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談笑觀察室

    印度沒有崛起嗎?人家都說了:印度已超越俄羅斯,即將成為蘇美之後的又一個超級大國!而且人家還說了,孟買再不努力,就要被上海超越了!人家的底氣哪來的?還不是因為印度崛起了嘛?我們再一起看看印度這些年的發展情況吧:

    印度經濟這些年可謂增長迅猛,平均一下幾乎保持5%以上的增長速率,到2017年,印度經濟總量超越法國,成為世界第六大經濟體,而俄羅斯則排在了十多名,在經濟上印度確實甩開了俄羅斯很大一段距離,印度人口又達到13億多,再加上它的經濟漲速,很有可能會成為美蘇之後的第三個超級大國,大家不能小瞧了印度,人家的潛力大著呢!

    再看看印度這些年的軍事實力發展多快,原本在世界軍力上面排不到名,結果根據2018年世界軍力排行中,印度排到了第四,僅次於美國,亞洲大國,和俄羅斯,成為不折不扣的世界第四大軍事體。印度國內現役部隊有一百多萬,預備役更是數不勝數,兵力方面印度甚至有希望超越俄羅斯呢。而且印度這幾年開始研發自己的武器裝備,它還能自己造出飛機來,雖然飛機效能不太穩定,時不時的發生墜機事故,不過不能怪印度技術不成熟,要怪就怪飛行員不給力。而且每年閱兵,印度摩托化超級兵也是非常強悍,什麼酷炫的姿勢都能擺出來,一年一個樣子,印度人民都要驚呆了,他們看到印度的超級摩托兵心裡那是叫一個欣慰。所以呢,你能說印度軍事不強大嗎?

    印度這兩年也在建高鐵,當然是和日本合作的,雖然日本這幾年虧的血本無歸,但是不影響印度的高鐵建設。人家印度政府也說了,印度高鐵已經完成了20%的鋪設,預計2022印度國慶那天開始運營第一條高鐵來。不過目前日本高鐵公司似乎和印度人民有點小矛盾,印度方面又說了,這個問題不大,這也不是阻礙高鐵建設的因素,印度會徹底克服這方面困難,按期交付首條高鐵給印度人民搭乘(是搭乘,不是扒乘)。所以呢,印度已經跟上時代的步伐了,都開始搞高鐵了,說印度沒有崛起,簡直就是小看了人家印度這麼多年的辛苦付出。

    所以呢,印度各方面實力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印度也確實在崛起,我們要正視印度這麼多年努力的成果,我們只有更加努力的埋頭苦幹,才能徹底的把印度甩在後面,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 2 # 怪蜀黍老囧曾

    因為土地所有權的問題,印度出現了一個壟斷土地的地主階級,他們吸收了大部分資源。

    在英屬印度時期,一些土邦維持著與英國相對獨立的合作關係。在印度獨立時,為了將缺乏統一觀念的印度各個政治實體粘合起來,印度聯邦政府尋求的依然是這批人的合作。印度沒有進行過許多實現現代化國家都經歷過的土地革命,因此這批地主依然廣泛存在於印度社會中。而印度獨立對於這個地主階層而言是有利的,因為相對於英華人的絕對政治優勢,印度政府為了統一而對他們進行的妥協更為全面,事實上印度的地方議會和政府往往都最後成為了這批人的利益代理人。由此以來,英華人對付他們的手段就無從實施,英華人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模式就很難被印度聯邦政府繼承了。

    這批地主階級不僅壟斷了地方的主要資源,同時其存在並控制地方政府和代議機關的狀態也導致了經濟活動的大部分利潤都最終迴流到地主上而非製造業,這在創造大量生活奢侈得讓華人難以想象的印度富豪的同時,印度製造業不靠譜的原因就也在這裡。而製造業疲軟,印度經濟的發展就非常值得懷疑了。

    而為了維持階級的利益,這個階級毫無疑問要維護土地資源的所有權,因此他們會使用一切手段防止土地資源的流失,這就是印度基礎設施貧弱的重要原因。一旦基礎設施建成,不僅其掌握的土地可能會減少,同時利潤可能會轉移到新興工商業階層上。因此,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往往不停地停滯在徵地環節,而任何觸及徵地利益的動議則會在地方議會的辦公室裡沉睡多年,無人問津。

    所以,只要這個階層還存在,印度大概就沒辦法崛起,人口再多都不會有什麼特別大的變化。

  • 3 # 萬事皆空70

    印度現在經濟增長率已經超過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大幅增長,這一幕是不是是曾相識?

