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等等科普
-
2 # 趣之化學
每個從事科學研究的人,都想發表SCI論文,那麼就要經歷寫SCI論文。如果你發表不了SCI論文,那麼證明你的科研能力和水平還不夠。可見,發表SCI論文對於科研人員的重要性。那麼作為新人,如何才能寫好SCI論文呢?本人根據個人的經驗來分享一些看法和心得。
1.要具備足夠的創新性
SCI論文最強調的是創新性。如果沒有創新性,語言寫得再好,都是不可能被SCI期刊接收。
2.文章的構思一定要邏輯清晰
一篇科技論文,就像講一個故事。你要闡述工作的重要性是什麼?或者說能解決什麼樣的問題?為什麼要做這個工作?針對這樣的問題,你採取了什麼樣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獲得了什麼樣的新成果?獲得的成果解決了前面提出的問題沒有?如果將這樣一個故事講圓滿了,那麼你的文章也就寫得比較成功。
3.圖表要清晰美觀
下面的兩張圖應該用上面那張清晰的圖。
4.摘要一定要寫好
摘要要用簡潔的語言高度概括整個文章。摘要的好壞決定文章是被編輯否送審。摘要的第一句一般提出研究背景,指出存在的問題。接下來針對這個問題,闡述所採取的技術路線或者手段,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透過所採取的技術路線,得到了什麼樣的結論?最後得到的結論,對這個研究領域有什麼樣的作用和意義。
5.選準一個目標SCI期刊,依葫蘆畫瓢
如何選一個目標期刊?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在谷歌學術上,直接搜尋文章的主題關鍵詞。哪個期刊出現這個詞最多,那麼表明這個期刊比較喜歡發表這樣的研究論文。
選好目標期刊之後我們就去下載這個期刊最近發表的文章,去期刊官網看這個期刊的投稿要求,具體包括這個圖表的要求,文章的結構要求等等。
6.寫文章的順序
①首先根據期刊的要求,將所有的圖表全部製作完。
②寫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一定要將目前您的這個研究方向的研究進展闡述清楚,這個方向目前存在的問題是什麼?然後針對這個問題,你採取什麼樣的技術方案?
完全可以按照目標期刊已經發表的文章來模仿寫。可以套用他們的句子,不是抄他們的句子哦,注意是套用他們的句式。
④文章的結論部分。
⑤最後寫文章的摘要。
7.語言通暢,言簡意賅,可讀性強
根據發表的文章各個部分,依葫蘆畫瓢完成之後,那麼接下來重點就要來檢查語句的通順性和語法。自己一定要多讀幾遍,最好是打印出來讀,打印出來,檢查錯誤更容易。如果是英語文章可以找一些英語比較好的同學或者是在國外的朋友幫忙看看。修改完之後,交給導師讓導師幫忙修改。然後你再認真看導師修改部分,經過這樣的一個過程,你寫作SCI論文水平必將得到提高。
強烈建議:多讀多看,多模仿寫,多總結!!!
大部分SCI期刊都是英文期刊,所以一定要不斷的學習英語,提高英語寫作能力。
-
3 # 草中的冬瓜
其實,從SCI發表的角度看,怎麼寫顯而易見是從期刊雜誌的角度看最為客觀。
那麼從審稿人的角度看,一片文章的命運往往在審稿人開啟它的一瞬間就決定了。一個熟練的審稿人會在接到文章後用幾分鐘的時間通讀一遍,從而對作者和文章的情況有一個初步的判斷。在這裡,審稿人最喜歡兩個極端:一是通篇充滿了細節上的小錯誤,可以直接reject的那種,再就是所謂的well written,提幾條不痛不癢的意見就可以放過的那種。為什麼呢?因為這兩種最節省審稿人的時間,編輯那也能交待的過去。當然審稿人不會直接告訴你拒稿的原因是這些小細節,他會告訴你文章創新性不夠,研究沒有意義,方法老舊,更不要說那些他都懶得一一指出的小錯誤了。從這個意義上講,為了躲過審稿人的這頭一板斧,我們即使做不到well written,也要儘可能的減少文章裡的細小錯誤,從而給自己的文章增加機會。
