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丹尼小豬影視作品
-
2 # 打工離婚男人在深圳
首先銀行的雛形是在明朝中葉,那時候叫錢莊,到了清朝叫票號。1904年成立大清戶部銀行,那時候正式開始稱呼銀行,銀行在早期是由政府創辦負責管理金融,控制貨幣信貸等。到了後期銀行有私人開辦,主要是彌補政府銀行的不足,政府也是承認其合法地位,因為私人銀行能分擔政府銀行所缺乏的一些特徵。私人銀行主要以盈利為目的,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等。銀行沒出現前,財產藏家裡,埋地下,許多人因謀財去害命。有了銀行以後那些錢大部分存銀行,打家劫舍也搶不到多的錢財,人們的生命財產都有了保障,社會也日趨安定。那如今的銀行的作用仍然很大,在建設祖國四個現代化有著舉足重輕的作用。社會在發展,銀行在進步,不管社會再如何發展,銀行在發展當中都有不可會缺的作用,綜上所述銀行永遠不會消失,只會與時共進,並不斷完善,不斷智慧化。若要銀行消失,除非共產主義時代來臨了,但是真有那麼一天嗎?共產主義社會地球都是一家人了,國家這個工具自然退出歷史舞臺。人人和睦相處,人間遍地都是愛,人的思想覺悟都在相當高的水平,生活質量,科技文化等,現在想來都是天馬行空。共產主義應該是一種理想主義,個人觀點,勿噴!
-
3 # wish強哥
在未來銀行肯定不會倒閉。銀行倒是會改變。和現在的模式肯定會不一樣,比較人性化。前臺辦工都是機器人。想想就興奮。
-
4 # 人生A雜談
銀行在為了肯定還是會存在的,但是不會有現在這麼多了,而且主要以網際網路的形式存在,辦業務幾乎都可以在網路上操作,不需要去櫃檯。櫃檯只是辦理一些特殊服務,以後連自動取款機也將慢慢消失,一部手機就可以搞定了,銀行也降低了運營成本,人們辦業務隨時隨地就可以,不用跑櫃檯,不用排隊。以後大資料對銀行來說講非常重要,比如個人辦理各種信用貸款,中小企業辦理各種貸款,大資料將起到關鍵作用,經營好自己的信用將非常重要
-
5 # 鑫時空剪輯
銀行不會倒閉?2013年,埃森哲在一份報告中預測,到2020年的美國,傳統銀行將失去35%的份額,四分之一的銀行將消失。
1
存款就送大米、雞蛋、省內遊
銀行“拉存款”招數越來越露骨
在杭州某家商業銀行的營業大廳裡,放了一大摞宣傳單頁,上面印有各式各樣存定期存款搭配贈送的禮品清單:
存1萬元送東北大米10斤+抓雞蛋遊戲
存2萬元送東北大米20斤+百雀羚+清潔手套+牙膏
存5萬元送東北大米50斤+生活用品套裝+第三輪生肖郵票套裝……
據銀行工作人員稱,存滿10萬,還能再送省內遊名額。這些也都是為了吸引存款所做出的無奈之舉,也許一些阿姨大爺看到有禮品可以拿,還是願意在年底存個10萬元、20萬元1年期定期存款的。
不知從何時起,在餘額寶等貨幣基金面前,銀行業的活期及定期存利率已然形同虛設。
根據華人民銀行給的相關資料,2017年華人個人活期存款業務已經減少了3萬億人民幣,而且銀行存款業務的增速也已經跌破了10%。
存款業務對銀行的重要性非同小可。為了拉存款,不少銀行員工正在上演著“一人在銀行,全家跟著忙”的繁忙景象。
“存款送禮這些招數我們也用。年底攬儲壓力實在太大,很多都是好朋友幫忙,為了還人情,我們現在會送點更值錢的禮品。”一家商業銀行工作人員透露,這是他們把自己的績效掏出來給客戶的,方便明年拉存款。
誰能想到,銀行也會有賺錢難、賺錢苦的日子。
2
網點關停、裁員潮,
銀行的好日子不再有了
近期一組驚人資料揭開了銀行業的真相:
工農中建交中國五大行、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甚至連農村信用社,都在“關門”。最近4個月,它們關了326個銀行營業網點。就算剛剛過去的1月份,仍然沒停下腳步,關門數量已達22個。
