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木坡陶藝

    有道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很多門外漢用熱鬧去判斷門道,可悲。

    當年陳景潤用畢生精力證明1+1=2,而且這道題竟然是哥德巴赫猜想,試問各位門外漢,難道1+1=2還需要證明嗎?陳景潤的證明是沒有意義的嗎?只證明這個還能算數學家嗎?

  • 2 # 子衿書法

    心態放平和一些。別人怎麼看,是他們的事。自己怎麼看,相信有自己的判斷力。

    學習書法是養氣,不是生氣。對於不符合自己的審美情趣的東西,不看就是。

    分明是自己厭惡的東西,卻盯著它,罵它。這就是找氣。越看越罵越來氣。氣壞了身子還不是得自己掏錢買藥!

    被罵的人呢?他損了一根毫毛嗎?沒有。他反而沾沾自喜。為什麼?你罵他,是在給他揚名。雖然是臭名。他可不在乎是美名還是臭名。只要有個名便行。

    不去看,不去罵,任他敲鑼打鼓的吆喝,沒有人圍觀,還能怎麼樣!他只有自己拿回家去,自己看了自己氣。

  • 3 # 中州耕牛堂主

    唉…… 怎麼又出現一個“臭書”的詞?有些人的想象力真豐富啊!先前出現過“醜書”、“江湖書體”、“展覽體”,現在又多了個“臭書” 。依我看,寫“臭書”的人是糟蹋書法,給 “臭書”起名的,也是糟蹋書法。

    時下,有些人就是有創造力,不好好寫字,盡是寫一些千奇百怪的東西,不知道他們是怎麼想的,難道非要走“臭書”、“醜書”的路子嗎?

    古人的法帖那麼多,近代、現代和當代的人,把字寫得漂亮的也多了去了,他們為什麼不學呢?難道不寫“臭書”、“醜書”,就不能表現自己嗎?

    言恭達,劉文華,張繼三位老師的隸書寫得那麼好,為什麼不去學?

    盧中南,田蘊章,田英章,洪厚田四人的楷書寫得那麼好,為什麼不去學?

    李剛田老師的篆書寫得那麼好,為什麼不去學?

    李松的魏碑寫得那麼好,為什麼不去學?

    所謂的“臭書”,根本就不能稱之為書法,而是街頭的瘋子和神經病人拉的一坨子屎!

  • 4 # 新月新語錄

    臭書與臭文——借蒲松齡的故事談臭書究竟能不能稱之為“書法”?

    初聞“臭書”,首先想到“臭文”。

    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先請大家回憶一下蒲松齡講的“臭文”故事《司文郎》。

    小說中一個情節如下:

    王平子遵從他的意見。每燒一篇文章,那和尚就聞一聞,點點頭說:“你是初次仿效幾位大名家的手筆,學得雖然不十分像,也做到近似了,我剛才是用脾領受的。”

    王平子問他:“這樣的文章能考中麼?”

    和尚答道:“能考中。”

    餘杭生聽了,不十分相信,先把古代名家的文章燒了一篇試試。瞎和尚用鼻子聞一聞說:“妙啊!這篇文章我是用心受的。不是歸友光、胡友信等的手筆,怎麼能寫這麼好呢!”

    餘杭生大為驚訝,便開始燒自己的文章。那瞎和尚說:“剛才領教了一篇,尚未體會到全部妙處,為什麼忽然另換一個人的文章呢?”餘杭生假意說:“朋友的文章,只是那一篇,這篇才是我寫的。”和尚聞了聞餘下的紙灰,咳嗽了好幾聲,說道:“不要再燒了,實在咽不下去,現在勉強嚥到胸膈;再燒,我就要嘔吐了。”餘杭生非常慚愧地退出去了。

    過了幾天,鄉試發榜了,結果卻與和尚的判斷完全不同 —— 餘杭生竟考中舉人;王平子反名落孫山。

    王平子跑到告訴瞎和尚,瞎和尚嘆了口氣說:“我雖然瞎了眼睛,但並沒有瞎了鼻子,那些考試官簡直連鼻子也瞎了!”