另外,有時poor writting,不代表真正的語言有問題。實際上許多文章語言經過潤色過了,基本沒有問題(當然任何文章挑毛病,總有一兩處),但是由於其它一些問題,給編輯一個不好的印象,如cover letter中寫得不規範,或圖表的標註不確切,編輯一旦印象不好,馬上就會給你下一個“poor writting”!所以我們經常見到同一篇文章,一個reviewer對語言表揚,說well written,另一個reviewer則痛罵。
我們總結了十大主要細節,總結如下,讓大家在這些文獻進行參考:
1、一定要有吸引力的題目,思路清晰的摘要,和漂亮的圖。這三者是決定文章命運的關鍵。實際上大部分reviewer,審稿的方法是快速看一下文章題目,摘要和圖,如果這三者不滿意,這篇文章基本就Over了。至於意見太容易了,諸如說你文章語言有問題呀,不符合雜誌要求呀,或質量低呀。實際上,這些意見有時審稿人根據沒有認真看。如果題目,摘要,和圖三者過關了,一般來說,只要是內容質量不是太差,基本都會給出較好的意見的。我們知道,一定要讓reviewer心情愉快!不要挑戰他的心情!因為這些reviewer大多是大忙人,沒有心情給你慢慢看的。
2、標題儘量不要出現novel, new等字眼,也不要太長,簡潔明確,有力。從邏輯的角度講,寫科技文章的目的就是報道新的進展,如果不新的話那也沒有發表的必要了。從審稿人的角度講,他首先不會因為你寫了個new就會覺得你的文章非常有新意,有時候還會適得其反,讓審稿人覺得你在挑戰他的經驗以及智商,於是乎千方百計找你文章裡不new的地方……。另外,許多題目喜歡用effect on...這類含糊的話,應該改為XXX促進或抑制XXX,這樣更為明確的詞語。中文雜誌中經常會出現“初探”“初步研究”,這些都不能在SCI文章中出現。
3、Abstract裡不要充斥大量數字。我們知道,人對數字是最不敏感的,abstract需要的是清晰的邏輯思路,引著編輯思路。切記,做實驗的一些朋友有時候可能非常得意自己測出的某些最新資料,於是乎恨不得都塞到Abstract中以示強調,殊不知在審稿人眼中這些僅僅是一串串毫無意義的阿拉伯數字而已。
4、圖與表的選擇,能用圖儘量用圖表示,包括各種統計圖。圖更直觀一些,表都是數字,很難理解的。如果一篇文章讓reviewer看起來“難受”的話,結果不言而喻了。另外,近年來主張圖儘量組合在一起,這樣也容易理解一些。
5、參考文獻和引用一定要規範,最好用文獻管理軟體來編輯,不要手工製作,費力且不討好。軟體來做,這樣不會出錯。我們醫刊匯,對於所有的投稿文章,參考文獻全部重新查詢,並用軟體生成,確保不犯各種小錯誤。
6、節標題的拼寫一定要準確,另外小節,不建議用一個單詞,而建議用一個短語或句子。經常看見的錯誤就是Conclusions,Acknowledgments不帶s。這兩個標題估計99%的人都要用到,而且孤零零就那麼一個詞,字號比一般的字還要大那麼幾倍,寫錯了話還真是著實扎眼。如實驗結果一段,如western blot,有人在小標題就用western blot,讓人不知道什麼意思,這不是方法學一段。在結果中應該是XXX expression by western blot。這樣會更清晰。
7、切忌超長段落。一般一個段落以3到5個句子為宜,千萬不要追求一氣呵成的感覺而堆在一起,那種動輒一頁紙的大段落任誰看了都眼暈。如果要表達的內容確實多,可以適當的使用enumerate和itemize,可以讓文章看起來簡潔清爽。
8、圖表切忌模糊不清。在審稿階段圖表和正文一般是分開的,圖和表都是一頁一個,圖還會被放大到A4紙的大小。這就要求圖的質量要高,如果是向量圖那問題還不大,如果不是的話那解析度一定要高,最好自己先放大打印出來看看。***在圖表製作時,都會做很多處理,包括畫素處理,排版等,甚至重新做圖。
9、科技寫作常識要知道。科技寫作是有著自己的一套規則的,不講規則只能是讓審稿人覺得你是個新手或者雜牌軍,這樣拒起稿來幾乎毫無心理負擔。因此大家在寫作的時候還是要稍微注意一下,比如名詞縮寫第一次出現註明,阿拉伯數字1到12出現在文中的時候要用text,數字不能做為一個句子的開頭,等等。
