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酒窩2123
-
2 # 越滾越大的雪球
如果說有什麼食物是我百吃不厭的話,那一定是麵條。我生在黃淮平原,小的時候就知道又叫黃泛區,地少人多,算是很窮的一個地方。我的父母喜歡吃麵條,但是我小的時候並不喜歡吃麵條,更喜歡吃的是饅頭,也許是家裡太窮,麵條裡面沒有什麼油水,味道寡淡吧。
後來慢慢長大,進小縣城讀高中。由於住校,自由度相對就大了一些,平常在學校食堂吃飯,但偶爾同學相約也會去校門口的小飯館吃飯。現在依然記得第一次在學校門口的麵館吃拉麵的味道,第一口面入口就覺得是人間至上美味,因為有肉湯的味道在裡面。至此不能自拔,即使在學校裡省錢也要每週出去吃一次拉麵,吃小碗,因為小碗1.5塊,而那時我一個星期的生活費也就20塊錢。
及至上了大學,又跑到了西北一個以牛肉麵聞名全國的城市,大學四年大大小小的牛肉麵吃了不下上千碗,那時候大碗牛肉麵還是1.7元一碗,而現在早已到5塊錢了。還記得每次寒假結束坐火車回學校,在車上就開始想念牛肉麵的味道,口水四溢。等到下了火車,天剛矇矇亮,就快速走出車站,找一家牛肉麵館,叫一個牛大碗,一口氣連湯帶面喝完,長長的打一個飽嗝,瞬時感覺渾身每一個毛孔都舒暢。
後來又跑到長三角讀書,工作,依然延續對面條的喜愛,無論是外出遊玩還是出差,每到一地,必然會四處找尋麵館,看是否能獲得意外驚喜,河南燴麵,四川擔擔麵,重慶小面,武漢熱乾麵,上海蔥油拌麵,杭州片兒川,崑山奧灶面,北京炸醬麵,岐山臊子面,陝西油潑面,麻食,山西刀削麵,廣東竹升面,福建的飄香拌麵,一個個吃過來。結婚之後,媳婦也是北方人,同樣是吃麵大省,就可以在家裡也常常吃到麵條,最常吃的是油潑面和手工肉絲麵,至於味道哈哈哈哈哈哈,自己想吧,反正油潑面比外面店裡的好吃。
-
3 # 冰是睡著的水6786
有一種食物我永遠都吃不膩,那就是媽媽熬的紅豆稀飯,那種熱氣騰騰,香甜可口的味道想想都覺得特別好吃,
記得上大學那會我們在食堂吃早餐,碗裡的稀飯清澈可見,幾顆小米粒沉在水底晃過來晃過去的,喝一口就沒有稀飯哪個味道。我們同學笑著說:這是傳說中的米湯吧,快來數數碗裡有幾顆米。
工作後我們在路邊小攤上吃早餐時,看到飯店老闆竟然看到他接上水直接往飯桶裡灌水,我的天哪,他真以為那幾粒米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啊?
還是母親做的稀飯好喝,喝到嘴裡有一股甜甜的味道,肚子裡很舒服。母親說過這個熬稀飯得講究火候,熬一次的停一會,直到把米精熬出來才算稀飯。
-
4 # 拱拱大俠
如果有一種食物我永遠不會膩的話,我想那一定非小黃魚莫屬了。
從小生活在沿海村莊,離家不遠處就有個港口。每天傍晚都有滿載而歸的漁船,每到太陽落山的時候,這裡的商販也便都繁忙起來。媽媽總是喜歡趁著這會子的新鮮買幾條小黃魚,或紅燒,或燉湯,或香煎,她總是能想出辦法喚起我的食慾,還每每跟我嘮叨“小黃魚好吃,刺少,鮮嫩,還補腦,蛋白質含量高,你現在長身體,多吃點兒哈”
一晃眼,二十幾年過去了,那個海港還是一樣繁忙,只是船隻更多了,而我每次聞到廚房飄來的紅燒小黃魚的香味時,還是會垂涎欲滴。最長間隔一個月沒有吃過它,因為坐月子的原因,家裡人不讓碰海鮮,那一月真挺難熬的,後來,出了月子,就打電話讓媽媽給做小黃魚,哈哈。
現在,我也會經常做黃魚湯給女兒吃,我想這也算是一種傳承吧,飲食的傳承,嗯。
-
5 # AA益達
如果說永遠吃不膩的食物我第一想到的是奶奶做的梅菜扣肉了,雖然說我是食肉動物,但並不是因為這菜裡面有肉的緣故,而是奶奶親手做的梅菜,菜是她自己辛辛苦苦種的,做成成品也是自己親力親為,原滋原味。那時候家裡條件也不好,奶奶總是省吃儉用,可以說能吃上肉都奢侈,之前在校讀書,每週只有週六周天在家,因為我特愛吃,奶奶總是會在我在家的時候做可口下飯的這道菜,我也總能多吃兩碗飯。因為我是她老人家親手帶大,可以這麼說我和她老人家的感情比爸媽還親。而現在奶奶不在了,現在每每在外吃到這道菜,總想到她老人家。之所以說永遠吃不膩,也許它包含了家的味道吧!
回覆列表
有,米飯。。。
南方人比較喜歡吃米食主要的原因有兩點。
第一是和氣候有關,我們都知道,南方氣候比較炎熱,不和北方一樣,四季分明,南方即使是冬天的時候,氣候也很溫和,到了夏季,更是暑氣十足,這種氣候下,食用米食,不僅簡單快捷,而且不會導致炎熱的天氣變的更加聒噪,畢竟麵食做起來大都需要火候。
第二,是和地理文化有關,南方由於降水較多,河流遍佈,十分適宜水稻的生長,但是並不適合小麥的大面積種植,長久以來,南方人一直都把米食作為主食,這也就慢慢的形成了一定的飲食文化。
所以說,氣候和地理導致南方人偏愛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