    一會兒,餘杭生來了,得意洋洋向和尚示威。和尚讓餘杭生燒考官們的文章,說“各取一篇用火燒掉,我就知道誰是你的老師。”餘杭生燒了起來,每燒一篇,瞎和尚都說不是,燒到第六篇,和尚忽然對著牆壁大嘔大吐起來,而且放屁如雷,人們都笑起來,瞎和尚擦了擦眼睛,對餘杭生說:“這才是你真正的老師呢!起初我不知道,驟然一聞,鼻子和肚皮都受了刺激,膀胱裡也容納不下,直接從肛門裡放出來了!餘杭生大怒,但他心裡明白自己正是那位考官的門徒。 ­

    以上蒲松齡講的故事,是諷刺“臭文”的。文章寫得好,但沒有地位,沒有金錢,沒有用。“臭文”不好,但有地位,有錢財,照樣可以考得上。

    由此,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想起“臭書”,不也是一樣的道理嗎?

    書法好,但你不是名人,又不會花錢炒作,好又有什麼用?

    “臭書”不好,但名氣大,又會使錢,那麼“臭書”也會成為香餑餑。

    換句話說,王平子的書法好,但可能不是書法名人,沒有地位,好書也可能被當成“臭書”;餘杭生的書法不好,但有錢有勢,“臭書”也可能被等成好書。

    蒲松齡講“臭文”的故事,是諷刺清朝的腐敗,諷刺主考官的無知,惋惜人才被埋沒荒野,讓沒有真本事的人濫竽充數,從而導致國家萎靡不振,搖搖欲墜。

    如果站在蒲松齡的這個角度,看“臭書”,那麼“悟空問答”的這個問題,意義就深遠了。大意是說,“臭書”流行,是書壇“潛規則”造成的,一些書壇上有名的人物,有的無知,有的腐敗,有的藉助錢,有的藉助勢,讓“臭書”遠揚,而真有本事的書寫者,可能一輩子也默默無聞。

    總之,野草書屋主人趙新月不能再寫了,否則,有人會對號入座。

    最後再說一句,判斷一幅作品是不是“臭書”?不妨像那和尚一樣,燒燒試。但願世人的鼻子都不要像蒲松齡筆下的主考官那樣瞎了。

  • 5 # 翰墨書道

    醜書究竟能不能稱的上書法,要看作品是否符合書法的基本要求或標準。如果只是醜在外而作品的內在的東西是符合書法的基本的標準的,應該稱之為書法。

    我覺得吧。就像王鏞作品是可以稱得上書法的。包括沃興華的作品是符合現代書法藝術的規則和標準的。他們的作品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就是對書法筆墨的駕馭力是非常高的。和沒有任何書法基礎知識的人的作品看,包括一般的書法愛好者的作品相比較,他們的書法作品的確如此。因為他們對書法的技法的運用嫻熟,能夠隨心所欲的用書法的筆墨和技法表現自己的書法藝術語言和性情。書法發展到現在,本身已經高度成熟,使用化的書法已經完全滿足我們的需求。而書法藝術上形式也更是多樣化。

    在現代的條件下,書法該如何發展呢?透過書法藝術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認識、情感和審美情趣觀念,無疑是一條出路。只不過他們採取的外在美的形式不是我們大眾所能接受和理解的形式。但從作品的核心的元素來看,他們的作品只是外在的“醜”,其作品的內涵是在藝術的範疇之內的。就像王鏞的書法,說句可會讓部分人嗤之以鼻的話,王的書法小品或一些作品,我並沒有感覺到醜和俗。反而看到了我們的國畫藝術的影子,不能簡單的看到他們的作品,就直接定性為醜書這是不科學的做法,也不符合書法藝術的科學發展。何況他們的書法作品中還是有富有東西方文化藝術理論內涵的。

  • 6 # 書心路上

    這個問題的是書界的老問題。“醜法"與"法書"從邏輯思維上,是兩個獨立的概念。法書是符合書之規律的藝術,已有很成熟並經實踐檢驗的規範。美與醜的區別既有形態和精神方面,在書法藝術方面的表現,如果一個字無書之法,無所謂美與醜都不是書法,正如亂寫一通和印刷字肯定不是書法。如符合書之法,又分出美與醜,這已承認為書法。當前,有部分人非要把書法分出"醜法”,以一方面審美強加於大眾,有欠妥之嫌,有人把"顏、柳、黃、王"等都列入醜。如此,再興之爭論,實為無聊,也是藝術發展之殤,應批評!對本不是書的"醜法",要堅決清理,淨化書法藝術創作清雅之風!