10、文章的格式要符合規則。一般來講通篇雙倍行距,段落之間留出空行,正文跟參考文獻字型要區分開。
當然一篇文章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很多因素,好的寫作不一定能夠保證它一定被錄用,但是至少可以避免它過早的被reject,或者本來應該是minor revision的稿子給批成了major revision。以上只是本人總結的一些細微之處,但這些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希望跟大家多多交流。
-
4 # 城市裡的真氣
1. SCI第一步,找到最適宜的方式去展示自己的資料,圖表製作
選擇合適的圖和表樣式作圖,如果不知道什麼樣式就找五篇類似研究主題的文獻(經典文獻以及近幾年的文獻),仿照文章內的圖表樣式作圖。注意圖的大小,字型大小,線粗,配色一致和諧。作圖的過程中,注意為每一份資料命名,圖中座標名稱和單位標註清楚,不要有遺漏。字型大小一般不小於8,圖大小一般為10 cm。
2. 描述結果,簡潔,清晰,有序。
描述資料變化,從上到下,從A-G等等,總之選取一定的順序。此部分不要求辭藻華麗,句式簡單重複即可。單位,符合標註清楚,注意符號和資料之間的空格,前後保持一致。還有單位一般使用國際通用的單位,參照研究領域內常用的標準單位。
3. 研究方法,詳細具體,必要時引用參考文獻
該部分要求詳細具體,樣品取得過程,實驗貯存,實驗室流程,上機測試(注意測試精度,選用的標準),若方法不是常規普遍的,則引用參考文獻,佐證其合理性。方法中可能遇到或者存在的問題也可引用參考文獻加以說明或者申明警示。
討論部分是一篇SCI文章中最精華的部分,最體現寫作者的專業水平與知識面與邏輯思維能力。寫好討論部分就繞不過足夠的文獻閱讀量,如果你覺得你的討論部分乏善可陳就再閱讀10篇文獻,再看自己的資料肯定會有新發現。即便自己的資料無法完美的論證某個理論或者現象,則可將自己的資料與其他區域或者其他人的實驗進行對比,探究異同,分析原因。
5. 前言,引入自己的研究主題,總結前人工作,闡述自己研究的材料,方法和預期的目標。
儘管前言的內容不同的作者之間有較大的差異性,好的前言確實可以成為論文的點睛之筆,更容易贏得讀者的好感。對於初學者來說,知識面還不夠全面,無法靈活表達,但是寫出規範的前言還是有跡可循的,只要基本上涵蓋一下幾點,就可達到前言的標準要求:
1) 首先以較大的,較寬泛的研究背景切入話題
2) 闡述原理或者方法,使用的條件與侷限等。
3) 總結前人的研究結果,點明前人研究不足,或未明確的地方,進而提出需要完善和補充的地方。
4) 本次研究採用的研究材料,方法或者研究理論,以期達到的研究目標。或者加入本次研究的意義。
6. 論文完成後的自查與完善。
1) 檢查拼寫,所有的專業名詞或者特殊詞彙,重複出現時,第一次一定要用全稱,後面才可縮寫;大小寫一定要統一;詞彙之間的空格或者符號要統一。
2) 參考文獻是否與文獻列表中的文獻條目一一對應。文中並列引用時,文獻排列按照年代或者首字母的字母表順序。
3) 雙倍行距,字號12,加上行號,便於合作者和審稿人修訂。
4) 傳送給合作者之前,接受修訂並關閉修訂模式,去掉參考文獻的域程式碼。
對於SCI論文寫作的新手來說,規範是第一要義,可能Idea不夠新,不夠大,但是邏輯清晰,簡明規範地說好一個小故事也是良好的開端呢!
-
5 # 助考筆記
總結下SCI論文的寫作流程:發現問題——>問題分解——>問題解決——>文章撰寫
那麼如何快速發表SCI論文:
●選個熱點方向,精讀一篇論文
●尋找論文可以改進的地方,一般存在於:
- 引數選擇或者設定方式
- 模型或最最佳化函式的簡單改進
- 初始化或預處理步驟
●做實驗,作對比
●選一個比原文低1-2級的地方發表
回覆列表
誰都有第一次,寫論文的經驗真當快餐似的教授給別人一般人是不會接受的。最簡單的就是先學會讀論文,有體會了再用到自己論文裡。寫完論文放一陣子,等自己忘差不多了再以讀者眼光再讀讀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