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科技新發現
-
2 # 吳懟懟
Evernote(印象筆記)正計劃進行新一輪融資,在這一關鍵點上,CTO Anirban Kundu、CFO Vincent Toolan、CPO Erik Wrobel和HR總監Michelle Wagner眾多高管接連離職。公司沒有透露,這些高管因何離職。
不過,印象筆記的衰落也是有目共睹的,據說這輪融資後的估值將低於幾年前的12億美元,估值不斷下降,業務大受衝擊,估計也是這些高管離職的原因之一。
印象筆記此前曾是大受使用者喜愛的筆記產品,然而之後,各大手機廠商自己殺入筆記產品領域,用安卓機的朋友,先後換過OPPO,小米等手機,幾乎每個手機都自帶筆記功能。加上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印象筆記的使用者不斷減少,市場份額不斷下降。
不過,這並不是印象筆記第一次面臨這樣的局面。2015年,印象筆記也曾經歷過類似危機,當時網上輿論一邊倒,都說印象筆記要倒閉了,人事變動,高管離職,競爭對手林立,然而印象筆記還是撐下來了,又熬過了三年。
如今,印象筆記是否終於撐不下去了?
答案不得而知,不過印象筆記之後的發展確實不盡如人意。
在競爭對手不斷更新,力求用更好的服務,更優質的功能反挖使用者的危機時刻,印象筆記似乎過於安逸、停滯不前,也直接造成了如今的艱難局面。
內部人才梯隊沒能建立起來,產品也不具備不可替代的競爭力。說出來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印象筆記是什麼。可見它在打造自身品牌方面也十分不及格。
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原地踏步就是落後,對手都在向前奔跑。希望這次危機能給印象筆記帶來一些啟示,重灌上陣,為使用者帶來更優質的產品,而不是就此一蹶不振。
-
3 # 休育老師
我說點有意思的,這個軟體國際版和國內版不管是介面,功能還是icon,都是一毛一樣,甚至說國際版收費更貴,同步更慢。然而我的同事們就是喜歡用國際版,真相不得而知。
我13年開始用,那時候大學用的免費版,後來畢業一直用的高階版。一年也就140。有時候想找個代替品,怕他倒閉,有道要接近200塊,微軟的同步慢的要死,只能繼續用大象了。好處是win.mac.android.ios和網頁都能同步
-
4 # NullVoid
作為一個使用了印象筆記6年的資深使用者,一個堅持長期付費使用高階賬戶功能的重度使用者,我個人比較看好印象筆記的未來。
接下來我會逐漸的細說我對印象筆記的觀察。
Evernote≠印象筆記2018年的8月份,Evernote在進入中國區市場六週年的時候正式宣佈,其中國區獨立。
從此,印象筆記變成了一個專門指代中國區市場的一個品牌。在此之前,印象筆記與Evernote二者是呼應的,是中文名稱與英文名稱之間的關係;在此之後,二者是兩個不同的實體,雖然他們之間有多少的聯絡。所以就這一點來講,題主所提到的印象筆記,他的指代是不正確的。不過考慮到之前的背景,這種誤區存在還是可以理解的。
目前印象筆記是一箇中國公司,它是由三方組成,Evernote、紅杉資本以及管理層。詳細資訊可以在工商登記那裡查得到。
微軟、google的同類產品能走多遠最近的新聞顯示微軟在one note上面已經開始轉向,不在支援桌面版本,改而支援uwp 版本,箇中滋味自己體會。OneNote本身不是一個盈利的專案。我個人對onenote的前途比較悲觀。
在網路上,很多使用者對微軟的行為表示憤慨。
微軟的這項決定只是提供了一個“愚蠢”的OneNote,並不是一款“經過最佳化的移動應用”。“放棄OneNote 2016優秀的介面和熟悉的功能是一種愚蠢的浪費。UWP版本在平板電腦上固然非常方便,但在桌面環境中無法匹敵桌面版。”——來自Cnbeta一篇報道至於Google的keep,很難說Google會將它持續運營下去。仔細回顧一下,看看Google關閉的產品還少麼?曾經跟keep類似的,Google自己筆記應用notebook你還記得嗎?很多比keep優秀的產品都難逃關閉命運,keep會是一個例外麼?
