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德天圖說

    牧童詞

    [唐] 張籍

    遠牧牛,繞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飢鳥啄牛背,令我不得戲壠頭。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犢時向蘆中鳴。

    隔堤吹葉應同伴,還鼓長鞭三四聲。

    “牛牛食草莫相觸,官司家截爾頭上角!”

    詩的前兩句,作者先交代了牧童到遠處放牛的原因。“繞村四面禾黍稠”,村子周圍都是莊稼地,禾苗長勢正好,為了避免牛群禍害莊稼,牧童只好到遠處放牛,這兩句在邏輯上採用了倒置的手法,先寫果後寫因,突出了“遠牧牛”這個結果,後文也正是圍繞牧牛展開。

      “陂中飢鳥啄牛背,令我不得戲壠頭。”牧童把牛趕到了水草豐美的河邊陂岸,本來是想讓牛專心吃草,不用擔心它們會糟蹋莊稼,這樣他就能和夥伴們一起嬉戲玩耍了。結果,陂中有很多飢餓的水鳥,它們不停地落在牛背上啄食蟲蝨,牧童不得不留下來看顧牛群,不停地驅趕鳥雀,其鬱悶的心情可想而知。這兩句寫出了牧童抱怨的情緒。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犢時向蘆中鳴。”因為陂中“草多”,所以牛群時常走散,在蘆葦叢中的白色牛犢還不時地抬頭朝空中長鳴。這說明牧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在兒童眼裡,這艱苦的勞動裡倒也有不少樂趣。正因為牛群走散,牧童們必須分開尋牛。為了彼此聯絡,告知對方自己所在的位置,他們“隔堤吹葉應同伴”;為了管束牛群,牧童還要不時地“還鼓長鞭三三四聲”。這兩句把尋牛、趕牛的過程寫得生動有趣,富有立體感與生活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眼睛一直髮酸發澀感覺睜不開眼睛沒力一直是這樣是什麼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