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感覺姓王的人挺多。
8
回覆列表
  • 1 # 考古班二愣子

    從人口數量上看王姓是中國第一大姓,王姓人口約9500萬,佔華人口總數的7.1%,相當於每14個華人裡面就有一個姓王的,實在是一個超級大姓。

    1、源於姬姓

    周靈王的太子名叫姬晉,因直言勸諫惹怒周靈王被貶為庶人,於是姬晉遷到琅琊(位於山東)定居。姬晉雖貶為庶人,但到底是王族出身,琅琊百姓稱其族為“王家”,於是姬晉的後人乾脆姓王。姬晉是王姓的得姓始祖。

    周文王第十五子,周武王的弟弟姬高,被封於畢地(今陝西咸陽西北),被尊稱為“畢公高”。畢公高的後代畢萬到晉國,被封於魏,魏文侯時,韓魏趙三家分晉。後來秦國滅魏,魏昭王之孫卑子逃到山東,漢朝建立後,漢高祖封卑子為蘭陵(今山東省蒼山縣蘭陵鎮)侯。畢、魏、晉、蘭陵等地這一脈傳下來的人都是王族,因此其後代均姓王。

    2、源於媯姓

    上古神話傳說中的帝王虞舜(媯姓)的一部分後人,遷居到北海、陳留等地,因為是帝王的後代,因此姓王。

    3、源於子姓

    商紂王昏庸無道,商王太丁之子,商紂王的叔父比干(子姓)多次勸諫,被商紂王殺害,葬在朝歌附近。比干的子孫世代為其守陵,因比干出身王族,後代便姓王。

    4、源於田姓

    公元前368年,田和成為齊國君主,因為齊國君主之前姓姜,因此稱“田氏代齊”。後來齊國被秦國滅亡,田氏王族貶為庶民。一部分田氏子孫為紀念其王族身份,於是姓王。

    5、源於少數民族(王族)

    《通志·氏族略》記載:(王姓)出河南者,為可頻氏;出馮詡者,為鉗耳族;出營州者,本高麗;出安東者,本柯史布。此皆虜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後,號曰王氏。

    這說的是歷史上外族王族,如高麗(北韓)開國之君王建;西魏可頻氏的王雄;鉗耳氏的王季。

    6、源於賜姓

    王莽篡漢時,燕太子丹的玄孫名叫嘉,嘉上獻符命,王莽龍顏大悅,賜國姓王。

    7、源於改姓

    隋朝的王世充本來姓支,西域人,到中原後改姓王,可能是他認為要統治天下首先需要一個好的姓氏吧;五代的王保義,本來叫劉去非,改名王保義,後代皆姓王;還有部分少數民族姓完顏、耶律的人,改姓王。

  • 2 # 西府趙王爺

    姓王的當然多啦,畢竟中國第一大姓嘛!

    根據公安部公佈的最新的《2018年全國姓名報告》,“王”姓戶籍人口數量達到了1.015億,比排名第二的李姓多61萬人。成功當選為“中國第一大姓”。一億是個什麼概念?也就是說14個華人裡面,就有一個人姓王,目前全世界人口過億的國家也只有十三個。

    咱們國家姓王的人幾乎相當於日本全國的人口,這還不包括的海外的華人華僑。

    那麼“王”姓為何這麼龐大呢?這就得從“王”姓得發展歷程說起了。

    眾所周知,《百家姓》是在宋朝初期被撰寫出的,王姓的歷史肯定比這個久。也正是由於王姓的起源太早了,導致到現在很多資料都缺失。使現在關於王姓的起源有著很多的解釋,有的說它起源於堯舜時期;有的說它起源於周朝的時候和姬姓有關;還有的認為,王姓最開始是少數民族的一個姓氏。

    咱們取流傳最廣得一個,也就是王姓起源於周朝姬姓,因為在周朝以前,古人很少會有“姓”,大都以氏族部落命名。許多姓是在西周分封以後,從諸侯國或者爵位封號演變而來,“王”這個姓很有可能就是這樣來的。

