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舌尖上的美食配方
-
2 # 老張談三農
問題:種植木耳的投入和利潤如何 ?
老張:不依靠有利的自然環境純從零做起的話,100個大棚投資太大了,建議謹慎投資!木耳是咱們國家出了名的“藥”、“食”、“補”三合一的蔬菜,具有“素中之葷”的美譽。尤其中國黑木耳的培育和養殖技術一直領先於世界,而且木耳在中國大部分地區都可以人工種植,這使得很多人對木耳種植顯得“蠢蠢欲動”。
但是有的人可能只知道木耳種植的利潤很高,尤其是木耳棚架種植的話畝產利潤可以高達3萬元以上,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木耳棚架種植的投資也是相當地大,前期一畝地成本投資高達7.5萬元以上!你100個大棚光前期投資就要600萬元以上,這點對一般人而言是很困難的。
其實木耳這幾年的行情已經和十年前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了,如今的木耳養殖不是一般的個人可以玩的轉的,具體原因有以下2個:
1、如今很多地區都開辦了大型的木耳種植合作社,比如“企業+個人”的模式在木耳種植上可以說是表現最為充分的,這種模式無論是先進的技術還是養殖的成本都得到大幅度的降低,和你競爭的人“有錢、有技術、有人”,你的風險相對於他們高太多;
2、如今的養殖也好,種植也罷,無論是怎麼樣銷路永遠是最讓人擔心的事情,你一次性投資100個大棚的木耳產量是很大的,如果找不好銷路那麼很有可能只能看人家吃肉,你賠的血本無歸。
所以綜上而言老張認為你一次投資100個大棚的風險太大了,建議可以先投資個幾個大棚練習一下,看自己是否能適應木耳種植的技術、管理、市場,可以學好了技術和管理,再大規模擴大種植也為時不晚。
-
3 # 老艾葉
或許是我的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一百個大棚幹木耳,那是千萬級以上大老闆,一個大棚光建棚得8萬,再加上裡面袋棒約每袋1,5元袋,一個棚得十來萬,幹活工人得上千人啊?
再說,木耳類生產,最忌連片生產,木耳菌絲吃料汙染和滿菌袋後抵抗汙染是目前食用菌類最差之一。所以一般不脫袋生產。而如產生流耳病,幾乎無法整片控制,會倒致絕收。
我只告訴你,一袋完整未汙染木耳菌棒,大約需要投資1,5元。管理得好,按現時價算,一袋能產約三元至4,5元之木耳。其餘懶得說了。
-
4 # 有點意思的事兒
木耳具有很高的食用價格,並且兼具食用和藥用價值,是國內著名山珍,在尋常百姓家的餐桌之上久食不厭,有"素中之葷"美譽。並且有人建議將其發展成為民族品牌。由此可見,木耳非常具有市場潛力。那麼,木耳種植的投入和利潤怎麼樣呢?
木耳種植的投入成本木耳種植方式有兩種,一是地載種植;二是棚架種植。這裡按照題主的意思,選擇棚架種植。棚架種植成本會比地栽種植要高出很多。而一棟棚能夠掛多少袋木耳,這個取決於你大棚的面積。
固定投入:固定投入包括廠房、地租、擺放架,還有滅菌鍋、攪拌機、裝袋機、柴油機、換氣扇、水泵以及菌筐等等設施裝置。按照一萬袋計算,固定投入大約需要5000元。原材料的投入:木屑、麥麩、豆餅、石膏、白灰、塑膠袋、無棉蓋體以及各種藥品和菌種等,大約需要投入4500元。人工費用:包括攪拌、滅菌、接種、上架以及下地管理等等,大約需要7200元。那麼,按照一萬袋計算,木耳大棚種植的總投入約16700元。
-
5 # 小希時間
木耳種植大棚需要投入多少錢?利潤怎麼樣?
