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極之悅

    太極拳是一種意氣和外顯內外相合的運動,二者缺一不可!

    太極拳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件瑰寶,它的內涵博大精深、豐富多彩、理精法密。太極拳的哲理性、技擊性和在修身養性等方面的魅力,深深地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人們去研究它、學習它,以至於習練太極拳的隊伍也在越來越壯大。

    我們都知道太極拳是有別於其他拳種的,太極拳是技擊術,這是它的一般性。由於技擊術太多了,不止太極拳,所以還必須研究太極拳的特殊性,也就是說它與其他拳種有什麼不同。王宗嶽《太極拳論》開宗明義,就說:“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陰陽之母也。”所以說,太極拳是以太極學說為理論指導的拳術。如果不是以太極學說為指導,當然就不是太極拳。

    “氣”並非一般說的呼吸的空氣,而是一種“內氣”。自古,無論祖國醫學理論、武術界、宗教界都認為有這種氣的存在,有叫“元氣”、“正氣”、“先天氣”,武術家稱“中氣”、“內氣”、“內勁”等,認為是從母胎中秉承下來的,各種實踐經驗證明確有這種氣的存在。

    練太極拳最講“精神”,心意所發,氣隨意行,肢體運動一片活潑,精神自現;意境深邃,氣斂於內,外現沉穩,一片虛靈;心態和平,意之所向,或進或退,或左或右,宜輕宜重,宜虛宜實,動盪轉折,順逆纏繞,無不圓轉自如,得心應手。所以練太極拳先要使思想進入一種毫無雜念的狀態,求得精神上的空靈境界,以便周身內外,從神經到五臟六腑,骨胳肌肉乃至肌膚,都處於一種松靜下的自我“感知”狀態。如此,無論周身何處不順隨,勁在何處犯頂,受力的作用及力的方向大小,都會及時被察覺並得到調整。在這種“意境”和“感知”狀態下練拳,氣的周身執行如同自我按摩,周身格外舒暢,練拳後有沐浴之後的清爽感覺,就好象是大腦和五臟六腑都進行了一次清洗和淨化一樣氣清神明。

  • 2 # 陳溝拳

    剛柔相濟和快慢相間是兩個對立面矛盾統一的特點,也是為了做到神奇鼓盪,在技術上必須具備的特點。沒有這種快慢和剛柔交織一體,就不易使前幾個特點密切配合,起伏動盪。由於這兩個特點要求做到“柔而慢”、“剛而速”,要求剛速起來猶如推進的浪頭,柔慢起來猶如退回的浪尾,所以這樣相互交織就會形成滔滔不絕的推動作用。這種剛柔相濟和快慢相間的作用,在體育上可以做到行氣柔慢和動作落點剛快,使氣行遍身軀,不致稍有痴呆之態;在技擊上能“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可以做到人剛我柔的走和人柔我剛的粘。

  • 3 # 悟虛而治無欲則剛

    太極拳內動帶動外動,就像汽車一樣,汽車每前進一步,必須要發動機的轉動才能帶動輪子的轉動。內裡的精氣神足,才能外的精氣神足。

  • 4 # 徐醫生聊康復

    需注意太極拳不是神氣外顯,相反太極拳是精神內斂,是藏的功夫,是靜的功夫,如果太極拳練得神氣外顯,則已經遠離太極拳,只是一種表演;太極拳以精神意識(意氣)指導軀幹四肢按照特定的運動模式活動,當人體極度放鬆之後,精神意識與軀體活動合一(身心合一),人體面部會顯示出一種特有的莊嚴肅穆之相,前人稱之為“菩薩相”,此相貌顯於面部,有一種不怒而威的感覺,用太極前輩的話來講就是:精神與體態高度合一,此即太極拳內外相合,內為精神意識,外為軀體,神氣蘊藏其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一個剛入職的班主任,認真負責管理班級卻受到學生的匿名威脅,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