    話說周靈王的兒子“晉”,被稱為王子晉,王姓由此為源,開始發展。

    當然這只是一支,還有一支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後代,其在三家分晉時期,家道中落,族中子弟被迫流亡,但他們自認是周王室血脈,所以姓王。

    像他這種的有很多,因為西周分封之時,有著大批王室子弟被分封建國。而後春秋戰國,他們大都消亡,但倖存下來的族中子弟仍以王室自居,這便有了大量的王姓出現。

    由於基數很大,且是周王室子弟,血統高貴,“王”這個姓發展得很快,不斷地開枝散葉,當然其中也包括許多並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他們因功獲賞,或是因崇拜而改姓,或是原本沒有姓氏,選了一個比較出名高貴的,抬升自己的身價。

    比如說許多漢化的少數民族,在改姓的時候,王姓都是比較優先的選擇。比如唐朝的王世充他們家原本就是胡人,南朝梁將王僧辯,本為鮮卑族。契丹耶律氏,也改為王姓。女真完顏氏,有的改為王姓。

    王姓就是透過這樣的方式,不斷擴大,最終成為中國第一大姓!

    當然,既然是第一大姓,肯定有著輝煌的歷史,名人望族也不少。比如說中國歷史上皇帝最多的是劉姓,然而皇后最多的卻是王姓,足足36位。最出名的莫過於西漢時期的王政君了,西漢的而滅亡,她脫不了干係。

    當然還有那個著名王姓家族—山東琅琊王氏,它是中國最頂級的門族,在中國古代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琅琊王氏歷史悠久,它起源於東漢時期到明清才衰亡,魏晉時期它的聲勢達到最頂峰。

    1700年曆史中,這個家族出了92位宰相和600多位文人名仕,像我們熟知的書聖王羲之,王吉,王導等著名人物都出自琅琊王氏,被稱為“中華第一豪族”

  • 3 # 剛日讀史

    王姓是中國第一大姓,人口超過一億。

    王姓子弟群星璀燦,數千年來人才輩出,自古以來,琅玡王氏、太原王氏、三槐王氏、開閩王氏等都是王氏的望族。

    秦滅齊後,齊王田建之子田升、田桓由田姓改為王姓。這一支的著名家庭秀漢朝後族王氏,王政君、王莽就源自此支。

    二是出自姬姓,為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之後。周武王之弟畢公高封於畢國,春秋時其後人畢萬受封於魏。

    秦滅魏後,魏卑子逃入山東,漢初被封於蘭陵郡。魏卑子稱其族為“王家”,從此以王為姓。

    三是出自子姓,為商朝比干之後。

    四是王者之子孫多號王氏,常以為姓。

    五是歷史上的外族姓氏,如王氏北韓的君主王建等。

    六是賜姓,如漢代燕王丹的玄孫嘉,王莽時被賜姓王。

    七是冒姓和改姓,因歷史原因,有些其他姓氏之人為避仇、逃亡而改姓王等等。

    王氏著名大族有琅玡王氏,太原王氏,三槐王氏,北海王氏、東海王氏、高平王氏、京兆王氏、天水王氏、東平王氏,山陽王氏,新蔡王氏、中山王氏、章武王氏,東萊王氏、廣漢王氏,金城王氏、河東王氏、長沙王氏、六合王氏、南郡王氏等等,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姓氏有著這麼多的望族。

    可見王氏在全國分佈之廣,家族之興盛,對社會影響之大。

    中華王姓大多是“王者之後”,為了讓後世子孫牢記他們的高貴的出身,以王為姓。

    一、太原王氏

    太原王氏始祖乃周靈王太子晉,本姓姬。

    史載太子晉“幼有成德,聰明博達,溫恭敦敏”。

    靈王二十二年(前551年),谷、洛二水氾濫,將毀及王宮,靈王決定以壅堵洪。太子晉進諫曰:

    “不可。曾聽自古為民之長者,不墮高山,不填湖澤,不洩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約之道。”

    並提出聚土、疏川、障澤、陂塘等方法,來疏導洪水。傳說太子晉能預卜生死,後人便說他成了神仙。

    《列仙傳》記載太子晉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間,道士浮丘生引上嵩山,三十年後見到恆良,太子晉說:

    “可告我家,七月七日會我於緱氏山麓”。

    其時,果然身乘白鶴立於山巔,可望而不可達,數日方去。 太子晉的兒子宗敬後來為司徒,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亂,便請老致仕,避居太原,成為太原王氏始祖。

    太原遂為王氏二十一地望之首,且為王氏之總號。

    二、琅琊王氏

    太子晉十八世孫翦公為秦之名將,秦並六國時,翦公北征燕國,東平楚地,南下百越,攻無不克,戰功顯赫。

    始皇論功行賞,翦公與大將蒙恬共執牛耳,王姓與蒙姓同居天下之先。

    始皇駕崩,二世封離公為大將軍。後離公率與項羽戰於鉅鹿,兵敗自殉。

    其長子元為避戰亂,遷往山東琅琊,成為“王氏琅琊始祖”。

    王姓在中國歷史上出現了無數王侯將相,才子佳人,對中華文明發展有著重要推動作用。

    如果一一介紹是不可能的,下面我們簡單介紹幾位:

    一、王守仁

    王守仁,明代浙江餘姚人,字伯安,號陽明。他是中國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

    “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佛家、道家,又能統兵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

    其“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澤被後世,影響深遠。是中國歷史上與孔子齊名的“聖人”。

    二、鬼谷子

    鬼谷子名叫王詡,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生卒年不詳,衛華人。

    鬼谷子是縱橫家的鼻祖,著有《鬼谷子》兵書十四篇傳世,民間稱其為“王禪老祖”,他的四大弟子蘇秦、張儀、孫臏、龐涓活躍在春秋戰國時期,都是聞名於世的人物。

    蘇秦與張儀的合縱連橫之爭,孫臏、龐涓鬥法,都是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

    三、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山東臨沂人。

    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王羲之在書法史上有著獨特的地位,他的行書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華人。

    四、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江西撫州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之成就不僅僅在文壇,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主導了王安石變法,列寧稱王安石是中國十一世紀時的改革家。

  • 4 # 最愛肉丸子先生

    王姓的人不是挺多,而是特別多的,2017年人口就達到8890萬,比英國總人口還要多。那麼王姓的祖先來自哪裡呢?

    一、王氏的大宗

    對於王姓來說肯定知道這句話“天下王氏出太原,得姓始祖太子晉!天下王氏一般以周靈王太子晉,也就是王子喬為始祖。

    可見王氏最早出現就是周靈王太子晉被廢,太子晉的子孫也還是當大官的,被當時民眾稱為王家,故以“王”為姓氏。據說王子喬駕鶴成仙,五代十國時前蜀後主王衍以他為王氏始祖,上廟號聖祖,諡號至道玉宸皇帝。

    到了王子喬的後裔王離時,他的兒子王元和王威為躲避秦末戰亂,分別遷徙到山東琅琊、山西太原,於是王氏產生了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兩大王姓望族。

    出自“姬”的王氏大概還有三支——

    1、信陵君魏無忌之孫魏卑子,由於他們是魏王之後,被當地人成為“王家”,於是以王為姓。

    2、河東猗氏王姓自稱是周平王之孫姬赤的後裔,姬赤由於其胞弟姬林奪了王位奔晉,由於是王室後裔故改姓王。不過此說法有誤,因為姬赤是不是周平王孫難以考證。

    3、週考王胞弟桓公揭被封為西周公,西周國被滅後其後裔改姓王。

    二、部分改姓及賜姓為“王”

