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坡這裡奎特

    由此而知,原因就在於。一、原文:出自戰國 莊子《莊子·內篇·齊物論》天下莫大於秋豪之末,而太山為小;莫壽乎殤子,而彭祖為夭。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既已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謂之一矣,且得無言乎?一與言為二,二與一為三。自此以往,巧曆不能得,而況其凡乎!故自無適有,以至於三,而況自有適有乎!無適焉,因是已!二、譯文:整個的天下在實相上不會比秋毫的尖頭大,相形之下那有形的大山卻是渺小得很;我們的壽命在實相上不會比夭折的小兒壽長,相形之下那八百壽的彭祖卻是夭亡的小兒;這就證明天地與我們都是道心之大用的妙用所生,萬物與我們都是一個本體而沒有人我萬物之別。既然天地人我萬物都是一個本體的“一”而沒有差別,為什麼會有天地人我萬物之不同的認識存在呢?既然認為它們都是一個一個的個體而有差別,又怎會沒有天地人我萬物之不同的認識存在呢?道之實相用言辭說出來就變成第二重的言辭之比喻象了,將道的比喻象再用言辭說出來就變成第三重的意識之妄見象了。自從道之實相變成言辭之比喻象再變成意識之妄見象以來所代代遞增的妄見象,即使技術最高超的人來推算也不能計算清楚它,更何況還有以後所必然會形成的意識之妄見象呢!從道的不可言說的實相上就能變成言辭之比喻象以至於再變成意識之妄見象,更何況將意識之妄見象再變成妄見的言辭之比喻象呢!由此而知,意識之妄見再變成意識之妄見的沿流永遠沒有一個盡頭,原因就在於妄見的沿流層出不窮。擴充套件資料一、寫作年代《齊物論》末節中的“昔者”二字,為推斷其著作年代提供了一項鐵證。莊子卒於公元前286年,已處於戰國後期。“昔者”說明在莊子死後又隔了很長一段時期,推斷為秦漢之間,是有可能的。從文字上看,也確為後人追述的口吻。《齊物論》的成書年代,當是在戰國晚期以後,漢初寫作的《 淮南子》成書之前,定為秦漢之間。二、整體賞析“齊物論”,即整齊萬物之論。莊子提倡齊一萬事萬物,在他看來,世間萬物都是平等的,人與動物是無差別的,正確與錯誤是無差別的,一切事物都是這樣。本篇表現的是莊子對世俗的否定,和對無差別的自由境界的嚮往。莊子認為,要達到無差別的精神自由之境,就必須超脫世俗觀念的束縛,忘掉物我之別,忘掉是非之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信用證付款方式中銀行的基本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