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白點病。 白點病又稱小瓜蟲病。 觀賞魚因小瓜蟲寄生而發病的病例較為普遍。魚體感染初期,胸、背、尾鰭和體表面板均有白點狀分佈,此時病魚照常覓食活動,幾天後白點佈滿全身,魚體失去活動能力,常呈呆滯狀,浮於水面,遊動遲鈍,食慾不振,體質消瘦,面板伴有出血點,有時左右擺動,並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側身迅速遊動蹭癢,游泳逐漸失去平衡。病程一般5~10天。傳染速度極快,若治療不及時,短時間內可造成大批死亡。 小瓜蟲的適宜水溫為15~25℃。此病多在初冬、春末和梅雨季節發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溫、缺乏活餌的情況下容易流行。當水溫升至28℃時,小瓜蟲就會開始死亡。 先升溫到32度,再用1%鹽水浸泡數天、或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硝酸亞汞藥液浸泡30分鐘。 也可以直接到魚市買專治白點病的魚藥,如白點淨,效果比較好。娃娃魚養殖及疾病治療 人工飼養的娃娃魚(大鯢),其主要疾病有以下幾種: (1)腹脹病(又稱腹水病) 症狀:個體浮於水面,行動呆滯,不攝食,眼睛變渾,腹部膨脹。解剖檢查,發現腹腔積水,肺部發紅充血。有時肛門部位還可見糞便粘著。因餌料腐爛,水質惡化生病,故經常換水可預防此病。 治療:發現後,單獨飼養,放淺池水,讓其腹部能著底,以免消耗太多體能,另外還要保證水質清新,對於苗種,由於消化功能不強造成此病,停食1-2天。處理得當,眼可復明,腹脹消失,恢復健康。對於成鯢,由於內臟感染產生大量腹水,可用1萬單位/公斤體重的劑量卡那黴素肌肉注射。慶大黴素(2萬單位/公斤)、氯黴素、新黴素對此病也均有較好療效。 (2)脊椎彎曲病 症狀:從苗種到成鯢都可發生這病。外觀表現為身體呈“S”形彎曲,活力減弱,但仍能少量攝食。解剖檢查,除脊椎彎曲外,無明顯異常。發病的原因可能是缺乏某種礦物質或因生理病變造成的。苗種階段發生這病後,大部分未到成鯢階段就已死亡。成鯢發生這病後,病體極消瘦,但一般不會馬上死亡。 治療:此病以預防為主,發病後很難恢復。投餌要多樣化,使娃娃魚(大鯢)所需的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能得到滿足。另外,要改良水質,使水體裡不含重金屬鹽類,因為重金屬鹽類有毒,可刺激大鯢的神經和肌肉收縮,造成彎體病。 (3)腐皮病(又稱面板潰爛病) 症狀:體表有許多油菜籽或綠豆粒大小的白色小點,並逐漸發展成白色斑塊狀;隨著病情的發展,白色斑塊進一步腐爛成潰瘍狀,可見到帶紅色的肌肉,尤其是四肢最嚴重。病鯢口腔、尾柄、頭部稍充血。病鯢臥伏於池中不食,不久就死亡。解剖檢查,肝臟腫大,呈紫紅色,胃、腸道充血,心臟失血變淡,肺紫紅色。 