    王氏起源還有其他的,比如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很多原來列國的王室為了顯示自己尊貴的身份就都改姓為“王”了,像新朝皇帝王莽,他就是戰國時期田齊的後裔,在5世祖的時候改姓為“王”。

    王莽還此人姓“王”,那就是燕太子丹玄孫嘉,因為他上獻符命為王莽所寵,賜姓王氏。

    還有隋朝末年的梟雄王世充也是改姓“王”的,他本是西域“支”姓胡人,其母改嫁霸城王氏後亦改姓為王氏。

    少數民族改姓為“王”的亦很多,例如女真人就有很多,明代女真建州右衛指揮使王兀堂、王杲,哈達部長王臺等,以王為姓。此處不贅述。

    對於王氏其他派支的始祖,我在這裡簡單羅列一下,總體來說王姓始祖是“王子喬”。

    1.浙江紹興王氏始祖——王充,東漢時會稽上虞人,著有《論衡》。

    2.壽陽王氏始祖——王翁,元世祖年間自洪洞縣遷居壽陽縣上谷村。

    3.福建王氏部分始祖——王審潮、王審邽、王審知。五代十國時三兄弟曾割據福建,王審知還在福建建立“閩”國,對福建的發展做出貢獻,福建人尊稱王審知為“開閩尊王”、“開閩聖王”或“忠惠尊王”。

    4.潭州王氏始祖——王子誠,南宋理宗時期與兄王子明同遷潭州安化澬江鄉。

  • 5 # 歷史寶藏

    王姓是目前中國的第一大姓氏了,並且在歷史上,王姓也是一家獨大,霸佔排行榜很長時間。

    任何姓氏都有一個源頭。

    王姓當然也不例外。據說王姓最早源自周朝,周靈王有個兒子叫晉,這個孩子喜歡講真話,忠言直諫,不畏皇父之威,結果讓父親不高興了,就把他流放到外地了,眼不見心不煩。

    其實說是外地,就是在離當是東周都城洛陽附近,古代出了城,就叫野,身處鄉野的太子晉,還是和普通的百姓不一樣的,畢竟有個當皇帝的老爹。

    於是周圍的人就稱太子晉為“王子晉”,叫著叫著,王這個姓氏就這樣產生了。之後他的後代依然沿用了這個稱號,王姓就這樣沿襲下來。

    這時候的王姓,發源於姬姓,就分佈在洛陽附近。靠近國都的地方。

    歷史到了秦漢之時,大將王離的兩個兒子,王元和王威,為了躲避亂世紛爭,就遷移到相對比較安定的山西太原與山東琅琊,這兩個地方的王姓隨之而發展起來,時代繁衍,成了太原王氏和山東王氏兩個名門望族。但是有一個問題,姬姓發源出了很多的姓氏,如周姓、魯姓、吳姓、鄭姓、曹姓、王姓、魏姓等幾百個姓氏。為什麼只有王姓發展成了第一大姓氏呢?

    就是因為“王”字不一般,王不僅是與皇室關係密切的字,也是個寓意美好的字,魏晉南北朝之時,北方少數民族不斷漢化,所用的漢姓,首選的就是王。歷史上那麼多朝代,改朝換代之後,先王之後,不管什麼姓氏,為了安全,大多改姓王。

    並且古代戰亂比較多,四方的流民,為了尋求一些地方大家族的庇佑,改姓的現象相當常見,不少的王姓,都是這樣改過來的。

    以上便是王姓的起源與演變。

  • 6 # 蜀北一

    按照老版的“百家姓”順序來看,那是“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但2019最新的“百家姓”則應該是:“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吳周”。

    其中,王姓人口規模達到恐怖的1.015億人,當之無愧的排在第一名,相當之恐怖,僅王氏人口拉出來,都超過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人口數量!王姓是一個歷史十分悠久的姓氏,其主要來源於姬姓,是周王室後裔。中國最古老的八大姓氏為“姬、姜、姒、嬴、妘、媯、姚、姞”,而後來的百家姓幾乎都是從這八個姓氏中衍生出來的。