從被關停的網點類別看,僅銀行社群支行和小微支行就有137家;農商行的分理處也達到了62家。兩者合計199家,佔關停網點數量過半。
波及全國29個省(含直轄市),其中浙江最慘烈,關了42個。緊接著是雲南、北京、天津、四川、上海。
除了各類農商行,關掉數量最多的就數民生銀行,4個月直接關掉49個。緊接著就是平安銀行、浦發銀行、建設銀行。
同時大量的ATM機正在變為廢銅爛鐵。
因為現在沒人取現金了,沒人去ATM機轉賬了,一個月收取的手續費,連租金都不夠。
銀行員工也在面臨下崗,僅僅一家平安銀行,2017年就大裁減員6600人,減少17.87%。要知道2011年、2012年銀行業資產大擴張時期,平安銀行當年員工總數可是大增76.01%。
為什麼要減員?全部被網上銀行、手機銀行替代了。一個網站、一個手機軟體,抵過幾千號人。而2017上半年,僅僅四大行員工總數就比年初減少了超2.5萬人。
3
傳統銀行正在加速被時代淘汰
《失控》的作者凱文•凱利曾預測,“二十年內,傳統銀行會消失。”現在看來,根本不需要,很有可能就在這幾年。
不久前,法國零售銀行協會對全球150位銀行家進行問卷調查,當被問及“誰會是他們接下來最大的潛在威脅”時,大多數的銀行家填寫了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名字:谷歌。
如果在中國,這個名字可能是,支付寶。
業內人士稱:“目前的趨勢是,移動支付消滅現金、銀行卡,網際網路消滅網點、ATM機。”
近年來,以移動支付為代表的金融科技,正在全面發起對於傳統銀行的挑戰。
不僅僅是產品和利息,而是一種新的服務和思維,它的服務便捷性、客戶獲取成本的低廉、對信用的理解以及互動的服務鏈,是銀行業所完全陌生的。
也就是說,你並沒有做錯,但已被擊敗。
手機銀行那麼方便,近年來,很多人幾個月都去不了一次銀行辦理業務了。
於是那麼多的銀行網點就顯得十分浪費,隨著土地成本、人力成本、維護成本、經營成本走高,收入減少,支出卻不斷增加。
而且,由於餘額寶等現金理財產品的出現和衝擊,銀行還要面對存款搬家的窘境,已經不能單單靠拉存款放貸過日子了。
拉不到存款,銀行就只能想盡其它辦法賺錢,為了避開監管,東繞西繞搞各種名目沒少下功夫。
4
史上最嚴監管時代
剛性兌付一去不復返
大家銀行理財買習慣了,都覺得會是剛性兌付的。實際上,銀行過去拉不到存款,都是靠銀行理財來拉資金,所以裡面的貓膩是最多的也是最複雜的。
最近就爆出“交行3億理財產品陷違約風波”。
該產品發行於2010年,規模為3億,100萬元起投,銷售物件是該行私人銀行客戶,投資方向則是預備上市的企業,也就是IPO前投資,屬於高風險高回報型產品。
然而,2017年12月,產品到期後,交行給出的兌付方案是按照年單利4%分配收益。這個收益顯然沒有達到投資人預期,部分投資人認為銀行沒能及時全面披露資訊,提出檢視賬目明細和審計報告,而交行則以已經按規定披露資訊為由,拒絕了投資人的要求。
所以銀行到底拿著這些錢去幹什麼了?投資者也不知道,這裡面就存在著巨大的風險。
我們知道,銀行是開發商最大的金主。
近年來之所以地王頻出,並非房地產公司都是土豪,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銀行的表外業務透過信託產品、資管計劃、地產基金等進入了這些地王專案,而這背後就是銀行的理財資金。
眾所周知,房地產業已經綁架了整個經濟,幾乎吸乾了其它實體經濟的血。
房地產的風險一旦達到頂點,對銀行業的影響也是致命的。
中財辦辦公室巡視員方星海以個人名義發出了盛世危言,“也許未來某個時候,就會有一兩家中小型的銀行發生擠提、倒閉可能性是很大的”。
為了扭轉這個局面,“房住不炒”已經寫入十九大報告。對於潛在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國家已經不能坐視不理了!