    印度獨立後在相當長的時間其實和中國發展差不多,中印經濟拉開差距其實是改革開放之後,這就說明經濟發展的根本原因是市場化,印度名義上是民主國家,但是一直實行蘇式計劃經濟,印度直到九零年代才開始市場化,比中國晚十幾年,而印度現在的經濟資料恰好是中國十幾年前的經濟資料,從中印兩國經濟發展表現可以看出,誰市場化做的好,誰的經濟就發展的好,

    印度的基礎設施其實是英華人建立的,確實在當時比中國好,但是事物有兩面性,印度的殖民地經濟建設使得印度人缺乏獨立管理國家的經驗,因此單純從基礎設施這一個因素,不能說印度有多大的優勢,

    而且印度周邊都是窮國,從經濟角度地緣優勢不是太好,亞洲是個雁形經濟發展模式,先是日本崛起,然後產業轉移,四小龍崛起,然後產業又向中國大陸轉移,假如當時中國沒有實行市場化,接受產業轉移就會是印度,

    因此,決定亞洲國家經濟發展最大的變數就是市場化,不要把經濟發展神秘化,否則當今唯一超級大國美國更是個神,

  • 4 # 邱震海

    印度是一個充滿矛盾的國家。一方面,這個國家的精英階層及其影響力在全世界可謂名列前茅; 但另一方面,這個國家又充滿貧窮和落後。因此,當年印度的基礎設施亞洲第一,但今天依然未能崛起,其實是一件很容易理解的事情,因為有著一些深層次的邏輯。

    先說印度的精英階層。以香港為例,香港大學、天星碼頭、匯豐銀行等一些至今為人所稱道的機構,幾乎當年都有印度精英創業的足跡。但與此同時,印度的貧窮和落後程度有時也常人為人咋舌。記得很多年前,印度孟買曾經爆發過一次恐怖襲擊,當地的反恐司令率領部隊前去剿匪。但沒想到的是,反恐司令居然被恐怖分子打死,成為當時世界的一大笑聞。

    阻礙印度縮短貧富不均差距的因素,甚至可以說阻礙印度從根本上崛起的因素,是它的種姓制度。試想一下,當一個人根據其出身被分成369等,而不是根據其能力和財富的時候,那麼這個民族所有人們的創造力和活力就都被嚴重製約了。

    另外,當然印度的國家內部各地各階層之間的差別很大,因此縱然有可稱世界一流的精英階層,但是最終這些精英大多流向海外。美國谷歌總部大量有著來自印度的高科技人才,但非常遺憾的是這些高科技人才的貢獻大都流向了西方,而沒有流向他們的祖國-印度。

    再加上印度最近幾十年政局相當不穩,印度的幾任總理都被暗殺在任上。在這種情況下,印度所有的經濟成就都成了不可持續發展的曇花一現。

  • 5 # 吳下阿蒙毋忘在莒

    謝邀!題目所說的“曾經擁有”應該指的是上世紀40年代,印度剛獨立時,“未能崛起”得看神馬標準,要是以當年的“歐洲列強”為標準,印度是差很多,要是以在南亞地區“作威作福”為標準,印度“無愧”超級大國。學生理解的“印度崛起”應該是指印度發展成為“世界性強國”,沒啥沒成功,下面試分析幾條原因。

    【印度閱兵——武器不夠雜技湊】

    1、歷史原因。印度長期是一個地理概念,歷史上沒有出現過統一國家,公元前3世紀中葉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時期,短暫統一過印度大部地區(南印度邁索爾地區除外),然後是長期列國時代,直到大英帝國“乘著工業革命的春風”,不遠萬里,“救印度各族人民於水火”,這才有了後來的印度共和國。這樣的“人造國家”有多大的凝聚力存疑。

    【英屬印度——大英帝國“締造”了印度】

    2、人口原因。印度有100多個民族,主體印度斯坦族只佔約46%,印地語名為官方語言,實際使用人口不足總人口的一半,英語(宗主國語言)仍然是經濟、政治、教育領域的通用語言。多種宗教並立,印度教徒約佔80%,種姓制度在法律上可以廢除,觀念可是深入人心。穆斯林只佔約13%,但人口過億,群體規模巨大。兩大族群的關係眾所周知。

    【寶萊塢——電影工業崛起】

    綜上,一個由殖民者人為製造的國家,缺少共同的語言文化,如何保障國家認同?這是內部問題,外部如何解決和巴基斯坦等鄰國的領土糾紛?這些問題都是印度崛起的“硬傷”。寶萊塢再高產,能否解決高階武器中國產化?印度崛起恐怕和晉級世界盃有一拼。

