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立定狂風

    應該說,他絕對不是僅僅的紙上談兵。前期廉頗敗,騎兵損失了好多,後來趙括上,打得秦軍損失很大,基本穩定了局面,甚至是呈主動形式,這才逼迫秦王換帥。白起屬於偷偷領軍的,後來敗了,只能說他遇到了白起。從大局來說,秦國當時是上下一心的,趙國雖然也還可以,但是綜合國力方面還是處於下風的。當時的戰況,據說是趙括佔據主動,而且糧草運輸也方便,再加上當時秦軍新敗,趙括不知道換帥,於是帶領軍隊本來想全殲秦軍的,結果被白起引入了一個山谷內。被圍後功山,沒想到5000秦軍居然死戰不下,結果糧草不濟,兵敗。而且據說秦軍當時圍而不攻,坐等趙軍不戰自亂,結局也確實趙軍亂了。據說後來考古發掘,有一個屍骨遭遇重創,死在了衝鋒的路上,猜測是趙括奮力突圍。所以,你要是按成敗來說,他沒本事,你要是按實際能力來說,他不弱,只能說他運氣不佳碰到了戰神人屠白起。順便說一下,此刻的秦王並不喜歡白起,趙括不厲害,也不會啟用了白起,從後來白起的下場也可以看出,秦王並不怎麼待見他。

  • 2 # 樂山好人

    幾千年來那麼多兵家都承認是紙上談兵,不是你們能否定得了的,廉頗和趙奢在時尚能守主,是趙括自以為是,牛逼烘烘的主動進攻招至大敗,成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紙上談兵而流傳千古的。

  • 3 # 孤帆遠影碧空盡19

    趙括缺乏經驗,要是能在軍中有個十年戰場磨練,長平之戰,從大環境趙國國力應該無法承擔長期對峙,急於求勝才臨陣換將,

  • 4 # 正經點點

    戰國後期,趙軍遇到秦軍,多選擇被動應戰,原因是野戰不敵秦軍,這也是廉頗堅持防禦,以不變應萬變,如果不是趙括急於求成,秦在趙國方向受阻,可能會選擇楚國方向突擊,這樣趙就有機可乘。

  • 5 # 星辰小故事

    趙括是不是紙上談兵,畢竟時間過去了幾千年,沒辦法考證。不過,我們可以分析一下。當時,趙國在戰國時期也是戰國七雄之一,趙國朝堂能那麼隨便派個不懂軍事的草根帶領幾十萬將士對抗當時最強大的秦軍麼?按照人的生存法則,更不可能將自己國家的生死存亡和自己的身家性命交到一個沒有一點軍事才能的無知者手中吧。所以說趙括是不是紙上談兵真不好講。

    至於長平之戰趙國失敗的根本原因分析如下,

    其一,君臣猜疑,臨陣換將。

    秦趙因魏國的上黨城發生大戰,前期廉頗固守不戰,秦軍長線作戰不得不採取離間計,派間諜到邯鄲散佈謠言,離間趙王和廉頗,趙國朝野君臣思想不統一,趙王不聽勸臨陣換將,廉頗被迫逃亡。臨陣換將兵家大忌,這為此戰失敗埋下禍端。

    其二,長平之戰,耗時長,消耗大。

    長平之戰從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歷時5個月,秦趙兩國都頃國之力,來保證這場戰爭的勝利。從人員,物力,糧食,馬草,兵器等方面的消耗都達到了空前,尤其是糧食短缺嚴重,趙括幾十萬軍隊被圍糧食短缺更是難以想象。相持到戰爭後期兩國幾乎是誰都奈何不了誰的地步。

    其三,趙國離心,秦國齊心。

    趙國君臣猜疑,將士浴血奮戰,朝堂卻猜疑不斷。再看秦國,此時悄悄換上了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白起。並且秦王看的清楚,此戰關乎著秦國能否東出,所以舉國吟唱著“赳赳老秦,共赴國難”的悲歌,上下一心共抗趙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木耳和什麼一起炒著吃,更有益於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