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偉評論
-
2 # 書法小梅子
任何一種書體都是難的,而就算全心投入,楷書寫出風格成家成名的機率會更低一些。
稍微解釋一下我的理解~
很多人認為學習楷書,尤其是唐楷只是小學生的功課,太慢太花時間,而寫行書,草書更為瀟灑,所以不願意去多練。
晉尚韻,唐尚法,宋尚意
唐法謹嚴,楷書自唐代達到巔峰直到北宋,各種風格基本都已經齊備,很難再被超越和找到突破口。
所以之後的書家為了另闢蹊徑,只能從其他途徑找突破口,比如魏碑,草書仍然有發展的空間,希望從此創出新書風。因此不願意再在唐楷中多停留。
以上為個人觀點,如有不同意見請指正補充
-
3 # 一笑貫長天
楷書不是最難,但也非簡單,楷書也好,行書也好,還有草書,只要有一種書體到達古代書法大家的境界,你就打通了書法的任督二脈,你就已經站在了書法家的高山上了,再深入學習,那就是去翻越古代大家那一座又一座高山了!
有人會說,我已經把某某法帖臨摹得可以亂真了,甚至是我已經獨立擁有自己的字型了,我應該就是大書法家了!
如果那樣,我會對你提出幾個問題,你的筆力過關了嗎?你的書法有神韻嗎?你擁有的獨立的書體特點鮮明嗎?有靈魂嗎?
再難的書法慢慢描,多數人可能都可以達到象的地步,只是那不是寫!而,這個寫是寫意的寫,絕不是描寫的寫!在自然,輕鬆的狀態下寫,從容自若,任意揮灑,那才能寫出書法的靈魂,書法的神韻,才能到達風檣陣馬,才能入木三分。
大家總能看到楷書名家嚴謹,精細地書寫楷書,枕腕,墊肘,小心翼翼,我個人感覺不對!個人感覺啊!我理想的楷書應該是自然,從容,懸肘,雖說不可能達到行草的書法速度與神態,但,也不能是正襟危坐,如臨深淵!
書法需要潛心,需要思索,需要刻苦,等你真正到達了化境,你就不會說你和書體的難易了!
-
4 # 蓮清YZW
寫好自己的字,不去刻意而求之。毛筆的屬性,古人的書法,今人根據硬筆而為之,可以借鑑,否則南轅北轍。
抄作的是名,不是字。寫的是字,不是名。
不習楷書,何來草書厚道;不寫小楷,何來草書之精美。
楷書小布局,草書大局觀。
十年楷書不能行,能行還要練筆鋒。
草書十年苦用功,方知奧妙在其中。
-
5 # 抱庸詩書
楷不藏拙,寫好楷書並不容易。但楷書也絕對不是萬法之王,從難度上來說,行書草書都要比楷書更難一些。比如,小朋友大多可以學楷,真正能學草的有幾個?
楷書雖不是萬法之王,但將楷書作為其他書體基礎的觀點是有道理的。沒有較為紮實的楷書功底,學行學草往往很難出風格,以至於很多直接習行習草的人,卡到瓶頸之後,不得不回頭再來補楷書的功課。
從書法藝術角度看,楷書工謹大方,但美的縱深略淺,內涵略白,就像唐詩宋詞,太直不隔常不得深味。因此“拙”的險絕往往比“妍”的穩工,從藝術品味上來講更具彈性縱深,更耐於摩玩鑑賞。很多朋友會問,現在的一些書法家為何不敢寫楷書,抱庸認為,不是不敢寫,而是不願展示,很多就有楷書上手易出味難的考慮,更願意以行書草書的書體形式來表達。
藝術貴在百花齊放,也提倡百家爭鳴。篆隸楷草行諸書體之間都有其法度和審美領域,各具特色,不能比也不好比。但寫楷書最難的觀點,肯定是不客觀的。
抱庸妄談。
-
6 # 子衿書法
初學者鼓吹不了。鼓吹一詞,適用於在某領域具有主導性的人身上。初學者只能是信奉。
言歸正傳,即然說的是初學者。他們對書法的瞭解自然膚淺。我想知道,你是初學者,還是書藝精湛的書法家?這個需要弄清楚的。你是初學者,會產生很多的疑問。對自己認為正確的東西,會十分堅定的捍衛。而對不正確的東西,就會拼命的想辦法去糾正他們。告訴別人錯了。這是很正常的舉動。