治療:每立方米水體用0.1克氟哌酸或用0.2克二氧化氯消毒,或用0.3克強氯精消毒,每天換水,連續消毒3天。對能吃東西的病鯢,按每公斤鯢體重,每天口服環丙沙星100毫克和多種維生素150毫克,連續口服5天。對不能攝食的病鯢,按每公斤鯢體重,肌肉注射慶大黴素1000單位,隔1天后復注1次。注意!慶大黴素不能隨意增加用量。對能攝食的病鯢和不能攝食的病鯢,都可採用2~4毫克/升慶大黴素浸泡,每天浸泡4~8小時,泡到病好為止。也可用環丙沙星或恩諾沙星浸泡,濃度也是採用2~4毫克/升。新黴素、紅黴素、痢特靈對此病也有療效。對潰瘍面大的,用慶大黴素原粉塗抹。 預防:大鯢從外地運入,下池前將大鯢用氟哌酸或環丙沙星浸泡消毒20~30分鐘,溶液濃度是百萬分之零點五的氟哌酸或環丙沙星。對相互撕咬受傷的大鯢,要用雙氧水洗傷口,然後用潰瘍靈軟膏塗抹,放在無水搪瓷盆裡,過1~2小時後,可放入池中。用紅黴素軟膏塗搽也可。 腐皮病主要由餵食不健康的青蛙和泥鰍而引起。因此,在投餵活鮮餌料如青蛙、泥鰍和活魚時要嚴格消毒。用溶液濃度是百萬分之零點五的環丙沙星浸泡20分鐘。 (4)赤皮病 病狀:發病的娃娃魚(大鯢)全身腫脹,呈充血發炎的紅斑塊和化膿性潰瘍。病鯢體表常出現不規則的紅色腫塊,發病初期於紅色腫塊中央部位有米粒大小的淺黃色膿包,並逐漸向週週面板組織擴散增大。當膿包穿破後,便形成較大的潰爛病灶。解剖檢查,肝臟腫大有出血點,腸糜爛,腹水增多。 治療:首先在體表潰瘍處塗抹氯黴素軟膏,同時肌肉注射慶大黴素,連續注射七天,每天每公斤鯢體重注射15毫克慶大黴素,治癒率達93%。鏈黴素、氟哌酸有療效。用增效聯胺與卡那黴素內服。每公斤娃娃魚(大鯢)體重用增效聯胺50毫克埋入魚塊中投飼,連續5天。同時按每公斤娃娃魚(大鯢)體重肌肉注射1/3亳升卡那黴素,連續5天。 預防:每隔10~15天,水體用“魚蝦安”消毒1次。注意在換水、清池過程程中,要防止操作時損傷娃娃魚(大鯢)的面板,否則病菌透過體表傷口入侵感染。養殖中若長期不加新水,勢必水質惡化,水體中病菌大量繁殖,也容易侵入大鯢傷口。因此,勤換新水,也可預防此病。 (5)列印病(俗稱紅梅斑病) 症狀:病鯢體表出現豆粒似的紅斑,呈腫塊狀,有的表皮腐爛(均在紅斑處),患病部位多在背部,尾部,也有少數在軀幹和四肢的。被感染了的大鯢多游出人工築穴,離群獨遊。解剖檢查,心臟、肝、肺無病變。 治療:用紅藥水塗搽娃娃魚(大鯢)患病部位和用金黴素針劑肌注鯢體,每公斤鯢體重肌注3毫克,連續注射10天即可治癒。或按每立方米水體用1克蟾酥和0.8克大黃粉合劑浸泡病鯢15分鐘,連續7天即可治癒。 預防:因為黃鱔有紅梅斑病,如果把大鯢同患病的黃鱔養在一起,易感染此病。 (6)水黴病 症狀:病鯢體表生出棉毛狀的灰白色菌絲,開始時能見灰白色斑點,菌絲繼續生長長度可達3釐米,如棉花絮在水中呈放射狀,菌絲體清晰可見。嚴重時病鯢行動遲緩,食慾減退,身體消瘦甚至死亡。 治療:對病鯢可用10%高錳酸鉀或10%孔雀石綠塗抹患處,放到陰涼處1~2小時後,再放入水中。過兩天以後,如還有水黴,可再塗1次。