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七8113
-
2 # 中醫養生鄭芝環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裡面說“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意思是說,陰液固守在人體內部,是形成陽氣的基礎,而人體臟腑之間的陰精需要依靠陽氣在外,行使功能。
如果陰陽失調,肌膚腠理開闔不利,容易形成汗液外洩的情況,盜汗是比較常見的一個症狀。
比如曾治療一個青年男性患者,平常手淫過度,體質陰虛,平常容易上火燥熱,並盜汗嚴重,每晚入睡後就大汗淋漓;後來我給使用當歸六黃東加味治療,用藥如當歸、生地、熟地、黃芪、黃連、黃柏、黃芩、山茱萸、五味子、浮小麥,使用效果明顯。
當歸六黃湯裡面用到生地、熟地、當歸滋陰養血,使得陰液內守,配合黃芪益氣固表止汗,患者陰虛明顯並伴有燥熱的現象,所以加入少量的黃芩、黃連、黃柏,以瀉心火清熱固陰,最後加入山茱萸收斂固精固汗,五味子收斂收斂固攝止汗。
因為汗為心之液,陰血不能養心神,入睡之後陽入陰,陰液不得收藏而外洩,所以發生盜汗,採用當歸六黃湯的治療方法,用藥對症,效果明顯,這就是採用滋陰固攝的方法治療盜汗症的體現。
-
3 # 男科王傳航教授
盜汗是指夜間睡眠期間出汗較多,有的患者會溼透枕巾、睡衣,醒後或次日精神非常疲乏,很是痛苦。
盜汗如果伴有潮熱、大便秘結、煩躁不安,多屬“陰虛火旺證”。
陰虛火旺證是中醫的一種證型,指臟腑陰液虧虛,機體失於滋養,虛熱內生的一種病理狀態。心、肺、肝、脾、腎均可出現心虛火旺證。其中,尤以腎陰虛較為常見。
“陰靜陽動”,“陰”以寒、靜、降為特點,“陽”以熱、動、升為特點,陰陽相互制約,維持人體內在的平衡。當人體陰液虧虛,陰虛無以制陽,則陽亢,而出現陽氣偏盛的虛熱狀態,所謂“陰虛則生內熱”。隨著年齡的增長,或高熱之後,或房事不節,或過度熬夜,或長期嗜食辛辣、上火溫燥之品,均可耗損人體陰液,導致陰虛火旺的發生。
陰虛火旺證主要表現為口燥咽乾、五心煩熱、盜汗、心煩易怒、失眠多夢、腰痠腿軟、眩暈耳鳴、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男子遺精,甚至陽強易舉,女子夢交,舌質紅無苔,脈細數等。
以潮熱、盜汗、大便秘結、煩躁不安為主要症狀的陰虛火旺證,可以服用知柏地黃丸加量治療;效果不佳者,可用清骨散合知柏地黃丸,以滋陰清熱瀉火治療。如果兼見口舌生瘡者,可加蓮子10g、淡竹葉10g、燈芯草10g;小便短赤明顯者,可加白茅根30g、車前草10g;兼見失眠者,可加遠志10g、合歡花10g。
治療期間忌酒,忌食辣椒、羊肉、狗肉、荔枝、芒果等辛辣、上火溫燥的食物,不能熬夜,適度鍛鍊。可食用一些偏於寒涼的食物及水果,例如:綠豆、冬瓜、苦瓜、豆芽、梨、西瓜、柚子等;還可以飲用性味寒涼的茶,例如:苦丁茶、梔子花茶、金銀花茶,以及各種綠茶。
文:廣西國際壯醫院男科嶽增寶醫師/北京中日友好醫院男科王傳航主任醫師
-
4 # 中醫李醫師
常用的可以治療自汗和盜汗的中成藥有以下五種:
1、玉屏風丸:這種治療自汗和盜汗的中成藥成分包括了黃芪、白朮、防風,使用方法為口服,口服劑量應該根據病情來定,一日3次。功效和作用為益氣固表。主要用於治療表虛不固導致的自汗症狀。
2、黃芪止汗沖劑:藥物成分包括了炒白朮、黃芪、黨參、麻黃根、煅牡蠣、五味子,服用方法是開水沖服,要注意的是小兒患者要根據年齡大小選擇服用劑量。這種中成藥的作用為益氣斂汗。主要用於治療氣虛證導致自汗者。
3、知柏地黃丸:其中的成分包括了知母、山茱萸、黃柏、熟地黃、牡丹皮,服用方法為口服,可以起到滋陰清熱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陰虛證導致的潮熱、盜汗。
-
5 # 健康在手App