初學之人,都希望自己的學習方法是正確的。當他接受的東西產生了信奉,便會有先入為主的觀念。這種觀念,不止是初學者,所有人都一樣有。就像大家都信奉王羲之書法一樣。從接觸到書法的時候,我們接受的資訊,就是王羲之書法是最好的。歷朝歷代,古今名家都這麼說。有人反對都沒有用。
初學者最初接觸到的書體,相信大多數人都是從楷書入門。他們的導師特別擅長楷書,對楷書推崇備至,而這個人又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具有鼓吹資格的人)。初學者在他的鼓吹下,對楷書產生了先入為主的情結,認定了楷書就是書法中最難的書體。這是初學者的認識。
如果你是一個真正的書法家,你去和初學者去較勁,去辯論書法的真諦,書法的精髄,你就是拿著冰塊去責問夏天裡的蟲子:“這是冰塊難道你不知道?”夏天的蟲子真不知道。到了秋天,它們都死亡了,哪裡有機會去認識冰呢?你是真正的書法家,去和初學者辯楷書和其他書體的易難,是你愚還是初學者愚?
初學者終究會成長。每個成功的人,都要經歷過初學的階段。由無知走向成熟。書法學習的週期,是所有藝能中最長的。修煉一生不得正果的人比比皆是。原因就是偏固倔犟。認死理。而書法,需要的是活躍的思維,廣闊的胸襟,能夠包容他人的情懷。
-
7 # 千年蘭亭
記得我們上小學時,都是從“上中下,人口手”開始識字的。待識得一兩千字,看書、看報或是學習其他知識,問題就不大了。
那麼,識字很容易嗎?不,漢字約有八九萬字,怕是窮其一身,我們也無法把字識全。
可是,我們既沒必要把這幾萬個字識全,再去學其他知識,也不要因為我們識了一兩千字就能應付其他學習,而認為識字不過耳耳。
學習楷書亦是如此。
楷書尤其是唐楷,規律性較強,一筆一畫有一定規範,較之行書、草書的千變萬化,楷書學起來相對容易。
透過楷書掌握書法的基本筆法和結體規律後,你可以選擇繼續專攻楷書,也可以另外學習其他書體,因基本筆法已清楚,學習其他書體事半功倍。
但這種選擇與楷書的難易無關。
這正如識字,你認識一兩千常用字後,可以選擇專攻漢字,當一位漢字學家,也可以去學習數學、物理、化學等。
-
8 # 狂喜淡墨a
初學者論學楷書最難,故古今書家寫楷書者少?是無知還是妄抬自己?
這種觀點不正確,缺少書法史的瞭解,初入書法藝術,依然對書藝的習練認識不透徹。尚待繼續瞭解書法演變史。
演變而來的楷書,是各種書體的“精華”體,具八法。由篆隸魏碑行書草書,生髮楷則,古今凡能稱得上真正的書法家,無不臻妙楷則。即是今天的書家亦乃有楷則的基礎,或散以其它諸體中有所表現,僅僅有的接近某個楷書特徵,或沒有雷同某一個朝代的楷書形貌。但是絕不會寫不出楷書。
有個原諒初學的判斷,有些形而上學,片面的把楷書定位尺度,來衡量書法家的水平高低。古代張芝楷書剛剛雛形,但是草書境界,世代稱快。故一個書家各有精工的書體,據孫過庭論,王羲之行書比鍾繇高,而楷書不及鍾繇,所以書家之間,相比較而言。
張旭楷書學二王,而狂草比較前人水準高。
學有專長,術有專攻,楷書不是唯一,也不是判斷書法水準的尺子。僅作參考而已。書法藝術內涵很深。
-
9 # binge80
楷書並不是最難的,而是最基礎的,古人所說“楷法無欺”也是這個道理。
不是說古今書法家寫楷書的人少,相反是最多,特別到了大唐盛世,更是到達了楷書的巔峰,傳承至今書法字帖最多是楷書,王羲之以行書聞名一千多年,一紙《蘭亭序》傳頌千年,但他的楷書也不差。
之所以許多楷書大家們名聲不響,是因為會寫且得好的人太多,楷書四大家,還有很多小楷名家,多不勝數,你能說得清有多少人嗎。俗話說“文無第一”不是沒有人寫得好,而是寫得好的人太多,無法分辨誰的境界更高。不像“草聖”張芝,行書王羲之,更是能冠以“書聖”一說。
