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道213

    說明你走心看了,這本書於餘華編寫,需要不算華麗,但裡面的故事讓人看了扎心,這要經歷了怎樣的人生才能寫出這樣的故事!

    生孩子難產,意外的工傷,毫無準則的抽血……一切都發生在一個家庭,富貴經歷了常人無法承受的痛楚,特別看到兒子和外孫的離去,這種白頭髮送黑頭髮的事情就發生在他身上,我們估計一輩子都無法體會,最好也不要!

    活著就是唯一的希望,不管生活給了你什麼,還是不給你什麼,你都得活著,生活的痛楚就像是上天安排的,你無法改變!

    記住,活著就行了!

  • 2 # danyboy

    如果看《活著》,不管看的是餘華的小說原著,還是張藝謀翻拍並被禁掉的同名電影,如果你感到難受,這就說明你還沒有看懂,還沒有深刻體會到這個故事的內涵,還停留在不走心階段。

    為什麼?

    因為,走心的人看《活著》會感到麻木而不是難受,會透徹的領會到,書中寫的生活就是我們的生活。

    是的,小說裡的主人公非常慘,我們在現實中並沒有這麼慘,但小說是典型性的,《活著》是把許許多多人的遭遇濃縮到一個故事裡,並不是說真的有一個人這麼慘。《活著》用一個人的典型故事,反映出了時代歷史的巨大變遷對一個人的傷害,讀者們如果回頭想想自己,比如50後,想想時代是怎樣讓自己經歷三年自然災害,上山下鄉,90年代下崗,耽誤了學習;60、70後,想想時代是怎樣讓自己在大學特別難考的年代成長起來,很多人沒有接受高等教育,或是在特殊年代經歷童年;80後想想時代是怎麼讓自己趕上一個大學擴招、房價高漲、找不到工作的時候;90後想想時代是如何讓自己出生在貧富分化極為嚴重的時代……等等。讀《活著》,如果走心了,就會感到麻木,感到無力,感到絕望。

    讀懂《活著》的人,就好像有一個聲音在你的耳邊說:你看,原來生活的真相是這樣的,而且這種生活的絕望,正在你身上發生,而你卻毫不知情。

    那麼,如果你讀《活著》感到難受,說明什麼呢?

    說明你以為《活著》的故事就是一個故事,就像網上看到的,鄰居告訴你的,報紙上讀到的一個“his story”。別人的故事,與自己無關,才會讓自己讀完後感到“難受”,這是一種對他人苦難的消費,在感到“難受”的同時,也就消解了這種苦難。“難受”意味著,你會在潛意識裡感到自己生活的美好,也就是說,自己並沒有看見生活不美好的真相。

    如果你讀很多類似的經典作品,感到悲傷、難過,這往往是年輕人的閱讀體驗。對於歷經世事的人來說,讀這樣的故事,只會讓他淡淡一笑,他會在心裡說:這有什麼?我經歷的生活,比這些,更要沉重。

  • 3 # 烏龜瓶

    我覺得難受是因為驚歎當時的華人民的不幸,也是因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在那個時代,物質落後,人們日復一日的勞作,只是為了解決溫飽問題,吃的很差,根本沒有一點的精神享受。富貴從地主家庭家的少爺,變成了農民,一家人在一座破房子裡住著,每天辛苦耕耘,就為了溫飽,後來有慶死了,鳳霞死了,家珍死了,二喜死了,饅頭死了,這個家庭儘管在努力的活著,但是他們一直在失去,最後只剩下富貴,他也不知道為什麼要活著,就真的剩下麻木的活著了。

    他們的不幸,是命運造成的不幸,是時代背景下的不幸,也是個人性格造成的不幸,或許你會發現人有時候真的很渺小。

    有時候時代帶給你的,你真的表示很無能為力,人在不同的年代,總揹負著不同的壓力。以前,人們不停的勞作,為了解決溫飽,是揹負著巨大的身體負擔,身體勞累。現在,時代要求你要有好的社交技能,要掌握好的技能,要不停的工作,要求你有什麼什麼,社會對你的要求越來越多。人們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裡,努力奔跑著希望可以跟上社會的節奏。最後發現,現代人們好像變得越來越孤獨了,他們揹負著巨大的精神負擔。

