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齊東晏子
-
2 # 養殖機械交流心得
當然看是誰在種地,如果是父母那一代人在種,基本上24節氣比較適用,各地都有關於24節氣的諺語,雖然南方與北方溫差大,但各地的諺語也有所不同,根據老輩人傳下來的諺語,也知道何時該幹什麼工作。
但年輕人種地就不同了,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科學種植相接合,準確的記錄與科技資料都是按陽曆記錄"的,所以不能單純說那個最合適,應該結合實際應用才能成為人生贏家!
24節氣與陽曆哪個更能指導農業生產?
當然是24節氣比陽曆更能指導農業生產。在農村,小孩子都會背誦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晴谷天,夏滿盲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些節氣都和農事密切相關。
24節氣是指二十四個時節和氣候,是中國農曆曆法的一種補充,是中國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中國自古都是使用農曆的,只所以稱為農曆,就是因為其主要用於指導農業生產。有些人以為陽曆的日期比較有規律,但中國的農曆實際上比陽曆更為科學。
中國農曆,肇始於夏,成形於漢,是一種陰陽合曆,即在陰曆的基礎上置以閏月和二十四節氣,成為指導農業生產的一種實用曆法。加入二十四節氣能較好的反映出太陽執行的週期,以便指導農業生產,透過置於閏月,使19年中農曆長度和公曆長度吻合,農曆年的平均長度也在365.25天左右。事實上是,農曆作為陰陽合曆,比公曆這一單純的太陽曆更有科學性!農曆的每一個月,都對應著月亮有陰晴圓缺,公曆的月,就與月亮的執行無關了,只成了簡單的記時間的符號。
中國古代幾乎是唯農是業,農業生產要根據氣候和物候來指導,而影響氣候的主要是地球圍繞太陽的執行規律和月亮圍繞地球的執行規律。太陽和月亮,一陰一陽,潤生萬物。中國在陰曆曆法中加入單獨反映太陽執行週期的“二十四節氣”,正是為了更好地指導農業生產。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準確地反映了氣候的冷暖和旱溼,對農業生產有著很好的指導作用。透過朗朗上口的二十四節氣歌,相信每一個農民都會記住這些節氣,也都會按照節氣指導農事。
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都要有著一些節點,這些節點是對生活的一種指導和調節,蘊含著豐厚的歷史文化。陽曆雖然日期有規律,也能準確的反映四季寒暖變化,但由於沒有節氣這樣的節點,在生產中的指導意義就不是太大。當然,如果把我們農曆的二十四節氣放在陽曆中去記,也許會更容易記住,但是,二十四節氣畢竟是農曆的內容,即使放在公曆中去記,指導農業生產的,還是二十四節氣,而不是陽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