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江老農
-
2 # 茉莉和文竹
拾糞的記憶沒有,接尿的經驗有。哈哈哈
我們老家春天有吃童尿蛋的習俗,吃過童尿蛋據說夏天不會中暑。然後一到開春,隔壁鄰居就一起拼起來煮。
我記得我當時在村裡上幼兒園,我奶奶就帶著個尿桶跟我一起上學。讓班裡的小男孩往尿桶裡尿尿,然後給人家一塊糖果。
那時真的很討厭,為什麼要做這個事情,因為有的時候我奶奶有事,就需要我受著那個桶。
-
3 # 佛春85612869沙佛春
我估計六拾歲以上的老人都有拾糞經歷,為什麼會拾糞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那時是公社,大隊,生產隊,拾幾戶人為一個生產隊,生產隊的制度為工分結算,即一天勞動可得到拾工份,一年結祘,再就各家交肥料給生產隊,即豬屎牛屎雞屎草目灰,多少錢一斤價格不一致,因此大家都把這些肥料當寶,拾了交生產隊,大家都爭著拾,這就是錢了,所以每個人都拾過糞。
-
4 # 謝廣廣廣廣廣廣廣廣謝
我童年沒有拾過糞,住宅是一個山青水秀的村寨。養牛戶不多,互助組和初級農業合化時期向高階農業合作化轉變時期,隨後就是人民公社。讀書下午放學後愛勞動,鋤過草,挖過土,打過竹麻(造紙用),最有趣的是除四害,打老鼠,用木頭自制一個盒子,蓋子用麻純拉著,設下陷井機關,盒子裡放些大米作誘餌,老鼠最愛大米,跳進盒子裡觸到機關馬上蓋板打下跑也跑不悼每天早上起床看都有收穫。切下尾吧交到學校,還獲得縣長簽發的除四害先進學生…。
-
5 # Jln933588
這個經歷確實有。那是小學階段,學校搞勤工儉學,號召學生用早晚時間去撿糞,回來交到學校裡,呵!那時的孩子聽話極了,每人從家裡拿來筐和鏟到大馬路上去撿牲口糞,乾的可帶勁了,這記憶怎能忘啊!
-
6 # 建國148835600
對於拾糞是古代勞動人民的祖傳美德、這都是從解放前至80年以前的事了 、舊社會時候、家家都養牛羊豬雞鴨狗、牛羊全靠撒山放養、撿糞都在冬天裡的早晨進行、每天早上很早就起床在吃早飯之前回來了、解放後也是如此揀糞摳肥上地、過去的俗話說種地不上糞、等於啥胡混、現在人也懶了、糞也沒地揀了、種地全靠農藥化肥除草劑、土地板結、糧食無營養、農民也沒有純天然食品了。
-
7 # 懶雲窩主人_34800
小時候,我們勤工儉學不是拾糞,是挖藥材。漫山遍野的藥材,我們背上小揹簍,手拿鏟子,老師帶領我們,仔細辨認,用手,用工具,一朵一朵的摘,一顆一顆的挖,山上夏日的Sunny和煦溫暖,山風清涼,小學生在草叢,花叢裡,野樹上打打鬧鬧,只是玩,老師們也不管,大學生和老師採摘藥材,也是笑聲不斷,這樣勤工儉學的一天大家要說要多快樂,就有多快樂。我家是小山村的,我給地裡背過糞,沒拾過糞。
-
8 # 張華165347923
謝謝邀請,說起拾糞,四十歲一下的農村孩子們也覺的很奇怪,誰會把又臭又髒的糞便拾回家,可是這是七八十年代時的實事,那時候生產隊用性口耕地,每戶都養豬,養雞,豬雞還滿街跑,弄的街地上都是糞便,還過那時也沒有這麼多肥料養地,少量有點也沒錢買,所以上了年紀的老人,就滿街拾糞養地,交到生產隊挽工分,想起過去,看看現在,短短几十年,中國的發展多麼大啊,簡直就是天地之別。
-
9 # 夕陽162367187
