束″,或者說"死去″,都是一個意思。都是描述的一個事實現象,即肉體的壞掉,失去了生機活力。人們對死的問題認識,僅僅到此而已。只見活者死,不知死者生。一片迷茫,不見希望的頭緒,於是只剩下亙古的哲學終極問題,"誰是我,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畢竟生丶死兩不知,無法勾通。這便形成了終極的苦惱,萬古之迷。

    答案是有,但是難以普及認知。人對認知的模糊,叫迷。統一了認識叫信。心理明白了叫悟解。見到了“真實″而悟明,叫"證知″。因此說,生死大事,難解之迷。古德講,"唯證乃知難可測″。我們凡夫的思維侷限,就因固執在"眼見為實″。然而凡夫肉眼確實又能量甚低。宏觀丶微觀均不能見,超出三界五行,茫然不知。

    佛陀以大修行力,證知宇宙人生之實相真理,知生死輪迴乃是眾生心造Phantom,以假作真,絕非實有。看破放下,即可解脫生死煩惱。大道至簡,迷悟只是一念,生死並無間隔。悟了一了百了,迷者自迷而不信,只可仍沉淪於無邊苦海。

    生死是大苦惱,六道輪迴是無邊苦海,無出離解脫的信心丶願望,便無離苦得樂的本根因緣。佛本不能度無緣之人,人也不可以怨天怨地。要想正確面對生死,甚或生起解脫生死的信心丶願力,那麼,您就必須追求丶了知丶信解宇宙人生的實相真理。一般的心靈雞湯,念得再多也無補於事。我這裡也只能作一引導丶提示,不可能一古腦兒的將理論丶方法傾囊出之。

    只強調一個事實,本無生死,唯心自造。自作自受,命運由己。你若信此,是大福器。

  • 7 # 學佛小課堂

    為什麼我們總是詢問,也總是得不到答案!

    因為我們迷惑不覺。

    生命沒有消亡,所謂的消亡只不過是換個環境而已。

    人的一生從生到死就是無量個當下彙集而成的!當下的那個點從生走到死,人一生就沒有了,產生了消亡。換個環境,又從生到死,不斷的迴圈往復。六道輪迴就這樣不斷的隨業流轉!疼苦時刻如影隨形。這一生好不容易做人了,還不知道斷惡修繕,積功累德。以後怎麼辦?生死怎麼辦?

    只有好好修行,在哪裡修呢?

    就在我們生活中,工作中修。

    怎麼修行(從何入手,多聽經,多念 思維 觀察 演說。使心裡只有善法,替換心裡的不善法)

    行 是我們的行為,太廣了。

    思想是行為,起心動念是思想的行為,常念善法,常思維善法,常觀察善法!

    言語是口業的行為,常讚歎善法!

    身體動作是身體的行為。常表演善法!

    修 這三大類有了錯誤。把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叫做修。古德叫我從根本修。就是從起心動念修。善繼續,不善馬上止住。

    善的標準?以社會,眾生有利益的這是善。

    以自己有利以社會眾生無利是惡大惡,以社會大眾自己有利是善,不是大善。以自己無利是大善,是第一等善。德本還有一個重要意義,唸佛求生淨土!

    依教修行(教化眾生)的三個目標

    一,初級的皆發信心。信什麼呢,通道!

    道是什麼呢,落實在生活中,孝道,師道。孝道是根,師道是本,要從這個地方建立信心。不忠不孝,背師叛道,善行再多,沒有根,像花一樣!孝親尊師是佛法根本。父母教育尊師,老師教育孝道! 父母首先是善知識,養不教父之過,可現代社會,教育成了買賣,父母不知道管教,我們不怪父母,他本身沒受聖賢教育,他的父母沒教他,無量壽經說,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這是現世界大亂之因。 所以挽救世界教運,只有依靠宗教教育,宗教教育不能恢復,世界災難就會現前。所以信心含義深廣。如果我們還有貪嗔痴,是非人我,就是不孝,不敬。所有一切善法都是從這裡生的。究竟圓滿的信心是對諸佛如來的教誨。佛真正把宇宙人生的道理找到了。怎麼找到,總原則是禪定,超越時空維次,看到是一個根裡發生出來的!這個根本就是華嚴經說,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眾生都是心現識變的。對佛教誨深信不疑。我們是直持名號。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信佛,佛是我們的老師,我們要信法,要信佛的教誨,教誨是經典,所以要信佛法,那麼僧呢,如果不是依佛的教誨,是凡夫啊!他的心行與佛法相應,沒有是非人我,沒貪嗔痴慢,我們要相信。有孝親尊師,是有根本。如果相悖,我們敬而遠之。遠是不跟他學。

    所以我們要在三寶上發起信心。(沒信心佛法裡說一禪提可憐憫者)

