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縷陽光am
-
2 # 首席講理官彭彭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看單親家庭對孩子心理造成了什麼影響。親子關係、親子依戀是孩子安全感的基礎,也是此後一生中逐漸發展出來的各種能力、三觀、人格的基礎。從單親家庭的構成來說,失去父母中的一方肯定對孩子的安全感有一定影響。而且孩子是從異性父母身上去建立對異性的認知,從這個層面也會對孩子將來的異性關係造成一些困難。但最主要的是,兒童對外部的變故有一種內歸因機制,也就是說他會本能的覺得父母離婚是自己的錯,產生自罪心理,因此產生強烈的自我否定。同時還會產生一種被遺棄感,並對婚姻產生不信任,這些都可能影響他未來和別人建立親密關係。那麼對這樣的孩子可以做些什麼呢。首先是離婚的父母要以一種平和的態度分手,讓孩子明白父母分開是對感情的選擇,而不是孩子的錯,更不是拋棄。父母只是選擇了他們更喜歡的生活方式,但對孩子的愛一直不變,父親和母親都不會消失。父母之間要儘量以理性的方式溝通,避免相互攻擊,這對於孩子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保護。此外,擁有監護權的一方需要儘量給孩子提供對異性的正確認知,幫助他們建立和異性的良性互動。有一些國外翻譯進來的兒童繪本比如湯姆兔的系列就有一本關於離婚的,可以讀給孩子聽,並和孩子討論他的感受。實在家長找不到方法的可以求助下心理諮詢師。孩子的心是柔弱的,但是我們也要相信人的心理也是可以非常強大的,只要應對得法,單親孩子也心理健康,擁有美好的人生。
-
3 # 指尖幻城210
現在的離婚率是非常高的,如果都沒有孩子還好說,如果有了孩子以後再離婚,那對孩子造成的心理問題是非常嚴重的:首先第一個就是早熟;第二個就是心理對於愛的缺失;更有甚者會得抑鬱、自卑、自閉等症狀。
早熟:我一個堂妹離婚了,有一個5歲的小女孩(當時他們結婚是南方入贅,兩個孩子的話就一個跟女方姓一個跟南芳姓),後來堂妹帶著女兒改嫁了,另一方男的也帶著一個比我侄女大3歲的一個女孩。(其中人家關係怎麼樣不知道也不說,只說自己知道的)有一次我們一大家子人去周邊遊玩,我跟我叔在山下有事沒有上山,等他們下來的時候看到我侄女被她爺爺(因為孩子隨我們姓,外公就是叫爺爺)揹著下山,我四叔跟我侄女開玩笑:那麼大了還讓你爺爺揹著,是不是從上山到下山都是揹著走的。後來回家的路上聽我嫂子說:人孩子可不是一直被人揹著的,她現在的那個“爸爸”一直揹著人親生女兒的,幾乎一步路都沒走,而咱們家的孩子知道這不是自己親生的爸,知道自己的爺爺年紀大了一直揹著也累,從上山到下山一步都沒讓人背,最後到山腳了他爺爺才揹著孩子走了一會。其實聽完之後心裡就挺心疼孩子的,大人因為各種原因的錯導致孩子來替他們受罰。這該說我們當下的人沒有責任心呢還是太過於自我了,那時候好多婚姻都維持不下去的夫妻為了孩子也就忍了(肯定會有一方特別委屈的),能忍的原因在於自己的責任。
婚姻如果是兩個人的事情,那隨意解決;但如果有了孩子之後就要有責任感,無論因為什麼原因都不要只考慮自己的感受,也要考慮孩子的感受。
雖然我說的這個事情不是單親家庭的孩子,但在孩子的心裡自己跟單親家庭又有什麼區別呢?無論快樂、痛苦、委屈、被表揚等等所有的情緒只能跟自己親生的一方去表述(這個事情肯定不是說所有的離異家庭都是,但我們的主題既然是說孩子,那就要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孩子自己到底認不認為自己是單親家庭。)
願所有的婚姻都能相伴到老。
-
4 # 開口即錯
