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王陽明如何“破心中賊”?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43286820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曾國藩用一句話來表達。古今天下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而致敗。古今天下之才人,皆因一傲字而致敗。

  • 2 # 威海紀事兒

    眾所周知,王陽明是公認的五百年來的第一聖人,又有人稱作“立德立功立言”的“三立”聖人。王陽明是心學創始人,是高山仰止的哲學大家,同時他還是偉大的教育家、偉大的政治家、偉大的軍事家和偉大的文學家。王陽明核心思想強調“知行合一”,反對空談。所以,王陽明是思想家也是行動家。王陽明的名言“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正是這兩點的體現。

    先說第一點:破山中賊易。明朝後期,匪患猖獗,朝廷連年重兵圍剿,卻沒有建樹。後來,王陽明出手了,從正德十二年到正德十三年(1517年到1518年),僅僅一年零三個月,王陽明一舉將縱橫千里山區的數十萬匪患平定。曾經,王陽明孤身一人深入匪穴,成功地說服了數千土匪下山。由此,王陽明發出了“破山中賊易”的感嘆。

    再說第二點:破心中賊難。王陽明說過:無事時,將好色、好貨、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尋出來,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復起,方始為快。常如貓之捕鼠,一眼看著,一耳聽著。才有一念萌動,即與克去。斬釘截鐵,不可姑容,與他方便。不可窩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實用功。方能掃除廓清,到得無私可克,自有端拱時在。

    這段話說出了心中賊的內涵是“好色、好貨、好色等私”。同時,指明瞭驅除的方法:先是搜尋出來,然後才一萌動,即與克去。最後,強調了態度:不可姑容,不可窩藏,等等。從以上可見,驅心賊之難。

  • 3 # 心性與思維

    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去理解先生這句話。

    其一,先生是在說修心不易,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心中賊好比壞的習性,山中賊好比壞的行為,行為可以具有欺騙性也就是可以一時的偽裝。舉個例子,一個人吸菸成癮,你讓他戒菸有一定難度,但如若此時他正在公共場所,旁邊立著一個牌寫著“禁止吸菸,違者罰款500”此時他的行為上做到不吸菸,剋制一小會,並不是很難,心中賊是本質,山中賊是表象。反過來心中賊破,山中賊不攻自破,難易自現。

    亦或者先生是想說,做順著自己習性的事情容易,做逆著自己習性又符合天理的事情難。

    其二,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這句話是1516年王陽明剿滅江西匪亂班師回來的路上,由感而發。運用兵力打敗這些造反的老百姓並不難,難在讓老百姓永不起造反的心。朝廷政治不清明,貪官汙吏橫行壓榨老百姓,百姓被逼無奈。這種情況下讓貪官汙吏剋制私心不去貪,難;讓老百姓受著極度壓迫而不起造反的心,難。

    ------------------------修正回答------------------------

    這句話是王陽明在剿滅南贛一些地方匪亂之後提到的。這是王陽明對當時事情的一種認知。在他看來,行為是內心狀態的一種外在表達,雖然把老白姓造反的行為剿滅了,但內心造反的心還在,如何去除老白姓造反的心,這件事難。在此之後王陽明也採取了一些舉措,比如頒佈南贛鄉約等,以喚醒民眾本善之心。體現了王陽明的人性光輝,朝廷只是讓他去平亂他卻做了更多。

    “心中賊”指的是“山中賊”心中的賊,當地老百姓心中的賊。如果不結合歷史背景,我們一般會把破山中賊當一回事,把破心中賊當做破自己心中的賊,雖然也能講通,但不是王陽明當時說這句話的本意。您怎麼看呢?

