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孩子的父母最沒有出息,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從小沒有給孩子立下規矩。以至於長大之後孩子管不了了,只能透過打的方式樹立下威嚴。
曉梅經常被自己的姐姐欺負,並不是因為她做錯了事情,而是因為父親打了姐姐,因此姐姐想要出氣。
等到姐姐有了孩子之後,曉梅發現姐姐也經常動手打孩子,動不動就用威脅的方式教育孩子。有一天曉梅去學校接姐姐的孩子,發現他也喜歡動手打人,在學校門口欺負別人。這讓曉梅感嘆,一家子人簡直陷入了死迴圈。
在曉梅看來沒有獨立思想的人,才會用打孩子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這樣的人實在是太可怕了,根本就教不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李玫瑾教授對這方面深有研究,她總結出了一套教育孩子的經驗。
①三歲之前施恩於孩子
孩子三歲之前非常弱小,也很乖,願意聽父母的話。在這一階段父母要施恩於孩子,給孩子無盡的關愛,讓他們感受到父母是愛孩子的。
②6歲之前立威於孩子
等到孩子來到了3~6歲這個年齡段,他們已經開始有了自我意識,而且身體發育也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能夠主動去做一些事情了。反叛意識也逐漸滋長。在這一年齡段父母要立威於孩子,當然不是透過打的方式。
當孩子做錯的事情,我們想要教育孩子的時候,他總會用眼淚來博取同情。有一些父母心軟,就選擇了妥協。但是李玫瑾教授認為,在孩子哭泣的時候,我們要把孩子帶到一個單獨的房間裡與他對峙。
不用說話,就這樣默默的與孩子呆在一起。當孩子哭累了,第1次睜開眼的時候,發現母親就在自己的身邊,卻不能安慰自己,這會讓他們的內心十分憤怒,選擇繼續哭喊。
當孩子第2次睜開眼睛,發現母親還是無動於衷的時候,就有些退縮了,開始懷疑自己這樣做究竟有沒有意義?
當孩子第3次睜開眼睛的時候,發現母親還是默默的微笑地看著自己,就會徹底明白自己的方式根本就沒有用。這個時候母親開啟房門,出去給孩子拿一條熱毛巾。
孩子看到母親出去之後,內心會感到十分失落,但是當母親拿著毛巾又回來的時候,孩子會暗自竊喜,看樣子母親還是愛自己的。但是我們不能就這樣與孩子和好,而是要下一劑猛藥,告訴孩子哭吧,你不是想哭嗎?
這句話會打破孩子的最後一道防線,讓孩子以後再也不敢用這種哭泣的方式來威脅母親了。這就是給孩子立威。
至於為什麼要把孩子帶到一個單獨的房間,是不希望有外人來干涉,讓孩子認為可以從別人那裡得到幫助。
再輝煌的高樓大廈,也是從一磚一瓦開始建起的。而想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我們就要從小給孩子立下規矩,從小立威於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的眼淚並不值錢,想要用這種方式讓父母妥協根本就行不通。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不能打罵孩子,這樣會傷及孩子的自尊心。說服教育也沒有什麼好的結果,尤其是孩子哭泣的時候,父母一味地嘮叨孩子一句話都聽不進去。真正能影響孩子,讓他印象深刻的是父母的威嚴。
當父母真正在孩子內心當中樹立起威嚴的形象時,他不會再抱有投機取巧的心理,認為自己的眼淚能夠讓父母妥協。而是願意聽從父母的教導,認真改正自己的行為。看完這篇文章後,你對李玫瑾教授的育兒方式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打孩子的父母最沒有出息,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從小沒有給孩子立下規矩。以至於長大之後孩子管不了了,只能透過打的方式樹立下威嚴。
案例:曉梅經常被自己的姐姐欺負,並不是因為她做錯了事情,而是因為父親打了姐姐,因此姐姐想要出氣。
等到姐姐有了孩子之後,曉梅發現姐姐也經常動手打孩子,動不動就用威脅的方式教育孩子。有一天曉梅去學校接姐姐的孩子,發現他也喜歡動手打人,在學校門口欺負別人。這讓曉梅感嘆,一家子人簡直陷入了死迴圈。
在曉梅看來沒有獨立思想的人,才會用打孩子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這樣的人實在是太可怕了,根本就教不出一個優秀的孩子。
不能打孩子,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呢?李玫瑾教授對這方面深有研究,她總結出了一套教育孩子的經驗。
①三歲之前施恩於孩子
孩子三歲之前非常弱小,也很乖,願意聽父母的話。在這一階段父母要施恩於孩子,給孩子無盡的關愛,讓他們感受到父母是愛孩子的。
②6歲之前立威於孩子
等到孩子來到了3~6歲這個年齡段,他們已經開始有了自我意識,而且身體發育也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能夠主動去做一些事情了。反叛意識也逐漸滋長。在這一年齡段父母要立威於孩子,當然不是透過打的方式。
當孩子做錯的事情,我們想要教育孩子的時候,他總會用眼淚來博取同情。有一些父母心軟,就選擇了妥協。但是李玫瑾教授認為,在孩子哭泣的時候,我們要把孩子帶到一個單獨的房間裡與他對峙。
不用說話,就這樣默默的與孩子呆在一起。當孩子哭累了,第1次睜開眼的時候,發現母親就在自己的身邊,卻不能安慰自己,這會讓他們的內心十分憤怒,選擇繼續哭喊。
當孩子第2次睜開眼睛,發現母親還是無動於衷的時候,就有些退縮了,開始懷疑自己這樣做究竟有沒有意義?
當孩子第3次睜開眼睛的時候,發現母親還是默默的微笑地看著自己,就會徹底明白自己的方式根本就沒有用。這個時候母親開啟房門,出去給孩子拿一條熱毛巾。
孩子看到母親出去之後,內心會感到十分失落,但是當母親拿著毛巾又回來的時候,孩子會暗自竊喜,看樣子母親還是愛自己的。但是我們不能就這樣與孩子和好,而是要下一劑猛藥,告訴孩子哭吧,你不是想哭嗎?
這句話會打破孩子的最後一道防線,讓孩子以後再也不敢用這種哭泣的方式來威脅母親了。這就是給孩子立威。
至於為什麼要把孩子帶到一個單獨的房間,是不希望有外人來干涉,讓孩子認為可以從別人那裡得到幫助。
總結再輝煌的高樓大廈,也是從一磚一瓦開始建起的。而想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我們就要從小給孩子立下規矩,從小立威於孩子。讓孩子明白自己的眼淚並不值錢,想要用這種方式讓父母妥協根本就行不通。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不能打罵孩子,這樣會傷及孩子的自尊心。說服教育也沒有什麼好的結果,尤其是孩子哭泣的時候,父母一味地嘮叨孩子一句話都聽不進去。真正能影響孩子,讓他印象深刻的是父母的威嚴。
當父母真正在孩子內心當中樹立起威嚴的形象時,他不會再抱有投機取巧的心理,認為自己的眼淚能夠讓父母妥協。而是願意聽從父母的教導,認真改正自己的行為。看完這篇文章後,你對李玫瑾教授的育兒方式有什麼樣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