    對於生活,你不妨大膽一些,不要讓猶豫牽絆住你,去做自己的喜歡的事,喜歡自己喜歡的人,讓自己快樂的活著。

  • 4 # 這不是馬桶刷刷

    如果你先看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就不會覺得《活著》難受了。如果你先看了餘華的《兄弟》,你也不會覺得《許三觀賣血記》難受了。我能體會你說的那種難受是什麼感覺,與其說是難受,不如說是壓抑和絕望。是對上個世紀某個時期的血淚控訴,是每個生存並且活下來的過來人的真實寫照。無論是餘華還是莫言,賈平凹還是王小波,那個時期的作家筆下的回憶都是有血有肉的壓抑。

    轉回頭來再說《活著》吧。我只在N年前看過一遍,印象深刻,至今還記得,不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又從書架上翻來讀了一遍。的確很心塞,尤其他把啞巴女兒送人的時候,餘華把那種極其複雜的心情描寫得淋漓盡致。通篇來講,兒子女兒妻子女婿一個個都死在福貴面前,他的內心已經空蕩蕩了,但是作者還不罷休,最後連外孫苦根也不能倖免,統統寫死,讓讀者一口氣都喘不上來。

    我甚至覺得餘華的心理是扭曲變態的,因為通篇你找不到反派,一切都是合邏輯合法的。唯一一個算是反派的地主龍二,竟覺得他並沒有很壞,他也是時代的受害者。這個時代不是餘華創造的,他只是講敘者,所以我們的悲恨發洩不出來,就變成了壓抑。

    其實生活本來就是充滿艱辛,我們看到了一個時代的縮影,同時這個縮影也發生在當下,只是你沒聽說也不得見。你只當它是書中的故事,但是我周圍確實有徐福貴這樣的人。

    如果《活著》能讓你難受,你不妨想想如何防患於未然,珍惜生活,珍惜眼前人呀!

  • 5 # 青影shi

    就在昨晚我剛好看完了《活著》這本書,

    看完之後其實到現在我還沉浸於書中,

    內心深處挺觸動。

    就為什麼看完這本書會那麼難受?

    我的感受是每當認為該是福貴苦盡甘來的時候,確緊接著另一個悲劇又來了。從玩世不恭的地主兒子到一無所有的農民,而且就在自己敗光了自家家產搬進茅草屋決定重新開始生活時,父親離開了他,妻子懷著孕被岳父拉回了家,福貴與母親,女兒一起熬過了幾個月,妻子帶著兒子回家了,母親又病了,就在福貴去城裡為母親請郎中的時候自己又被拉去當了壯丁,想逃逃不掉,只有留下了自己的妻子女兒以及病重的母親在家。過了好久,福貴福大命大成功返回家鄉,卻發現就在這幾年自己的母親過世了,女兒因為發高燒失聰失語,原本以為福貴的生活可能就會平淡的過下去了,可並不是,之後的福貴還經歷了自己兒子過度獻血死亡,女兒大出血而死,妻子的死,二喜的事故而死,孫子苦根被豆子撐死,這些都是福貴親手把他們埋葬了,只是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面對,除了妻子的死亡,都是白髮人送黑髮人,雖然我現在還無法瞭解這種心情,但我知道這傷痛絕對不亞於任何一種傷痛。

    最後,只剩下了一頭老牛與福貴相伴到老……

    最後結尾處福貴唱到: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當和尚

    這三句話就是福貴一生的寫實,"遊蕩"指他年輕是放蕩得行事,"掘藏"指他對活著意義的挖掘,"和尚"則是他老年生活的寫照,歸於寂寥。

    活著的意義就是活著本身

  • 6 # 剪輯小逗比

    我覺得至少是看到心裡去了,才會難受。

    我沒有看過這本書,但我看過張藝謀拍的同名電影,上課時老師讓我們作為藝術作品賞析而播放的。 哎呦喂當時把眼鏡摘了,一個勁兒的抹眼淚,心酸到不能自已,同學們個個都紅了眼

    難過的原因,又加以自己經歷,我總共分析了三點,

    首先,因為這本書很真實,在經過精簡的歷史背景裡,體現出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和時代的荒謬感,把現實中一個人的坎坷悲慘一生描寫的淋漓盡致:家道中落,被抓壯丁回來後物是人非,活潑可愛的女兒變得傻傻呆呆的。眼看生活步入美好正軌時,兒子意外死亡。熬過喪子之痛,女兒卻又因產後大出血而死亡,只留下剛剛出生的外孫。隨後女婿、老伴皆去世,只有尚是孩童的外孫。卻不料,外孫因為吃東西而噎死了。電影的最後是一頭老牛,一個人,兩個背影相互牽絆。

    其次,同情是善良心地所啟發的一種感情的反映。無論是看書還是看電影,能感到難受的讀者或者觀眾必定是感性和善良的人。能換位思考別人的痛苦,如感同身受般難過流淚,這樣的人又有多少呢?