  • 4 # 尚武菌

    我是尚武先生,我來回答。

    王陽明,就是王守仁,字伯安,祖籍浙江餘姚,青年時隨父親遷家至山陰(紹興),後來結廬於距山陰不遠的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都稱他為“陽明先生”。

    他是明代最有影響的理學家之也是明代心學運動的代表人物。王陽明青年時期熱心騎射,留意兵法,氾濫詞章,出入釋老。28歲中進土,授刑部主事,後改遷兵部。34歲時,抗疏反對把持朝政的宦官劉瑾,為此受廷杖四十,被貶到偏遠的貴州龍場驛。在貴州,王陽明經過“動心忍性”的刻苦磨練,終於悟出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的道理,這標誌著其心學思想的初步形成,史稱“龍場悟道”這一年,他37歲。正德十四年(1519年),江西的寧王朱宸濠在蓄謀多年之後,發動叛亂,以10萬大軍,自江西東下南京。當時正在江西的王陽明立即起兵討伐,在強弱懸殊的情況下,運用智謀,率兵於35天內,三戰而生擒朱宸濠,將這場震動朝野的大叛亂徹底平定。他因此受命兼巡撫江西,後以大功升南京兵部尚書,封為新建伯。晚年奉命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提督兩廣,平息了廣西少數民族暴動,功成病歸,死於江西南安。王陽明一生所創造的事功業績,在宋明理學家中是絕無僅有的。

    王陽明一生軍功卓著,但是他卻認為“ 做山中賊易,破心中 難”,也就是說,相較於平定山野賊人的叛亂和暴動,使內心不受矇蔽和汙染要難得多,這是為什麼呢?王陽明思想中最重要的便是心”的概念,“心”也就是人的良知。他認為山中賊不過是外在於吾心的物件,可以透過精心的計劃和持之以恆的手段加以平定,但是心中賊就難對付得多了。王陽明直承孟子,認為人心皆善,然而一旦人受到矇蔽不知反省,就會失去本心。要恢復和保持光明的本心,就應當時時警醒,刻刻慎獨,破除心中之賊,切不可鬆懈這個要求對每個人而言都是十分嚴格的,但唯有如此,才能成就德性光輝。

  • 5 # 葭明通半瓶歷史

    破山中賊是和別人做鬥爭,你死我活,鮮血橫飛,死人千百的,哪怕最後自己犧牲了呢!終究“幹就完了”,乾淨利索!一個字“爽”!

    眼見的“功名利祿”“封妻萌子”“名垂青史”就在破“山中賊”之後隨之而至。兩個字“划算”!

    看看,幹起活來,無掛無礙,無牽無拌,擼起袖子加油吧!不用管其他!爽不爽?看看,有利益,有大利益在前方等著你,擼起袖子加油幹吧!組織看好你哦!

    所以說,破“山中賊”這個工程,都不用怕“山賊”有多大,有多強,有多難破!幹他就是了,乾死他為止。

    難?難是不存在的,容易的很。誰要是認為難,那讓別人去升官發財好了,認為難的請回家種地去吧!

    對不對?

    現在回到王陽明“破山賊”之後勝利回師的現場,要麼說人家王陽明是思想家,是聖人呢!和那些只會勇猛的打仗的老粗就是不一樣:

    王陽明當年在江西三下五除二,快刀斬豆腐,剝牛大刀殺小雞,爽爽利利的剿滅了盤踞多年的“山中賊”,擂起了得勝鼓,班師回朝的路上,王陽明騎在馬上,思想家的臭毛病就擺在了臉上,神情嚴肅,默默無言。

    和他身遭四周那些得意洋洋,趾高氣揚,不可一世的打了勝仗的武裝部下比起來,需要人去發問呀!和曹操華容道大笑,需要知趣的人發問“丞相,何故發笑?”一樣。

    王陽明身邊也有那知趣的人:“大人!何事悶悶不樂?”王陽明說:

    "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區區剪除鼠竊,何足為異。若諸賢掃蕩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誠大丈夫不世之偉績也。”

    翻譯一下就說:

    “用兵剿滅這些造反的百姓,不是難事。可是,你要把他們心裡造反的想法去掉,使他們根本不造反,這可就難了!你想,我們朝廷有不少貪官汙吏,千方百計地貪贓枉法,壓榨百姓,弄得他們吃不上飯,穿不上衣,病了無錢治,死了連口棺材都沒有。他們又愚昧無知,不怕王法,一有風吹草動,就起來反抗朝廷。他們反抗朝廷的那些想法,就是“心中賊”呀,消滅它可真不容易!我正在苦思苦想這個事情。再說:那些貪官汙吏,千方百計地貪贓枉法,壓榨百姓,才使得百姓鬧事造反,他們的私心,也就是百姓的賊、朝廷的賊;一切人的私心,都是人們良心的賊!個人清除私心,才能做個好人;官員們清除私心,國家和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天下太平。但是,要破除人們的私心(心中之賊),卻是很困難呀!所以必須重視道德教化。”

    上面的翻譯不是葭明通翻譯,是葭明通抄王陽明“心學”的徒子徒孫們翻譯。

    估計明白的讀者已經看明白了,這個“心學”的侷限性正體現在這個翻譯裡面,破除百姓的心賊應該“發展經濟”呀!搞什麼道德教化!

    發展經濟確實比剪除小小山賊不容易呀,難的很!

    對不對?“破山中賊易,心中賊難”!本來只是王陽明就一個軍事作戰行為的總結而已,但是,因為他是一代宗師嘛!所有的話都會被解讀再解讀。

    後來,這一句話竟然成為了修養學習的術語,成了談玄論奇話術,也是神奇。

    被解讀成了——貪婪、自私、怨恨、痛苦、傲慢、矯狂、迷惑、慾望是每個人的心中賊,如果要學習王陽明的格物致知,首先就要 和自己的心中賊做慘烈的戰鬥。

    自己和自己慘烈戰鬥,肯定難哈!凡人俗子所有的人生快樂誰不是來之滿足自己的貪婪、自私、傲慢、矯狂、迷惑、慾望呢?

    捨棄人生快樂肯定難哈!

    王陽明這個人還是很偉大的,雖然,他沒有認識到發展經濟才是剔除心賊的不二之選。

    誰沒有歷史侷限性呢?

  • 6 # 好玩的國學

    戰勝別人不是難事,戰勝自己是聖人!我們如何才能戰勝心中眾多的賊人?

    對於精通儒道佛的全能大儒王陽明來說,除了治心是世界上第一難事之外,其他的一切,不過是天上的浮雲而已。

    這世界上充滿了賊人。有竊國的大盜,有穿牆過壁的小毛賊,有呼嘯山林的山賊,這些其實不足為懼。因為他們是外顯的,是現實的,用武力就能解決。而存在於我們心中的賊,卻很少有人能戰勝它。按照中國儒家的觀點,既能克己,又能成人的人,就是聖人了。而按照道家的觀點,能做到掃除心中的種種雜念綺念,走到無己無名無功,這同樣是聖人神人和至人了,這就達到了逍遙的狀態。

    這是華人的理想人格。而所謂理想,從來都是立於最遠的地方,不容易達到的彼岸。

    這世界上的賊人太多了,多如牛毛,而我們心中的賊更多,多如恆河沙數。

    明朝正德十三年。王陽明率兵剿匪。而匪患已經蔓延了數十年。王陽明僅僅用了幾個月,就完成了幾十年沒有完成的任務。但王陽明一點也不驕傲。他寫信給自己的學生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區區剪除鼠竊,何足為異。若諸賢掃蕩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誠大丈夫不世之偉績。”

    山中之賊可以用武力解決,這是很容易的事情,而盤踞在我們內心的慾望、內心的賊,卻時時刻刻與我們戰鬥,與我們拉鋸。他們勢力強大到幾乎戰勝了所有的人,而且還將戰勝更多的人。他們是我們內心的魔鬼,之所以我們無法戰勝他們,是因為那個魔鬼,其實就是我們自己。

    世界上最難戰勝的人,就是自己!