另外,也可將病鯢用4毫克/升孔雀石綠浸泡8小時以上。也可將病鯢用10毫克/升孔雀石綠浸泡15~20分鐘,並在患處塗抹1‰孔雀石綠軟膏。對於鰓部和腹部患水黴病的鯢苗,用0.5毫克/升孔雀石綠溶液浸泡2~3分鐘,如果鯢苗在溶液中顯得煩躁狂遊,則應降低濃度。克黴唑軟膏對水黴病也有較好療效。 娃娃魚(大鯢)飼養和繁殖的最佳水溫約為20℃,要求水質清新。這種條件也適合水黴病生長。因此,娃娃魚(大鯢)卵的孵化中,如果有受精卵患了水黴病,可將病卵用5~10毫克/升孔雀石綠浸泡10分鐘以後,再將浸泡過的病卵單獨孵化。 預防:搬運和養殖過程中防止大鯢受傷。對於受傷的大鯢,用潰瘍靈軟膏直接塗抹傷處。對於正在孵化的鯢卵,要將未受精的卵帶剪斷剔出。所用剪刀應事先在10%高猛酸鉀溶液裡浸泡消毒。孵化工具事先用50克/升食鹽水泡。 (7)爛嘴病(又稱口腔潰爛病) 症狀:主要病症是口腔潰爛,存在兩種型別。一種是病鯢的上、下唇腫大、滲血、潰爛,嚴重的露出上、下頜骨;另一種是嘴唇外表正常,但口腔內上顎組織形成大塊蝕斑,並引起嚴重出血。也有的病鯢兩種症狀均有。病鯢長時間不能進食,體質減弱,易引起併發感染而死亡。 治療:發現病鯢後,要及時隔離,病情較輕的,可用慶大黴素4毫克/升連續浸泡10天,可治癒。病情較重的,先用慶大黴素原粉塗抹患處,1-2小時後,再放入環丙沙星藥液裡浸泡,濃度是4毫克/升,每天浸泡8小時,連續浸泡10天,可治癒。病情嚴重的,除浸泡外,還要注射慶大黴素,劑量是按每公斤病鯢體重1萬單位。此病如果治療及時,治癒率較高。 預防:此病是由患口腔潰爛病的青蛙傳染的,因此在投餵青蛙時,事先要將青蛙嚴格消毒(放入環丙沙星藥液裡浸泡兩小時),最保險的辦法是不投餵有病的青蛙。 (8)爛尾病 症狀:娃娃魚(大鯢)患此病初期,尾柄基部至尾部末端,常出現紅色小點或紅色斑塊,周圍面板組織充血發炎,表皮呈灰白色。當病期過長,形成瘡樣病灶。嚴重時患處肌肉組織壞死,尾部骨骼外露,常有暗紅色或淡黃色液體滲出。病鯢停止進食,伏底不動,不久便死。 治療:發現病鯢後,應及時隔離治療。對病鯢先用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患處(濃度是每立方米加入20克高錳酸鉀),隨後用氯黴素軟膏或紅黴素軟膏塗敷患處,每天一次,連續7天可治癒。 預防:大鯢本來是常年生活在有流水的深山溪流中,水質清潔無汙染,但人工飼養水體中常有大量的病菌。當大鯢的面板受傷後,病菌就乘虛而入,引起此病。因此,勤換水,可以減少此病發生。 (9)吸蟲病 症狀:病鯢體質消瘦,體表粘液過多,行動呆滯。 治療:寄生在大鯢體內的吸蟲有很多種,已報導的有:貴陽擬牛頭吸蟲、無棘吸蟲、東方後槽吸蟲、橢圓大鯢吸蟲、馬邊鯢居吸蟲、沐川鯢居吸蟲、短腸中腸吸蟲。多數種類寄生在娃娃魚(大鯢)腸壁的粘膜層,引起腸壁紅腫發炎,少數種類寄生在胃裡。如果是吸蟲少量寄生,對娃娃魚(大鯢)影響不大。如果是吸蟲大量寄生,易堵塞腸道,並引起腸胃穿孔。可參考獸醫治療吸蟲的方法,用吡喹酮、硝硫氰醚等藥物治療。 