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州耕牛堂主

    問題:歷史上有哪幾個人的書法能超過王羲之?

    王羲之師承大書法家衛夫人,善隸、草、楷、行,他的行書《蘭亭序》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鐘愛和推崇,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下圖是由王羲之書、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區域性:

    下圖為王羲之的楷書作品:

    可以負責任地說,晉以後的書法家無一人能超越王羲之!

    晉以後的書法家,凡學習草書和行書者,大多都是師法王羲之的字。

    下圖為王羲之的草書作品:

    所以說,歷史上的書法家的字,不是有誰能超過王羲之,而是根本就沒人敢說自己超過了王羲之這樣的話!

  • 2 # 子衿書法

    超過王羲之很好玩,是吧?

    真正超過的人到是有,不止是超過,而是王羲之根本就沒有達到他們的位置。比如篆書的李斯,八分、飛白的蔡邕,只是這幾種書體應用的範圍太小甚至失傳(八分與飛白)所以不被人提及。

    現在很多人都覺得明代還是清代的一個叫什麼……王……鐸,對,就是王鐸的大書法家,早已超過了。連國際上都承認的,小王勝大王。

    書法的發源地是中國。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影響波及中國周邊的漢字文化圈,日本,南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越南……很多亞洲國家都有書寫漢字的傳統。他們也一直視中國傳統書法為宗主。王羲之是全人類書寫漢字的人公認的書聖。包括日本人在內。王羲之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恐怕要讓我們感到慚愧。他們是把王羲之當神一樣的頂禮膜拜。並非如現在我們自己所說的日本人認為王鐸勝過王羲之。

    散佈這類謠言的,就是幾個跳樑小醜。藉著日本人的一句話,拿來否定王羲之。以此來為自己無根無源的胡塗亂抹尋找理論支援。王鐸算什麼?上個世紀以前,誰知道這個三流都挨不上邊的二臣?在講求禮法的封建社會,這種事二君的人,別說他的字不入流。即便是秦檜這樣的書法,也不為人所重。哪個讀書人敢宣稱:”我寫的是秦體”?

    滿足一下你的好奇心。歷史上超過王羲之的人,在單項比賽中有兩人。他們分別是被譽為草聖的張芝和楷書創造者鍾繇。草書方面張芝確實勝過王羲之。楷書方面鍾繇也強於王羲之。實際王羲之在這兩個專案中的比賽中,都是第二名。如果按第一名十分,第二名八分,第三名五分來計算,王羲之的綜合成績最好。所以他是書聖。這還沒有算上他的行書。如果加上行書,領先的就不是一點點。

  • 3 # 秩和律師147753

    據王羲之自己講,他沒有超越鍾張。

    ”吾書比之鐘張,鍾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猶當雁行。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謝之。”

    啥意思,是說鍾繇的字,我們不相上下,或者說稍好一點。到底是鍾繇稍好一點,還是王羲之稍好一點?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假如最後之字,代表鍾繇,那就是王稍好。但這不符合古人用筆習慣。一般情況下,這個之應理解為xuc虛詞,語氣助詞。這樣的話,是鍾稍好。張芝的字,像天上的大雁,言外之意,是王羲之的字和張芝的字比起來,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原因是王羲之自己認為,自己下的功夫還沒有像張芝那樣,如果與張芝一樣下功夫,自己未必比張芝次。

    當然不知這一段什麼時間段寫的,但是,客觀的講,王羲之的楷書,的確比鍾繇強一點點,草書也的確不如張芝。因此說,這段話不管是孫過庭假借王羲之之口,還是王羲之本人陳述,還是比較客觀。

    我們比較一下:

    我們看,鍾繇王,筆法厚重,王羲之的筆法輕盈。從結構和重心安排來看,鍾繇略勝一籌。我們看,鍾繇第一個王,在三橫設計的很險,一豎也沒有垂直向下。都是在制衡中,實現政體的平正。而王羲之最後的王,透過垂直一豎,實現平正。因此說,從境界上,鍾勝於王。而鍾繇兩個王,兩個豎一個向左,一個向右。王羲之的,都是直的。所以,王羲之貴在變法,因此在法度的角度,王勝過鍾。

    楷書超越王羲之的,個認為,只有顏真卿,其他人三人,也可以抗衡王羲之。草書草書超越王羲之的,那就大有人在了。

  • 4 # 老路書法

    據我所知,有兩個人的書法成就已經超過了王羲之。

    第一,就是他的兒子王獻之。

    王羲之的書法代表了晉人書法的最高成就。王獻之從小和他父親學習書法,後來又兼取張芝。他的筆法從內拓轉為外拓。由於唐太宗並不喜歡他的書法,所以流傳下來的作品沒有他父親王羲之的豐富,僅存下來的有《洛神賦十三行》,《鴨頭丸帖》,《中秋貼》等。王獻之的草書創造了一筆書,書法豪邁,氣勢宏偉。