去年11月,隨著《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正式出臺,要求銀行不能承諾保本保息,理財產品剛性兌付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剛剛過去的2017被稱為“最嚴監管年”,自剛剛履新的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對外釋放強監管的訊號開始,一場監管風暴就此拉開。而進入2018年,監管檔案出臺頻率大幅提高,僅僅一月,銀監會連發了5道公文,刀刀都是對著銀行而去。
面對銀行的種種亂象,監管層是絕不手軟,嚴格對銀行自有資金的信貸進行清查,旨在清理銀行同業、委貸等業務中存在的違規通道。
一年之內,3452張罰單,1877家機構、1547名責任人員被罰,罰沒金額近30億元!與2016年相比,處罰機構數量增長近3倍,罰沒金額超過10倍。
而且,自從銀行破產條例出現後,很多人才發現原來銀行也並非絕對靠譜。原來國家是允許銀行破產的啊!
5
任何投資都有風險
2018年,銀行的苦日子才剛剛開始。
一來要為過去的錯負責,不知道還要被罰沒多少錢;二來賺錢不易,不能像以前一樣亂搞賺錢;三來還要理順自己的過錯,解決已經存在的問題。
這場風暴,並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熬過去的。
大家把錢放到銀行理財拿著4%的收益,企業最終借到錢的成本卻要18%,這裡面到底有多亂,身為局外人的投資者並不清楚。
所以,對於銀行理財,一樣需要抱有敬畏之心,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包括銀行理財。
高收益的背後必定匹配著高風險,城商小行優勢不如國有大行,雖然並非都有問題,但是風險相對較大。
希望大家投資理財的錢都能平安落地。
結語
也許,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銀行可能不會倒閉,但一定會“面目全非”!
-
6 # 東昇水晶球
首先銀行的雛形是在明朝中葉,那時候叫錢莊,到了清朝叫票號。1904年成立大清戶部銀行,那時候正式開始稱呼銀行,銀行在早期是由政府創辦負責管理金融,控制貨幣信貸等。到了後期銀行有私人開辦,主要是彌補政府銀行的不足,政府也是承認其合法地位,因為私人銀行能分擔政府銀行所缺乏的一些特徵。私人銀行主要以盈利為目的,吸收公眾存款,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等。銀行沒出現前,財產藏家裡,埋地下,許多人因謀財去害命。有了銀行以後那些錢大部分存銀行,打家劫舍也搶不到多的錢財,人們的生命財產都有了保障,社會也日趨安定。那如今的銀行的作用仍然很大,在建設祖國四個現代化有著舉足重輕的作用。社會在發展,銀行在進步,不管社會再如何發展,銀行在發展當中都有不可會缺的作用,綜上所述銀行永遠不會消失,只會與時共進,並不斷完善,不斷智慧化。若要銀行消失,除非共產主義時代來臨了,但是真有那麼一天嗎?共產主義社會地球都是一家人了,國家這個工具自然退出歷史舞臺。人人和睦相處,人間遍地都是愛,人的思想覺悟都在相當高的水平,生活質量,科技文化等,現在想來都是天馬行空。共產主義應該是一種理想主義,個人觀點,勿噴!