問題簡單,但是回答不易。首先,看你的栽培方式。一般情況下在地上栽培一畝有3萬培育袋,能採收3.5--4萬斤,經過烘乾、曬乾有1800斤木耳,一斤40元就是6.4萬元的收入(理想的種植模式)。
當然種植木耳所需的人、財、物等方面也很多,先從培育木耳的室大棚介紹介紹:
1、先看弓形的薄膜大棚。這是一種各個普遍存在使用的大棚,前期平整土地,做幾根骨架以及人工費用,骨架就是圓環撐。後期薄膜的費用,按照之前建設的情況看包工包料一畝地的大棚需要投入在1.5萬左右。
2、高標準的溫室大棚,這種大棚比如冬季反季節種植的大棚。牆體是混凝土或者磚塊,外牆面加上一層布料(保溫用),再用水泥砂漿,這種標準化大棚外觀好看。大棚長度在100米,寬度10米左右。配備捲簾利器,po薄膜,棉被等,大棚建設費用在6萬左右。
利潤方面:
1、各種培育菌類材料需要2000元,電費、水、機械費用等各類需要投入1萬元,而收入一畝地一年是6萬元,投入大棚以及材料就是7萬,這樣經過計算一年半時間能回本。
-
6 # 鬱師傅點播
木耳,屬於菌類,它的種植可不是簡單的投資。
從用途上分就分食用菌和藥用菌。
從品種分類那就更多了。
可以細分為黑木耳,毛木耳,紫木耳,黃背木耳等。
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市場的品種,
才能產生良好的效益。
除了品種選擇好以外,技術上一點馬虎都不能有。
某個環節出問題,都會直接影響到經濟收入。
在技術上,首先是菌種關。
從母種,原種到栽培種,
掌握了制種技術30%的錢就進口袋了。
接下來就可以選擇當地獲取方便,價廉物美的栽培料。
木耳的培養料,取材還是比較廣泛的,跟普通食用菌差不多,象鋸木屑,棉籽殼等都是可以種植木耳的。
關鍵的還是要看你選擇什麼品種和出菇方式。
還有場地的選擇也非常重要。向陽不會水淹還要通風的地方。
至於一個大棚的投資要看你要用那種料質。
中國地大物博,各地的人工費也不同。所以,前期的市場調查非常重要。
培養料的價格差距也是很大的,如現在的棉籽殼大約在每噸1300塊錢左右。如果技術成熟,能夠利用當地傢俱廠的木屑發酵栽培,那成本就會很低。
要想人前顯貴,必定背後遭罪,沒有付出哪來的收穫?
只要有一顆平常心,有一雙勤勞的手,加上有聰慧的頭腦。跨出去一步就離成功近了一點。
-
7 # 追夢59892
一、一畝大棚木耳利潤在1~2萬元左右
木耳是我們生活中經常吃到的菌類物質,它的藥用價值很高,在中國也是大面積的栽培,一般情況下主要分為地栽和吊袋栽培兩種模式,如果進行地栽的話,大概每畝可產800~1000斤左右的幹品,若是吊袋種植的話可產1800~2000斤左右。
如果是進行吊袋種植的話,可產值3萬袋左右,一般可產2000~2500斤左右的幹品,但是需要的成本也高一點,採取棚架種植的話需要的生產裝置和人工費用、材料費等合計在2.1萬元左右,每畝的利潤可達3~4萬元左右。
二、種植木耳的技巧
1、物料配方 一般栽種木耳需要的是新木頭,而不是枯木,將其鋸斷成多個分段,在上面鑽孔放入準備好的配料,可選用麥麩子、黃豆粉、石膏、白砂糖、木屑、過磷酸鈣、白灰等混合,將其攪拌均勻澆入水分,保持溼潤狀態即可。
2、滅菌接種 在大棚中可以採用高溫滅菌的方法,一般大概要進行一個多小時左右,這樣可殺死殘留在菌料中的病菌物質,在高溫滅菌後需要冷卻到30℃左右進行低溫處理,操作的時候要避免菌種的損傷,將黴變的菌料即使清理掉即可。
