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自己排在第一位。我好,我的家才好,我的親人才好,我不好,我的家也不會好,我的親人會為我擔憂。作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堅力量,我不能有任何閃失。設想一下,少年喪父、中年喪偶、老年喪子這人生三大悲劇是如何發生的?是不是因為家中的頂樑柱——中年的“我”的突然離去而產生的?我一定要對自己重視,在財務上、身體上健健康康,做好風險防範,給自己買足額的保險,讓我的家人有依靠。這是沉甸甸的責任。
我把伴侶排在第二位。因為要白頭偕老我們才走進婚姻的殿堂,一生中相伴時間最長的就是伴侶。我們是一個經濟共同體,是同一個孩子的至親,是雙方父母的子女。我對TA好,我們才能一條心,才能經營好共同的家,給孩子溫暖和快樂,給老人踏實和安詳。如果我對TA不好,日子過得雞飛狗跳,甚至鬧到離婚的地步,家還像個家嗎?孩子心裡有陰影,父母也跟著唉聲嘆氣,不得安寧。
在孩子和父母之間,我把父母排在孩子前面。其實我們陪父母、陪孩子的時間都不長,基本上上大學時就離開父母,再回到家裡就只有短短的假期,結婚以後更是難得有三五天以上的時間終日陪在父母身邊。“常回家看看”成了花錢買不到的奢侈品。我們的孩子又繼續重複這樣的過程。父母不可避免地先我們而去,所以更要倍加珍惜與他們在一起的時光。
今天朋友送了些鮮竹筍,我第一時間拿起電話想打給媽媽,把好吃的給她送去。忽然,我呆住了:媽媽已經不在了,她已經走了十年了!十年當中,我不知有多少次這樣的情景,淚水無聲地落下。
無時不刻牽掛著孩子,但愛孩子要學會放手,給他們成長的空間,也要讓他們去歷練。最重要的是,我們做好自己,孝順父母,成為孩子榜樣和驕傲。當我們老了,孩子們成為中年時的我們,幸福就這樣延續下去了。
我的排序是:自己、伴侶、父母、孩子。
我把自己排在第一位。我好,我的家才好,我的親人才好,我不好,我的家也不會好,我的親人會為我擔憂。作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堅力量,我不能有任何閃失。設想一下,少年喪父、中年喪偶、老年喪子這人生三大悲劇是如何發生的?是不是因為家中的頂樑柱——中年的“我”的突然離去而產生的?我一定要對自己重視,在財務上、身體上健健康康,做好風險防範,給自己買足額的保險,讓我的家人有依靠。這是沉甸甸的責任。
我把伴侶排在第二位。因為要白頭偕老我們才走進婚姻的殿堂,一生中相伴時間最長的就是伴侶。我們是一個經濟共同體,是同一個孩子的至親,是雙方父母的子女。我對TA好,我們才能一條心,才能經營好共同的家,給孩子溫暖和快樂,給老人踏實和安詳。如果我對TA不好,日子過得雞飛狗跳,甚至鬧到離婚的地步,家還像個家嗎?孩子心裡有陰影,父母也跟著唉聲嘆氣,不得安寧。
在孩子和父母之間,我把父母排在孩子前面。其實我們陪父母、陪孩子的時間都不長,基本上上大學時就離開父母,再回到家裡就只有短短的假期,結婚以後更是難得有三五天以上的時間終日陪在父母身邊。“常回家看看”成了花錢買不到的奢侈品。我們的孩子又繼續重複這樣的過程。父母不可避免地先我們而去,所以更要倍加珍惜與他們在一起的時光。
今天朋友送了些鮮竹筍,我第一時間拿起電話想打給媽媽,把好吃的給她送去。忽然,我呆住了:媽媽已經不在了,她已經走了十年了!十年當中,我不知有多少次這樣的情景,淚水無聲地落下。
無時不刻牽掛著孩子,但愛孩子要學會放手,給他們成長的空間,也要讓他們去歷練。最重要的是,我們做好自己,孝順父母,成為孩子榜樣和驕傲。當我們老了,孩子們成為中年時的我們,幸福就這樣延續下去了。
我的排序是:自己、伴侶、父母、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