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洛麗塔》三個中譯本,分別為:①1989年灕江出版社黃建人譯版《洛麗塔——鰥夫懺悔錄》(好一個“異鄉變態情,芸芸眾生相”,還有這著名的地攤小黃書範兒封面)②2000年譯林出版社於曉丹譯版《洛麗塔》③2006年上海譯文出版社主萬譯版《洛麗塔》黃建人譯本讀過2遍,主萬譯本讀過1遍,於曉丹譯本讀過17遍還是18遍忘了。個人認為,於曉丹譯本最好。試舉一慄。英文原文正文最末一段,劃紅線段落:黃建人譯:主萬譯:於曉丹譯:“I am thinking of aurochs and angles, the secret of duarble pigments, prophetic sonnets, the refuge of art. And this is the only immorality you and I may share, my Lolita.”Round 1:原文:“I am thinking of aurochs and angles”黃建人:“我想到了野牛和天使”主萬:“我現在想到歐洲野牛和天使”於曉丹:“我正在想歐洲的野牛和天使”【aurochs】為“歐洲野牛”,黃譯直接簡化成“野牛”,為什麼不妥呢?因為“歐洲野牛”是歐洲著名已絕種動物之一(有記錄的最後一頭歐洲野牛出現於1627年波蘭的Jaktorów森林,見wiki),含糊地譯為“野牛”,將特指扭曲為泛指,丟失了好多內涵、好多情緒。這一段建立在【不朽/可朽】、【永恆/易逝】一類終極命題的基調上。簡單粗暴地譯為“野牛”,意義頓失,讀者不免莫名其妙。而“歐洲野牛”,則指代著,那些我們已永遠失卻、將永遠失卻的事物。譬如青春。譬如——會漸漸長大變老的洛麗塔的蘿莉屬性。<歐洲野牛,圖片來自wiki,侵刪。>【I am thinking of】,主譯“我現在想到”,稍顯囉嗦。/////////////////////////Round 2:原文:“the secret of duarble pigments”黃建人:“經久不褪的色素之謎”(色素之謎?是在說蘇丹紅之類的可怕東西嗎?【pigments】譯作顏料有那麼讓人為難嗎?)主萬:“想到顏料持久的秘密”於曉丹:“在想顏料持久的秘密”個人喜歡thinking of=【在想】多一點//////////////////////////////Round 3:原文:“And this is the only immorality you and I may share,”黃建人:“這才是你我唯一可能共享的不朽”主萬:“這就是你和我可以共享的唯一不朽的事物”於曉丹:“這便是你與我能共享的唯一的永恆”就是多幾個字、少幾個字的問題,就是語感、腔調、節奏的問題。另:這一段,黃譯和主譯遵循原始段落結構;而於曉丹的做法是將之從原段落抽出,另立一段,此做法無疑起到強調突出的效用。好煽,好燃。讀到於譯的此處,二話不說,直接落淚。////////////////////////////////整個主萬譯本的不完美之處也許在於太過囉嗦,不夠利落。亨·亨被譯成一個口齒不清拖泥帶水的窩囊老頭,丟失了某種機智詼諧的品質。當然,註釋是亮點,從中受益良多。老先生考據嚴謹、治學精深。個人愚見是輸在節奏與味道。於曉丹譯本語感十分好,懂得節制,節奏迷人,確實有復刻出那個喜歡玩文字遊戲掉書袋耍小聰明文思奔逸偶爾自嘲通常詼諧不時深刻間或自憐的亨·亨的靈魂。黃建人譯本勉勉強強。
讀過《洛麗塔》三個中譯本,分別為:①1989年灕江出版社黃建人譯版《洛麗塔——鰥夫懺悔錄》(好一個“異鄉變態情,芸芸眾生相”,還有這著名的地攤小黃書範兒封面)②2000年譯林出版社於曉丹譯版《洛麗塔》③2006年上海譯文出版社主萬譯版《洛麗塔》黃建人譯本讀過2遍,主萬譯本讀過1遍,於曉丹譯本讀過17遍還是18遍忘了。個人認為,於曉丹譯本最好。試舉一慄。英文原文正文最末一段,劃紅線段落:黃建人譯:主萬譯:於曉丹譯:“I am thinking of aurochs and angles, the secret of duarble pigments, prophetic sonnets, the refuge of art. And this is the only immorality you and I may share, my Lolita.”Round 1:原文:“I am thinking of aurochs and angles”黃建人:“我想到了野牛和天使”主萬:“我現在想到歐洲野牛和天使”於曉丹:“我正在想歐洲的野牛和天使”【aurochs】為“歐洲野牛”,黃譯直接簡化成“野牛”,為什麼不妥呢?因為“歐洲野牛”是歐洲著名已絕種動物之一(有記錄的最後一頭歐洲野牛出現於1627年波蘭的Jaktorów森林,見wiki),含糊地譯為“野牛”,將特指扭曲為泛指,丟失了好多內涵、好多情緒。這一段建立在【不朽/可朽】、【永恆/易逝】一類終極命題的基調上。簡單粗暴地譯為“野牛”,意義頓失,讀者不免莫名其妙。而“歐洲野牛”,則指代著,那些我們已永遠失卻、將永遠失卻的事物。譬如青春。譬如——會漸漸長大變老的洛麗塔的蘿莉屬性。<歐洲野牛,圖片來自wiki,侵刪。>【I am thinking of】,主譯“我現在想到”,稍顯囉嗦。/////////////////////////Round 2:原文:“the secret of duarble pigments”黃建人:“經久不褪的色素之謎”(色素之謎?是在說蘇丹紅之類的可怕東西嗎?【pigments】譯作顏料有那麼讓人為難嗎?)主萬:“想到顏料持久的秘密”於曉丹:“在想顏料持久的秘密”個人喜歡thinking of=【在想】多一點//////////////////////////////Round 3:原文:“And this is the only immorality you and I may share,”黃建人:“這才是你我唯一可能共享的不朽”主萬:“這就是你和我可以共享的唯一不朽的事物”於曉丹:“這便是你與我能共享的唯一的永恆”就是多幾個字、少幾個字的問題,就是語感、腔調、節奏的問題。另:這一段,黃譯和主譯遵循原始段落結構;而於曉丹的做法是將之從原段落抽出,另立一段,此做法無疑起到強調突出的效用。好煽,好燃。讀到於譯的此處,二話不說,直接落淚。////////////////////////////////整個主萬譯本的不完美之處也許在於太過囉嗦,不夠利落。亨·亨被譯成一個口齒不清拖泥帶水的窩囊老頭,丟失了某種機智詼諧的品質。當然,註釋是亮點,從中受益良多。老先生考據嚴謹、治學精深。個人愚見是輸在節奏與味道。於曉丹譯本語感十分好,懂得節制,節奏迷人,確實有復刻出那個喜歡玩文字遊戲掉書袋耍小聰明文思奔逸偶爾自嘲通常詼諧不時深刻間或自憐的亨·亨的靈魂。黃建人譯本勉勉強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