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襲輕嵐

    他們不會快樂。

    家長不會讓他們快樂,為他們報各種班。

    老師不會讓他們快樂,節假日還透過電信裝置佈置作業。

  • 2 # 紹明伊文

    現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學習生活應該基本是快樂的,如果能夠真正的解負,現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學習生活應該是非常的快。

    為什麼要說是基本上快樂,是因為現在的孩子負擔太重了,每天有做不完的作業。雖然快樂但是作業太多,嚴重地影響著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現在國家出臺了好多解負的政策,這些政策有學生減負的政策,還有教師解負的政策,如果這兩方面的解負政策都能夠很好的落實,九年義務制教育 階段的孩子學習生活都是很快樂的。把孩子天真浪漫的天性還給孩子們,讓孩子們在學校裡幸福快樂的成長。

    減輕小學生的學習壓力需要家長、社會、學校等各個方面的配合,為讓孩子把學習當成一種快樂,而不是一種煎熬,希望我們努力為孩子打造一個快樂的天空。

  • 3 # 我的世紀之旅

    現階段義務教育的孩子非常快樂的。每天有做不完的作業,活在知識的海洋之中,你看多快樂啊。

    每週末有補不完的補習班,你看,真的很快樂呢,還有那麼多補習班的課程。

    每次分數上去了,就能夠好好的玩手機,真的快樂啊。

    回到家玩著王者榮耀,吃雞,感覺超快樂有木有。

    每日每月的被逼著學習,超級快樂。

    甚至想和家人一起玩耍都要被迫去寫作業,真快樂。

    本來什麼事情都沒有可以玩了,但是家長不知從何找來了聯絡題,好快樂啊。

    每次出門都是在和親友炫耀成績,真的好快樂,你看考了多少分呀。

    真的好快樂。

  • 4 # 覓安寧0909

    為什麼要提這麼沒有意義的話題?大家在這討論一下就能改變社會的大環境呢?我的孩子在上小學,我覺得他並沒有真正的快樂,每天有寫不完的作業。他經常給我說為什麼不多來幾次國檢。因為只有在國檢的時候作業量才最少!年年說減負越減越累!還不如我們上學時候快樂呢!

  • 5 # 毛毛蟲夢工場

    ①減負,註定是一句空談!就像望梅止渴,畫餅充飢。只是說著好聽,其實根本就不可能!

    ②安全第一位,限制學生去郊遊、野炊、游泳等幾乎一切野外活動。生活少了許多樂趣。一旦發生意外事故,重則傾家蕩產,輕則開除或免除職務。學生只能在籠子裡乖乖的學習、看電視、打遊戲直至最後順理成章變成近視眼!這個是九年制義務教育版的“溫室效應”。

    ④民以食為天。但凡有點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大鍋飯還行,大鍋菜往往可就慘了!估計大多縣市,除條件極好的幾所學校之外,學生碗裡的萊食,往往難以下嚥。家庭生活水平極大的提高了,嬌生慣養的孩子們,你們吃得開心嗎?是否老想再吃點零食呢?

    ⑤在高考這根指揮棒的驅使下,學習成績差一點的,總擔心趕不上;稍微好一點的,總擔心掉下去;拔尖的那幾個,總想拼一把後考進985、211。這麼一來,其實真正想補課的,應該是家長,極少的可能性是學生的真實想法。有前因才有後果,要不然那些提供補課服務的個人和機構哪裡有市場?

    總之,咱們的教育,是否有點像小時候學的成語,自相矛盾、掩耳盜鈴、掛羊頭賣狗肉呢?請問,學生老師家長領導們,你們有誰真正開心嗎?

  • 6 # 咬文嚼字的魚

    什麼是快樂?現代漢語詞典解釋說:感到幸福或滿意。也就是說快樂和幸福一樣,是感受出來的;快樂和滿意一樣,是比較出來的。

    如果說快樂是感受出來的,孩子們快樂不快樂,只有問他們自己,發動調查問卷徵求他們的感受。這樣的結論才準確,才有價值。否則,都只能說,我覺得孩子們快樂或不快樂。題主問得很好——“大家覺得”,所以,我們這裡探討的是,有一種快樂叫做我覺得他們快樂,有一種不快樂叫做我覺得他們不快樂。

    不過,我們不能一味強調“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因為快樂是可以比較出來的。估計不少人會認為,現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學習生活壓力大,課業負擔重,他們不快樂。

    跟我們過去比,我們當年沒有多少課業負擔,而他們有,所以感覺他們應該不快樂。跟他們現在比,他們的童年與少年,仍會是他們最快樂的時光。

    當年我們為生存而活,現在他們為發展而活。但是,身處童年與少年,我們與他們大都無憂無慮(其實是客家話說的“沒思沒想”),我們所說的壓力,在當年是沒有多大感受的,只是如今回想起來苦樂滋味被放大強化了。

    所以,我認為,現在義務教育階段的孩子還是快樂的,只是與我們過去不同。對此,我們不必過於擔心,套用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一句話來說就是:各樂其樂,樂人之樂,樂樂與共,天下大同。

  • 7 # 佳誠核雕

    現在的義務教育是九年,我孩子剛剛上初中,如果讓我看孩子不快樂,最起碼小學到初中階段不快樂。

    原因1,上學以後學很多課外的愛好,說是愛好,都是父母強加的,包括我。美其名曰為了孩子更優秀,我也很無奈,不學看著其他的孩子優秀,感覺對不起孩子的將來,因為我小的時候就沒有人培養。學吧又佔用孩子玩的時間。