Google Notebook,Google於2006年5月10日公佈,5月15日正式上線。2009年停止技術支援,2011年正式關閉。Evernote遇到了問題,但不致命這篇文章他也確實提到了一個事情,那就是Evernote確實遇到的問題。
Evernote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發展之後,現在也到了一個穩定期。當然你也可以把它稱為是瓶頸期,或者是增長乏力期。這是每一個軟體或者是每一個企業的發展,都繞不開的階段。
當你在用百度檢索的時候,你能夠發現,唱衰印象筆記/Evernote的聲音鋪天蓋地。數量是要多少有多少,時間是要多早就多早。比如有這樣的一個標題,“論Evernote的幾種可能死法”。問題是這麼多年都過去了,Evernote的使用者群並沒有縮減而是在不斷擴大。
對於每個人而言,記筆記是一種剛需。但是因為每個人的訴求不同,這比軟體開發商來講,這種剛需卻又很難把握。這就造成了無數開發者蜂擁而上,卻又倉皇退場。
在之前google notebook下線的時候,有這樣一篇文章,“17款值得注意的Google Notebook替代產品”,如今已經過去這麼久了,這當中所提到的那些APP他們都還在嗎?而有著一個龐大的使用者群體在,有著一群忠實的使用者粉絲在,Evernote一直走到了現在。這些粉絲也會支撐著Evernote的後續發展。
相比較其他的筆記類APP,Evernote有一個非常龐大的生態圈。這個生態圈的存在也給Evernote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市場在不斷的洗牌,每年都有的需求出現,現在的這種情況,我覺得這是Evernote對市場呼聲的某種迴應,這種迴應顯得激烈了一些。
中國區展望在6週年的party上,印象筆記展示了他的開發計劃,也看到了他的研發團隊。看上去非常的朝氣蓬勃。會上提到的一些功能,比如markdown也在逐步的上線。
就國內市場而言,筆記類應用在經歷了一段時間井噴之後,沉寂了一段時間,如今又呈現出一點復甦的跡象。目前基本上已是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還有為知,加上各種網盤附設的記事本的格局。
為知目前的收費策略對免費使用者很不友好,想免費用只能用三個月。考慮到中國市場的體量,以及發展的前景,有理由相信某一天印象筆記會反向收購Evernote。這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只不過我們可能覺察不到水面一下的變化。正如你喜歡用的,“風起青萍之末”。
回覆列表
無論是巨頭,還是獨角獸,甚至是小而美的某些企業,在發生高管離職、裁員等情況時,總會引起業界的廣泛關注。究其原因,就在於高管離職、裁員等往往意味著企業內部發生了動盪,甚至還會直接反映出所在行業的發展趨勢。以高管離職為例,很多巨頭或獨角獸企業的衰落都是從高管離職、頻繁換帥等開始的。
而就在近段時間,全球知名筆記應用Evernote印象筆記也發生了大批頂尖高管離職的事情。一時之間,對Evernote的各種猜測甚囂塵上。與此同時,筆記應用的未來前景也受到了質疑。或許,處於漩渦中的筆記應用是時候重新審視自身了。
高管大批離職,Evernote遭受重創
Evernote是一款擁有2.25億使用者的筆記應用,同時它還被認為是一款生產力應用。有著龐大的使用者規模,看起來Evernote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筆記應用“一哥”,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但是大批頂尖高管的離職,凸顯Evernote的發展並沒有表現得那麼光鮮。
就在近段時間,Evernote失去了一些最高階的高階管理人員,包括其首席技術官Anirban Kundu、首席財務官Vincent Toolan,CPO Erik Wrobel及人力資源部門負責人Michelle Wagner。而這些頂級高管的離職,遠遠超出了通常意味下工程師和設計師的“更新”。
Evernote沒有為這些最新的人事變動提供一個讓人信服的理由,但值得注意的這是Evernote在兩年多時間裡的第二次重大人事變動。早在2016年3月,Evernote就失去了其創始首席技術官。而近年來,Evernote的大動作不斷。如,包括關閉其配件業務、今年6月Evernote宣佈將剝離中國業務等。可以看到,Evernote本身處於激烈的動盪態勢中。在這樣的關鍵時間節點上,大批頂尖高管離職將讓Evernote遭受重創。
競爭激烈,巨頭髮力筆記領域展現優勢
有媒體認為,此次大批頂尖高管離職事件,是Evernote進行了更為直接但又無助的調整。該媒體認為,“Evernote正處於死亡漩渦中——付費使用者增長和活躍使用者在過去六年中持平,且企業級產品尚未真正流行”。
造成Evernote顯現頹勢的原因有很多,內部原因與Evernote的發展策略混亂、多次開闢及關閉業務等有直接關係。而且之前Evernote還針對隱私政策進行了調整,其員工能夠直接在應用中閱讀使用者筆記,受到了使用者的詬病。
而從外部原因來看,眾多巨頭企業也紛紛推出自家的筆記應用。如,蘋果的Notes、谷歌的Keep、微軟的OneNote等。這些巨頭旗下都有著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桌面、移動作業系統及瀏覽器等,它們推出的筆記應用無疑更能輕鬆受到使用者青睞。甚至這些巨頭的筆記應用還透過相關工具、功能等幫助使用者輕鬆轉移自己的筆記應用上,硬生生地從Evernote手中搶奪使用者。
此外,如果使用者對Evernote或巨頭們的筆記應用都不感興趣,還有很多初創企業推出的筆記應用以更具特色的功能滿足這些使用者的需求。
可以說,Evernote正在遭遇到巨頭和初創企業的雙重攻擊。當然,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當下筆記應用領域的競爭十分激烈。除了巨頭依靠自身優勢穩坐釣魚臺之外,其他的筆記應用企業都隨時面對著“反轉”的命運。
中國筆記應用未來蒙上陰影,創新或成唯一出路
不可否認的是,目前中國筆記應用有眾多型別,並以不同的特性滿足著不同人群的需求,如極簡型的愛墨日記,就非常適合平時的碎片記錄。中簡型的隨手記等,能夠做更大篇幅的文字記錄,亦可插入圖片、錄音等。而多功能型的有道雲筆記、為知筆記等則在基礎的文字編輯、記錄功能上,還增加了錄音筆記、手寫筆記、團隊協作編輯等,功能十分完善。
但現在很多應用也遭遇到了發展瓶頸,比如很多應用正在拋棄記錄的初心,變得 越來越“重”——功能越複雜、效率愈來愈低、廣告越來越多。此外,筆記應用的安全性也受到了質疑。而Evernote顯現出的頹勢,事實上也為中國筆記應用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畢竟面對巨頭的觸及和殘酷的市場競爭,沒有一款畢竟應用能夠在短時間內製霸市場。
更重要的是,筆記應用行業的入門門檻極低,新舊勢力會始終纏鬥在一起。而決定最終勝負的,或許就是創新!能夠讓人耳目一新且不易被模仿的剛需功能,將成為筆記應用的發展立足點和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