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過年的方式怎麼改變,不遠萬里回家吃上一頓團圓飯,依然是旅居海外的華人僑胞不變的親情表達方式。連日來,越來越多的華僑身生“雙飛翼”,趕回家鄉,只為能吃上象徵團圓的年夜飯。 對82歲高齡的旅美華僑胡金柳而言,“過年回家”這四個字,是她心中難捨的夢。她1958年就離開了家鄉———鹿城區七都鎮,四十餘年來,很少有機會能回家看看。 “家門口的路都認不著了!”連續在美國度過九個除夕的胡老太太興奮地說,沒想到,島上如今都通上水泥路了,家門口的風景也完全變了樣。 “在哪兒過春節,都比不上家鄉的溫馨、熱鬧。”胡老太太說,在國外,每年的正月初一,華人華僑也會在家準備豐盛菜餚、邀約親友享受在異鄉吃團圓飯。但是,像搗年糕、攔街福等民俗活動都略去了。這次回來,就是希望一家人能過個地地道道的中國年。 算上今年,七都旅法華僑胡寶春已是第三次回家過年了。前天,一家人提前吃了團圓飯。在溫馨的氣氛裡,四世同堂20多人圍坐了兩桌,邊吃邊聊起了家常。胡寶春留居國內的兩個妹妹做東,他旅居美國的妹妹、妹夫今年也回來了。當家族的第四代———年僅6歲的小傢伙爬上桌子時,大家的笑容更深了。 七都島是我市唯一一個島上僑鄉,素有“小島聯合國”之稱。這裡常住人口8000餘人,旅居港澳臺及海外的人數1.5萬人。逢年過節,回家探親的華僑數以百計,但絕大多數華僑未能回鄉。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到年關,留家的親屬往往都是買些土特產寄給他們。七都鎮郵政所所長周小光告訴記者,這幾天,郵政所每天能接到四五十個包裹郵單。 七都老塗村村民瞿紹璋三個子女都旅居國外,老瞿已經有六年沒見著他們了。儘管離過年還有一個星期,老瞿早早買好了海蜇皮、黴乾菜等土特產寄給他們。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老瞿的包裹裡多了樣東西:影碟。老瞿說,孩子們打電話過來說,很想聽一聽故鄉的鄉音,看一看家鄉的風光。於是,他就託人錄了這盤影碟寄給他們。
不管過年的方式怎麼改變,不遠萬里回家吃上一頓團圓飯,依然是旅居海外的華人僑胞不變的親情表達方式。連日來,越來越多的華僑身生“雙飛翼”,趕回家鄉,只為能吃上象徵團圓的年夜飯。 對82歲高齡的旅美華僑胡金柳而言,“過年回家”這四個字,是她心中難捨的夢。她1958年就離開了家鄉———鹿城區七都鎮,四十餘年來,很少有機會能回家看看。 “家門口的路都認不著了!”連續在美國度過九個除夕的胡老太太興奮地說,沒想到,島上如今都通上水泥路了,家門口的風景也完全變了樣。 “在哪兒過春節,都比不上家鄉的溫馨、熱鬧。”胡老太太說,在國外,每年的正月初一,華人華僑也會在家準備豐盛菜餚、邀約親友享受在異鄉吃團圓飯。但是,像搗年糕、攔街福等民俗活動都略去了。這次回來,就是希望一家人能過個地地道道的中國年。 算上今年,七都旅法華僑胡寶春已是第三次回家過年了。前天,一家人提前吃了團圓飯。在溫馨的氣氛裡,四世同堂20多人圍坐了兩桌,邊吃邊聊起了家常。胡寶春留居國內的兩個妹妹做東,他旅居美國的妹妹、妹夫今年也回來了。當家族的第四代———年僅6歲的小傢伙爬上桌子時,大家的笑容更深了。 七都島是我市唯一一個島上僑鄉,素有“小島聯合國”之稱。這裡常住人口8000餘人,旅居港澳臺及海外的人數1.5萬人。逢年過節,回家探親的華僑數以百計,但絕大多數華僑未能回鄉。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到年關,留家的親屬往往都是買些土特產寄給他們。七都鎮郵政所所長周小光告訴記者,這幾天,郵政所每天能接到四五十個包裹郵單。 七都老塗村村民瞿紹璋三個子女都旅居國外,老瞿已經有六年沒見著他們了。儘管離過年還有一個星期,老瞿早早買好了海蜇皮、黴乾菜等土特產寄給他們。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老瞿的包裹裡多了樣東西:影碟。老瞿說,孩子們打電話過來說,很想聽一聽故鄉的鄉音,看一看家鄉的風光。於是,他就託人錄了這盤影碟寄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