    王姓雖主要來自於姬姓,但又並不全是,還有部分來自姚姓,子姓,媯姓及不同歷史時期,各少數民族的改姓。

    秦漢時期,有部分姚姓人口改姓為王,後來因為戰亂等原因又改回姚姓,歷史上,姚,王,陳,田等姓氏曾有過多次規模不大的來回改姓,因為這部分人都是舜帝后裔。

    據《漢書·王莽傳》記載,王莽在談及自己的族系時說:“虞氏之先受姓曰姚,姚姓 ,其在陶唐曰媯,在周曰陳,在齊曰田,在濟南曰王。”可見,王姓是一個多源流的姓氏,且歷史悠久;後來,王姓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顯赫的姓氏之一,產生了太原王氏及琅琊王氏兩個顯赫的家族,並一度與司馬家共天下!

  • 7 # 東北向前

    我們看看老虎腦袋,老虎的腦袋上,那個大大的那個三字。人類也是從自然中得到的好多的靈感。

    這個網址應該是從這個大自然中得來的,靈感是從老虎這個頭上得來的。老虎是百獸之王,威武兇猛啊,這個百獸之王這個概念都不會是平白無故得來的。

    老子的《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應該在這裡頭有靈感,有驗證的。萬事萬物啊,成長過程當中都有一個自己的法則,這個獨立的法則我們遵從,就會非常的有趣兒,從中能悟到很多的智慧。

    天地人合一,這也是王者之風的一個內涵。虎頭上面這個三條-的一代表天一代表地,另外一個代表人。

    王者雄風,王者為峰,王者走天下啊,這個王性,從這個大自然中得到的這個靈感方面還是比較大。中國的方塊兒是的創造非常神奇,每一個字的都有來路。

  • 8 # 文蹤旅跡

    在古老的華夏大地上,每個姓氏都有著悠久而複雜的起源與演變。王姓人群遍佈中國東西南北,據統計大約每十三個人裡頭就有一個人姓王,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五百年前是一家”。王姓是中國姓氏文化中最源遠流長的一個,也是源頭最多,派系最錯綜複雜的一個。

    王姓的起源主要分為四種:

    一、王者之後

    “王”字象徵著至高無上的權威,特指君王。先秦以前姓和氏是分開的,貴族們通常用姓區別婚姻,用氏象徵身份。所以先秦王室的王子王孫,以“王”為氏。秦滅六國後,姓、氏有別制度隨著王室的坍塌只剩下“姓”。王室遺孤為了紀念其過去高貴的身份便以氏代姓,這群“王”姓者是名副其實的王者之後,但他們是源於三個不同血統的“王氏”。

    1、姬姓王氏,周文王之後。東周滅亡後逐漸衍化為三支王姓族派。其中一支是姬姓兆京王氏,他們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的後裔,他們主要散居在兆京、河間一帶。另一支是姬姓太原王氏與琅琊王氏,他們是太子晉的後裔。太子晉因諫言被貶為庶人,遷居到琅琊(今山東膠南一帶),其後世在此繁衍生息。後來諸侯爭霸,周王室驟衰,但太子晉的子嗣宗敬還在周王朝擔任“司徒”一職。面對戰亂的他一路隱退至太原,並定居於此。還有一支是姬姓王城氏,他們是週考王弟弟姬揭的後代。史載,東周時期,週考王姬鬼封其弟姬揭於河南王城(今河南洛陽市王城公園一帶),其子孫遂以封地為氏,成為“姬姓王城氏”。