  • 6 # 小溪解局

    我想,題主想問的應該是。印度有這麼好的基礎設施的基礎,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根基,為什麼現在還沒能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國家。我想,這主要源於印度社會各種資源分配的不平衡:

    首先,就來源於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平衡。實際上,印度幅員遼闊,這本來就增加了平衡分配教育資源的難度,再加上印度政府執行效率低下,無法從發揮中央的集中管理和地方的積極性,導致難以推動教育資源的平均。這產生的結果就是,雖然有孩子可以依靠家裡的地位和權勢獲得優質教育成為如矽谷那樣的精英,但大部分貧困家庭的孩子還是無法獲得好的教育。無法為社會發展提供動力。

    其次,印度社會千年來的種姓制度和性別歧視阻礙了社會發展。這兩大問題深深植根於印度社會中,並難以緩解。這也就導致社會資源和階層的固化,社會資源無法最大效率的發揮其效力。

    這兩個原因是印度社會發展中面臨的重大問題。不過,現在印度已經開始對這些問題進行反思,相信不遠的將來,印度能夠衝破這些桎梏,獲得較好的發展。

  • 7 # 蕭武

    對發展中國家來說,比較好的基礎設施是崛起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分條件。也就是說,要崛起,必須要有比較好的基礎設施,而有了比較好的基礎設施,卻未必一定能夠崛起。

    印度獨立的時候,基礎設施是亞洲一流。這個說法當然沒問題,尤其是和一窮二白的中國相比,優勢就更加明顯了。但印度的基礎設施並不是印度自己的政府主持修建的,而是由英華人規劃和建設的。在殖民地時期,英國是把印度當成自己最重要的殖民地來經營的,所以投入非常大,建設水平也比較高。

    但對當時的印度來說,印度的工業化水平並不高,基礎設施建設的水平遠遠超過了當時的印度的工業化水平所需要的水平。更重要的是,1947年英國同意印度獨立之後,把印度交給了印度政府,印度實現獨立。但當時的印度政府管理水平還很低,根本沒有能力設計和規劃印度的基礎設施建設,獨立之後自然也沒有能力維護。

    對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基礎設施不僅需要建設,更需要日常性的維護。所以,雖然印度在獨立的時候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比較高,尤其是公路、鐵路里程都是亞洲第一。但因為印度政府沒有能力維護,所以衰敗得也非常快。比如說,公路、鐵路破損,這是非常常見的事,壞了就需要維修,但印度並沒有這個能力,損壞之後就直接廢棄了。

    這種情況不僅在印度是這樣,前殖民地國家大量存在這種情況。因為主持設計、規劃和建設的都是前宗主國,而宗主國都是工業化已經完成了的歐美國家,所以他們能夠規劃、設計、建設,也能維護,而獨立之後的第三世界國家把這些基礎設施都收歸國有,卻沒有能力維護,很快就會衰敗。因為這些前殖民地國家獨立之後並不是工業化國家,政府管理水平也跟不上。

    建國之後的前三十年,中國也在非洲援建了大量的基礎設施,而且,中國在援建完成之後,往往都需要派人常駐進行維護,以及運營。一旦交給這些當地國家的政府管理,也同樣會很快就衰敗。原因也和印度獨立之後的情況一樣。沒有能力設計、規劃和建設,當然也就不懂如何維護,只能聽天由命。

    反觀中國,雖然新中國成立的時候,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很低,幾乎是蘇聯一手交給華人做規劃、設計和建設的,但因為中國在成立的時候,國家管理水平本身就已經比較高了,具備一定程度的工業思維能力,所以在跟著蘇聯學習的時候,自己的技術能力提高得也很快,到中蘇交惡,蘇聯專家撤出的時候,中國已經能夠自己進行許多工業建設了。

    所以,雖然中國的起點很低,但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能力和國家管理、運營、維護能力的增長基本上是同步提高的,而印度在獨立之後接手的是一個遠遠超過自己的管理、運營和維護能力的基礎設施體系,在這之後也沒有提高多少。這樣,隨著時間推移,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就在不斷提高,而印度則長期止步不前,吃英國留下的老本。

    從這個角度說,中國和印度最根本的區別,其實就是雙方建國時兩個國家的政府管理水平的差距。新中國是一個在炮火的洗禮中建立起來的國家,政府天然的管理水平就更高一些,而印度政府則一直在英華人的領導下做事務性的工作,並沒有獨立管理一個人口眾多、地大物博、民族和宗教情況複雜的大國的能力。這也導致了兩個國家不同的發展道路。

