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微雨潤苗

    慈母多敗兒,說的就是對孩子百依百順的家長。

    孩子要玩手機,給他玩王者榮耀;

    孩子要看電視,讓他看到凌晨也不制止;

    孩子要玩用電腦瀏覽不健康網頁,也放任自由;

    老師打電話過來彙報在校不良表現,只是來一句“順其自然”就匆匆掛掉電話……

    你說,這種對孩子百依百順的育兒方式,真的好嗎?教育,不是全是老師的責任,老師負責唱白臉,而你唱紅臉對孩子百依百順就行了。

    這個公式怎麼理解?就是老師在週一到週五的時間對你的孩子進行教育,而你自己雙休日兩天時間就把孩子寵壞了,老師的良苦用心,精心為你孩子糾正的壞毛病又回暖反彈。這樣的家庭教育,不是對孩子的愛護,而是要完完全全扼殺孩子的未來,讓孩子在將來舉步維艱。

  • 2 # 幸福的秘密

    最近正好在教孩子學《弟子規》,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如果把家庭比作是一棵大樹,那孩子就是樹上結的果。我們把所有的心力、物力、財力、精力都投到孩子的身上,如果把這種愛比喻成水,大家想想,你往果上澆水,澆大量的水,這果是長不大的。並且大家都知道一個問題:往果上澆水太多,果慢慢就爛掉了。

    書上講了一個事情,和大家共享:我的一個女同學告訴我,她女兒十幾歲了,她抱怨說:“這十幾年來,我的生命都給我女兒了,可是她從來沒跟我說過一句客氣的話。”原因在哪裡?在孩子身上還是我們身上?我們澆水太多,導致她自私自利、脾氣大、不愛學習等。所以儒家教育有句心法,叫做“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 3 # 夸克s549

    答案很簡單,很堅決,“NO”!

    為什麼要對孩子百依百順?因為怕孩子生氣,怕孩子哭,怕孩子不高興。寶貝,你是我的全部,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只要你願意,只要你開心,你怎麼樣都可以,爸爸媽媽都依你。這樣的培育有一個詞形容,“溺愛”。

    今天白依百順,明天會怎麼樣呢?會出現一個小霸王唯我獨尊。會出現一個白眼狼,爸媽的萬千付出視而不見,只會看到眼前一丁點的不如意。會出現一個無法無天不知天高地厚的狂妄之人。百依百順地方式養育孩子,以後會有成倍的災難等著你。

    孩子終歸是孩子,認識世界還在摸索,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都需要引導。一棵樹的成長需要去除枝丫,孩子的成長同樣需要修正。其實大道理人人都懂,只是有的父母到了孩子跟前就趴窩。 問題的嚴重性不需要過多闡述,有幾個父母不清楚?關鍵在於做到。對的,我順著你,錯的,我堅決制止。

    愛他,當管則管。害他,儘可百依百順。

  • 4 # 皎寒18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是張白紙,如果總是順從孩子,在孩子的世界裡就沒有難事沒有拒絕沒有失敗,他的心裡就沒有承接其他結果的準備,好吧,那麼世界是這樣的嗎?如果你有能力讓社會環境和你家裡的環境一樣和氣以你的孩子為中心,如果你能在註定的比孩子早走後他自己生存的那些年仍然讓世界順從你的孩子,那你就可以百依百順。但是,世界上沒有人能做到,睡美人的國王父親都做不到。那麼,請認真的去愛你的孩子吧,認真的,當回事的去愛,而不是心軟的以為自己是慈愛的去愛,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要看他的一生,請長遠考慮吧。你鍛鍊他總比在社會上讓別人教訓他好很多吧!