  • 7 # 乾得堂

    如果要講書法,就得先講中國文化對於書法的基本認識。以中國文化的基本認識,藝術對於作者而言,首先是遵循自然的法則。不造作,不刻意,以作者自身技法功力的充分發揮,而達到抒情達意的意境。因此看歷代書法佳作,無不由此而透露出作者對於書法的基本規律的價值認知。也因此而使作者與作品可立於歷史之中。

    反觀今日書者,無論從那一方面都與書法的基本規律認知產生.較大距離。為新而新,且不擇手段。目的只有一個,於眾不同。為了所謂的個人風格可以放棄規律,而不是遵循規律。以為規律是束縛,只要無此規律正可突現自我風格。卻不知這種認知,本質就是中國文化審美的重忌。西方文化與藝術僅短短數百年,而中國動則千年幾千年。對於文化與藝術精神的積累必然深厚。許多現在的所謂"新",全然已經是千年前被棄之”否”(Pi)。正因為中國文化精神中的審美意識對人文的深刻認識,才成熟為一種強大而宏博的中國文化。而這一文化的認識所揚棄的與承繼的,都經受了千年以上時間檢驗。因此才有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這樣博大精深的文化體系面前,只能知難精進,不可自以為是的搞什麼"創新"。中國的文化中很少有創新二字,卻又總是不斷為歷史發展提供新內容。儘管新的內容在整個歷史之中也有高下精粗之分,但畢竟是一個時代的代表。如果向現今的為了一己之私的"創新"能成為歷史,那除非中國文化將抹去數千年曆史,從今天.從頭開始。所以作為書法作者應該理性的看待歷史與當下的關係,真正認識中國文化精神價值的時代要求。這才是正路,至於醜書個人玩玩,完全可以,如果以為以此可以立世,我認為這種可能性極小。並缺乏明智。(書法自寫)。

  • 8 # 高培書畫琴

    所謂的醜書主要指現在以沈鵬,王鏞,沃新華王冬齡,劉洪彪等人的書法作品。這類書法所表現出來的特點是與眾不同,顛覆了人們審美習慣,讓大多數人受不了,不適應。但我認為對此類書法,我們還是應該多包容,心平氣靜地認真去欣賞,去偽存真,以分析批判的眼光來客觀看待,而不是一看到所謂的醜書就火冒三大,口誅筆伐。

    其實藝術的東西並不是那麼簡單的,真正藝術家同大眾的思維是不一樣的,藝術家要發現大眾沒有發現的東西,到走在大眾的前面,他的認知和見解不能跟隨大眾一樣。如果他的見解,他的水平,他的審美觀和普通大眾是一樣的,那麼他就是一個俗人,他就不會成為真正優秀的藝術家。

    漢字書寫是每個人都會的。寫字要橫平豎直,規規矩矩地寫字,從幼兒園小學到中學大學,老師都會這麼教你。因為漢字首先是一種交流的工具,如果你寫的潦草不規矩,別人不認識,那麼這個交流就有阻礙,作為漢字交流工具這個功能就會受到影響。所以把字寫的好看,寫得勻稱,便於認識,這是作為文字交流工具的需要。

    但是,書法藝術不同於交流工具,書法藝術是需要感染人打動人,讓人在情緒上、審美上產生波動和意義。所以書法是把文字當成藝術表現的一種媒介,是以漢字的形來表藝術家的意。說白了是藝術家借用漢字的外形來表達,自己的思緒情趣。書法家這個時候在意的不是每一個漢字所具有的本意,而是接助漢字的外形來宣洩表現自己而已。

    一些曾經很有傳統功夫,能把字寫得大眾認為很美的書法家,為什麼現在要把字寫得那麼醜呢?其實,我認為主要是審美疲勞,探索創新的需要。人的本性是喜新厭舊,平衡勻稱、規規矩矩、橫平豎直、流麗雋秀久了以後是會厭煩的。他們的目的就是要把漢字寫的得同人們熟悉的不一樣。這個不一樣就是新異,就是變化,就是探索,而其表現形式就是所謂的醜。

    美同醜從來都不是絕對的。環肥燕瘦,對美的認識因時代而不同。唐代崇尚濃麗豐肥雍容華貴的美,所以楊貴妃胖得脂肪下流是美,你看唐代的畫的美人都是很胖,因為那個時代的美就是那個樣了嘛。時代不同審美風尚就不一樣了。楚王好細腰,宮中皆餓死。所以美與醜是可以互相轉化,不是絕對的。

    一個人審美水平是不斷進步的,境界也是不斷提升的。什麼叫審美觀的境界呢?在開始階段看到的東西美不一定真美。任何人有審美的疲勞,看美的東西有耐看不耐看之說。有的美是曇花一現,就是俗話說的不耐看。有的美開始不覺得美,一段時間後你覺得那個美更美,這才叫耐看。耐看的美才是真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庸筆下的女主角,哪一位是你的夢中情人?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