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集序 / 蘭亭序》中的特殊句式:一、判斷句:1、修禊事也。釋義:為了做禊事。2、死生亦大矣。釋義:死生畢竟是件大事啊。3、其致一也。釋義:他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二、倒裝句:1、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介賓結構後置,狀語後置)釋義:我們會集在會稽郡山陰城的蘭亭。2、當其欣於所遇。(狀語後置)釋義: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3、不能喻之於懷。(狀語後置)釋義:不能明白於心。4、亦將有感於斯文。(狀語後置)釋義:也將對這次集會的詩文有所感慨。5、雖無絲竹管絃之盛。(定語後置)釋義: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6、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定語後置)釋義:仰首觀覽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觀察大地上眾多的萬物。三、省略句:1、映帶(於)左右。釋義:排列坐在曲水旁邊。2、列坐(於)其次。釋義:排列坐在曲水旁邊。3、悟言(於)一室之內。釋義:有的人在室內暢談自己的胸懷抱負。4、放浪(於)形骸之外。釋義:放縱無羈地生活。5、引以(之)為流觴曲水。釋義:我們引溪水作為流觴的曲水。原文(節選):《蘭亭集序 / 蘭亭序》魏晉:王羲之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永和九年,時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郡山陰城的蘭亭,為了做禊事。眾多賢才都匯聚到這裡,年齡大的小的都聚集在這裡。蘭亭這個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樹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輝映環繞在亭子的四周,我們引溪水作為流觴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但喝點酒,作點詩,也足夠來暢快敘述幽深內藏的感情了。擴充套件資料:作者簡介: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創作背景: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農曆三月初三,王羲之曾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與名流高士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舉行風雅集會。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抄錄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即《蘭亭集序》。本文是一篇書序。文章先序蘭亭修楔事,因修禊而“群賢畢至”,實際上是說明做詩的緣由;有用“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釋義:但喝點酒,作點詩,也足夠來暢快敘述幽深內藏的感情)”描寫了作詩時的情景,指明瞭《蘭亭集》是一部遊宴詩集,有眾多的作者,詩是即席之作。結尾以“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釋義:所以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說明成書的經過,又以“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釋義:後世的讀者,也將對這次集會的詩文有所感慨)”指出本書的意義。同時,作者善於借題發揮,從一次普通的遊宴活動談到了他的生死觀,並以此批判了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顯得不同凡響。
《蘭亭集序 / 蘭亭序》中的特殊句式:一、判斷句:1、修禊事也。釋義:為了做禊事。2、死生亦大矣。釋義:死生畢竟是件大事啊。3、其致一也。釋義:他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二、倒裝句:1、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介賓結構後置,狀語後置)釋義:我們會集在會稽郡山陰城的蘭亭。2、當其欣於所遇。(狀語後置)釋義: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3、不能喻之於懷。(狀語後置)釋義:不能明白於心。4、亦將有感於斯文。(狀語後置)釋義:也將對這次集會的詩文有所感慨。5、雖無絲竹管絃之盛。(定語後置)釋義: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6、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定語後置)釋義:仰首觀覽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觀察大地上眾多的萬物。三、省略句:1、映帶(於)左右。釋義:排列坐在曲水旁邊。2、列坐(於)其次。釋義:排列坐在曲水旁邊。3、悟言(於)一室之內。釋義:有的人在室內暢談自己的胸懷抱負。4、放浪(於)形骸之外。釋義:放縱無羈地生活。5、引以(之)為流觴曲水。釋義:我們引溪水作為流觴的曲水。原文(節選):《蘭亭集序 / 蘭亭序》魏晉:王羲之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永和九年,時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郡山陰城的蘭亭,為了做禊事。眾多賢才都匯聚到這裡,年齡大的小的都聚集在這裡。蘭亭這個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樹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輝映環繞在亭子的四周,我們引溪水作為流觴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但喝點酒,作點詩,也足夠來暢快敘述幽深內藏的感情了。擴充套件資料:作者簡介: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創作背景: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農曆三月初三,王羲之曾在會稽山陰的蘭亭,與名流高士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舉行風雅集會。與會者臨流賦詩,各抒懷抱,抄錄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寫一序文,記錄這次雅集,即《蘭亭集序》。本文是一篇書序。文章先序蘭亭修楔事,因修禊而“群賢畢至”,實際上是說明做詩的緣由;有用“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釋義:但喝點酒,作點詩,也足夠來暢快敘述幽深內藏的感情)”描寫了作詩時的情景,指明瞭《蘭亭集》是一部遊宴詩集,有眾多的作者,詩是即席之作。結尾以“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釋義:所以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說明成書的經過,又以“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釋義:後世的讀者,也將對這次集會的詩文有所感慨)”指出本書的意義。同時,作者善於借題發揮,從一次普通的遊宴活動談到了他的生死觀,並以此批判了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顯得不同凡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