-
7 # 走心毛毛兔
銀行在整個社會經濟體中起著很大的作用,當然不會倒閉,只不過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模式會越來越先進,程式會越來越簡單。可能會出現“掌上銀行吧”
-
8 # 一丁CC
未來的銀行不但不會消失,而且會更加融入我們的生活,但銀行的形式會發生很大的改變。
過去幾十年到當下都是傳統的銀行形式,業務大廳,櫃檯櫃員,自動取款機,辦公室和工作人員。但隨著科技的進步,這些終將消亡,隨著網上支付的普及和手機網路的發達。我們在交易時僅需幾秒就能完成現金支付和各種金融業務的交易。無需前往銀行存取現金,節約了大量時間成本。
在過去的十幾年裡我們到銀行辦業務需要排很長的隊,話費大量時間,而近幾年裡我們再也看不到這種現象了,前去銀行都是些不會使用網路的老年人,再過幾年網路更加普及時,銀行的辦事大廳將更加空曠,需要的工作人員和場地裝置將減少,乃至取消大量業務量少的網點。
我們的手機只要安裝了銀行的APP,就能足不出戶完成各種交易,即便是行走千里,只要帶個手機銀行,不用帶現金也能暢通無阻,將來的智慧銀行都在每個人的手機裡,一個城市只要保留幾家辦事處就可以了。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們每個人與銀行的關係更密切了,以前是半個月以致一個月去銀行存取次錢,可現在呢,隨用隨取,一天取很多次也有可能,我們離不開銀行更離不開網路時代的手機銀行,每個人和手機銀行發生的關係更頻繁了,我們更需要這樣的新型網上銀行。
銀行不會消亡,最終消亡的是傳統的銀行形式。銀行改頭換面,用一種更新的形式出現在我們面前!
-
9 # 小兵有錢
我個人覺得銀行只是會換一種形式存在.因為科技的發展給社會帶來了更多更好的東西.
前幾年,畢馬威會計事務所,曾經出了一份報告-(2030年銀行將消失),這一重磅訊息當時引起不少轟動,人們也開始思考銀行的未來.
我門從幾次工業革命的發展總結來說:以前牛馬當步行工具,後來工業革命出現了車等交通工具,走路還是需要走路,只是換了種形式而已,未來銀行也會存在,只是到了哪個時代科技的發展讓他換種形式存在.
只是未來的我們做很多事情會越來越輕鬆.越來越簡單,我門期待科技給我們帶來的變化,我門也有注意科技給我們帶來的其他影響.
擁抱未來,不慌不恐.
-
10 # 龍翼原創歌手
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影響著銀行業。在過去五年中,金融科技的興起主要是源於一下五個關鍵性的發展:
1、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帶來的信任危機
最重要的是,銀行失去了人們的信任。金融服務總是和信任息息相關。進入這個行業最大的障礙可能就是讓新客戶去信任一個不知名的商標或服務,這對於數字化變革來說尤為重要,因為他們並沒有實體店面。2008年的金融危機給金融服務行業帶來了巨大的信任轉變。如果沒有這場全球金融危機,金融科技也會發生,但這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2、更高的期望
隨著其他領域被顛覆,消費者現在適應了更加快捷、便宜並且方便的使用者體驗,同時,我們也有了更多的選擇。現在很多的個人體驗,從交流到音樂都需要科技。透過比較,金融服務看起來似乎過時了並且被束縛了。
3、新千禧一代佔主導
新千禧一代在社會上占主導地位,他們的期待與以往不同。新千禧一代是世界歷史上人口最多的一代,並且也會很快掌握著最多的財富。可能,金融科技的成長需要各個年齡階段人的使用,但是,千禧一代人創新和從不同角度考慮金融服務的需求將會是這個改變的催化劑。
4、行動網路的興起
有了智慧手機,我們在口袋裡就有了一個超級電腦,可以隨時隨地上網。銀行改變的方式也是這個大趨勢的一部分。傳統的銀行已經做了改變,把支行的業務轉移到線上,現在又轉移到移動裝置上。人麼對於自己怎樣以及在哪裡辦理銀行業務的期望已經改變了。
5、切實照顧到客戶權益的制度
金融部門的管制嚴並且對客戶的保護必須是放在首位的。但是規章制度也可以激勵我們在保護我們自身權利的同時進行創新。在某些國家,制度制定者更加容易接近,更加靈活並且可以更加迅速地應對金融的顛覆性改變。例如,英國的金融服務監管局(FCA)在2014年設立了專案創新,目的是和創新性企業合作,隨後新加坡和澳洲等國家也相繼效仿這個做法。但是在其他一些國家,一個公司即便自己只想做一個業務,比如說支付,它要想成為“銀行”還是需要涵蓋所有的金融服務。這使得競爭者很難進入這個市場。
未來的銀行是什麼樣的?
