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質躍
-
2 # 沙場秋點兵595
現代華人最缺乏的不是血性,看看上甘嶺就知道了。最缺的是“科學”與“民主”。從五四運動提出“德先生”和“賽先生”至今,我們的進步不大。看看現在廟堂裡旺盛的香火,百度裡的各路神醫,就應該明白,我們離真正的文明還差很遠。
-
3 # 喜歡歷史的妹紙是蓉兒
是的,漢,唐代表漢人的血性,開拓的血性是漢文化的重要內容,但從唐以後就凋零了,尤其是宋,讓漢人的血性被他給磨滅了。
秦不算漢人。漢人是指漢武帝后的全華人民,秦只能叫秦人或華夏人。但秦代表的那個時代的鐵血精神,光輝華夏整個歷史,是後人的精神榜樣。
漢是個表面恭慎但內心狂熱的王朝,在勢不如人,低眉順眼,暗暗磨槍,壓抑著自己如岩漿的仇恨。
演繹了什麼叫大丈夫能屈能伸,什麼叫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用了三代人來磨復仇的劍,終於讓匈奴知道,什麼叫誰種下仇恨誰自己遭殃!
一個偉大的民族由此誕生了。而匈奴卻在歷史的車輪下成為了曾經的如果。
所以,看的不劇頭而是結果,不要輕信一個任何在自己面前服軟的人,坑爹的捧殺的都出沒其間。
漢是終也是滅於強時!
唐朝,一個血與火的朝代,雖然開始有突厥兵臨城下,也有低首稱臣的開始,但養精蓄銳,修水利工程,幾年時間,就讓突厥知道什麼叫大唐,而讓西方知道什麼叫突厥!
打疼吐藩,西域戰黑衣大食,雖然沒贏,但打出了血性,讓黑衣大食知道什麼叫大唐,止住了黑衣大食東侵的腳步。
漢唐做到了欺我著必被我欺,而,欺我者是鞭策我前進的動力。
真正讓漢人失去血性的宋,宋不僅從體制上也從文化思想上讓漢人失去了血性。
宋,遼送錢,西夏送紅包,金稱藩帶送財,就只有大理國沒送錢了,養這麼多也難為小宋了。
一送就是幾百年那怕是偏居一偶的南宋。
沒有半點暗暗蓄力,以血前恥的意思,那怕向仇人稱藩!
重文事,抑武將,守內虛外,強幹弱枝,雖從根本上在內部消除了對趙的皇權威脅,卻種下亡國,弱小的種子。
宋重文輕武是趙宋的江山是武將勢大後取周而代之,加上五代十國中的勢大武將經常殺主取位,切膚之痛(趙構的苗劉兵變)前車之鑑,宋矯枉過正。
由於宋朝君王對武將極其猜忌,使大將們勝則自危,避功避權,畏首畏尾,如此將帥,在關健時想太多,怎可集中全力去拼殺。
更奇葩的是,北宋皇帝縱文貪來抑武貪,使宋《刑統》的懲貪條形同虛置。
南宋更絕,不吸取北宋史治的腐敗導致北宋的國力衰弱(因為朝廷取一分,奸吏取十倍),反而鼓勵武將腐敗。
北宋時是高階文官腐敗帶動全社會腐敗,南宋則反過來,是武官腐敗。
南宋武將越愛錢越腐敗,趙構同志越高興,而老實巴交的河南漢子岳飛,什麼都上繳,不搞腐敗,然後莫須有,殺了!
這些都罷了,南宋宋理宗,還大力弘揚,存天理滅人性的程朱理學,更甚者,南宋未理學己經滲透到兒童教育裡,影響延至明清。
到了明更昇華為四書五經八股文章,硬生生把漢人陷在條條框框裡,磨滅了血性,整整禍害了幾百年。
雖然,明初期也雄起了一下,然後又迴歸重文輕武,程朱理學裡去了。
清是少數民族,帶有天生的野蠻血性,繼承漢的文化與制度也算漢的延續,也被程朱理學帶偏了。
所以,漢人的血性真的文化中重要的部分,不然,只有龜縮一角打不還手,罵不還手。
但,日本人的槍炮讓漢人包括整個華夏又找回了有血性的感覺,到了抗美援朝才讓中華民族真正找回了血性,又一次立於世界之端,沒成大國的棋子,參考中東
血性真的不可少!