    二修菩提行

    修是修正,菩提梵語是覺悟智慧。信了之後,放下自己的成見,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在生活工作裡處事待人接物,不隨順自己的煩惱,修正過來,隨順佛菩薩教誨,把它在生活工作中認真做到。行是生活行為。才真得佛法利益。肯定經典是智慧,是覺悟。行從哪裡行起,從淨業三福下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十善業是做人的根本,是成聲聞緣覺佛的根本,不可輕視!經上善男善女標準是做到十善,每一條具足其中九條,才圓滿。孝不具足十善不孝,尊敬師長沒修十善,不敬啊!往後三皈眾戒,菩提行,自利利他行都是十善的擴充。擴充到六度,到普賢十願。這是菩薩行擴充到華嚴經上,文殊菩薩講的十波羅蜜。菩提行才圓滿。(十波羅蜜包括了所以佛法!)行六度

    生活小事,穿衣吃飯喝水,六波羅蜜統統具足,乃至工作處事待人接物,遵守這六個原則,一時一刻都不離開,這叫修菩提行,這種生活高度藝術啊!

    三行普賢道

    行菩提行再往上提升,行普賢道,不稱行,行和道不一樣。行是在修學,道是拿到學位了,證果成道了,什麼果,華嚴上講,法身大士,一個人能行普賢道,最低的位次是圓教初住菩薩,不是小果。道和行差別在哪裡,事相上沒差別,用心跟境界裡完全不一樣。行用的心是相似的心,不是純真,相似跟真心很接近。道完全是用真心,決定沒有妄想。妄想分別執著斷盡,尤其是分別執著這個意念永遠不生了。有這樣的功夫,行就成道!普賢所用的心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

    這是教化三個層次。

    第一個,皆發信心,轉惡為善

    第二,修菩提行,轉迷為悟,

    第三,行普賢道,轉凡成聖。

  • 8 # 恆實說

    謝文小姐邀。

    其實這道問題簡短地概括八個字就是”向死而生,反求諸己“看上去,這八個字晦澀難懂,但正是這八個字,把整個人生的意義闡述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一、向死而生。所謂向死而生中,說得簡單通俗一些,就是我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走在通向死亡的道路上了。那麼我們活著的目的,就是設計我們是以何種方式、何種計劃去死亡。是採用哪種方式喧囂?是寂靜?是歡樂?是悲傷?是豪華?是貧窮......來告別這個世界,告別你的人生!

    自從有人類以來,人人都懼怕死亡,怕因為死亡離開了親人、離開了朋友、離開了綿衣玉食的生活、怕後輩子孫吃苦勞累......於是乎,閻王爺、死神、牛頭馬面、黑白無常就被刻畫成死亡的代言人。人們害怕他們、恐懼他們。

    當你老去的時候,一人孤獨躺在病床上時,回憶往時,那與桌上賓朋談笑風生、意氣滿滿時,那壯志凌雲、豪情萬丈時,那人人點頭哈腰、卑躬屈膝時、再看看此時,僅有老伴充滿悲傷的淚眼無限哀憐望著你時,你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你做了一場黃粱美夢。

    你忽然發現,你在別人的眼中,是跳梁的小丑、是可笑的戲子、原來我的一生是給別人演得一齣戲。竟然沒有一天是為自己活著。

    忽然明白了那些一心悟禪的人,這世間一捧清泉、一粒糙米、一朵白雲,一座高山,在悟禪了道的人眼中心中,卻看到了大自然隨性潑灑的色彩、聽到了蒼茫宇宙執行的呼喚。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一次歷練、一段暢遊、一瞬頓悟!你從死亡中理解到了人並不是萬物之主、他僅僅是萬物中的普通一員,生既為了死、死既為了生。痛快地、精彩地、努力地、辛苦地去活著、並歷練著.......

    愛別人卻得不到別人的親近、禮貌待人,卻得不到別人的禮貌對已,為什麼會這樣呢?是自己做錯了什麼嗎?這樣慢慢思考改正,人們也會慢慢歸服於你的德行.....

    這就是反求諸己的意義所在。種種理論、解釋離不了兩個字:純粹!純粹地活!純粹地生!

    人生不要摻雜七雜八的事,為了死而活,為了活而死!想得太多,牽掛太多,死亡反而就成了一種負擔、一種恐懼、成了一種牽掛。單純一些、看淡一些,生命變得天高雲淡起來,從容起來......

    人為什麼活著?“為錢”、“為名”、“為義”、“為平淡”、“為喧囂”、“為親人”、為”寂靜“......只有想明白了自己真正活的意義,才會在死亡即將到來時,變得從容、淡然起來......因為你無悔你的生命。也因為你的靈魂,又不知可以到一個全新的、未知的地方,重新開始新的生命旅程了......

  • 9 # 三戒大師入紅塵

    及時行樂 古人早就對這個問題做出了回答 不是嗎? 不管我們在怎麼樣的去謹慎對待自己的生命,突如其來的災禍 總是讓人防不勝防。所以,為何不及時行樂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故鄉》主要內容(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