3、環境管理 光照是栽種木耳的關鍵條件,在接受光照的時候需要清理菌種上面的覆蓋物,以增加透光性,最好控制溫度在20~22℃左右,如果超過25℃的時候就要影響菌絲的生長,高溫天氣需要噴水降溫,經常保持裡面的溼度在 85%~90%左右,大概一個月左右即可採收。
-
8 # 喜娃
每畝成本菌棒3.3萬元、遮陽網200元、人工採摘費4800元
每畝利潤達1萬元
一、木耳栽培注意事項
1、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則。要根據自己現有的房屋狀況,資金狀況,技術水平等確定適宜的生產規模。
2、適應市場的原則。要先看市場,根據市場的需求進行生產。
3、技術為先的原則。要先學懂技術再生產。初次生產要有技術依託,不能蠻幹,要學會向別人學習。
4、科學管理的原則。生產要認真,管理要細緻,不能粗心大意。
5、心中有數的原則。原材料採購,生產規模,生產時期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相互匹配,相互銜接。
二、木耳栽培投入
固定投入:包括廠房,裝置、設施、工器具。
1、廠房。廠房分為拌料、裝袋、滅菌、冷卻、接種、培養等六個生產區,根據生產實際可綜合利用分為拌料、裝袋、滅菌、冷卻、接種、培養室三個部分。拌料、裝袋、滅菌室可搭簡易棚,適宜最小面積在20平方米左右。冷卻、接種室最小面積在8平方以上。生產量大時,要適宜加大面積。培養室面積要根據生產量進行確定,每平方米可擺放350袋左右(包括走道面積在內,搭5層架)。
2、培養室搭建擺放架。立擺層架高30釐米,臥擺層架高50釐米。走道寬50—60釐米。冷卻室、接種室要保證良好的密封性。
3、廠房廠址選擇要注意周邊的環境衛生條件。
4、裝置、設施。包括滅菌鍋、拌料機、裝袋機、菌筐、換氣扇、柴油機、水泵,以上裝置到銷售部門購買。其中滅菌鍋可以自制。常壓滅菌鍋可用80—100印鐵鍋或用鐵板焊制的鐵槽作為加熱部分,用磚和水泥砌保溫牆體和用厚塑膠布作保溫牆體。自制常壓滅菌鍋要注意密封性和加水量的關係,要注意一次滅菌時的用水量,不提倡二次加水。
5、工器具。包括接種、接種槍、電子溫度控制儀、離子風機、酒精燈、溫度計、乾溼溫度計、滅菌感溫表、紫外線殺菌燈、電爐子、微噴管、噴霧器、橡膠手套等。按1萬袋計算,固定投入金額在5000元以上,生產規模擴大則相對的降低投入成本。根據經驗以5萬袋的生產規模投入的固定成本相對較低。各生產戶可以進行聯戶生產,以較好的降低生產成本,如聯戶購買裝置等。
-
9 # 鄉村小跳哥
木耳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菌類植物,其中黑木耳的營養價值豐富,含有各種維生素、蛋白質、和多種微量元素。長期食用可以美容、提高免疫力的功效,很受廣大消費者的厚愛。
地栽和棚載投資成本預算如果採用地栽技術,生產裝置費用在1800元左右,人工費用大約6300元,總成本在1.72萬元左右。(每畝計算)採用棚架栽種技術,生產裝置費用2萬元左右,人工費27000元左右,共計總成本在8萬元。(每畝計算)具體人工費有和材料費與當地實際情況為準,只是大概統計計算。
-
10 # 中國農業科技線上