預防:可用敵百蟲消毒池子(由於大鯢對敵百蟲敏感,可先把大鯢移出,待池子消毒清洗後,再把大鯢移入。)殺死水體裡的寄生蟲卵及幼蟲。特別是夏、秋兩季要加強預防,定期在餌料裡包埋驅蟲劑(例如在新鮮豬肝裡包埋滅蟲精)以殺死體內寄生蟲。對於在野外撈取的青蛙、螺、蚌等都要經過消毒後方可投餵(最好是煮熟了投餵)。 (10)線蟲病 症狀:寄生在娃娃魚(大鯢)皮下的線蟲,發病部位在四肢、背部、腹部、尾部,4-5月份在軀幹部(尤其是兩側)有線蟲寄生。觸及患部,大鯢有疼痛反應。此時大鯢多不進食,6月以後自然消失。也有線蟲寄生在娃娃魚(大鯢)腸道的,主要寄生在前腸的肌肉層,線蟲頭部鑽入腸壁,破壞組織,吸取組織營養。還有線蟲寄生在小腸、直腸的。還有寄生在膽囊內的線蟲。 治療:寄生在娃娃魚(大鯢)體內的線蟲有很多種,如城固卷尾線毛細線蟲等。單純患線蟲病,如果寄生蟲數少,一般不會引起死亡。治療方法可參考獸醫治療線蟲的方法,用甲苯咪唑、丙硫咪唑等藥物包埋在新鮮豬肝裡喂大鯢,達到驅蟲的效果。 (11)面板潰爛病:包括人為的受傷,互相咬傷和病菌侵入而引起的面板潰爛,可隔離受傷娃娃魚(大鯢),每公斤每次注射青黴素5-10萬國際單位,注射次數根據病情而定,同時在傷口處塗抹四環素軟膏、碘酒、紫藥水等。 (12)消化道感染:主要由餌料變質、水質惡化引起的。可及時換水,全池遍灑土黴素0.1-0.2ppm或混拌在人工配合飼料中投餵。 (13)娃娃魚(大鯢)線蟲病:主要是寄生在娃娃魚(大鯢)腸胃中的線蟲引起的疾病,線蟲數量少時並不影響大鯢的生長,如果數量太多,尤其是消化道感染時,將會起到幫兇作用,必要時可投餵適量的驅蟲藥。
得了白點病。 白點病又稱小瓜蟲病。 觀賞魚因小瓜蟲寄生而發病的病例較為普遍。魚體感染初期,胸、背、尾鰭和體表面板均有白點狀分佈,此時病魚照常覓食活動,幾天後白點佈滿全身,魚體失去活動能力,常呈呆滯狀,浮於水面,遊動遲鈍,食慾不振,體質消瘦,面板伴有出血點,有時左右擺動,並在水族箱壁、水草、砂石旁側身迅速遊動蹭癢,游泳逐漸失去平衡。病程一般5~10天。傳染速度極快,若治療不及時,短時間內可造成大批死亡。 小瓜蟲的適宜水溫為15~25℃。此病多在初冬、春末和梅雨季節發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溫、缺乏活餌的情況下容易流行。當水溫升至28℃時,小瓜蟲就會開始死亡。 先升溫到32度,再用1%鹽水浸泡數天、或用百萬分之二(2ppm)的硝酸亞汞藥液浸泡30分鐘。 也可以直接到魚市買專治白點病的魚藥,如白點淨,效果比較好。娃娃魚養殖及疾病治療 人工飼養的娃娃魚(大鯢),其主要疾病有以下幾種: (1)腹脹病(又稱腹水病) 症狀:個體浮於水面,行動呆滯,不攝食,眼睛變渾,腹部膨脹。解剖檢查,發現腹腔積水,肺部發紅充血。有時肛門部位還可見糞便粘著。因餌料腐爛,水質惡化生病,故經常換水可預防此病。 治療:發現後,單獨飼養,放淺池水,讓其腹部能著底,以免消耗太多體能,另外還要保證水質清新,對於苗種,由於消化功能不強造成此病,停食1-2天。