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佐哥嘮志願
-
2 # 不說則已
作為老師,理解。
成績好,家長肯定心情好,一般對老師表示感謝。不需要說太多。
成績不好,家長不說話,也不是因為自卑。因為孩子成績自卑,這家長也不太成熟。不說話,是因為說的話不方便在群裡說而已。如果成績下滑,建議和老師主動電話聯絡吧,等老師找你,那就嚴重了。
-
3 # 謝宗兵講故事
首先我們應該清晰認識到家長群建立的初衷和目的,那是教師和家長之間交流的一個輔助工具,其實和手機作用一樣,是為了交流和溝通,一切都是為了學生和孩子。
教師可以在家長群釋出一些學校管理,班級管理和一些需要家長配合的通知,當然也會有一些家長喜歡在群裡諮詢自己孩子的學習情況,但是我認為諮詢自己孩子學習表現應該採取私聊的方式,沒有必要大庭廣眾之下問這問那的。
因為每一個家長的學識,修養,閱歷不同,在看待家長群的定位的時候也不盡相同,不排除炫富,獻殷勤,故意貶低別人抬高自己的現象,也有一些家長加入群只為獲得資訊,平時不願意和陌生的人做過多交流。
如果一個家長在孩子成績好時就在家長群誇誇其談,在其孩子成績下降後不願意發言,這也是正常的現象,這是自尊心和虛榮心作怪。
其實作為家長要善於用好家長群,而不是把這作為炫耀工具,世界很大,人生很長,很多事情都是變化的。
-
4 # 高校心理營養專家
感謝盛邀。
家長群只是一個便於互通訊息的平臺,是自媒體時代的潮流。這個平臺既不應是通報孩子成績的渠道,也不應該是互相攀比的舞臺。老師重要的事情公佈一下,促進家校共建的活動需要通知,家長之間養育孩子的好經驗好做法均可以在群裡分享。
但有些老師和家長有意無意地改變了家長群的性質,把社會不良現象帶入群裡。在群裡給家長告狀的有之,違反規定公開學生成績的有之,把學生違反紀律的影片公開的有之,動員家長給老師或親朋好友投票的有之,甚至還有做廣告為社會機構招攬生意的行為……嚴重改變了家長群的性質和用途。
至於孩子成績不理想,家長就很少在群裡發言,感覺無可厚非:家長群本來就是一個鬆散的虛擬平臺,是否發言、發言多少是個人的權力和自由,何況孩子成績不好被公開,自己的尊嚴和隱私沒被尊重,一般人會有情緒、會反感!即使愛面子也屬情理之中。倒是老師該檢討一下自己的做法。
當然家長應該正視成績,不要對孩子偶爾的檢驗結果耿耿於懷,而應在孩子成績不好時一如既往關心支援,讓孩子感受到愛和溫暖,讓孩子輕鬆愉快地學習,別因為一次失誤影響戰鬥熱情。
-
5 # 董老師談育兒
我想說,學習成績很重要,但不是教育的全部,儘管包括老師在內的全社會都不這麼認為,家長必須充分認識到這個問題,孩子才會真正擁有美好的未來,否則就真的看不到後天的太陽了。
孩子上小學時,我從單位離職出來自主創業,因為家庭教育中父親角色的缺位,導致孩子痴迷手機遊戲,逐漸出現厭學情緒,直至上了初中一年級,學習成績始終年級倒數。
從此我放下工作,為了陪伴並帶動孩子,我主動向班主任申請,積極參加家委會以及學校各項活動。孩子在我的影響下,變得越來越Sunny自信,從此開始奮發圖強,初二年級一舉摘掉“差生”的帽子,逐漸蛻變成更好的自己。
現在孩子已是一名省一級重點高中的三好學生,不僅學習成績進步顯著,與大多數重高的孩子比起來,身心更加健康,德智體全面發展,高一年級就有了自己的發明專利“用於學生寢室床板防潮的水汽阻隔墊”,並發表論文。
-
6 # 空中的燕兒
我看沒有吧。
愛不愛在家長群發言好像和學習成績沒有太大關係。我們班的家長群,愛發言的是那幾個比較熱情的,性格也比較好,時間相對比較充裕的媽媽。
平時現在也就問個作業啥的,大家誰知道誰告訴一下就好。
-
7 # 最美幼兒緣7
我覺得家長在不在班級群裡說話,和家長的性格有關係吧!
大家可以看一班在班級群裡活躍的家長,一種是孩子學習比較好的,她覺得有東西可以炫耀,所以她才會群裡多說話,一種是家裡非常富有的,他想炫耀所以才會在群裡多說話,最後一種就是本身家長話就多的,到哪都能說兩句,這樣的家長基本能活躍起來班級的氛圍!
大多數家長是不愛在班級群裡說話的,因為覺得畢竟是孩子學習的群,所以沒有特殊情況,是不太想在群裡說話的。我覺得應該不牽扯到孩子的學習成績這方面。
很多愛炫富的家長喜歡在群裡發信息,不是發一個去哪裡哪裡旅遊了,就是發今天在哪哪吃大餐了,或者給孩子買了多貴多貴的衣服了!這樣的家長是特別不討人喜的。
很多學習很好的孩子的家長,平時也不太愛說話,也不會在群裡炫耀孩子學習有多好多好,相反有時候學習不好的家長還會在群裡嘰嘰喳喳的,埋怨這個埋怨那個。
我孩子班級就有這麼一個孩子家長,平時就很愛在群裡說話,不是說孩子碰了磕了,就是說老師怎麼怎麼樣剛開始我們以為他家不是特別有錢,就是孩子學習成績特別好。到最後發現他家孩子學習既不好,家庭又不是特別突出,但是人家就有這個自信,每天都在群裡吆吆喝喝,就給領導是的。
所以我覺得家長在群裡說話的跟孩子學不學習好沒有關係,跟家長自身的性格和素質有關係!
-
8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題主想多了!
一般而能在班級群裡常年發言的人絕對是鳳毛麟角,新生入校的時候會有可能會比較熱鬧一些,當然這還取決於班主任的要求,但是隨著孩子年級升高,慢慢的越來越多的家長就不太可能在群裡聊天了。
所以,不發言的永遠都是大多數!
實際上這根本就沒啥好說的,不光是家長群,工作群、同學群、校友群、業務群、興趣群……一個人能有多大的精力?說不好聽的,大多數人每天恐怕也就是到了晚上強迫症犯了,然後挨個群點點,也不是為了看內容,更多的時候就是為了把那個“提示”取消而已。能看上幾眼聊天內容就算不錯了。
你說我是什麼心理?
難道也是“自卑”?
都是成年人了,各有各的忙,並沒有多少人有這個閒聊的時間啊,而且就算是有時間,也不會有多少人認為“聊天”有多大意義啊。
因此這個問題我不清楚題主問的意義到底在哪裡…… -
9 # 有個小妞睡著了
不是啊!我閨女在她們班成績中等,我也基本不在群裡說話,但原因並不是你說的那樣。只是因為我自己就在輔導班做老師,我就不喜歡家長在群裡說太多,有什麼關於孩子的問題可以找老師私聊。另外,我也不羨慕成績好的學生家長在群裡的踴躍發言。小學三年級以下不用太介意成績,平時多給孩子留點閱讀時間,強制性的每週會背會默一首古詩。堅持個兩三年成績肯定能上來。
回覆列表
不是自卑,而是沒有信心或者說沒有幫助孩子的方法。參與度越低越脫離群眾。這也間接的導致了孩子的近況不瞭解,併產生惡性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