    所以,睿智的老子指出,“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勝人者有力,勝己者強。”能看清別人,叫聰明,而能看清楚自己的,才叫智慧。能戰勝別人,叫勇猛有力,而能戰勝自己的,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人。

    人為什麼要戰勝自己,是因為人的心中有賊。

    人為什麼很難戰勝自己,是因為我們的心中,在良知之外,還有叫私慾的東西。

    王陽明是心學的集大成者。王陽明的心學,來自於孟子的性善論和欲求自得的理論,來自於陸九淵的“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我心”的理論,來自於他自己創立的心外無物和致良知的理論。

    在宋朝理學普遍關注外物的規律,希望以格物來致知的時候,希望以各種身外的現實的規範來強制性規範人的行為的時候,王陽明發現了理學的不足。理學的不足是對心的忽略,是知與行的割裂,而在王陽明看來,一切外物在被我們的內心認識感受之前,是沒有意義的。王陽明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這說明,心才是具有決定意義的,心才是萬物的根本。心的好壞,決定了世界的好壞。所以,世界壞了不是萬事萬物壞掉了,而是我們失去了本心,失去了我們內心中本來存在的良知。用孟子的話說,我們丟掉了本心,卻不知道去尋找,丟了雞和狗,就滿世界去找,這是很可悲的事情,所以孟子還說,人生的所有的價值就在於尋回已經丟失的良心。

    聖賢的根本任務是,要麼拯救世界,要麼拯救心靈。而最重要的是拯救我們早已經沉淪但本來應該是良知的心靈。

    而人生的根本任務是,把良知良能轉化為良行。光說不練,這是割裂了知與行的關係。所以王陽明認為,拯救世界,先拯救心靈,戰勝世界,先戰勝自己。因為心是萬事萬物的根本,只有療救人心,才能拯救社會,才能解決現實社會問題。其“心學”並不是紙上學問,而是實踐中的智慧,這就是陸游的一句話——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王陽明的心學,為我們找到了成為聖賢的道路。王陽明說,“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也就是說,人與人之間的是平等的,因為我們心中都有一個善,都有良知,只要我們能心存向上向善之心,我們就能成為聖人,這與孟子的人皆可以為堯舜,有異曲同工之妙。

    王陽明又提出了心學四句,可以作為我們致良知的關鍵途徑。王陽明說,“無善無惡是心之體,有善有惡是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我們的良知讓我們知道了什麼是善,什麼是惡,既然知道了善惡,就應該在事上磨鍊,這就是“格物致知”。而格物致知,其實就是不斷為善去惡,克除不善,消去各種慾望和焦慮,就是要鬥敗我們心中的賊。

    人心中的賊,實在太多了。我們有自私自利之賊,有妒忌之賊,有求名之賊,有求利之賊,有貪圖權位之賊,有貪圖美色之賊,有行事不決之賊,有瞻前顧後之賊,有心浮氣躁之賊。那麼多賊,我們就是賊王了。

    那麼,如何才能去掉我們心中的慾念雜念綺念,如何才能過一段心懷坦蕩天朗氣清俯仰無愧的生活?

    中國文化中,強調的是成人之道。而成人就是要克己,而克己就是要返回自己的內心,找回自己的善端,找回自己的良知,然後將內心的良知外化於這個世界。這就是王陽明一生強調的知行合一。

    第一,要自省。自曾子開始,我們就強調自省,要時時刻刻反思審視自己,才能蕩除心中之賊。

    第二,要慎獨。越是在沒有人看見沒有人聽見的時候,我們越要養家管束自己,這樣才能蕩除心中之賊。

    第三,要反求諸己。孟子說事有不得反求諸己,一件事情做的不成功,首先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千方百計去找別人的不是。

    第四,要靜坐。透過靜坐把放失的人心收回來。

    第五,是心齋。心齋是道家莊子的修煉方法。就是摒除雜念,使心境虛靜純一,而達到逍遙之境。

    第六,是坐忘。這也是道家的修煉方法。就是忘記一切外物的干擾,達到心如止水的境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感情婚姻不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