處理得當,眼可復明,腹脹消失,恢復健康。對於成鯢,由於內臟感染產生大量腹水,可用1萬單位/公斤體重的劑量卡那黴素肌肉注射。慶大黴素(2萬單位/公斤)、氯黴素、新黴素對此病也均有較好療效。 (2)脊椎彎曲病 症狀:從苗種到成鯢都可發生這病。外觀表現為身體呈“S”形彎曲,活力減弱,但仍能少量攝食。解剖檢查,除脊椎彎曲外,無明顯異常。發病的原因可能是缺乏某種礦物質或因生理病變造成的。苗種階段發生這病後,大部分未到成鯢階段就已死亡。成鯢發生這病後,病體極消瘦,但一般不會馬上死亡。 治療:此病以預防為主,發病後很難恢復。投餌要多樣化,使娃娃魚(大鯢)所需的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能得到滿足。另外,要改良水質,使水體裡不含重金屬鹽類,因為重金屬鹽類有毒,可刺激大鯢的神經和肌肉收縮,造成彎體病。 (3)腐皮病(又稱面板潰爛病) 症狀:體表有許多油菜籽或綠豆粒大小的白色小點,並逐漸發展成白色斑塊狀;隨著病情的發展,白色斑塊進一步腐爛成潰瘍狀,可見到帶紅色的肌肉,尤其是四肢最嚴重。病鯢口腔、尾柄、頭部稍充血。病鯢臥伏於池中不食,不久就死亡。解剖檢查,肝臟腫大,呈紫紅色,胃、腸道充血,心臟失血變淡,肺紫紅色。 治療:每立方米水體用0.1克氟哌酸或用0.2克二氧化氯消毒,或用0.3克強氯精消毒,每天換水,連續消毒3天。對能吃東西的病鯢,按每公斤鯢體重,每天口服環丙沙星100毫克和多種維生素150毫克,連續口服5天。對不能攝食的病鯢,按每公斤鯢體重,肌肉注射慶大黴素1000單位,隔1天后復注1次。注意!慶大黴素不能隨意增加用量。對能攝食的病鯢和不能攝食的病鯢,都可採用2~4毫克/升慶大黴素浸泡,每天浸泡4~8小時,泡到病好為止。也可用環丙沙星或恩諾沙星浸泡,濃度也是採用2~4毫克/升。新黴素、紅黴素、痢特靈對此病也有療效。對潰瘍面大的,用慶大黴素原粉塗抹。 預防:大鯢從外地運入,下池前將大鯢用氟哌酸或環丙沙星浸泡消毒20~30分鐘,溶液濃度是百萬分之零點五的氟哌酸或環丙沙星。對相互撕咬受傷的大鯢,要用雙氧水洗傷口,然後用潰瘍靈軟膏塗抹,放在無水搪瓷盆裡,過1~2小時後,可放入池中。用紅黴素軟膏塗搽也可。 腐皮病主要由餵食不健康的青蛙和泥鰍而引起。因此,在投餵活鮮餌料如青蛙、泥鰍和活魚時要嚴格消毒。用溶液濃度是百萬分之零點五的環丙沙星浸泡20分鐘。 (4)赤皮病 病狀:發病的娃娃魚(大鯢)全身腫脹,呈充血發炎的紅斑塊和化膿性潰瘍。病鯢體表常出現不規則的紅色腫塊,發病初期於紅色腫塊中央部位有米粒大小的淺黃色膿包,並逐漸向週週面板組織擴散增大。當膿包穿破後,便形成較大的潰爛病灶。解剖檢查,肝臟腫大有出血點,腸糜爛,腹水增多。 治療:首先在體表潰瘍處塗抹氯黴素軟膏,同時肌肉注射慶大黴素,連續注射七天,每天每公斤鯢體重注射15毫克慶大黴素,治癒率達93%。鏈黴素、氟哌酸有療效。用增效聯胺與卡那黴素內服。每公斤娃娃魚(大鯢)體重用增效聯胺50毫克埋入魚塊中投飼,連續5天。