楷書是最能識別一個人寫字水平的字型,也是最需要奈心書寫的字型,因為它的嚴謹註定了楷書不能像別的字型那樣,可以隨意的書寫,必須要遵守書法的法度,也必須符合大眾的審美視角。
鼓吹“楷書最難,所以古今書法家寫楷書的人最少”本就是一個錯誤的理解,對書法的認知可以說一竅不通
-
10 # 扭轉乾坤鬥戰勝
客觀的對待事物是一種人的基本素質。如果你對一件事情已經有了固定的看法。又何必來網上去問別人呢?從問題的提問方式分析以及問題想要知道的結果來看。你只是想宣洩某種不滿,或者是讓別人無選擇地贊同你的觀點啊
如果你喜歡書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好好去練。別人怎麼說怎麼想是別人的事情。
-
11 # 歐楷愛好者武金
楷書是書法體中最難寫的,因為楷書人人都認識,寫的好壞普遍都能識,寫我真正的藝術品更難。寫好楷書需要一定基礎,沒有幾年功夫是寫不好楷書的,不懂書法的人,認為是基礎,懂書法的人知道寫楷書很難成家,所以說楷書藝術最難表達,寫不好就成為印刷體,沒有藝術可言。
-
12 # 浮石散人
在書法領域裡,難與不難都是相對而言。俗話說:"難者不會,會者不難。"篆、隸、草、行、楷等五種書體,凡沒有花功夫深入研習的,都可視為畏途。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五種書體依其發展歷史來說,用筆固然有差異,但主要地還是在於追求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篆隸重於形,行草重於意,楷書重於法。所以不同的書者按自已的性格特點和偏好,主攻一、二種書體,使之達到較高的水平,成為通常的做法。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幾乎很難做到一個人把五種書體都寫得達到顛峰。即便最著名的書法家也會坦承,自己更擅長於哪種書體。這就是說,要達到"最好"都是有難度的。所以無論是楷書或其他書體,要真正學好寫精都不容易,都值得讚揚。
書界有"晉意唐法"之說。是指晉朝、尤其東晉南北朝時期,隨著佛道兩教的興盛以及大批北方士人因避戰亂南遷,使得中原文化與南方秀美環境相結合,加之統治者無暇顧及,出現了文化空前繁榮的景象。在這樣歷史條件下,產生了陸機、索靖、鍾繇、和二王那樣優秀的書法家,他們的作品更多地表達出一種意境,而行草書體便成了這一時期最符合文人雅士胸臆的載體。這是後人難以啟及的。
到了有唐一代,社會安定富足,又步入到了一個新的文化繁榮的歷史機遇期。在統治者的帶頭倡導下,客觀上要求書法邁入更加重視法度規矩這樣一個層次。於是楷書這種書體便真正開始豋堂入室,湧現出歐、顏、柳、禇等楷書大家。楷書因其法度嚴謹而又示顯性,所以真正寫好,同樣不易。
總之,各種書體各有特點,沒有可比性。我們不應厚此薄彼。愚見,求方家教正。
-
13 # 一盆淡茶
現代人尤其是現代年輕人,沒有幾個願意踏踏實實學習楷書的了,幾乎都是一上手就走上了行草的路子。
楷書有幾個特點:1、如果功力不到的話,幾乎所有人都能一眼看出楷書中的毛病。這肯定不受速食時代歡迎。2、練楷書必須要平心靜氣、一絲不苟,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田,而且要數年如一日的勤習不輟,才能有所小成。這份養氣功夫也是這個時代最缺的。3、行草可以一揮而就,楷書必須按部就班,表演性差,不宜裝逼。4、幾乎所有忽視楷書的人,都會在結構和筆法上存在難以彌補的缺陷。
