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華繼善

    不論你(開悟也好)頓悟也好?這只不過是:乃初步者、暫巳明瞭事理而巳,第二步者、實明事理.而略知宇宙人生實相而巳也,第三步者、既明事理.而更(圓滿通達)了(宇宙人生事理)如實而無差誤地真實(自然歸律)執行之道者……佛.道之(如來)真實相矣;所以.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不異語、不欺語者、不狂語者……是矣!請問大家,見到佛了嗎……真是見到如來了嗎?……在諸佛如來前真得到東西了而成天神菩薩羅漢了嗎?恭喜大家、你們(是天神、是菩薩、是羅漢)是長生不老地神仙永生不滅了,那吾今請你將這一切拿出來作見證、行嗎?

  • 2 # 獨行的小驢

    你被開水燙著了叫頓悟 你被開水燙著以後知道開水是不能碰的叫開悟 以上開個玩笑 其實這個問題最好去看已經蓋棺定論頓悟或開悟法師的書就好 回答這個問題 純屬扯淡 我和你是開悟了還是頓悟了 有資格回答嗎 沒資格回答就是騙人 打妄語 誤人子弟 要揹負因果的 寧動千江水 不動道人心

  • 3 # 老楊老師2

    開悟?我的理解不知道對不對,“開悟,就是開始悟,就是對這個世界,或者自己所面對的事物,或者老師所講的知識技巧,開始觀察,思考,分析,歸納,總結,反思,並且想對之進行一般性地描述,或者定義”開悟,是悟的開始。

    “頓悟”就是突然懂了。一下想明白了,整個事情都解釋通了。

    開悟,是學習的開始,思考的開始,也是感悟的開始。如果非要和“悟道“聯絡,也未嘗不可。只是,開悟這個詞,民間很常用,大多對孩子認識事理,知道感恩,特別是知道父母辛苦,願意承擔部分家務,在自己學習上知道用功。(所有人,一開始都不喜歡上學,不知道父母辛苦)

    頓悟,肯定是需要機緣。

    對於某一個問題,一直糾結,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突然有一天,因為一個提醒,或者被某一事情提示,問題弄清楚了,就是“頓悟”

    禪宗所說的“頓悟”,就是另一層次了。那是對佛教或者禪的一種獨到的見解或者認識,突然通透了人生,放下一切。

    開悟後,人會變的非常辛苦。頓悟後,人會變得非常輕鬆,愜意,自由,通暢。

    開悟以後能不能頓悟呢?一般很難,大多數人,都做不到頓悟。

    頓悟的人,是不是都需要先有開悟呢?應該是,大多數人,都經過開悟,而且,大多數人開悟都很早,肯定在二十歲之前開悟,頓悟大多數在五十五歲以後。

    當然,頓悟的條件非常苛刻,一般來講,必須經過人生的一切得意之事,什麼金榜題名,同房花燭,他鄉遇故知,關鍵的,肯定有刻骨銘心的愛情經歷(這個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人,一輩子並沒有真正的愛情)

    一般來說,也必須有過擔任一定官職,擁有有過一段時間的權力,能夠主宰自己的小世界。(這個也是一樣的,百分之九十的人,一輩子都沒有真正做過官)

    還有一點更加重要,頓悟的人,一般都坐過牢,經歷過人生最低谷。有過讓父母家庭和他自己特別悔恨的經歷。(這個也是一樣,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沒有過這樣經歷)

    所以,開悟容易,頓悟太難!

  • 4 # 史文今

    首先《悟》分兩種。一種頓悟,一種漸悟。

    舉個例子,就拿六祖慧能大師和神秀大師。這兩個人就是最好的代表。神秀大師主張一點點修正自己,慧能大師主張,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過多的不說就拿兩位大師的偈子作比較。

    神秀大師;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慧能大師;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神秀大師就是時時修正自己,以至於有一天達到佛果。慧能大師是我知道自己心,本來什麼都沒有,任你千來萬想都是空。兩位大師不分高下,五祖弘忍大師更是評價神秀大師偈,如果依此修行永不落入惡道。我們凡夫達不到慧能大師開悟的境界,還是以神秀大師的修行吧。個人看法,謝謝。

  • 5 # 使用者58956497570

    謝謝邀請,真正的“明心見性”就是明白宇宙人生本來面目,比如“我是誰?我們人怎麼來的?牛馬豬羊怎麼來的?颳風下雨起大霧是自然現象嗎?天鵝羽毛為什麼白?烏鴉頭毛為什麼黑?荊棘為什麼彎彎曲曲還有刺?等等等等”我們耳聞目睹身受以及感受不到的萬事萬物,它的來龍去脈清楚明白,大到虛空小至微塵,包羅永珍,不漏一法,如果有一法解釋不清楚它的來龍去脈那就不叫“真理”不叫“開悟”。明白過去現在未來無量時間,東南西北上下十方無量空間,上至諸佛菩薩,下至天人鬼畜,旁及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風雲雨霧,花草樹木有情無情,是非好壞,香甜苦辣森羅永珍,萬法皆由當人當下一念真心之所變現。真誠推薦大家到優酷去聽印廣法師講解《法華經》《楞嚴經》把印廣法師講解的這兩部經聽懂了,你就是真正的“明心見性””。