大棚木耳效益不錯,早春利用棚室立體吊袋栽培黑木耳,產品銷售價格高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搶早上市”,這是關鍵。與地栽相比強調一個“早”字,早增溫、早開口、早出耳、早採收、早銷售。另外一個就是產品品質優。因此,棚室立體吊袋栽培黑木耳的菌種一般選擇中早熟品種,如“牡耳1號”、“黑威15”、“牡2008-4”、“新世紀4號”等品種,早生快發、出耳齊,品質優,黑、厚、單片、耐水抗逆性強。
1.2 場地選擇及棚架結構
栽培場地選擇在通風良好、向陽、水源潔淨、充足、周圍汙染源少、不存水、不下沉、地面平整的地塊。立體吊袋大棚可用鋼架結構(又分鍍鋅鋼管和鋼筋材料)或木結構搭建。大棚跨度8~12m ,長度依據栽培場地和栽培數量而定,一般要求為南北走向,大棚兩頭開門,門寬2米以上,利於通風和降低棚內的溼度,南北走向的大棚,菌袋受光較好。
一般 1m2的大棚可掛70~80袋。大棚頂高2.8~3.5m ,肩高1.8~2.0m左右。早春栽培應在大棚的頂部及四周全部覆蓋一層塑膠膜,塑膠膜上再蓋上一層遮陽網(遮陽度85~95%),用於保溫、保溼、遮陰和防止降雨過量。鋼架結構大棚又分為棚架一體式與棚架分體式,棚架一體式是吊繩就栓在大棚主體框架上,見圖1。棚架分體式是大棚與栓繩的框架分開,棚是棚,架是架。從穩固性的角度,目前比較提倡採用棚架分體式的大棚進行吊袋生產。棚式立體吊袋鋼筋一體式結構框架,每萬袋需投資1~1.5萬元。鍍鋅鋼管分體式結構框架,每萬袋需投資2~2.5萬元。
1.3棚內設施及消毒
根據大棚的寬度,棚內框架上放置若干橫杆,用於栓綁吊繩。每兩個橫杆為一組,組內橫杆間距25~750px,每組橫杆之間留出“過道”的距離一般60~1750px。每組橫杆長度依大棚的長度而定。在“過道”上、下各鋪噴水管線一條,上部微噴管每隔3000px處按“品”字形扎眼按上霧化噴頭,下部放微噴水帶。待立體吊袋大棚框架搭建完畢後,在地面上撒一層生石灰,防止雜菌發生。可在地面上墊一層草簾、遮蔭網,防止澆水時泥沙濺到子實體上影響產品質量。處理完地面後,將大棚密閉,用菇寶燻蒸消毒。
1.4 栽培季節
春季栽培:菌袋接種期一般在1~2月份,或前一年11~12月,培養期30~40天,後熟15~25天,2月下旬~3月上旬扣大棚塑膠薄膜增溫,3月中下旬菌袋進棚劃口催芽,4月上旬開始掛袋出耳管理,4月下旬~5月初開始採摘,6月下旬~7月上旬採收結束。
秋季栽培:栽培菌袋接種期在3~4月份,菌袋培養期及後熟期在5~6月份,7月下旬~8月上旬進棚劃口催芽和出耳管理,10月下旬-11月上旬採收結束。
1.5 菌袋生產的配料、滅菌、接菌、發菌等工藝流程同地栽黑木耳完全一致。
1.6 開口封口管理
將培養好的菌袋運進棚後,用開口機開口,一般開“1”、“Y”或“O”形小口,開口直徑0.3~10px,開口數量180~220 個。從試驗及生產中可以得出,開“1”形口,單片率高、出耳齊。開口後將菌袋碼跺放在大棚內,一般4~5層菌袋高為好,避免堆溫過高。大棚覆蓋遮蔭網遮蔭,要求散光照射,加大棚內空氣相對溼度,達到80% 左右,持續5~7 天,使菌袋菌絲封住出耳口,即耳線形成,可掛袋進行出耳管理。
1.7 掛袋
在棚內框架橫杆上,每隔20~625px處,按品字形繫緊兩根(或三根)尼龍繩,並底部打結。然後把已割口的菌袋袋口朝下夾在尼龍繩上,然後在兩根尼龍繩上扣上兩頭帶鉤的細鐵鉤(長度以125px為宜),即可吊完一袋,第二袋按同樣步驟將菌袋託在細鐵鉤上,以此類推一直吊完為止。
