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6051900148

    司馬遷說他聽了那無賴的話以後“熟視之”(盯著他看了很久),其間大約正在進行激烈的思想鬥爭吧!但最終,他還是忍了。畢竟,忍,不等於怕。

      韓信能忍,因為他也“其志不小”。以當時之情勢,韓信只有兩種選擇:要麼拔劍殺了那小子,要麼從那小子胯下爬過去。但殺了他,他自己也要抵罪,志向抱負什麼的也就統統談不上了。因此,他決定忍。

      給那屠夫看劍有什麼用啊?那屠夫知道韓信有劍的。

      《史記》上說,那個屠夫講:韓信你這個傢伙,個子是長得蠻高的,平時也帶把劍走來走去的,我看你是個膽小鬼。你不是有刀劍嗎,你不是不怕死嗎?你要不怕死,你拿你的劍來刺我啊,你敢給我一刀嗎?不敢?從我兩腿之間爬過去。(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韓信怎麼樣呢?司馬遷用三個字來描寫,“孰視之”,這個“孰”通“熟”,“孰視之”就是盯著他看,看了一陣,把頭一低,就從這個無賴的胯下爬過去了,然後趴在地上,一市人皆笑,整個的街上都笑,這就是有名的胯下之辱。

      胯下之辱對一個男人來說那是奇恥大辱啊,而韓信是一個破落的貴族,是一個士,而誰都知道一句話,士可殺而不可辱,韓信為什麼接受這樣一個奇恥大辱?他還是不是個士?他究竟是英雄還是懦夫呢?

      柏楊先生有個說法很有意思,不要認為彎下膝蓋就是懦弱。

      有三種情況,第一種是心膽俱裂,膽戰心驚,丟掉了靈魂,猛然跪下來,這是懦夫。

      還有一種是先彎一下,然後往上一碰,因為人只有蹲下來以後你才跳得高,如果是為了將來跳得高些蹲下來一下,這是英雄。

      如果是別人惹你一下,你就一下撲上去,一口咬住,死死不放。這是什麼?螃蟹。

      韓信肯定不是螃蟹。蘇東坡有一篇幅文章叫《留侯論》,論的是張良,不是韓信,但是《留侯論》開頭的這段話可以用在韓信身上,它這段話是這樣說的,它說:“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這句話什麼意思呢?“匹夫見辱,拔劍而起”,這就是普通人,那些小人物,他受到一點侮辱以後,第一反應就是這個,拔刀子或者掏拳頭,這個不算勇敢,這叫魯莽,這叫盲動。真正的大智大勇,大勇敢是什麼呢?是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突然面臨一件什麼事情,神色不變。並不驚惶失措,別人無緣無故把一個罪名加在你身上也不生氣,這才是君子之勇,英雄之勇,大丈夫之勇,為什麼呢?“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就是這樣的人,他懷著遠大的志向和理想,有長遠的目標,他不會為眼前的這一點小是小非、小恩小怨魯莽地盲動,所以有句話說,小不忍則亂大謀。

      韓信這個時候面臨的選擇是什麼呢?要麼殺了這個傢伙,要麼爬過去。殺了這傢伙的結果是什麼?他也被殺頭,將來遠大的理想還能不能夠實現呢?不能實現。所以一個懷著遠大理想的人他是能夠忍受的。司馬遷就是,遭到宮刑,這也是一個男人的奇恥大辱,一個男人不能夠接受的東西,他還不是忍下來了,為什麼要忍下來,他要完成《史記》這部偉大的著作,韓信同樣有一個遠大的理想,所以他“孰視之”,他盯著那個無賴看了很久,思想鬥爭很厲害,最後為了自己遠大理想,犧牲眼前的榮辱,韓信當時心裡面一定有一個聲音在對他說,韓信啊韓信,心字頭上一把刀,你就忍了吧!這就叫做忍辱負重。因此我們得出結論,韓信是一個英雄,是一個有著遠大理想志向的這樣一個英雄,那麼這樣的一個英雄,絕不會滿足於那樣的生活,他一定是要有所作為。

      墨子說:“志不強者智不達”——很多時候我們的才智能力,是來自於我們有多大的意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爾冰箱插上電怎麼會有噪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