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腑之交
江西靖安教育局教研室 李慶陸 在中國封建社會里,朋友是“五倫”之一。朋友有各種各樣的,因而漢語中“朋友”的別稱也有很多種。筆者特彙集如下: 1.半面之交:只見到一面的人。《後漢書·應奉傳》李賢注引謝承《後漢書》記載,應奉的記憶力非常好,有個車匠曾於門中露半面看他,幾十年後,在路上見到那個車匠,應奉還認得他並同他打招呼。也作“半面之舊”。 2.一面之交:相逢一面,交情很淺的朋友。《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注引崔寔《本論》:“且觀世人之相論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決。” 3.八拜之交:結為異姓兄弟的朋友。宋代邵伯溫《聞見前錄》十記李稷拜訪文彥博事。 4.傾蓋之交:萍水相逢卻相交甚歡的朋友。《孔子家語·致思》:“孔子之郯,遭程子於途,傾蓋而語,終日甚浹洽。” 5.莫逆之交:彼此心意相通,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也作“莫逆交”。《莊子·大宗師》:“(子祀、子輿、子梨、子來)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6.肺腑之交:推心置腹的知心朋友。白居易曾有詩:“肺腑都無隔,形骸兩不羈。” 7.刎頸之交:可共生死患難的朋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8.金石之交:友情深厚如同金石堅固的朋友。也作“金石交”。《後漢書·韓信傳》:項王使武涉勸說韓信曰:“今足下雖自以為與漢王為金石交,然終為漢王所擒矣。” 9.金蘭之交:交誼深厚,心心相印的朋友。《周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10.忘年之交:彼此忘記年歲的長幼,而以才能德行為主相交往的朋友。也作“亡年友”或“亡年交”(亡:同“忘”)。《南史·何遜傳》:“南鄉範雲見遜對策,大相稱讚,因結亡年交。” 11.爾汝之交:超越年齡、輩份的親密朋友。《文士傳》:三國時的禰衡才華橫溢,少年得志。當時已名聞遐邇的大學者孔融十分喜愛禰衡的才氣,後來兩人結為密友。而此時禰衡尚未滿二十,孔融卻已年過半百了。 12.竹馬之交:幼年結交的朋友。也作“竹馬之好”或“竹馬之友”。《世說新語》:“帝曰:‘卿故復憶竹馬之好不?’” 13.再世之交:與人父子兩代都結為深厚的朋友。也作“再世交”。《宋史·邵伯溫傳》:“伯溫入聞父(指邵雍)教,出則事司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輩行,與伯溫為再世交,故所聞日博,而尤熟當世之務。” 14.杵臼之交:貧賤相交的朋友。也作“杵臼交”。《後漢書·吳佑傳》:“時公沙穆東遊太學,無資糧,乃變服客傭,為祐憑舂。祐與語大驚,遂共定交於杵臼(舂米棒槌與石臼。舂米的事,古代是賤者所役)之間。” 15.患難之交:同在一起經歷過憂患、困難的朋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共樂。” 16.貧賤之交:窮困潦倒時結下的知心朋友。也作“貧賤之知”。《後漢書·宋弘傳》:光武帝對宋弘說:“諺言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宋弘回答:“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17.青雲之交:與仕宦(即權勢者)交的朋友。《書言故事》記載:江淹一次喝酒後感慨地說:“袁明叔與我,有青雲交,非直銜杯酒而已。” 18.君子之交:不計功名利祿,以聲氣相求,道德相期的朋友。《莊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9.文字交:以詩文相交的朋友。《宋史·陸游傳》:“范成大帥蜀,遊為參議官,以文字交,不拘禮法。” 20.總角之好:指童年就很要好的朋友。《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周公瑾英俊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也作“總角之交”。 21.雞黍之約:真誠相待,一諾千金的朋友。《搜神記》(卷十一):張劭、正規化相友,兩人春天在京城話別,正規化對張劭說:秋天的某一天當到府上拜見你父母大人,到了那天,張劭讓母親殺雞煮黍待客,其母說:事情已過了兩年,且相距幾千裡,正規化能來嗎?話音未落,正規化風塵僕僕地竟趕到了。 22.諍友:能直言諫過的朋友。也作“爭友”。《荀子·子道》:“士有爭友,不為不義。” 23.親如手足:比喻朋友之間的感情深厚,親密得像兄弟一樣。《元曲選·孟漢卿〈魔合羅〉四》:“想兄弟情親如手足。”也作“情同手足”。 24.連璧:才華並美的朋友。《晉書·夏侯湛傳》:“湛美容觀,與潘岳友善,每行止,同輿接茵,京師謂之連璧。”也作“聯璧”。“朋友”,也有貶義的,但比較少。如: 25.小人之交:過於親熱而態度不莊重的朋友。《莊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6.狐朋狗友:幹不當事情的朋友、夥伴。《紅樓夢》第十四回:“惱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調三窩四。” 27.酒肉朋友:夥同著吃喝玩樂的朋友。