藥不能瞎吃!強烈建議去門診中醫看看,盜汗是一種中醫的說法,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在我們入睡後不正常出汗的一種情況,出現盜汗的原因一般主要是由於身體有了腎陰虛的事情後常常出現的一種外在表現,對身體是特別不好的,如果不重視任之發展還有可能出現別的情況,所以有了盜汗的現象後,我們一定要進行治療,中醫的治療在於滋陰清熱的治療常服用的方子有六味地黃丸系列,具體我建議去中醫門診看看,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藥不能瞎吃。
盜汗中醫治療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韭黃100g,豬腰1個,食油、鹽、姜、味精等適量。將韭黃洗淨切成小段,豬腰洗淨切成薄片。將食油放入鍋內,置明火上,油八成熟時,先放入豬腰,炒透後放 入韭黃、薑絲,韭黃熟後,加鹽、味精調味後取出即成。可佐膳。 此方適應於腎虛腰痛、慢性腰肌勞損、腎虛遺精、盜汗、老人腎虛耳鳴等症,有補腎強腰的功效。
2、枸杞15g,雛母雞1只,料酒、胡椒麵、生薑、蔥、味精、食鹽適量。將雛母雞宰殺後,去毛和內臟,洗淨;將蔥切段、薑切片備用。將雛母雞肉放入鍋內,用沸水氽透,撈出放入涼水內沖洗乾淨,瀝盡水份,再把枸杞袋入雞腹內,然後放入盆內(腹部朝上)。把蔥、生薑放入盆內,加入清湯、食鹽、料酒、胡椒麵,將盆蓋好,再用溼棉紙封住盆口,在沸水武火上籠蒸2小時取出。將盆口棉紙揭去,揀去薑片、蔥段不用,再放入味精,即可食用。 此方適應於男女腎虛腰痛、神經衰弱。具有滋補肝腎的功效。
3、金針菜50g,瘦豬肉150~200g,醬油、豆粉、鹽、味精等適量。將金針菜、瘦肉洗淨,一同放在砧板上,用刀剁成肉醬。加入醬油、鹽、豆粉、味精等調味品,攪拌均勻,放入碟內攤平。將碟放入蒸鍋內,隔水蒸熟。可佐膳。 此方適應於腎虛腰痛、盜汗、腎 虛耳鳴等症,有補血、養腎的功效。
4、冬蟲夏草性溫,味甘,有補腎和補肺的作用,是一種平補陰陽的名貴藥材。如《本草從新》說它“保肺益腎。”《藥性考》亦云:“蟲草秘精益氣,專補命門。”《柑園小識》還說:“以酒浸數枚啖之,治腰膝間痛楚,有益腎之功。”凡腎虛者最宜用含氨基酸較多的福臨門冬蟲夏草4克配合肉類如豬瘦肉、雞肉或鴨肉等共燉,連續服用一個月大部分腎虛盜汗、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的療效。
透過上述的介紹,有了盜汗的情況後,我們要注意自己的飲食和生活,飲食當中要多吃清淡類的食物,不吃辛辣刺激食物也不能喝酒,日常生活當中要注意休息,不能出現過度勞累或是休息不夠的現象。
健康在手APP有很中醫小妙方,都是全國著名中醫的方子,大家可以使用看看。
-
6 # 藥師子漁
在介紹盜汗可以使用什麼中藥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盜汗。
一 盜汗盜汗,是中醫特有的說法,是常見的中醫病名。
盜汗又稱寢汗, 是為寐中汗出, 醒來自止。醫書《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中首次記載了“盜汗”, 即黃汗之病, 兩脛自冷;假令發熱, 此屬歷節。食已汗出, 又身常暮臥盜汗出者,此勞氣也。
《景嶽全書·汗證》對盜汗的症狀進行了更加系統化的梳理, 認為自汗屬陽虛, 盜汗屬陰虛, 這是從陰陽關係理論對盜汗做出的最早論斷。《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自汗論治》則進一步對區分自汗、盜汗症狀的方法進行了明確, 即“無論昏醒, 浸浸自出者, 名曰自汗;或睡著汗出, 即名盜汗, 或雲寢汗。若其飲食勞役, 負重涉遠, 登頓疾走, 因動汗出, 非自汗也。”。