    2,學習任務也越來越多,因為作為普通家庭,想讓孩子出人頭地只有學習好。想學習好就要付出,這是鐵律,沒有捷徑可以走。付出代價就是犧牲玩的時間。

    3,怕孩子受到傷害,不敢讓孩子出去玩,不敢讓孩子自己交朋友,反正我看到了孩子的無奈,但沒辦法也得管。

    以上就是我看到孩子到現在的個人想法,我感覺孩子不是很快樂,但還要活著更好就不能太放鬆了,快樂的背後就是痛苦。一個愛好核雕的普通爸爸。

  • 8 # LL151019373

    快不快樂,我覺得很大的原因要看父母,不管學業有多重,不管興趣班有多少,樂觀積極的父母也同樣會有樂觀積極的孩子。不管父母有多麼想為孩子好,尊重孩子的意見必須是第一位的,把控好大方向,小事情多讓孩子做決定,父母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但是不要替孩子做最終的決定,只有這樣,孩子才不會因為迎合父母的想法而產生壓力,哪怕再重的學習任務,也會有積極的心態。

    還有就是哪怕學業再重,也要給孩子固定的社交時間,可以減少孩子自己玩兒的時間,但是不能減少孩子與同齡人之間的社交。

    我就是一個從小被母親控制的孩子,現在最後悔的事情就是沒有叛逆期,沒有直接表達過自己的內心,直到現在,要成家立業的時候才發現,我活了二十幾年,活成了別人,沒活成自己。希望父母們都明白,孩子,永遠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需要空間,需要界限,需要自由和尊重。

  • 9 # 翼翔老師的兒童教育

    人不可能一直都快樂,同樣,孩子學習的過程不應該以快樂為目標。毫無疑問,大部分孩子都在學習上感受不到快樂。這是什麼原因?1、學習完全處於被動狀態一個人要想獲得身心的愉悅,首先做一件事情要能夠有自主性。現實是,大部分孩子學習都是被逼的,而不是自己要學。這樣的學習狀態不可能快樂!2、有渴望的孩子才會從學習中獲得快樂昨天有幾位家長在我的一個問答下面留言:孩子背古詩很快樂,儘管沒有完全理解這些古詩的具體意思,但是孩子還是能夠堅持背下幾百首古詩。並且在平時的生活中還會有意識的運用這些詩句。為什麼?因為喜歡,因為有渴望,所以主動去學、去背。家長提到一個關鍵資訊:孩子是看了《詩詞大會》之後,喜歡上了某個人,比如董卿姐姐,比如某位選手....3、孩子被過多的拿來做比較了不管是有意識地還是無意識地,我們的孩子都被拿來和周圍的人比較。這種比較有些是需要的,同樣有很多是不必要的。一個孩子被反覆告知你比不過別人,你要努力...可能大人覺得這是現實,但是對孩子來說,有時候意味著毫無希望。4、孩子的行為和想法常常被否定我們是如此的希望孩子能夠按照我們要求的那樣學習和生活,儘管我們知道這不可能。我們甚至害怕孩子對某件事情著迷,就算這件事情是我們要求孩子去做的。你怎麼看那麼久的書呀,小心眼睛近視!---多讀書是我們要求的你怎麼一直在畫畫呀!去看會書吧!--畫畫不是我們希望孩子學的嗎你騎車這麼久不嫌累呀!--當初我們是多麼希望孩子學會騎車呀5、沒有成就感的事情無法獲得快樂成就感可以說是人堅持做一件事情的主要動力,如果說好奇心是我們做事的初始動力,那麼成就感則是維持我們做事的真正的動力之源。諷刺的是,在現有的條件下,大部分孩子是無法獲得這種成就感的。如果不引入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厭學的情況就無法減少,這是現實!

  • 10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針對題主的問題我想問問題主幾個問題:

    1、你現在工作、生活快樂嗎?

    2、你回憶你的小學、初中生活是快樂多還是不快樂多?

    3、你認為的“快樂”和孩子認為的“快樂”是如何做到保持一致的?

    ……

    別人快樂你可能不快樂

    有些孩子就是喜歡學習,你說怎麼辦吧?

    同樣的,有些孩子就是不喜歡學!

    所以這個世界上出現了一個從小到大都會困擾無數孩子的“物種”——別人家的孩子!可是現實就是這麼殘酷!

    比如在這個眼瞅著就要過完的寒假裡,按說孩子們應該是以玩為主學為輔吧?

    但是就是會有很多孩子他們依舊非常用功的去學習。

    朋友A的孩子四年級每天六點多起床,洗刷結束吃完飯後馬上開始一天的學習,這應該是“別人家的孩子”吧?

    朋友B家的孩子雖然還是小學,但是已經開始了初中階段的學習,假期上了好多輔導班、刷了好多題、看了好多書,當然也玩的很痛快。

    我家孩子出了過年那一個星期之外,每天學習時間不會少於7個小時。

    ……

    你說這些孩子快樂嗎?我媳婦對比也表示懷疑,於是揹著我給孩子發訊息:得到兒子明確的回覆之後媳婦終於不會在跟我講什麼“你整天逼他學習”之類的話了——很顯然,孩子自己願意學!

    所以問題來了, 同樣的作業、學習內容,有些孩子不用等他們去做就已經頭大了,而有些孩子卻能夠樂享奇中……那麼前者肯定是稱不上“快樂”二字的,而後者呢?

    玩遊戲海子會不會快樂?

    反正我知道有個別的孩子真的不愛玩,但是大多數孩子是真的會非常喜歡的!

    為什麼玩遊戲能夠如此吸引他們?而學習卻不能夠呢?

    我想,很大原因在於:

    1、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而學;

    2、他們的學習過程是枯燥的;

    3、沒有這個學習的習慣;

    4、沒有在學習中找到樂趣。

    而這些事兒,單純依靠孩子是很難做到的不是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生氣,最能見人品,更能暴露教養”,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