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榜一般都是公佈國家大事的公告。如皇帝登基,或者皇帝大婚,皇帝立太子,天下大赦之類的。皇榜由翰林院或者禮部(各個朝代不一樣),寫完以後,皇帝蓋章,然後釋出天下。在各個張貼處,有一個人專門讀皇榜(古代的人不識字的多)古代科舉制度殿試後錄取進士,揭曉名次的佈告,因用黃紙書寫,故而稱黃甲、金榜。因為多由皇帝點定,俗稱皇榜。考中進士就稱金榜題名。科舉制度殿試第一名,又稱殿元、鼎元。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王維,宋代文天祥都是經殿試而被賜狀元稱號的。殿試是皇帝主試的考試,考策問。參加殿試的是貢士,取中後統稱為進士。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合稱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稱傳臚。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其餘諸進士再參加朝考,考論詔奏議詩賦,選擅長文學書法的為庶吉士,其餘分別授主事(各部職員)、知縣等(實際上,要獲得主事、知縣等職,還須經過候選、候補,有終身不得官者)。庶吉士在翰林院內特設的教習館(亦名庶常館)肄業三年期滿舉行“散館”考試,成績優良的分別授翰林院編修、翰林院檢討(原來是第二甲的授翰林院編修、原來是第三甲的授翰林院檢討),其餘分發各部任主事,或分發到各省任知縣。
皇榜一般都是公佈國家大事的公告。如皇帝登基,或者皇帝大婚,皇帝立太子,天下大赦之類的。皇榜由翰林院或者禮部(各個朝代不一樣),寫完以後,皇帝蓋章,然後釋出天下。在各個張貼處,有一個人專門讀皇榜(古代的人不識字的多)古代科舉制度殿試後錄取進士,揭曉名次的佈告,因用黃紙書寫,故而稱黃甲、金榜。因為多由皇帝點定,俗稱皇榜。考中進士就稱金榜題名。科舉制度殿試第一名,又稱殿元、鼎元。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王維,宋代文天祥都是經殿試而被賜狀元稱號的。殿試是皇帝主試的考試,考策問。參加殿試的是貢士,取中後統稱為進士。殿試分三甲錄取。第一甲賜進士及第,第二甲賜進士出身,第三甲賜同進士出身。第一甲錄取三名,第一名俗稱狀元,第二名俗稱榜眼,第三名俗稱探花,合稱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稱傳臚。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編修。其餘諸進士再參加朝考,考論詔奏議詩賦,選擅長文學書法的為庶吉士,其餘分別授主事(各部職員)、知縣等(實際上,要獲得主事、知縣等職,還須經過候選、候補,有終身不得官者)。庶吉士在翰林院內特設的教習館(亦名庶常館)肄業三年期滿舉行“散館”考試,成績優良的分別授翰林院編修、翰林院檢討(原來是第二甲的授翰林院編修、原來是第三甲的授翰林院檢討),其餘分發各部任主事,或分發到各省任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