二 盜汗可用的中藥在臨床實踐方面, 盜汗作為一種常見症狀, 既可以單獨出現, 也可以作為其他疾病的併發症出現。因此, 對於盜汗症狀的治療研究與實踐要根據盜汗出現的原因來進行差異化的處理, 以保證盜汗症狀治療的效果。
1.六味地黃丸
對於陰虛盜汗的人,六味地黃丸是治療陰虛火旺的基本方, 其熟地、山茱萸、山藥工程三陰並補, 能夠同時對腎、肝、脾之陰進行並補。並且該藥補中有瀉, 即澤瀉、丹皮、茯苓共成三瀉, 以清虛火, 兼防滋補類藥物所滯膩的弊端。六味地黃瓦在治療盜汗症狀方面所遵循的正是陰陽關係理論。
2.玉屏風散
對於氣虛盜汗的人,玉屏風散在治療盜汗上也是比較常用的,玉屏風散主要是由炒白朮、黃芪、防風組成, 可以起到斂汗固表的作用, 且可以減少體質虛弱患者出現感冒等疾病的機率。相關研究顯示, 玉屏風散的應用, 能夠較好對患者的人體免疫力進行調節。
盜汗在小兒中較為常見, 其主要病理為陰虛、血虛。現代醫學認為, 出汗屬於神經反射活動, 在患者受到外界的刺激後, 相關資訊會傳入至其神經發汗中樞, 之後發出衝動, 導致其交感神經傳到患者的汗腺,對汗液進行分泌。
盜汗會對小兒患者的尿量、食慾、休息以及飲水量造成影響, 玉屏風散在盜汗患者治療中應用, 具有起效快、止汗效果明顯等特點, 且可以緩解其相關的伴隨症狀。
三 盜汗患者的注意事項盜汗患者,由於經常是睡眠是出汗,尤其是對於小孩子而言,更應當要做好兒童護理。總的來說,父母要做到以下幾點:
1.睡覺時不要覆蓋過厚的衣物,小孩盜汗往往開始的一兩個小時內會出現盜汗,這個跟小孩的交感神經比較亢奮,對外界的溫度更為敏感,更容易出汗,衣物或被子太厚更容易引起盜汗。
2.盜汗後要及時處理,儘快幫孩子抹乾汗液,以免著涼。這個在夏季開空調的家庭中藥更加註意。
3.夏季空調溫度要適中,對於有盜汗的孩子,前一個鐘可以適當調低一點,等孩子汗止後要稍微調高溫度,避免溫度過低引起著涼。
更多中醫藥知識,請關注作者!
-
7 # 面板科劉高崗醫生
幹稻草少許(隨便放一些沒有具體的用量),(稻草我是去菜市場和一個好心的阿姨要的)洗乾淨,用水煮開,煮到水的顏色泛黃,將煮好稻草取出扔掉,把稻草水倒入盛有少許白砂糖的杯子裡,趁熱喝掉,一天三次,兩天之內應該有效果,因為我喝了四次就好了?。在知乎上面看到好多人問這個問題,藉此文章把這個偏方告訴大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回覆列表
盜汗用中藥怎麼調理?盜汗是指在睡眠中自然汗出,醒後即止的一種出汗症狀。在中醫臨床雜病中,盜汗是一種常見病證。盜汗病因比較複雜,現略述幾種常見的盜汗證型,以及如何對證調理,供大家參考。
陰虛火旺所致的盜汗與中藥調理方法。
陰虛火旺證型的盜汗,主要是腎陰虧虛無力制約腎陽,使得虛火內生,陰津被擾,陰津不能內藏外洩所致。主要症狀表現為,五心煩熱,或伴有午後潮熱,腰膝痠軟,頭暈耳嗚,遺精,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症狀。治法以壯水之主,以制Sunny為主,可服用滋補腎陰的中藥來補其腎水,約制虛火內擾。常用滋補腎陰的中成藥有,六味地黃丸,知柏地黃丸,歸芍地黃丸等。亦可用中藥,制山茱萸15g,知母12g,熟地15g,白芍12g,五味子12g水煎服。
脾虛失血所致的盜汗與中藥調理方法。
脾虛失血所致的盜汗,主要是思慮太過,思則傷脾,脾虛則血失所養,血失所養則機體免疫功能低下,使得榮衛不固,出現自汗,盜汗現象。失血也一樣,如術後,失血都可導致身體虛弱,出現自汗,盜汗症狀。治法以益氣養血為主。如複方阿膠漿,養血顆粒等。也可服用益氣固表的玉屏風顆粒,虛汗停顆粒來調理。
以上兩種盜汗證型比較常見,一般比較容易治癒,而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則比較複雜,需經中醫診斷,對證用藥方可,如肺結核,腫瘤化療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