    第二,就是王珣。

    王珣的《伯遠帖》,用筆豐富,轉折分明。點畫跳躍,自然天成。疏密有致,欹側有度。可謂書法中的神品。既有晉人平和簡靜的風格,又自出新意。落筆揮毫,字字顧盼,盡得優遊俊朗之風神,有靈舞飛動之妙,瀟灑古淡。

  • 5 # 不二齋

    歷史上,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曾經稱自己的書法超越了王羲之,說自己的書法比父親寫的好,事實上,在唐代以前,王獻之的名聲的確要高於王羲之,當時的人爭相學習王獻之的書法。

    王獻之獨創了一種很另類的書體叫“破體”,也叫一筆書,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連筆字吧,這種書體寫起來非常的有氣勢,讓當時的文人耳目一新,也都爭相學習王獻之的書法。

    不要小看這個一筆書,在當時卻是很偉大的創意,直接影響到狂草書的形成,對於後來的草書大師懷素、張旭、王鐸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知道唐代,由於唐太宗非常喜歡王羲之的書法,並且把王羲之的書法推上了至高無上的地位,把他的《蘭亭序》評為天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書法才開始一統江湖。

    王羲之的地位的確立一是由於他的水平確實高,而且書法風格富有中和之美,另一個原因就是皇帝的加持。王羲之的書法風格太過狂放,皇帝是不會喜歡的。

    還有一個書法家是個王羲之齊名的,他和王羲之並稱為“鐘王”,就是鍾繇,他開創了楷書的新局面,被稱為“楷書之祖”。

    漢代包括漢代之前的書法家,和王羲之沒有可比性的,王羲之以後的書法家大都是王羲之書法風格的發展也延續,肯定是比不過王羲之的。

    不過,倒是最近這些年,一些江湖書法人士號稱自己超越王羲之,我覺得書法未必,臉皮的厚度肯定是超過了。

    你覺得呢?

    碼字辛苦,

  • 6 # 七月流火140400643

    這個問題應該很容易回答。歷史上沒有誰的書法是超過王羲之的。“書聖”之名,就是業界公論。王羲之之前,暫且不說,在他之後,真正的書法家,沒有人自認水平超過王羲之的。當然,當代的江湖書法家不在討論的範圍之內。當代非名家之中,有許多自認超過王羲之的。真正的名家,大概都不會這樣說。

    王羲之之所以成為“書聖”,這是他個人的成就與當時的歷史條件所決定的。在王羲之所處的魏晉時代,中國漢字的書寫規範基本成形。這種成形包括許多具體內容在裡邊。比如,漢字的形狀,書寫的工具,筆墨紙硯等。都在此時達到成熟的狀態。其書寫的規範,也在此時成熟,這個時代上承秦漢,下接唐宋。為中國書法的書寫模式,及審美風格,建立了模式。王羲之是這一過程中最傑出的代表。

    魏晉之前,中國的漢字是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等發展而來。秦朝的李斯,規範了小篆,這是漢字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統一。漢代的時候,又出現了隸書。大大的提高了書寫的速度。到王羲之的時代,現代所謂的楷書成形。這次成形之後,漢字的形狀就固定了。

    魏晉時期,王羲之之前最厲害的書法家是鍾繇和張芝。鍾是楷書最高水平的代表。張是草書最高水平的代表。王羲說,他的楷書,已經達到和鍾繇平起平坐的水平,甚至超過了鍾。這應該是公平的結論。同時,在草書方面,他基本上達到了張芝的水平。以這樣的成就,自然是超過鍾張的。鍾繇的楷書,是保留的隸書向楷書過度時期的痕跡的。而王羲之的楷書,與唐楷基本上就很像了。比一下歐楷就很容易發現。

    王羲之時代的代表人物,是二王,也就是王羲之與他的兒子王獻之。至於二王之間水平的高下。歷來有不同的說法。唐之前,推崇王獻之的比較多。唐之後,由於李唐王朝對王羲之的推崇。王羲之成了最高標準。二王之間到底誰優誰劣?恐怕是個永遠也說不清楚的問題。王獻之自己認為已經超越了父親。同時代的謝安以及唐代的孫過庭都不承認獻之的水平超過羲之。其中原因,當然是二人在大風格相同的前提之下,另有個人風格的差異。王羲之的風格,內斂含蓄,更符合中國文化的中庸之道。於是,王羲之成為最高標準,應該是理所當然的。因為這種風格體現的是文化中最深層次的問題。

    王獻之之所以成為“二王”之一,其根本原因,也正在於他與王羲之來說,這種風格上的差異。假如沒有這種差異,他寫的與王羲之一樣。那麼,書法史上,就不需要他的存在。就沒有“二王”,只有“一王”了。

    後世的書法家,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誰能越過“二王”去的。在繼承的過程中,書法繼續向前發展。到唐朝,書法達到了另一個高峰。這時的歐顏柳等大家,雖然都創造出具有自己風格的書體。但都是在二王基礎上的發展。是在二王風格之上的突破。而不是超越。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後代的書法家說超過王羲之的,是沒有,也是不可能的。

  • 7 # 一人筆記

    我是一人。這個問題,真的是沒有學過書法的人問的。

    歷史上有哪幾個人的書法能超過王羲之?