  • 5 # Hj秋天的紅葉

    謝謝,我想說的是:對待自己的孩子決不可能百依百順,一昧的順從,給其帶來的只能是傷害,自古道:“慈母多敗兒”,難道古訓還少嗎?不否認,中國所有的家庭;天下所有的父母,誰不愛自己的孩子?愛是愛,關健是要有個“度”,這個度就要看其怎樣去掌握運用了。  愛,不是有求必應,對於正成長的孩子,我們給與最多的是呵護與關愛,並不是溺愛,更多的是情感交流,並不是物質的滿足。由於孩子缺乏生活常識和經驗,更沒有體驗過生活的艱辛,因此,經常會提出一些不切合實際的要求。但作為父母的我們,要理智對待這些要求,正確的、合理的、可以滿足孩子;錯誤的、不合理的,哪怕孩子在耍脾氣也不能答應。所以!我認為對待孩子決不可能百依百順。該嚴的時候嚴,該寬的時候寬,該容的時候容____這樣才好。

  • 6 # Avivi遨翔雲端

    每個人都會愛孩子 ,但是百依百順卻是對孩子的害,俗話說“慈母多敗兒”。

    【孩子必須要有規則和界限,在這個規則和界限之內 ,給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自由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百依百順只能養成出一個是非不分的孩子】。

    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老師,不僅要教會孩子愛還要教會孩子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

    比如說孩子很喜歡小朋友的一個玩具,他要把小朋友的玩具拿走 ,如果這個時候你對孩子百依百順,那麼孩子就沒有不能拿別人東西這個概念。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是什麼樣的後果呢?

    正是因為愛孩子, 我們才要給孩子制定規則和界限】。

    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飯,把飯菜端上桌,她連說了兩三次 ,我不想吃飯 ,我不喜歡吃這個飯 。然後把碗弄掉地上。

    這個時候我會告訴她:把碗撿起來繼續吃飯,今天媽媽沒有做其他的,你就吃這個吧,你不吃的話就要餓肚子 ,等到下一頓才有飯吃。

    這個時候孩子繼續發脾氣,不吃飯。我就會把她的碗收走。

    餓一頓,她的身體不會出現大的毛病。 但是嘗受了飢餓的感覺之後,下一次她就不會再如此任性的吃飯,她明白媽媽一旦把碗收走 ,是不會在這半天內給他出吃。

    再比如孩子 早上上學起不來,我會告訴她說:你現在不起來可以, 但是八點之前我們必須去上學。選擇餓著肚子上學和現在起床吃飯上學,是她自己的事情,但是必須上學是我的底線。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是我們每個人的珍寶,但是愛並不等於百依百順。正是因為愛 ,所以才告訴她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孩子就如同一張白紙,在上面畫什麼 ,需要我們家長來引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 需要我們經常修枝剪椏,才能讓它長成參天大樹, 而不是任由其瘋長。

  • 7 # 熬了個夜兒

    哎呀,這個問題,我要尷了個尬丫。。。

    最近幾天和先生矛盾中。。就是因為孩子教育問題。

    熬夜君認為,孩子剛從爺爺奶奶家接回什麼事都應該讓著一點,有什麼要求都要滿足一點。為的是先讓適應這個環境,然後再去各方面提升。我先生不這麼認為,說,孩子都是逼出來的,各方面都要嚴厲點。不是說是一種虐待吧,也要培養素質和教育以及生活習慣。孩子是從小教育的不是從哪個點開始的。

    那麼,問題來了。對孩子百依百順的後果就是慈母多敗兒熬夜君看過一篇文章,上面大題意思是現在的孩子都當爺爺一樣,爺爺都像孫子一樣。我們把他們看的太重,含在嘴裡怕化了。完全沒有了獨立性。

    孩子動手動腦是很重要的發展,而我們做的8太多,順從的太多。他們越來越依賴而不是去自己做。這樣是最不好的。

    熬夜君在反思,也在學習改進。

  • 8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 王宏梅:

    王宏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級職業指導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專家講師團講師、公益人。熟識精神分析、家庭治療、敘事療法。擅長領域:夫妻關係、親子關係、人際溝通。

    當然不應該了,對孩子百依百順,實在是等於是在害孩子。

    你對孩子百依百順,讓孩子覺得他就是家裡的“王”,父母為他做什麼都是理所當然,如果父母不能滿足他的要求便是“罪該萬死”!

