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的一個有趣內容是“Trick or treat”,這習俗卻並非源自愛爾蘭,而是始於公元九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會。那時的11月2日,被基督徒們稱為 “ALL SOULS DAY”(萬靈之日)。在這一天,信徒們跋涉於僻壤鄉間,挨村挨戶乞討用麵粉及葡萄乾製成的“靈魂之餅”。據說捐贈糕餅的人家都相信教會僧人的祈禱,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護,讓死去的親人早日進入天堂。這種挨家乞討的傳統傳至當今竟演變成了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籠挨家討糖吃的遊戲。見面時,打扮成鬼精靈模樣的孩子們千篇一律地都要發出“不請吃就要搗亂(不給糖就搗蛋)”的威脅,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忙聲說“請吃!請吃!”同時把糖果放進孩子們隨身攜帶的大口袋裡。 萬聖夜(英語:Halloween,意為“萬聖節(諸聖節)的前夜”),中文常直接稱為萬聖節,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世界的傳統節日,此時也是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靈干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渡過嚴冬。主要流行於撒克遜人後裔雲集的美國、不列顛群島、澳洲、加拿大和紐西蘭等西方國家。 萬聖節,是天主教、聖公宗和東正教都有的節日。在天主教會和聖公會中,萬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在正教會中,諸聖節是聖靈降臨節(Pentecost)之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因而標誌著復活節季度的結束。 公元1世紀初,歐洲的天主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HALLOW” 即聖徒之意。傳說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CELTS)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 在蘇格蘭和加拿大的某些區域,萬聖節仍然被稱為All Hallow Mas,意思是在紀念所有的聖人(Hallow)那一天,要舉行的彌撒儀式(Mass)。另由於文化的差異,其他地區的人們會時常將萬聖夜誤稱為萬聖節。 不同於聖誕節和平安夜,萬聖節與萬聖夜並沒有什麼區別。人們往往就將西方的“萬聖夜”認為是萬聖節,因為當夜過了12點,就算是新的一天開始了。
萬聖節的一個有趣內容是“Trick or treat”,這習俗卻並非源自愛爾蘭,而是始於公元九世紀的歐洲基督教會。那時的11月2日,被基督徒們稱為 “ALL SOULS DAY”(萬靈之日)。在這一天,信徒們跋涉於僻壤鄉間,挨村挨戶乞討用麵粉及葡萄乾製成的“靈魂之餅”。據說捐贈糕餅的人家都相信教會僧人的祈禱,期待由此得到上帝的佑護,讓死去的親人早日進入天堂。這種挨家乞討的傳統傳至當今竟演變成了孩子們提著南瓜燈籠挨家討糖吃的遊戲。見面時,打扮成鬼精靈模樣的孩子們千篇一律地都要發出“不請吃就要搗亂(不給糖就搗蛋)”的威脅,而主人自然不敢怠慢,忙聲說“請吃!請吃!”同時把糖果放進孩子們隨身攜帶的大口袋裡。 萬聖夜(英語:Halloween,意為“萬聖節(諸聖節)的前夜”),中文常直接稱為萬聖節,在每年的10月31日,是西方世界的傳統節日,此時也是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靈干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渡過嚴冬。主要流行於撒克遜人後裔雲集的美國、不列顛群島、澳洲、加拿大和紐西蘭等西方國家。 萬聖節,是天主教、聖公宗和東正教都有的節日。在天主教會和聖公會中,萬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在正教會中,諸聖節是聖靈降臨節(Pentecost)之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因而標誌著復活節季度的結束。 公元1世紀初,歐洲的天主教會把11月1日定為“天下聖徒之日” (ALL HALLOWS DAY) 。“HALLOW” 即聖徒之意。傳說自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CELTS)把這節日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 在蘇格蘭和加拿大的某些區域,萬聖節仍然被稱為All Hallow Mas,意思是在紀念所有的聖人(Hallow)那一天,要舉行的彌撒儀式(Mass)。另由於文化的差異,其他地區的人們會時常將萬聖夜誤稱為萬聖節。 不同於聖誕節和平安夜,萬聖節與萬聖夜並沒有什麼區別。人們往往就將西方的“萬聖夜”認為是萬聖節,因為當夜過了12點,就算是新的一天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