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憫農》
全詩:
《憫農》
[唐] 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釋義: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擴充套件資料
這首憫農詩,寫出了農民勞動的艱辛和對浪費糧食的憤慨。在盛夏的正午,農民頂著火辣辣的太陽鋤地,汗水淌滴在莊稼地裡。可是誰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飯都包含著農民的辛苦啊!
詩的第一首一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讚美了農民的勞動。
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黃金」的生動景象。
「引滿」是為了更有力的「發」,這三句詩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造力,這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沉痛。
「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羅隱《雪》)是的,豐收了又怎樣呢?「農夫猶餓死」,它不僅使前後的內容連貫起來了,也把問題突出出來了。勤勞的農民以他們的雙手獲得了豐收,而他們自己呢,還是兩手空空,慘遭餓死。
詩迫使人們不得不帶著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誰製造了這人間的悲劇?答案是很清楚的。詩人把這一切放在幕後,讓讀者去尋找,去思索。
要把這兩方綜合起來,那就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勞動替富者生產了驚人作品(奇蹟),然而,勞動替勞動者生產了赤貧。勞動生產了宮殿,但是替勞動者生產了洞窟。勞動生產了美,但是給勞動者生產了畸形。」
出自:《憫農》
全詩:
《憫農》
[唐] 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釋義: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穫很多糧食。
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民,仍然要餓死。
擴充套件資料
這首憫農詩,寫出了農民勞動的艱辛和對浪費糧食的憤慨。在盛夏的正午,農民頂著火辣辣的太陽鋤地,汗水淌滴在莊稼地裡。可是誰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飯都包含著農民的辛苦啊!
詩的第一首一開頭,就以「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具體而形象地描繪了豐收,用「種」和「收」讚美了農民的勞動。
第三句再推而廣之,展現出四海之內,荒地變良田,這和前兩句聯起來,便構成了到處碩果累累,遍地「黃金」的生動景象。
「引滿」是為了更有力的「發」,這三句詩人用層層遞進的筆法,表現出勞動人民的巨大貢獻和無窮的創造力,這就使下文的反結變得更為凝重,更為沉痛。
「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羅隱《雪》)是的,豐收了又怎樣呢?「農夫猶餓死」,它不僅使前後的內容連貫起來了,也把問題突出出來了。勤勞的農民以他們的雙手獲得了豐收,而他們自己呢,還是兩手空空,慘遭餓死。
詩迫使人們不得不帶著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誰製造了這人間的悲劇?答案是很清楚的。詩人把這一切放在幕後,讓讀者去尋找,去思索。
要把這兩方綜合起來,那就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勞動替富者生產了驚人作品(奇蹟),然而,勞動替勞動者生產了赤貧。勞動生產了宮殿,但是替勞動者生產了洞窟。勞動生產了美,但是給勞動者生產了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