    再者,讀者或觀眾有很傷心難過的經歷,這本書勾起了他對往事的回憶。我哭的稀里嘩啦的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這個原因,那兩天剛和媽媽吵過架,我很愛我的媽媽,但有時我又壓不住自己脾氣,每次吵完架就會後悔。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特別是看到富貴的兒子、女兒死的時候,富貴難過的模樣,我就……唉,眼淚就剎不住閘了。

    餘華曾說:人是為了純粹的活著而活著,而絕非為了活著以外的事情而活著。有的人死了,他仍活著,有的人活著,卻已經死了。死亡不是失去了生命,只是走出了時間。活著也不僅僅是肉體還存有生命力,活著更是精神活躍的重要體現。

  • 7 # 都市劇中人

    難受的原因其實是多樣的。這本書寫的其實是大的時代背景下,人的命運。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福貴的悲劇,可以說是時代的悲劇,也是活生生的個人的悲劇。

    魯迅說: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摔碎。

    福貴的兒子本來可以不死,卻因為惡意的抽血過多而死亡。

    難產也算是意外吧,福貴的女兒本就不幸,嫁給修車的丈夫後,本以為可以幸福,誰知還是以悲劇結尾。更給人一種天命不可違的感覺,為什麼幸福就這麼難呢?

    唯一的孫子被豆子噎死,這其實是很誇張的,也正是因為如此,更可以展現出貧窮與飢餓的罪惡吧!

    原本幸福的一家人,一個一個死去,福貴卻無能為力,對於命運的無力感遍佈全書,淒涼與無助更是如此。

  • 8 # II談古論今II

    首先我宣告一下,我沒有讀過《活著》這本書,但是我看了許多網友的評論後,知道了本書的基本脈絡。有的朋友或許會這麼想,你沒讀過有什麼資格評價,是來湊熱鬧的嗎,這樣說對,也可以說不完全對,有時候看問題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反而能認清事情的本質,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可以把小說主人翁的一生的經歷分為三個階段①從一個亨盡榮華富貴的少爺變成一無所有的窮人。②經歷人生中的一系列的痛苦打去,先後失去父母,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③故事的主角最後的結局與一頭老牛為伴,生活著依然平靜,好像沒有一點希望。有的大部分讀者朋友看了之後感覺作者大部分時間在描寫故事主角所遭受的痛苦不幸,對生活的無可奈何,給人一種很壓抑的感覺,好像餘華就是要表達生活的沉重和無奈,如何你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因為你根本沒有抓住這本書的重點,而結局才是重點。一本好書是有一定深度的,是會引起人思考的。《活著》其實是一本探究人生意義的主題的書,書中描寫的主角的親人的不幸和遭遇是為了反襯主角生活的意義,因為書名是活著,但是作者表達的不僅於此,還有更深刻的意義,那就是無論你經歷過什麼大起大落,既使最後一無所有,也不要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只有活著人生才有意義。更深一步說,作者是對那些經歷人生的苦難而依然平靜面對生活的普通勞苦大眾的精神狀態、心態的讚揚、歌頌。

  • 9 # 陳年芝麻

    有多少人表面看似平靜,內心卻填滿了無法言說的痛苦?

    明知道活著不易。

    但是還是要苟延殘喘地活著。

    人生都是這樣的。

    誰都不願意說破。

    餘華的《活著》說破了。

    因為說破了,所以你很難受。

  • 10 # 莫名60829

    《活著》這本書寫了富貴悲慘的一生,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悲慘。家道中落的悲哀,失去親人的痛苦。最終落得與一頭老黃牛過此一生,他得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活下去,與命運的抗爭。在生活無望之時,仍然選擇活著,因為活著就有希望,活著就有無限可能。這時不禁會問我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比起福貴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和平年代是多麼的幸運。我們應該去反思。去探索活著的意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陳一發應該如何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