    2、媯姓元城王氏,古帝王虞舜之後。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商立周後,將陳國(今河南淮陽一帶)封地授予舜帝后裔媯,同時又將女兒太姬嫁給他。媯滿自此以“陳”為氏,直到陳國被楚國所滅。媯滿後世陳完(妨姓陳氏,字仲敬)投奔到齊國,齊桓公姜小白十分賞識他。不僅任他為卿,還封他田地,於是他改“陳”為“田”。春秋末年,陳完第九代裔孫田和奪取齊國(姜姓)君權。公元前386年,周安王承認田和取代姜姓齊國,史稱“田氏代齊”。後田氏齊國被秦所滅,王室裔孫為避禍紛紛改姓。到漢代,田賀一系遷到魏都元城(今河北大名)。因其是齊國王室的後裔,遂改田為王,稱為王氏。歷史上有名的王莽即是田賀(王賀)的曾孫。

    3、子姓汲城王氏,殷商王子比干之後。比干(紂王哥哥)因勸諫紂王被殺,葬於汲郡(今河南汲縣)。周天子滅商後十分善待殷商後裔,比干的子孫便前往汲郡以守陵墓並在此定居。他們因源出王族,改姓王氏。

    二、少數民族之裔

    在中國歷史上,民族融合、文化認同的第一步便是胡人改從漢人的姓氏。一旦姓氏該從,胡人們的語言文字和生活方式也會隨之改變。考之今天華人的王姓,在歷史上就出現過“胡姓漢化”的現象。王姓華人,不但有中原華夏族的血緣,還有少數民族的基因。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曾大力倡導鮮卑人改為漢姓,以認同華夏文化。據《通志•氏族•代北複姓》和《華人名大辭典》“可頻雄”條所載:北魏太原人可頻雄,本姓王,其先鮮卑,儀貌魁梧,少有謀略。北宋的藍田尉王瑜就是可頻族之後。除此,鉗耳族、高麗族、阿布思族與雲南白族都有王姓源流。

    三、賜姓、改姓、複姓之王

    1. 帝王賜姓

    帝王賜姓是古代統治者駕馭臣下或羈糜番邦的一種政治手段與精神獎賞形式。燕太子丹玄孫燕嘉就曾被王莽賜嘉國姓“王”。明朝皇帝曾先後賜蒙古族人默色特利爾名“王麟”,賜阿遼納名“王美音”,賜濟布答名“王德忠”等。

    2. 改姓

    改姓又分為兩種,一是冒姓,系因被人收養,或因母改嫁,或為贅婿,而改取他人之姓。如後梁王郡,本姓劉,中山隆邑人。後被定州將官王處直收為養子,遂冒姓王。二是避難改姓,這些改成王姓的人群往往比較低調,他們的族譜也都隱藏較深。如《元史•王絢傳》載:王絢“本姓耶律氏,世為遼大族。金正隆末,契丹窩斡叛,祖成,從母避難遼西,更姓王氏”。

    3. 複姓

    中國古史所記之複姓中,王人、王叔、王子、王孫、王史、王官,另有五王、小王、西王等,均與“王”字有關。這些複姓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簡化為“王”姓

    透過對王姓歷史演變的深究,我們會發現同姓不一定同宗,宗族的興衰直接影響著姓氏的變遷。每一個姓氏都歷經滄桑,它們隨著歷史的步伐不斷分化與結合,最終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9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誠邀,如題。這個問題有點意思,中國有本百家姓,但是中國的姓氏種類絕對不知百家。在這麼多姓氏中,“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又是人數最多的。可謂歷朝的大族。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姓王的人,他的祖先來自於哪裡。

    古人的姓氏千奇百怪,來源也不一定。有的古人以所任官職為姓氏,比如司馬一族,就是以古代的“大司馬”這一官位為依據。也有以所居住的地方為姓氏,比如齊國公族大夫分別居住在齊國都城的四面,稱東郭、西郭、南郭、北郭,其子孫便以郭或東郭、西郭、南郭、北郭為姓氏,王姓的來源其實也有很多。