疏導別人之前,先把自己思想打通,不能戴有色眼鏡看待單親家庭,單親家庭的子女同樣也是父母恩愛的結晶,與雙親家庭沒有區別。
我們做思想工作,要拋開頭腦裡的條條框框,一個人無論家庭如何,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只能針對具體事情來展開,孩子不願觸及的地方,不要節外生枝。
單親家庭的孩子,未必會失去愛和良好的教育,倒是社會的輿論,應該收斂一點,不要把什麼事情,都和單親家庭聯絡。
綜上所述對待單親家庭的孩子,要動之以情 曉之以理,讓其打消一切心裡陰影,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生活,而不是人為的觸碰他們的痛處,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
5 # 孫濤心理營養師
感謝邀請,我是心理學領域創作者。首先,我們要明確一下,什麼是單親家庭,如果是有父母離世,那確實是單親家庭,如果是父母離異,那麼,我們不建議給孩子貼上單親的標籤,因為,父母都健在,只是不生活在一起。父母離婚後,對孩子的愛是不應該減少的,現在有很多離異家庭,對孩子的照顧都是非常好的;第二,就是如果是父母離異的,那麼父母雙方應該跟孩子講清楚,離異的原因,不是因為孩子,而是父母的原因,講清楚事情的原委,同時要告訴孩子父母對他的愛不會少,而且一定要保持父母雙方都要與孩子保持溝通、交流;第三,如果是父母一方有去世的,那麼一定要跟孩子一起做哀傷處理,陪著孩子一起接受這個現實,而不是隱瞞去世的訊息。第四,不要把這樣的孩子特殊化,他們還是他們自己,不要從家長的角度,就對孩子有特殊的情緒,這樣反而可能會造成孩子的逆反。
回覆列表
說怎麼給單親家庭的孩子進行心理疏導,我的看法有這麼幾點:
一、不要隨意給這類孩子貼標籤。
現在班級中單親家庭的孩子越來越多了,生活中有不少人,只要這部分孩子出現行為失當,就立馬歸咎於單親家庭的緣故,而不是單親家庭的孩子出現同樣的問題,就感覺只是調皮搗蛋。所以說,有些單親家庭孩子出現心理問題與父母和周圍人的態度有直接的關係。
作為家長,在離婚或失去配偶後,要在最短最有效的時間內,為孩子做一個心理疏導,讓孩子明白事情的原委。無論孩子多大,不要以為孩子小聽不懂,你的真誠平等的態度,你的信任——信任他能與你共擔風雨,孩子都能從你的眼中感覺到。最需要摒棄的態度就是:感覺孩子可憐,感覺對不起孩子,從而補償性地溺愛孩子。你覺得他可憐,他就真的變得可憐;你覺得他可靠,他就真的日日變得可靠;你覺得他堅強,他就真的越來越堅強……。
二、多給予關懷,溫暖其孤單的心靈。
雖說有不少單親家庭的孩子,他們所獲得的愛也不比雙親家庭的孩子少,但那個位置的空缺,仍然會帶來不安全感、孤單感。所以建議家長:如果是離婚的,不要限制孩子與另一方的聯絡,反而要多鼓勵孩子去接觸另一方,自己在孩子面前,也萬萬不可表現出對對方的怨恨。如果是失去配偶的情況,可以帶著孩子與朋友的家庭多接觸,不著聲色的讓他感受他失去的另一方的溫暖。
作為教師,在班級中對這部分孩子多給予關懷,針對不同性格在班裡安排一些親近老師的小任務,比如:課代表、幫老師拿東西等。同時,經常鼓勵他們,讓他們在班級中有尊嚴、有威信,自然心理也就會Sunny開朗。
每當聽到有孩子跳樓、自殺等惡性事件,看著周圍一些孩子的叛逆,我總是忍不住嘆息:其實小孩子真的是很簡單的,那些孩子的心中也不見得是洪水洶湧,只要能及時疏導,讓那些壞情緒及時排洩出去,也會是一汪清池。
都說防患於未然,願每一個父母都重視孩子的心理建設,不要非得出現問題後再懊惱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