  • 8 # 五味社

    印度締造者尼赫魯認為,印度不可以遜色於任何國家,排在印度前面的只能是美蘇中。

    有人將印度落後歸因於政府不行,比如官僚作風嚴重、貪汙腐化成風、決策程式繁瑣等。其實不然,印度走的是“小政府大社會”的發展模式,是最適合市場經濟的運作規律,具有較大的經濟修復能力。這體現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印度影響較小,且復甦很快。

    但印度的“小政府大社會”也存在弊端,這便是基礎設施落後所帶來的窘境,基礎設施的嚴重不足,制約著印度的經濟發展。而印度基礎設施落後正是因為缺乏資金和相應的技術。

    印度作為南亞大國,2003年後,印度進入經濟增長的高速發展時期,年均增長率達到8%,個別年進入兩位數,很多人驚呼“印度正在崛起”。但反觀之,印度人均GDP1200美元,這一資料在發展中國家中是非常低的。

    最後,印度崛起還需要漫長路的要走。

  • 9 # 不忘初心的憤青

    印度在獨立解放後,在亞洲國家內印度工業化在亞洲是首屈一指的,在90年代之前,印度的居民收入、工業化指數是高於中國的。在上個世界60年代印度受到美國、蘇聯的支援和幫助,而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中國是外交上比較孤立的時期,在這個時期中蘇關係惡化、中美沒有建立外交關係,印度的發展優勢比中國好。

    那麼我們的疑問來了,為什麼印度有這麼好的政治優勢,會在經濟上落後於中國。其實在這個時間段,印度先後和中國爆發了邊境戰爭、印巴戰爭三次,但是這些區域性戰爭應該對印度經濟發展影響不大。

    印度在原先擁有亞洲最好的基礎設施,但是印度人沒有珍惜機會,在發展經濟的時候,在沒有抓住第三次工業浪潮,基本上在這個時期很多的國家都成為發展中國家和落後國家,這個時期也是西方走向發達國家的重要時期。

    在民族性格而言,對印度經濟的發展影響是很大的。印度主要信仰的宗教是“印度教”,這是由婆羅門教改革而來的宗教,信仰“印度教”的印度人民,性格平和沒有華人對於金錢那種狂熱的慾望。從而使得印度人一般比較懶散、沒有時間原則性。如果你約一個印度人吃飯,約定時間為6點,那麼7起點能到就是很幸運了。

    印度人民的這種民眾性格,制約印度經濟的發展,使得印度再工業化、科技發展過程中變得緩慢。中國自從改革開放後,飛速發展,經過40年的經濟發展成為世界老二,中國經濟騰飛的原因主要是華人的勤勞,在這一方面印度人和華人就差的很遠,所以印度永遠發展不過中國。

  • 10 # 四川達州人

    你以為印度美女都是這樣的?

    其實,印度超過三分之二的女人是這個樣子的:

    印度本身存在太多問題。

    種族、種姓、民族、宗教、人口、教育、文化、地理等諸多方面都限制了印度走向真正世界大國的可能。

    印度當前1%人口大約1300萬人年收入2萬多美元,收入水平差不多和香港類似,隨後9%大約1.2億類似中歐,相當於全球範圍內中等收入水準。大約40%人口完全是南亞窮人集合,也就是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水平。最後6億多人生活水準則和非洲窮人相當。

    大部分剛結束學生生涯的勞動人口只能在非常不正規的小型或微型企業工作,這些企業僱傭93%的印度勞動人口。相比之下,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的那些產業在印度幾乎不存在,印度的官僚體制扼殺了大部分小企業發展成大企業的希望。

    同時,印度女性就業率低得可憐,只有四分之一印度女性在勞動市場工作,並且這個數字在過去10年中還在不斷下降。

    總體來說,只3%的印度人坐過飛機,45個印度人有一輛汽車或卡車。如果按孟買大學2016年研究印度有3億中產進行計算,HSBC(匯豐)認為印度有相當一部分所謂中產階級每天收入不到3美元。

    在可以想象的未來,印度依舊要承擔這些問題。哪怕產生三億中產階級(其實這些依舊是高種性人口),也很難帶領這個國家真正崛起。因為我們知道,沒有工業化就沒有崛起的可能。

    附圖:2018年世界人均GDP分佈,可解釋中東歐國家的富裕程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南瓜粥怎麼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