我是一向主張由楷入行、由行入草,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的。同時,我也更重視楷書學習對學生習慣養成中的有益作用。
-
14 # 倚齋聽風雨
“古今書法家寫楷書的人最少”這個說法不對,古人用毛筆寫字跟我們現代用硬筆寫字,都是一種書寫習慣,現代人開始學寫字是一筆一畫地寫,古人也一樣,先寫基本筆畫,再整個字寫。
古代傳世的楷書作品較少,不是因為楷書難,而是因為寫楷書太慢,不利於記錄和考試。尤其在古代,很多資料都要依靠手自筆錄,於是行書以其實用性成了最流行的書體。
如王羲之最擅長行書,傳世作品也以行書為主,但並不代表他不寫楷書,他也有小楷作品《黃庭經》傳世。
楷書和隸書一樣,都屬於正書,都是書法的基礎。要寫好字,就先要熟練漢字的基本筆畫和間架結構。說楷書難沒錯,因為萬事開頭難;說楷書不難也對,因為它是寫好字的基礎。
-
15 # k0實說
寫楷書就像三十年代一個木匠做傢俱一樣,必須要方的就做成方的。不能偏必須正。相對要難一點。行,草,篆就可以隨意一點,比如,灣點,小點,大點,偏點等等都好看。
-
16 # 抱樸藏真
應該說書法大家都是楷法入手的,只是後期寫行書把楷書丟了。張旭光先生說中老年朋友學書法可以從行書入手,但凡書法有成就者書齡應以10年為單位計算,有幾個中老年朋友練書法成為了大家?屈指可數。古人習書都是從孩提開始。現在用硬筆,使書法斷層了。張旭光先生的顏楷功夫也是很深的,從他的講課上就能看到他的楷楷書基礎和功底。
二田、盧中南等楷書大家他們是終生研究楷書,他們的楷書賞心悅目,但是他們的行書也是了不得的,只是沒他們的楷書更高的水準而已。
初學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習書,一定要從楷書入手,打好基礎。常言道,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
17 # 散人七步
沒必要懟初學者,他們剛入門摸不清門道,冒出什麼想法都是正常的,也是學書必經之路。以後對書法瞭解多了,領悟深了,自會逐漸修正自己的觀念。至於有的人可能“執迷不悟”,那就隨他去好了。書法算藝術吧,藝術這事,無可無不可,立破迴圈在所難免。
回覆列表
楷書是四大書體裡的一種,歷史上寫楷書出名的書法大家很多,魏晉時期有鍾繇,東晉有二王,北朝有無數是魏碑傳世,南朝後期有智永,唐就不說了太多了,現在江湖上最愛的歐陽詢怎麼就忘了呢?元代有趙孟頫,宋四家裡米芾、東坡、老黃楷書都可以,明代文徵明、沈周、董其昌,哪個不是楷書大家啊?只不過這些人的字不是江湖上的初學者們認為的楷書模樣罷了,在有些人的有意引導下好像楷書就必須是歐陽詢的樣子,這是個可笑的無知謬論。
縱觀中國書法史,楷書一直是主要書體,也是所有中國文人必備的一項技能,因為不會寫一手規範的楷書就參加不了科舉考試。但是從藝術的角度來說,唐以後中國書法藝術的主流的審美從尚法轉向了尚意、尚趣,楷書的實用價值遠遠超過了藝術價值,所以唐以後專門寫唐楷形式的楷書的書法家很少,明末清初的書法復古運動更是把書法審美引向了篆隸魏碑,裝飾性強的有如美書字般的唐代楷書的藝術地位更加下降,進入現代社會,書法的實用性完全喪失,變成了純藝術形式,而藝術追求的核心就是符合基本規則基礎上的獨特個性表達,這與規範死板的唐楷正好相反,所以專業的書法家和高水平的書法愛好者,很少以唐楷形式的楷書為主要創作方向,魏晉小楷、魏碑體楷書由於變化多端,個性突出,成為楷書創作的主流方向,這符合了現代藝術追求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