    其一,出自姬姓。

    話說周靈王太子姬晉,因直言進諫,使王上大怒,被廢為庶民,遷居到琅琊,因其本為王族,世人稱其“王家”,就延用成姓,後來漸成大姓。

    其二,出自媯姓以及子姓。

    據說媯姓為古帝王虞舜之後,居於北海、陳留一帶,因源出古君王后裔,所以為王姓。還有一種說法hi商朝時期名臣比干後人的子姓,當初比干因勸諫紂王被殺,葬於汲郡,其子孫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改姓王氏。

    其三,出自少數民族。

    據《通志.氏族略》稱:王姓“出河南者,為可頻氏;出馮詡者,為鉗耳族;出營州者,本高麗;出安東者,本柯史布。此皆虜姓之王,大概子以王者之後,號曰王氏。” 比如西域胡支姓,入華夏後,也自改姓王,代表人物王世充;女真皇族完顏氏,被蒙古滅亡後為了避難,有的改為王姓;蒙古族耶律氏也是這樣

  • 10 # 弘宗起名

    根據公安部公佈的最新的《2018年全國姓名報告》,“王”姓戶籍人口數量達到了1.015億,比排名第二的李姓多61萬人。成功當選為“中國第一大姓”。一億是個什麼概念?也就是說14個華人裡面,就有一個人姓王,目前全世界人口過億的國家也只有十三個。

    咱們國家姓王的人幾乎相當於日本全國的人口,這還不包括的海外的華人華僑。

    那麼“王”姓為何這麼龐大呢?這就得從“王”姓得發展歷程說起了。

    《百家姓》是在宋朝初期被撰寫出的,王姓的歷史肯定比這個久。也正是由於王姓的起源太早了,導致到現在很多資料都缺失。使現在關於王姓的起源有著很多的解釋,有的說它起源於堯舜時期;有的說它起源於周朝的時候和姬姓有關;還有的認為,王姓最開始是少數民族的一個姓氏。

    源於姬姓

    從人口數量上看王姓是中國第一大姓,王姓人口約9500萬,佔華人口總數的7.1%,相當於每14個華人裡面就有一個姓王的,實在是一個超級大姓。

    上古神話傳說中的帝王虞舜(媯姓)的一部分後人,遷居到北海、陳留等地,因為是帝王的後代,因此姓王。

    源於田姓

    公元前368年,田和成為齊國君主,因為齊國君主之前姓姜,因此稱“田氏代齊”。後來齊國被秦國滅亡,田氏王族貶為庶民。一部分田氏子孫為紀念其王族身份,於是姓王。

    源於賜姓

    王莽篡漢時,燕太子丹的玄孫名叫嘉,嘉上獻符命,王莽龍顏大悅,賜國姓王。

    源於子姓

    商紂王昏庸無道,商王太丁之子,商紂王的叔父比干(子姓)多次勸諫,被商紂王殺害,葬在朝歌附近。比干的子孫世代為其守陵,因比干出身王族,後代便姓王。

    源於改姓

    隋朝的王世充本來姓支,西域人,到中原後改姓王,可能是他認為要統治天下首先需要一個好的姓氏吧;五代的王保義,本來叫劉去非,改名王保義,後代皆姓王;還有部分少數民族姓完顏、耶律的人,改姓王。

    源於少數民族(王族)

    《通志·氏族略》記載:(王姓)出河南者,為可頻氏;出馮詡者,為鉗耳族;出營州者,本高麗;出安東者,本柯史布。此皆虜姓之王,大抵子以王者之後,號曰王氏。

    這說的是歷史上外族王族,如高麗(北韓)開國之君王建;西魏可頻氏的王雄;鉗耳氏的王季。

    咱們取流傳最廣得一個,也就是王姓起源於周朝姬姓,因為在周朝以前,古人很少會有“姓”,大都以氏族部落命名。許多姓是在西周分封以後,從諸侯國或者爵位封號演變而來,“王”這個姓很有可能就是這樣來的。

    王姓就是透過上述的方式,不斷擴大,最終成為中國第一大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否遇見過非常喜歡卻不能在一起的人?你後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