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美自然
-
2 # 威海紀事兒
如果以打工的心態看三國演義,其實也很有意思。三國就像三個公司,曹操掌控一個公司,這個公司實力最強,不過是竊取的,夥計趕走了老闆,自己做了老闆。孫權一個公司,這個公司是竊取了原公司的核心技術成立的(傳國玉璽);劉備的公司最小,卻是劉關張共同創立的。劉關張中,劉備用皇家身份的無形資產出資,關羽靠實打實的實力出資,張飛兩次實打實的投資,加上投勞,是劉家天下最大的原始出資人。
劉關張三人遇到諸葛亮前,就像個包工頭,東奔西走,後來,諸葛亮幫著策劃營銷、幫著整合資源才逐步壯大。
-
3 # 順子說生活
俗話說的好 一千萬個讀者就有一千萬個哈姆雷特 你感覺是在出門打工 那就是在出門打工,反正也沒怎麼回家。
我覺得人家是勇闖天下
別人還感覺是聚眾鬧事
所以說怎麼感覺都對
-
4 # 歷史邂逅
的確是這樣,劉備,關羽,張飛,從出山以後,就一直到處流浪,顛沛流離。
從陶謙,曹操,呂布,袁紹,再到劉表,可以說劉備領著兩個小弟,到處投靠,而奇怪的是,不管到了哪裡,劉備三兄弟,都能受到極大的尊重,這就是劉備的魅力所在,也是能力所在。
劉備從一無所有,到三分天下,一路走的很辛苦,所經歷的故事,不用多講,人人都知道,所包含的道理,可能對於創業者來說,是一筆不小的精神財富。
-
5 # 尹禾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相對於白手起家的劉備,我們熟知的其他諸侯集團,要麼是勳貴、要麼是豪強、要麼是名士,其實孫堅和劉備出身相似,但是人家好歹也是軍營裡起家,走的是競爭上崗的路線。而劉備,帶的是民兵,始終屬於沒人沒權的編外人員。
而之所以覺得劉關張三人像是打工的,最主要原因是沒有固定的地盤,沒有朝廷的認可,沒有合理的人員配置。
沒有固定地盤且看《三國演義》中劉備早期的出場:第一回中起兵抗黃巾“共聚鄉勇五百餘人”,首勝之後去投劉焉,書中已經十分給劉備面子:“玄德說起宗派,劉焉大喜,遂認玄德為侄。”然而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獎勵,即未表功,也未收編,當然這也是本書為了凸顯劉備的獨立性,定然幹會安排劉備直接投效劉焉的橋段。自此之後,劉關張三人引著本部五百人,開始了自己滅火隊員的生涯,先救青州太守龔景,又支援盧植、皇甫嵩,再救北海孔融,徐州陶謙,好不容易得了徐州還“讓”給了呂布,最後不得已相繼投效公孫瓚、袁紹、劉表。可以說直到劉備遇到了諸葛亮,才結束了居無定所的流浪生涯,這樣看來,劉備其實還不如打工仔過得舒心。
沒有朝廷的認可《三國演義》第二回,劉備破黃巾有功,被表為平原相。按理說這應該是仕途的開始,朝廷對其功績是有一定認可的,然而在腐朽沒落的制度面前,沒有靠山的劉備是無法靠正規途徑崛起的,在被督郵羞辱之後憤然離去,這短暫的認可既可以視作沒有。而之後第五回,十八路諸侯討董卓,在聚盟之時劉關張因為官職品級太低而被嘲笑,更說明其被所謂的正統實力所排擠。名不正則言不順,實在是無奈。
沒有合理的人員配置劉備勢力中上層領導一直是以武將為主,這也是為何劉備如此重視徐庶的原因。在第三十六回元直走馬薦諸葛中,真可謂是執手相看淚眼。也從側面凸顯出劉備集團人員配置極不合理,任何一方諸侯,想要成就霸業都不能缺少戰略家和智囊團,在沒有這些核心配置之前,劉關張就像沒頭的蒼蠅一般,不給人打工又能幹什麼呢?
劉備以草根之身成就三分霸業,實非常人可為,後期固然是因為諸葛亮的加入,讓劉備實現飛躍,但是前期劉備輾轉游離,躲過了北方勢力大清洗,成功堅持到亂世中期,也離不開劉備超強的政治智慧,懂得隱忍,儲存實力,才能迎來爆發。
回覆列表
謝謝悟空平臺摯邀!你這問題問的好,現在都不是打工的,都為生活而打工。劉,關,張自河北涿州結義,從河北開始到江蘇徐州暫住,後來不是定居四川成都了嗎。不過人家是打工打出成績了,開創出一個國家,人家可是稱的上打工的祖師爺,現在打工暫住城市裡顯你影響城市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