一般每組尼龍繩可立體吊8袋。吊袋時每行之間應按“品”字形進行,袋與袋之間距離不宜少於20釐米,行與行之間距離不能少於25釐米。菌袋離地面30~1250px左右,利於通風,防止產生畸形木耳,提高產量。為了防止通風時菌袋隨風搖晃,相互碰撞使耳芽脫落,吊繩底部用繩連結在一起,這樣風再大,菌袋可以隨風共同擺動,不相互碰撞。
1.8 催芽管理
無論是春季還是秋季立體吊袋栽培黑木耳,大棚內溫度控制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尤其是菌袋密集程度高的情況下要嚴格控制溫度,防止高溫“燒菌”,“燒菌”的菌袋再遇高溫高溼很容易造成一片“綠海”(綠黴汙染)。
菌袋開始掛袋2~3天內,不可以澆水,溫度要靠遮蔭網和塑膠薄膜調節,使溫度控制在20~25℃。往地面上澆水,使棚內空氣相對溼度始終保持在 80%左右,待2~3天菌袋菌絲恢復後可以往菌袋上澆水,每天進行間歇噴水,使溼度達到 90%,這階段切忌澆重水,以保溼為主,每天通風2次,持續7~10 天,耳芽成綠豆大小。
1.9 耳片生長期管理
子實體邊緣分化出耳片,並逐漸向外伸展。這階段應逐漸加大澆水量,加大通風,噴水儘量噴霧狀水,為保證耳片黑、厚,適當要控制耳片生長速度,原則上棚內溫度超過25℃不澆水,早春一般在午後3點至次日9點之前這段時間進行間歇噴水,5月份後一般在午後5點至次日7點之前這段時間澆水,使空氣相對溼度始終保持在 90~95%。採取間歇式澆水,澆水30~40分鐘,停水15~20分鐘,重複3~4次。根據氣溫情況,一般澆水時放下棚膜,不澆水時將棚膜及遮陽網捲到棚頂進行通風和曬袋。正常情況下,噴水後通風,每天通風3~4 次,天熱時早晚通風,氣溫低時在中午通風。溫度高溼度大時還可透過蓋遮蔭網、掀開棚四周塑膠膜進行通風調節,嚴防高溫高溼。
圖7 黑木耳棚室吊袋耳片生長期
1.10 採收及轉潮管理
當黑木耳耳片長到3~125px,耳邊下垂時就可以採收(5~6分熟),大棚內吊袋栽培黑木耳一般在4 月中、下旬即可採收第一潮黑木耳,5 月上旬採收第二潮黑木耳,比全光地擺栽培提前25~30 天。採收木耳後,將大棚的塑膠薄膜和遮陽網卷至棚頂,曬袋5天左右,然後再澆水管理,即“乾乾溼溼”水分管理。“曬袋”管理是避免耳片發黃的關鍵措施。不見光、溫度高、耳片生長速度過快是耳片黃、薄的主要原因。一般第一潮黑木耳每袋可採幹耳20~25g,耳片圓整、正反面明顯、耳片厚、子實體經濟性狀好。第二潮耳管理方法同第一潮耳大致相同,大溼度大通風是關鍵技術。一般可採收3潮耳,產幹耳40-60g/袋。
1.11 菌袋落地採頂耳
待採完2~3潮耳後,如果菌袋仍然比較硬實、潔白,說明菌袋內的營養物質還沒有完全轉化完,這時可以將吊繩上的菌袋落地,在頂端用刀片開“+”或“#”形口,然後在棚內密集擺放,早晚澆水4-5次,每次澆水1小時,停30分鐘。這樣額外可以採幹耳10-15g/袋。
2 技術整合提效措施
與20世紀90年代的棚室吊袋 [1] [2] 相比,當前的棚室吊袋技術有了較大的突破,採用了一些立竿見影的提效措施,改“串袋”為“託袋”,降低了汙染率;改開大“V”形口[3] [4]為開小“1”、“Y”、“O”形口,改善了品質;開口數量由10~12個增加到180~220個,保證了產量;大棚高度也增加到280~8750px,有利於通風換氣[5];品種也相應的從大朵、菊花形、多筋脈的品種向出耳齊、厚、黑、單片、無根、少筋脈或無筋脈的中早熟品種轉變;春耳吊袋季節相應往前提,強調“抓前搶早”,科學利用草簾子、遮陽網、塑膠薄膜、噴灌設施對棚內溫度、溼度、通風進行調節,避免了“燒菌”、綠黴等病害的發生;利用“曬袋”、及時採收等措施防止了“流耳”、“爛耳”、“黃耳”、“薄耳”的產生。