同時按每公斤娃娃魚(大鯢)體重肌肉注射1/3亳升卡那黴素,連續5天。 預防:每隔10~15天,水體用“魚蝦安”消毒1次。注意在換水、清池過程程中,要防止操作時損傷娃娃魚(大鯢)的面板,否則病菌透過體表傷口入侵感染。養殖中若長期不加新水,勢必水質惡化,水體中病菌大量繁殖,也容易侵入大鯢傷口。因此,勤換新水,也可預防此病。 (5)列印病(俗稱紅梅斑病) 症狀:病鯢體表出現豆粒似的紅斑,呈腫塊狀,有的表皮腐爛(均在紅斑處),患病部位多在背部,尾部,也有少數在軀幹和四肢的。被感染了的大鯢多游出人工築穴,離群獨遊。解剖檢查,心臟、肝、肺無病變。 治療:用紅藥水塗搽娃娃魚(大鯢)患病部位和用金黴素針劑肌注鯢體,每公斤鯢體重肌注3毫克,連續注射10天即可治癒。或按每立方米水體用1克蟾酥和0.8克大黃粉合劑浸泡病鯢15分鐘,連續7天即可治癒。 預防:因為黃鱔有紅梅斑病,如果把大鯢同患病的黃鱔養在一起,易感染此病。 (6)水黴病 症狀:病鯢體表生出棉毛狀的灰白色菌絲,開始時能見灰白色斑點,菌絲繼續生長長度可達3釐米,如棉花絮在水中呈放射狀,菌絲體清晰可見。嚴重時病鯢行動遲緩,食慾減退,身體消瘦甚至死亡。 治療:對病鯢可用10%高錳酸鉀或10%孔雀石綠塗抹患處,放到陰涼處1~2小時後,再放入水中。過兩天以後,如還有水黴,可再塗1次。另外,也可將病鯢用4毫克/升孔雀石綠浸泡8小時以上。也可將病鯢用10毫克/升孔雀石綠浸泡15~20分鐘,並在患處塗抹1‰孔雀石綠軟膏。對於鰓部和腹部患水黴病的鯢苗,用0.5毫克/升孔雀石綠溶液浸泡2~3分鐘,如果鯢苗在溶液中顯得煩躁狂遊,則應降低濃度。克黴唑軟膏對水黴病也有較好療效。 娃娃魚(大鯢)飼養和繁殖的最佳水溫約為20℃,要求水質清新。這種條件也適合水黴病生長。因此,娃娃魚(大鯢)卵的孵化中,如果有受精卵患了水黴病,可將病卵用5~10毫克/升孔雀石綠浸泡10分鐘以後,再將浸泡過的病卵單獨孵化。 預防:搬運和養殖過程中防止大鯢受傷。對於受傷的大鯢,用潰瘍靈軟膏直接塗抹傷處。對於正在孵化的鯢卵,要將未受精的卵帶剪斷剔出。所用剪刀應事先在10%高猛酸鉀溶液裡浸泡消毒。孵化工具事先用50克/升食鹽水泡。 (7)爛嘴病(又稱口腔潰爛病) 症狀:主要病症是口腔潰爛,存在兩種型別。一種是病鯢的上、下唇腫大、滲血、潰爛,嚴重的露出上、下頜骨;另一種是嘴唇外表正常,但口腔內上顎組織形成大塊蝕斑,並引起嚴重出血。也有的病鯢兩種症狀均有。病鯢長時間不能進食,體質減弱,易引起併發感染而死亡。 治療:發現病鯢後,要及時隔離,病情較輕的,可用慶大黴素4毫克/升連續浸泡10天,可治癒。病情較重的,先用慶大黴素原粉塗抹患處,1-2小時後,再放入環丙沙星藥液裡浸泡,濃度是4毫克/升,每天浸泡8小時,連續浸泡10天,可治癒。病情嚴重的,除浸泡外,還要注射慶大黴素,劑量是按每公斤病鯢體重1萬單位。此病如果治療及時,治癒率較高。 預防:此病是由患口腔潰爛病的青蛙傳染的,因此在投餵青蛙時,事先要將青蛙嚴格消毒(放入環丙沙星藥液裡浸泡兩小時),最保險的辦法是不投餵有病的青蛙。 (8)爛尾病 症狀:娃娃魚(大鯢)患此病初期,尾柄基部至尾部末端,常出現紅色小點或紅色斑塊,周圍面板組織充血發炎,表皮呈灰白色。當病期過長,形成瘡樣病灶。嚴重時患處肌肉組織壞死,尾部骨骼外露,常有暗紅色或淡黃色液體滲出。病鯢停止進食,伏底不動,不久便死。 治療:發現病鯢後,應及時隔離治療。對病鯢先用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患處(濃度是每立方米加入20克高錳酸鉀),隨後用氯黴素軟膏或紅黴素軟膏塗敷患處,每天一次,連續7天可治癒。 預防:大鯢本來是常年生活在有流水的深山溪流中,水質清潔無汙染,但人工飼養水體中常有大量的病菌。當大鯢的面板受傷後,病菌就乘虛而入,引起此病。因此,勤換水,可以減少此病發生。 (9)吸蟲病 症狀:病鯢體質消瘦,體表粘液過多,行動呆滯。 治療:寄生在大鯢體內的吸蟲有很多種,已報導的有:貴陽擬牛頭吸蟲、無棘吸蟲、東方後槽吸蟲、橢圓大鯢吸蟲、馬邊鯢居吸蟲、沐川鯢居吸蟲、短腸中腸吸蟲。多數種類寄生在娃娃魚(大鯢)腸壁的粘膜層,引起腸壁紅腫發炎,少數種類寄生在胃裡。如果是吸蟲少量寄生,對娃娃魚(大鯢)影響不大。如果是吸蟲大量寄生,易堵塞腸道,並引起腸胃穿孔。可參考獸醫治療吸蟲的方法,用吡喹酮、硝硫氰醚等藥物治療。 預防:可用敵百蟲消毒池子(由於大鯢對敵百蟲敏感,可先把大鯢移出,待池子消毒清洗後,再把大鯢移入。)殺死水體裡的寄生蟲卵及幼蟲。特別是夏、秋兩季要加強預防,定期在餌料裡包埋驅蟲劑(例如在新鮮豬肝裡包埋滅蟲精)以殺死體內寄生蟲。對於在野外撈取的青蛙、螺、蚌等都要經過消毒後方可投餵(最好是煮熟了投餵)。 (10)線蟲病 症狀:寄生在娃娃魚(大鯢)皮下的線蟲,發病部位在四肢、背部、腹部、尾部,4-5月份在軀幹部(尤其是兩側)有線蟲寄生。觸及患部,大鯢有疼痛反應。此時大鯢多不進食,6月以後自然消失。也有線蟲寄生在娃娃魚(大鯢)腸道的,主要寄生在前腸的肌肉層,線蟲頭部鑽入腸壁,破壞組織,吸取組織營養。還有線蟲寄生在小腸、直腸的。還有寄生在膽囊內的線蟲。 治療:寄生在娃娃魚(大鯢)體內的線蟲有很多種,如城固卷尾線毛細線蟲等。單純患線蟲病,如果寄生蟲數少,一般不會引起死亡。治療方法可參考獸醫治療線蟲的方法,用甲苯咪唑、丙硫咪唑等藥物包埋在新鮮豬肝裡喂大鯢,達到驅蟲的效果。 (11)面板潰爛病:包括人為的受傷,互相咬傷和病菌侵入而引起的面板潰爛,可隔離受傷娃娃魚(大鯢),每公斤每次注射青黴素5-10萬國際單位,注射次數根據病情而定,同時在傷口處塗抹四環素軟膏、碘酒、紫藥水等。 (12)消化道感染:主要由餌料變質、水質惡化引起的。可及時換水,全池遍灑土黴素0.1-0.2ppm或混拌在人工配合飼料中投餵。 (13)娃娃魚(大鯢)線蟲病:主要是寄生在娃娃魚(大鯢)腸胃中的線蟲引起的疾病,線蟲數量少時並不影響大鯢的生長,如果數量太多,尤其是消化道感染時,將會起到幫兇作用,必要時可投餵適量的驅蟲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