    這個問的意思是,能超過王羲之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不是一個人超越了王羲之,還有幾個人能夠超過王羲之。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王羲之也是有個性的。“東床快婿”成語故事原型的王羲之,入木三分成語故事原型的王羲之。提問者這樣的問題,不禁讓人想到王羲之兒子王獻之的一個故事。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觀眾虧報,可見一般,水平真一般。

    這個故事是王羲之的最喜歡的兒子,王獻之的故事。

    這個故事源自《世說新語》方正篇。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王子敬(王獻之)數歲時,嘗看諸門生樗蒱,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門生畢輕其小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按照現代漢語說,或者對有些人比較無知的提問者來說,說人話是這樣的。

    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後他也成為了一位著名的書法家,與父親並稱“二王”。但對樗蒲(古代的一種遊戲)卻不精通。一次,他看到幾個人正在玩樗蒲,就在一旁指手畫腳地說:“你要輸了。”那個人不高興地看了他一眼說:“這個小孩就像從管子裡看豹,只看見豹身上的一塊花斑,看不到全豹。”王獻之看到他們這樣說自己,不禁大憤,說道:“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就甩開袖子走。

    這個故事中不只是有管中窺豹,王獻之兒時,自以為比較聰明,有點自大。看到了事物的一點點,就以為看到了全部。

    這個故事,不只是一個管中窺豹,還有拂袖而去。王獻之聽到自己說了無知的話,感到羞愧,甩開袖子走了。

    我不是再說,有些學書法的人,如王獻之小時候這樣無知自大。也不是在說這些人是王羲之的兒子。他們無知自大的程度,遠遠超過王獻之小時候。

    王獻之和王羲之後人並稱二王,某種程度上說,王獻之小時候吹得牛,不是白吹的。王獻之自小就是比較優秀的,還有很多故事是表現王獻之非常努力的。所以把提問者說成小時候的王獻之,王羲之的傻兒子。顯然是貶低王獻之了,提這樣無知的問題的人他們不配做王羲之的兒子。

    有些時候,不要張口就來,“書聖”能被叫了一千多年,不是白叫的,沒有絕對的水平,吹牛能吹一千年嗎?想到《蘭亭序》中的一個字。

  • 8 # 清涵書法

    2.王羲之,中國最有名的書法家,被後世尊為書聖,其代表作《蘭亭序》更是公認為“天下第一行書”。雖然說王羲之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如同神一般的存在,但是依我個人之見我認為有兩個人書法超過王羲之。誰呢?

    3.第一個:張芝。

    張芝,東漢時期著名的草聖,把章草改為上下牽連,富於變化的新寫,在當時影響很大。南朝書法家羊欣稱張芝善草書,精勁絕倫。為什麼說張芝的書法超過王羲之呢?

    唐孫過庭書譜雲“吾書比之鐘張,鍾當抗行,或謂過之,張草尤當雁行,然張精熟,池水盡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比,未必謝之。”

    王羲之自己說張芝練習草書很用功,筆法嫻熟,池水都被染黑了,如果我有他的功夫,“未必謝之”。由此可見,在草書的方面王羲之是認可張芝的!

    4.衛鑠

    衛鑠就是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王羲之從小就跟她學習書法。衛夫人在她的書學論著《筆陣圖》中談到的書學觀點,意義非凡,影響深遠。我們來看一下衛夫人的小楷作品。

    在封建時期人們相對保守,傳道授業絕不傾囊相授。俗話說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父。多多少少衛夫人不可能完全把她的書法傳給王羲之。

    5.王羲之之所以被稱為書聖,是因為他每一種書體都要高於常人,但是除了行書以外沒有一種書體達到了極致。

  • 9 # 千年蘭亭

    藝術上的事,寫到極高時,很難說超不超過。

    王羲之作為書聖,先且不說水平如何,就講他增損古形,開創二王書風,其在書法史上的歷史地位自是難有人相比的。

    但既使這樣,也還是有人也作出了較大貢獻。一個是顏真卿,他吸收漢隸畫平豎直的特點,觸入篆籀筆法,終於開創雄渾大氣的書風,成為繼王羲之後又一座書法高峰。

    另一位是何紹基,他是個怪才,以獨特的執筆法,以顏體為基,融入碑學寫法,並輔之以王羲之纖瘦筆意,終於成為清代第一草書家。

    至於他們的水平是否超越王羲之,其實並不重要,也不必須。

  • 10 # 高長寬4

    審美不同,觀點大不一樣,自古頗多爭論。有人喜歡純美風格英華內斂,有人喜歡大氣縱橫竒峻險絕……竊以為張長史顏魯公黃山谷米芾徐渭王鐸傅山都超過了王羲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g時代馬上來臨前,華為Mate20系列到底值不值得購買?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