溫度,維持適宜的晝夜溫差,是安全生產、獲取高產高效的最基本條件。主要措施如下: (1)建設一個外有保溫保護層、內有完整的防寒溝、磚包複合孔穴牆體、內撐外壓、結構合理、透光率高、增溫快、保溫效能良好的溫室設施。 (2)提高作物自身的抗逆性、和自我保護能力。使作物自身能夠具有較強的抗寒、抗凍等抗逆效能。方法有: 第一 選用耐低溫、抗逆能力強的品種。 第二 種子催芽時進行低溫鍛鍊,提高幼苗對低溫的適應能力。 第三 用“天達-2116”灌根、塗莖、噴灑植株,提高作物自身的抗冷凍、耐低溫的能力。 “天達-2116”植物細胞膜穩態劑,它不但能促進發根、提高葉片的光合效應、具有極強的增產能力,而且它具有獨特的生理作用,能啟動作物自身的生命活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作物自身的生命潛力、生產能力和適應惡劣環境的能力,能顯著增強作物自身的抗乾旱、抗病、抗藥害、抗酸雨、抗低溫冷害的能力。眾多的實際例證說明:“天達-2116”對蔬菜、果樹和各種農作物的低溫、凍害及其它災害的防禦上,作用顯著,效果明顯。在溫室使用效果更為顯著。具體使用方法如下:首先在定植蔬菜秧苗時,要用600倍壯苗型“天達-2116” +6000倍96%的天達惡黴靈藥液灌根,每株100-150毫升。此後再用600倍壯苗型“天達-2116”+120倍紅糖+300倍尿素+無公害防病用藥液,細緻噴布作物的莖葉、幼果。每10-15天一次,連續噴灑3-5次。 (3)起高壟畦栽培,冬季土壤溫度低,需Sunny輻射土壤表面,和室內熱空氣透過土壤表面傳導加熱來提高土壤溫度。土壤表面積大小,是影響土溫高低的主要因素。若採用平畦栽培,土壤表面積小,受熱面小,接受熱量少,土溫低,熱土層薄。而起高壟畦栽培,可顯著增大土壤表面積,土壤吸收熱量多,增溫快,土溫高,熱土層厚,蓄積熱量多。土溫高,不但有利於作物根系的發育、提高根系的活性、達到根深葉茂、生長健壯的目的,而且較高的土壤溫度在夜間又能釋放較多的熱量,穩定夜間溫度,減少冷害、凍害的發生。 (4)全面積覆蓋地膜,地膜覆蓋後,能顯著地提高土壤的溫度和保水能力。 黑木耳屬於腐生性中溫型真菌。菌絲在6~36℃之間均可生長,但以22~32℃最適宜;15~27℃都可分化出於實體,但以20~24℃最適宜。菌絲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料及段木中均可生長,子實體形成時要求耳木含水量達70%以上,空氣相對溼度90%~95%。菌絲在黑暗中能正常生長,子實體生長期需250~1000 lx的光照強度。為好氣性真菌,pH5~5.6最適宜。
回覆列表
這個要根據你的技術水平和當地銷售價格來看,一般來說一畝地的地栽木耳的利潤可以達到1-1.5萬元左右,而吊袋木耳的利潤可以達到3-4萬元左右,就是比較繁瑣,需要技術支援,投入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