  • 6 # 無名草2020

    :開悟與頓悟,都是悟,悟就是覺悟,

    就是斷惑證真。捨染得淨。與迷相反。

    《壇經》謂“自性迷,佛即是眾生;自

    性悟,眾生即是佛”。

    這裡的悟,強調的是“自性”(自性即本

    體)。

    悟有頓、漸之分。那只是時間上的關

    系。

    你解萬法從緣起,

    通達無量大法義。

    緣起緣滅性空寂,

    必定明心見性體!

    (謹以此詩作結,你慢慢去參吧。)

  • 7 # 張翼遠

    如何才能找人生真諦、遠離煩憂呢?那就需要開悟,開悟則有漸悟及頓悟兩種情況。開悟就是掌握了事物運作的規律,自己能把握的住事情的發展過程! 頓悟是忽然明白了事情的緣由,恍然大悟性質!

    開悟分大悟、小悟。大悟即是一悟永悟,不再迷惑,煩惱頓除;小悟就像一個非常疲倦的人,老是昏昏沉沉,有人將他猛力推了一下,似醒非醒地把眼睛睜開了一下,接著又迷迷糊糊地睡著了。

    "開悟"透過學習、思考,逐漸感悟。“頓悟”就是突然懂了。一下想明白了,整個事情都解釋通了。 開悟與頓悟,都是悟,悟就是覺悟。頓悟之人往往是具有極高智慧。

    《大般涅槃經》等講到:若約直往頓機,大不由小,所設唯是菩薩乘教,故名為頓;回小向大,是為漸悟。此為一般教下對於頓悟的通說。是說「頓」是不需要經過聲聞、緣覺的小乘階段,直接修學菩薩道的大乘根機。「漸」是經過聲聞、緣覺的過程,由小乘而至大乘,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修行,最後是以大乘的菩薩身分成佛。根據這樣的解釋,凡是直接修學大乘佛法的人,就沒有一個不是頓悟法門的修行者了。

    頓悟已經講了兩種,第一種是不經過小乘的階段而直接來修學大乘的菩薩;第二種是突然間妄念斷除,而悟入心無所得的禪宗祖師。現在向諸位介紹第三種頓悟,是《圓覺經》中所說:「是經名為頓教大乘,頓機眾生從此開悟,亦攝漸修一切群品。」此為不捨漸修的頓悟法門,也可以說是綜合頓漸大小而匯入頓教大乘的頓悟法門。

    頓悟是需要條件的,只要是學頓教法門的人,就是頓機的眾生。大乘的佛法,都是大乘菩薩的頓悟根機了。開悟也是一樣,大乘根機的人開悟,必定是頓悟,但在禪宗有大悟、小悟。

  • 8 # 哲學看世界

    每一個人的頓悟或開悟的方式是不一樣的。但,一定是到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狀態。然後“醍醐灌頂”,才能發揮作用。

  • 9 # 草堂禪趣

    頓悟與開悟,這兩個詞彙,是佛法中描述修行者在經過身心雙修很長時間之後的一種身心覺知狀態,是一種認知力的提升。

    這種狀態,是說經過很久、很長時間的修行之後,我們進入了智慧的境界,看這個世界、人世,有了比原先精美、生動而又精確到位的那種圓滿、快樂又幸福的認知狀態。

    這個認知狀態,其實早就已經遠遠地穿越了平常我們粗糙、膚淺的表面化的認知那種狀態。有了穿透性。

    頓悟、開悟之後,我們每個人就生出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我們的認知狀態,可以隨時隨地穿越時間與空間的約束和侷限,不受這個四維度認知狀態的法則。

    這種狀態,就叫做是生起了智慧力,開悟。有了大智慧。有了智慧力生存的大慈悲境界。

    人無智慧,實在苦惱。說的就是我們原先沒有開悟之前的認知水平,它現在我們身心被捆綁在四維度的物質世界的低劣知識狀態,就是我們現在事生存的這個世界。在現有的這個四維度狀態中的認知,約束了我們的生命本有的覺知。

    而開悟、頓悟,就是透過深層的身心雙修,祛除認知覺受中的汙染個邪見、毒素,成就純淨、透明、具有無上穿透力的生命覺知狀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米30至尊紀念版引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