這五個發展為銀行業的改變奠定了基礎,它們為顛覆性變革的第一個浪潮提供了足夠的動力,並且提供了銀行替代者的概念。
這將會形成新市場,這個市場中數百萬的潛在客戶在滿足他們銀行業務需求時選擇了一些非銀行的科技公司,這樣,很多新的參與者會加入,他們希望在這個市場中獲得更多。即使是那些現在不需要的客戶或是現在不使用金融科技服務的客戶,他們也會把這些公司當成銀行的一個替代者,或是比銀行更優的選擇。
回覆列表
近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了一份《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8)》。根據調查報告顯示,有69.3%的銀行家認為,未來三年將會有個別機構退出市場。雖然說得比較委婉,但意思差不多就是“未來三年內會有銀行倒閉”。
其中,民營銀行被認為是最有可能出現倒閉的銀行型別,持有這一觀點的銀行家佔到了53.7%,有43.6%的銀行家認為農村金融機構退出市場的可能性最大。此外,分別還有21%、10.6%、4.6%的銀行家認為城市商業銀行、外資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可能退出市場。
由此可見,除了國有銀行之外,其他商業銀行都存在未來三年內出現倒閉的可能性。那麼,導致這些銀行可能出現倒閉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是來自行業內的競爭。目前中國很多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還比較單一,主要就是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但由於近年來存款的增長速度放緩,銀行及分支機構的數量增加,僧多粥少的局面日益凸顯。在行業內的競爭中,小銀行本就競爭不過大銀行,在增長的競爭壓力下,也就更容易被淘汰。
其次,是來自行業外的競爭。導致銀行存款增速放緩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儲戶的收入減少,而主要是因為很多人不願再把錢存在銀行。而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就是來自行業外的競爭——理財產品的崛起。如果僅從收益上看,銀行存款在所有理財產品中屬於最沒有優勢之一。在人們理財意識逐漸覺醒的今天,銀行存款的吸引力越來越低。
再次,被時代潮流給淘汰。除了競爭之外,技術進步、資訊化和數字化等對銀行的生存也形成了挑戰。銀行業看似對技術要求不高,但技術進步能為銀行的客戶帶來便利,從而成為銀行的競爭力。資訊化和數字化更是現在和未來的銀行不可或缺的,不能跟上這些時代潮流的銀行,就很有可能會被淘汰。
根據現在的存款保險制度,如果銀行倒閉,存款在50萬以下的可以全額賠付。至於50萬以上的,就看銀行破產清算後還能剩多少錢了,有可能還能拿回來一點,也有可能一分都沒有了。
從國內的情況看,A股上市銀行已披露二季度業績報告,多數銀行尤其是大型銀行淨利潤增速慢,營業收入尤其是利息收入普遍下滑;不少銀行不良貸款“雙升”勢頭雖然得到遏制,但資產質量壓力仍然較大,撥備覆蓋率繼續下降;信貸結構有待改善,新的業務增長點尚未形成......
於是,就在我們身邊,各種危言聳聽的言論再一次此起彼伏,歸結起來主要有這麼幾種:一是銀行壞賬越來越多,不少銀行將會破產;二是銀行網點會被大量裁撤,多數員工下崗;三是在網際網路衝擊下,但銀行不會在若干年後會從地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