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踏雪無痕問道中醫

    中醫是藥食同源的,一種植物,能夠成為食品,是幾百萬年人類的祖先透過品嚐積累起來的,更是這個生物界數億年甚至更多的積累。

    經驗轉化為技能,可以傳承,由老人傳遞給孩童。

    中藥有四性五味,這是個人就能夠嚐到。有沒有意識是另一回事。如果不能夠品嚐,恐怕早就死了。

    中藥一定程度只是經驗的上升與總結。但這是數百萬年數千萬年數億年的積累。

    華人到國外吃不慣的居多,想方設法要把中國食品引進所在國,中國餐館遍佈世界各地,說到底,就是人有對性味的感覺,華人在中國文化的薰陶下,對於色香味俱全的感知,強於其它種族。

    想問一句,吃飯和吃藥,那個對你更重要?

    相信只要智力沒有問題,都知道吃飯更重要。幾天不吃飯就要死人的!

    只要知道吃飯重要就好辦了。試試問一下你自己,你吃飯每頓飯,為什麼不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別告訴我你是人。成天拿中藥成分不明來說事的,還是關心一下你每頓飯究竟都吃了什麼成分進去,比例如何,對你的影響如何吧!特別是,那些為了口味而挑剔的人,你都不明白你吃了什麼進去,怎麼就能夠安心呢?

    記住,你每天吃進去的,都是中藥!你的身體,對於食品、水、中藥、西藥,處理途徑都是一樣的,並無選擇與區別!

  • 2 # 東楚龍野虎

    中藥驗證的形式有這樣一個規律,一個是以身體嘗試出來的,一個是用歸納法總結出來的,一個是透過中醫理論特別是陰陽五行學說反推並用之臨床效用無限出來的。再一個是比象法類比出來的。

    先說其一,中藥材成分多為中醫人自己嘗試出來的,大凡真正中醫,多有嘗試中藥的經歷,且別說古代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就是當代大師李可先生為了證明附子的療效與劑量極限的關係,親身嘗試超大劑量附子,所以他用附子治療心臟病垂危病人不是蜻蜓點水幾克十幾克,而是上百克甚至一斤多,結果療如桴鼓。中醫幾千年來,大多中醫深山草澤採藥,自我嘗試,獲取第一手資料然後記錄之。後人薪火相傳,又以後人嘗試與臨床結合,結果越發去粗取精,去偽取真,接近藥的本質。

    再說其二,中醫使用草藥採取歸納法,將藥性總結成四氣五味這樣規則。中醫對藥的研究結果謂之本草,從巜神農本草經》到《本草綱目》,本草著作浩如煙海,它的研究相當廣泛。比如藥材地域要求道地中藥材,藥材採擷時間有些規範到某日,如春分日,夏至日。藥材炮製法,藥材儲藏法,藥材配伍法,藥材鑑別法,形成一個規模龐大的中藥體系。這就保障中醫中藥驗證的規律性與準確性。

    第三,中醫使用陰陽五行規律,將中藥分門別類。從藥材本身來說,有寒熱溫涼之別,升降沉浮之異。比如花多主升,根多主降。當然也有個別特殊的,中醫也總結出來,如諸花皆升,旋復獨降。一草上下不同,治法卻相反,如麻黃之莖主發汗,而麻黃之根主斂汗。從藥材與經絡臟腑關係來說,藥材可分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厥陰,少陰等歸經藥不同,也通藥與臟腑相對作用,歸納成腎經肝經脾經心經肺經藥的不同。比如同是寒涼清熱解毒藥,黃柏多主下焦以堅其腎,黃連多主中焦以清心火,黃芩多主上焦以清其肺。

    第四,有不少藥是比象出來的。比如清暑熱用水多用井水,因為地泉在下為陰,陰寒足以制暑熱。而如果胃火亢盛者多用地漿水,因為胃屬土,土漿水有益以其涼益其胃養其陰。誠如胃虛寒而病者多用伏龍肝一樣。也有一部分取類比象,比如看到雞子常食石子,知其胃有消磨功能,故取雞內金作為消食導滯之藥是有道理的。某些藥名很形象,比如枸杞子皮不太形象,某年老佛爺患眼赤病,多治不愈,有醫用枸杞皮治之痊癒。老佛爺問什麼藥這樣神?醫生囁嚅,因為如果說用枸杞皮治那是大逆不道,枸音通狗,這會引起老佛爺不快。倉促之間,他說地骨皮。用大地骨頭之皮來治療老佛爺之恙,也算相得益彰了。其實地骨皮此藥名與治病功能的確神采無限,名符其實。

  • 3 # 閒人yr

    中藥先賢們以藥理推其性味,再推其功效,然後在實踐應用中驗證,對則存之不對則棄之。當然也有特例,所謂妙手偶得也。

  • 4 # 劉老107409131

    國家對中草藥進行了嚴格藥檢,但藥檢的有效成份和化學成份藥理作用和中醫論證的功効基本相同,對有毒副作用的草藥也有說明,這說中草藥的治療効果經驗累結是有正確而有據可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還有人窮得沒錢吃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