    還記得2011年發生在上海浦東機場的“留日學生殺母案”嗎? 赴日留學5年的23歲青年汪某一見到前來接機的母親顧某,第一句話便跟母親要錢:“錢到底有沒有,給不給我”,而之前因為供兒子留學,5年來已經花掉了150餘萬元,四處舉債的母親表示實在無能為力再供兒子上學了。沒想到兒子從包裡拿出一把水果刀,對母親連刺9刀,致其當場昏迷。

    23歲的汪某,已經是成年人了,卻從未想到自己打工掙學費,沒錢了就理所當然地跟母親要,從來沒想到母親含辛茹苦供養自己的不易,當母親不能滿足自己的願望時,便恨不得讓母親去死!

    百依百順,只能把孩子養成自私自利、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毫無責任心、只知索取的“白眼狼”。

    這些年來還有一個熱詞:“啃老族”。你去看看這些“啃老族”的背後,都有一對對其百依百順的父母。 對孩子百依百順,實際上是給孩子一個虛幻的、不真實的世界,讓他在未來不能面對真實的世界。

    假如你對孩子百依百順,那麼別人呢?也會對你的孩子百依百順嗎? “百依百順”的孩子無法適應社會。

    我曾經在諮詢中遇到一個來訪者A,她是一個被父母寵大的“公主”,從小要什麼就有什麼,因為家世好,長大以後也嫁了一位如意郎君,因為家裡的幫助,老公在官場一路順風,可是問題來了,哪些求A的老公辦事的人在賄賂無門後,轉而用種種辦法拉A下水:送高階化妝品、送名包名錶,還帶其出國旅遊,老公力勸無果後害怕A將其推入火坑便提出離婚,這下輪到A受不了了:“從小到大我都是想要什麼別人就給我什麼,這跟你有什麼關係呀,別人是喜歡我給我東西的!” 老公覺得根本沒有可能讓她改變想法,一心求離婚,這下她又受不了了,直接崩潰了,一度精神錯亂被送到精神病院。 因為父母對她的百依百順,她覺得別人給她也是理所當然,她一直活在一個虛幻的世界,當老公要跟她離婚時,她同樣無法接受這一現實:“我不是公主嗎?不是所有的人都愛我嗎?老公怎麼會拋棄我?”。 沒有辦法接受現實,只能崩潰。

    我想很多人都錯誤地理解了“無條件地愛孩子”這句話了。

    沒錯,作為父母,我們確實應該“無條件地愛孩子”,不管這個孩子長得是否漂亮,智商是否超群,長大以後是否有出息,能夠出人頭地,我們都無條件地愛他、接納他,但不等於就對他百依百順地縱容他。

    嬰兒剛出生的幾個月,的確應該全方位地滿足他的一切要求,因為他離開大人的照顧便沒法活下來。 但是隨著他長大成人,我們便要慢慢地遠離他,讓他自己對自己負責,而這個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教會他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不應該做的堅決不能做,而如果對他百依百順,他就失去了這個社會化的過程,得不到滿足便遷怒於對方,甚至對父母都大動干戈!

    真正的愛,從來都是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情緒,但是有條件地接納其行為,因為愛無對錯,但行為永遠有對錯。

  • 9 # 一葉知秋zb

    怎麼做一個合格的爸爸和媽媽呢?目前這個問題困擾著很多人。合格的父母不單單是給孩子提供物質方面的幫助,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做一名合格父母才是最主要的,“棍棒下面出孝子”時代早已經過去了,現如今怎麼科學的教育孩子才是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的主要法寶。

