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是有點棘手!因為「丘」字經過了字形訛變,訛變得親媽都 不認得。
從古文字來看,「丘」其實從「土」,兩「土」為「丘」,有的甲骨文也寫成半個「山」之形:
甲骨文和金文的「土」——像「土堆之形」,表示土堆的橢圓形筆畫,後來演變成「十」形:
「二土」之形的商代甲骨文,到周代金文訛變為這個字形:像展翅飛翔的鳥——
然後,再訛變變為「人」形:
這個字形也即被篆文所承襲,上面訛變為「兩人相背」之形,如同「北」字:
訛變過程:
所以,《說文》解釋「丘」的構形是「從北從一」,這當然不對,因為許慎沒有見到戰國以前更古的文字。
不過《說文》訓意「土之高也」是對的:
戰國楚簡文字「丘」加意符「土」:
楚國金文《鄂啟君節》中的字形加「土」,同時加聲符「丌」:
-----------------------------
但「丘」在「虛」中訛變為「業」形
「虛」是一個形聲字,從「丘」,「虍」聲,《說文》解釋為「大丘也」:
「虛」本義「大丘」,引申表示「廢都、廢城」,再引申表示「空虛、虛弱、虛假」等多個意思:
後來「虛」加「土」造「墟」,表示本義「大丘」和「廢都、廢城」這兩個個義項。
其他的義項「空虛、虛弱、虛假」則被本字「虛」所承擔。
-----------------------------------------------------------
『丘』 的古今字形演變脈絡圖:
這個問題是有點棘手!因為「丘」字經過了字形訛變,訛變得親媽都 不認得。
從古文字來看,「丘」其實從「土」,兩「土」為「丘」,有的甲骨文也寫成半個「山」之形:
甲骨文和金文的「土」——像「土堆之形」,表示土堆的橢圓形筆畫,後來演變成「十」形:
「二土」之形的商代甲骨文,到周代金文訛變為這個字形:像展翅飛翔的鳥——
然後,再訛變變為「人」形:
這個字形也即被篆文所承襲,上面訛變為「兩人相背」之形,如同「北」字:
訛變過程:
所以,《說文》解釋「丘」的構形是「從北從一」,這當然不對,因為許慎沒有見到戰國以前更古的文字。
不過《說文》訓意「土之高也」是對的:
《說文》:「丠(丘),土之高也,非人所為也。從北從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從北。中邦之居,在崐崘東南。一曰:四方高中央下為丘。象形。凡丘之屬皆從丘。(),古文從土。」戰國楚簡文字「丘」加意符「土」:
楚國金文《鄂啟君節》中的字形加「土」,同時加聲符「丌」:
-----------------------------
但「丘」在「虛」中訛變為「業」形
「虛」是一個形聲字,從「丘」,「虍」聲,《說文》解釋為「大丘也」:
《說文》:「虛,大丘也。崐崘丘謂之崐崘虛。」段玉裁注:「昆侖丘,丘之至大者也。」《爾雅.釋詁上》:「壑,虛也。」郝懿行義疏:「虛,今作墟。古無墟字,皆以虛為墟也,後人虛旁加土以別於空虛,因而經典亦多改虛為墟。」「虛」本義「大丘」,引申表示「廢都、廢城」,再引申表示「空虛、虛弱、虛假」等多個意思:
後來「虛」加「土」造「墟」,表示本義「大丘」和「廢都、廢城」這兩個個義項。
其他的義項「空虛、虛弱、虛假」則被本字「虛」所承擔。
-----------------------------------------------------------
綜上所述:甲骨文「丘」字從「土」,「二土」為「丘」,像「兩個小土包」之形。金文和篆文訛變為從「北」從「一」。隸變又訛變為從「斤」從「一」。所以,「丘」是訛變導致構字理據完全丟失。『丘』 的古今字形演變脈絡圖:
引:《字源》,頁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