-
4 # 看破紅塵一半
不光是血性的問題,主要是實力。秦漢唐都是大一統王朝,本身人力財力等都豐富,有發飆的實力。而我們認為最沒血性的宋朝,它從建立之初就不掌握西北,東北等地,無戰馬來源,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華北平原落入遊牧民族手中,中原王朝沒有燕山作屏障,遊牧民族鐵蹄一日就可到達中原腹地。宋朝也曾經硬氣過幾回,比如與金撕破臉爭奪燕雲十六州,理宗是端平入洛。但每次都被啪啪打臉。所以最終還是實力決定一切!
-
5 # 風去了無痕D
自宋代開始,出於對五代武人專制的恐懼,國策以文制武,矯枉過正,從此後,閹割了中國知識分子群體的尚武精神,視軍功如賤役,慢慢就徹底改變了整個民族的性格
-
6 # 四海風清
對於秦,其國家從戰國紛爭中崛起,民眾尚武可以理解,所以兩世而亡,後來的朝代為了長治久安,都期望百姓溫順,想想看是千萬的牛羊馬匹好管理,還是豺狼虎豹好管理。
-
7 # 紅黑聖西羅
秦、漢、唐都是比較講究軍功的,所以比較具有尚武精神。而從宋開始,武將得到了極大的抑制,皇權進一步加強,畢竟統治者還是希望集權,以便更好的控制整個國家。
至於說尚武精神是漢文化缺失的重要內容,我認為不能簡單的一概而論,制度和政策才是維持國家長治久安的核心。當然,後面的清朝在這方面的確是做的比較差,推行的是奴才文化,沒有培養華人的家國概念,導致後面產生了那麼多“帶路黨”,就到現在還有很多呢。
-
8 # 沉140769451
華人從不缺血性。但血性的體現,更多的是國家實力的使然。強盛國家,對擴張的渴望或民族危亡時的怒吼。安於享樂的生活,什麼民族都表現不出血性。
-
9 # 舜日堯天
漢唐有血性,明清沒人性!有人性方有血性,明清時作為人的人格己大幅度地普遍地降低,類似馴化了的溫良動物,自然就喪失了人的血性!
-
10 # 柳華源園
何為重要內容,無從解析,過去的人言語表達文字書寫精簡清明一語中的,人心待別平和……現在要讀一本厚厚的書,還搞不清什麼重要內容,故此造成思想混亂,常見的對文化爭論特別多,必要時請出專家作答,但未能說岀真義,遭到很多的質疑而成了一種各說各的社會亂象,無標準,是一個民族的悲哀……
-
11 # NK喵咪
支援血性的提法。
很多的朝代更迭源於長期養尊處優 缺乏血性。例如元朝,本是個靠武力征服軟弱宋朝的帝國,然而,延續執政,在長期的和平環境下,武功退化,在元朝末年失去了血性而被朱元璋推翻。
-
12 # 淡茉莉2
我知道秦皇漢武都是挺血性的,因為秦統一六國,漢武帝的時候,北極匈奴至於唐來說,唉,怎麼說呢。就知道很繁榮很富庶至於有沒有血性我就說不上來了。
回覆列表
不論是何朝何代,也不論是過去現在,其實,缺失的更多是人性。而非別的什麼血性、狼性、佛性、神性、野性、奴性等等,任何非人性的內容。OK,此問就此就可以結束了,
然而,此問又說到什麼“漢文化”,首先得明確,不論什麼文化,文化的主體是人,是人創造了文化,是人有溫度有人的血性,有人性有性情的只能是人,而非什麼文化,無論任何文化,皆是如此,脫離抽去了現實人的空洞的文化,沒有任何人性。而很多文化下的所謂的“血性”,往往卻也不是真正人作為人的血性,當然可以是別的任何血性。
以上要說的意思就是,前提,我們得先確保人的人性得以昭彰張揚,然後才有真正人性的人創造的符合人性的血性的文化,否則,便不是或說不全是。文化服從於人性,而不是“人性”服從於文化。
好了,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