肺腑之交
江西靖安教育局教研室 李慶陸 在中國封建社會里,朋友是“五倫”之一。朋友有各種各樣的,因而漢語中“朋友”的別稱也有很多種。筆者特彙集如下: 1.半面之交:只見到一面的人。《後漢書·應奉傳》李賢注引謝承《後漢書》記載,應奉的記憶力非常好,有個車匠曾於門中露半面看他,幾十年後,在路上見到那個車匠,應奉還認得他並同他打招呼。也作“半面之舊”。 2.一面之交:相逢一面,交情很淺的朋友。《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注引崔寔《本論》:“且觀世人之相論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決。” 3.八拜之交:結為異姓兄弟的朋友。宋代邵伯溫《聞見前錄》十記李稷拜訪文彥博事。 4.傾蓋之交:萍水相逢卻相交甚歡的朋友。《孔子家語·致思》:“孔子之郯,遭程子於途,傾蓋而語,終日甚浹洽。” 5.莫逆之交:彼此心意相通,情投意合,友誼深厚的朋友。也作“莫逆交”。《莊子·大宗師》:“(子祀、子輿、子梨、子來)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6.肺腑之交:推心置腹的知心朋友。白居易曾有詩:“肺腑都無隔,形骸兩不羈。” 7.刎頸之交:可共生死患難的朋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8.金石之交:友情深厚如同金石堅固的朋友。也作“金石交”。《後漢書·韓信傳》:項王使武涉勸說韓信曰:“今足下雖自以為與漢王為金石交,然終為漢王所擒矣。” 9.金蘭之交:交誼深厚,心心相印的朋友。《周易·繫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10.忘年之交:彼此忘記年歲的長幼,而以才能德行為主相交往的朋友。也作“亡年友”或“亡年交”(亡:同“忘”)。《南史·何遜傳》:“南鄉範雲見遜對策,大相稱讚,因結亡年交。” 11.爾汝之交:超越年齡、輩份的親密朋友。《文士傳》:三國時的禰衡才華橫溢,少年得志。當時已名聞遐邇的大學者孔融十分喜愛禰衡的才氣,後來兩人結為密友。而此時禰衡尚未滿二十,孔融卻已年過半百了。 12.竹馬之交:幼年結交的朋友。也作“竹馬之好”或“竹馬之友”。《世說新語》:“帝曰:‘卿故復憶竹馬之好不?’” 13.再世之交:與人父子兩代都結為深厚的朋友。也作“再世交”。《宋史·邵伯溫傳》:“伯溫入聞父(指邵雍)教,出則事司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輩行,與伯溫為再世交,故所聞日博,而尤熟當世之務。” 14.杵臼之交:貧賤相交的朋友。也作“杵臼交”。《後漢書·吳佑傳》:“時公沙穆東遊太學,無資糧,乃變服客傭,為祐憑舂。祐與語大驚,遂共定交於杵臼(舂米棒槌與石臼。舂米的事,古代是賤者所役)之間。” 15.患難之交:同在一起經歷過憂患、困難的朋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共樂。” 16.貧賤之交:窮困潦倒時結下的知心朋友。也作“貧賤之知”。《後漢書·宋弘傳》:光武帝對宋弘說:“諺言貴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宋弘回答:“臣聞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17.青雲之交:與仕宦(即權勢者)交的朋友。《書言故事》記載:江淹一次喝酒後感慨地說:“袁明叔與我,有青雲交,非直銜杯酒而已。” 18.君子之交:不計功名利祿,以聲氣相求,道德相期的朋友。《莊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9.文字交:以詩文相交的朋友。《宋史·陸游傳》:“范成大帥蜀,遊為參議官,以文字交,不拘禮法。” 20.總角之好:指童年就很要好的朋友。《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注引《江表傳》:“周公瑾英俊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也作“總角之交”。 21.雞黍之約:真誠相待,一諾千金的朋友。《搜神記》(卷十一):張劭、正規化相友,兩人春天在京城話別,正規化對張劭說:秋天的某一天當到府上拜見你父母大人,到了那天,張劭讓母親殺雞煮黍待客,其母說:事情已過了兩年,且相距幾千裡,正規化能來嗎?話音未落,正規化風塵僕僕地竟趕到了。 22.諍友:能直言諫過的朋友。也作“爭友”。《荀子·子道》:“士有爭友,不為不義。” 23.親如手足:比喻朋友之間的感情深厚,親密得像兄弟一樣。《元曲選·孟漢卿〈魔合羅〉四》:“想兄弟情親如手足。”也作“情同手足”。 24.連璧:才華並美的朋友。《晉書·夏侯湛傳》:“湛美容觀,與潘岳友善,每行止,同輿接茵,京師謂之連璧。”也作“聯璧”。“朋友”,也有貶義的,但比較少。如: 25.小人之交:過於親熱而態度不莊重的朋友。《莊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26.狐朋狗友:幹不當事情的朋友、夥伴。《紅樓夢》第十四回:“惱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調三窩四。” 27.酒肉朋友:夥同著吃喝玩樂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