    當一個孩子沒有權利體驗自己的感受時,他就會成為父母所希望的孩子、老師所期待的學生或者其他人眼中認定的那個好孩子。如果沒有人在他哭泣、發怒或者感到恐懼的時候,去安慰和陪伴他,如果沒有人去肯定他的感受、去告訴他,這些感受是合理的。而且他也是應該體驗的,他所感受到這一切的時候。這個孩子就有可能抹掉自己要切實體驗的意識。或許,他將不再有任何內在的感受,也或許,他會體驗到另一種“被許可的”情緒,而不是自己對事實的本身。

    透過種種的選擇,孩子在找尋著自我。他也有自己的喜好,並且會把它表達出來。他也會意識到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樣,並逐漸建立起對自己身份的認同。現在那麼多的成年人,都不知道如何做出自己的決定,在多條道路面前猶豫不決,甚至不知道如何在比薩店和中國餐館之間做出自己喜歡的選擇,於是就屈從於別人的選擇。這時才知道要清晰無誤地認同自己的身份,是多麼的困難。

    我們應不應該對孩子百依百順呢?可以說,這個簡單的問題會讓我們前面的論證,瞬間變得毫無意義。父母能提出這個問題,說明孩子的情緒和需求並沒有被真正的理解。不尊重和傾聽孩子提出的要求,並不意味著就是對孩子的需求,無條件地全盤接受。

    衝動的孩子和不衝動的孩子在心理層面和社會層面上的差異是令人難以置信的。那些能抵制住誘惑的孩子,往往會更加自信、更加堅定,做事也會更有效率,並且能夠克服困難。他們在別人的懷疑面前、在恐懼和失敗面會顯的前更加堅強,也有更好的抗壓能力,即便是受到阻撓,他也依然能夠堅持向自己的目標前進。

    而那些抵制不了誘惑的孩子,他們的內心會更加混亂,性格變的更加固執,也會更加優柔寡斷。他們不願意與別人交往,當事情的進展和他們期望的不一樣時,他們會很容易惱怒,而且一旦面臨困難,就會很容易地放棄。

    對於這些喪失信心的孩子來說,選擇的是最為迅速的成功之道,最具有吸引力。在他們看來,甩開社會的和道德的責任,會給他們一種毫不費力的征服感,這比起走社會所確定的大道要容易得多。選擇捷徑顯示了他們內在的怯懦和虛弱,儘管他們外在行為表現的相當勇敢和無畏。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搖籃,是學校的教育無法替代的。雖然正確的管教不提倡懲罰孩子,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一些不良行為、犯錯誤要怎麼教育,能不能打?都是需要考慮的,我們的主張是鼓勵與懲罰並行,懲罰並不代表就是非要打孩子,孩子了犯錯誤是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對待的。

    那麼,孩子真正的需求到底是什麼?抵制誘惑在《情商》這本書中,作者丹尼爾-戈爾曼提到了一項由心理學家瓦爾特-米歇爾組織的針對四歲孩子所做的實驗。實驗者對每個孩子提出了同樣的建議:“我把你留在這個房間,在房間裡的這個盒子裡有一顆軟糖。如果你現在吃,就只能吃這一顆,但是如果你有耐心等我回來,我就再去買一顆軟糖給你。”

  • 10 # 瑞福媽媽課堂

    小樹長成參天大樹需要人打理,修剪,孩子就和小樹似的百依百順只會讓他無法無天,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你畫什麼就是什麼,如果你提前畫好了那麼就是一幅好畫,如果聽之任之他不會畫,只會塗或者讓別人畫了那麼就後悔也來不及了,現在獨生子很多,又是6+1,雙方老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這麼多人寵著她他就會有恃無恐,孩子一哭就滿足他很多要求,只會滋長孩子自私的心裡。缺乏助人奉獻的意識,如果日常生活包辦的多,也會養成孩子的依賴心裡。缺乏獨立生活困難的能力。所以孩子從小一定要把孩子教育好了,也不要對他百依百順,要教育,修剪,讓他經歷風吹雨曬,知道生活不是一份風順的,他才能長成參天大樹。成為國家的棟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總有人會懷疑傳統武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