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與書居

    讀中國歷史,讀者經常可以看到有關一統天下、奪取天下等詞語。那麼這裡的“天下”包含多大的地理空間呢?要理解這個問題,就得對中國古代的“天下”的內涵做一番詳細地梳理。

    中國古代所指的“天下”,沒有一個確定的疆域,在地理意義上,它是對以中原為中心的世界空間的想象。以中原王朝為中心,由內到外,分為幾個層面:一是大一統的中央王朝直接治理的郡縣,如清代的本部十八省;二是透過冊封、羈縻、土司等制度間接統治的邊疆地區,如明朝的雲南、西藏、東北;三是關係或遠或近的朝貢小國,如越南、北韓、琉球等;四是化外之地,即中原文明沒有輻射到的蠻夷之地。

    嚴格意義上說,所謂的天下,指的是前三層。這個空間意義上的天下,最早開始形成於西周,經過不斷的發展演變,最終定型於隋唐。由此形成了以中原九州為中心,向周邊地區呈同心圓輻射的空間結構。

    需要指出的是,古代的“天下”,其空間範圍不像現在世界各國版圖那樣明確清晰,它的地域範圍經常處於彈性的變動之中,中心清晰,邊緣模糊。比如在戰國時期,天下只有方圓三千里的九州;但發展到漢朝,天下的幅員大大增加,成為涵蓋了夷狄在內、方圓萬里的帝國遼闊疆土。

    由此可見,古代的天下與今天的世界完全不同。今天的世界是由多個具有獨立主權的民族國家所組成的,而中國古代的天下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空間。一旦和自我無關,便不屬於天下的一部分,所以它的空間大小很難確定。

  • 2 # 金兔歷史

    “天下”一詞,是古人對世界的一種籠統說法,不同的歷史時期,所代表的地理範圍也有所不同。

    “天下”,最早出現於先秦古籍當中,例如,《詩經·小雅·北山》,便有這樣一段我們很熟悉的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這時候天下的範圍不大,只要是指夏、商、週三代王權所統治的範圍,具體包括黃河中下游地區和長江流域的湖北以及江浙等地區。

    到了秦朝時期,隨著郡縣制的確立,“天下”的概念逐漸擴大,南部、東部都延伸到了海邊,西邊、北邊則沒有具體的邊界。

    不過,在當時,有一些哲學家認為,天下比人們想象中要大很多,例如像陰陽家的代表人物鄒衍就認為,儒家所說的天下,實際上只佔到真正天下的八十一分之一。

    而這種觀點在當時則被認為是無稽之談。

    到了明清兩朝,“天下”的範圍通常包括中國以及周邊的日本、北韓等附屬國在內的區域。

    當然,更多時候,天下的地理意義逐漸變成一種政治上的概念,像明末清初的顧炎武所說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中的天下,僅是指中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phone X和三星Galaxy S9買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