這個問題勾起了我許多童年的記憶。
整個七十年代,還是以生產隊為單位的集體耕作模式。那個時候雖然有化肥,但是用的都比較少。因為那時的錢非常作用。一般的生產隊每個工作日即10分工能攤8、9毛錢就算很好了。我這個小隊差一點,每個工只有6、7角。當然還有更差的,在3至5角間。而那時最常見的氮肥尿素80斤一包的要18元,碳酸氫銨100斤一包也要9塊多。磷胛肥料幾乎沒見過。所以農家肥就成了莊稼的主要肥料,尿素則用於提苗。
記得我老家這一帶的家畜都是散養。自然村又比較大,7個生產隊有近200戶。因此拿糞箕、糞鏟的特別多。除了不能下地幹活的老人,就是我們孩子。有時候一堆豬糞差不多幾個人同時到達。為什麼大家對撿豬糞這麼積極,因為那是有工份的。有工份就是錢,雖然錢不多,好象每擔豬糞是6分工,牛糞便宜點,大約是4-5分工吧?!記得每年生產隊年終決算、分紅的時候,我都要等著,哪怕十一二點,從不犯困。我家由於勞動力多,父母親、哥嫂,還有未出嫁的姐姐,所以每年都能分個兩三百元。望著那一沓沓整齊的鈔票,我開心極了。父親也似乎知道我的心思,往往會把那零頭的毛票塞在我手裡:這是獎勵你撿豬糞的功勞……
嗨!那個時候雖然窮苦一點,可人心齊,幹什麼事勁往一處使。鄰里之間感情也好,捧一碗飯能竄幾家門,哪家有什麼新鮮菜,大家都能嚐個鮮。晚上乘涼扛張竹床,往打穀場一擺,先是記工員記當天出勤工份,然後就天南地北,海侃神聊。小孩子們盡情打鬧,不是把螢火蟲裝在瓶裡當手電筒,就是圍著大人要聽故事。大人們則一本正經拿捏著,一會兒要給撓癢癢,一會兒又要捶背……
那時的童年,簡單又快樂!如今,遠去了!
-
10 # 1143245276
小時候因為是居民戶口,所以不拾糞的,就在中學時學校規定要拾十斤糞每個人,我的同學她家裡養鴨子,我就到她家去,就用鴨棚裡的糞二個人一起扛著到學校稱份量的,各人一半算是完成任務了。
無聊,忽然想到過去關於拾糞的記憶。
那是90年代初期之前的農村現象情景!
我出生在80年代末期了,正好那時社會處於發展良好階段的初期,種地,化肥基本普遍使用了。我也是從爺爺身上見識瞭解了拾糞的場景與過去!
拾糞,對於80年代左右時期,絕對是現在許多已經是中老年人的農村生活記憶!“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祖輩生活在農村的人們,打小就懂這些道理,沒有糞肥的滋潤,什麼樣的莊稼,也都長不出好苗來,沒有好收成!
過去,農民種地都是土雜肥,所以糞肥是作為種地的唯一肥料當然是必需品!而糞肥是過去土雜肥中最主要的,過去,在農村,好多牲畜禽類都是放養式,所以才有了揹筐拾糞的景象!
回覆列表
有記憶,童年的回憶,我小學階段,寒暑假學校佈置的勞動作業,就是拾糞,寒假上交生產隊300斤畜禽糞便,暑假上交生產隊500斤畜禽糞便,由生產隊長開具證明,開學時才能報名。但幾乎沒有一個學生能完成任務的,原因很簡單,都拾糞了,也就沒有糞可拾了,無法完成任務,好在開學時,生產隊長給我們都開具了證明。拾到糞,大家都往自家糞窖裡倒,沒人交公,所以,公家糞池裡總是空著。
過去,每家每戶都要飼養畜禽,早上喂完豬,父親總是讓我拿著糞箕子,糞耙,跟在自家豬屁股後面,豬糞不能被別人拾去了,在化肥依賴進口的年代,全靠農家肥種莊稼,禽畜糞便成了搶手貨。計劃經濟時代,農村還有拾糞工,挑著糞箕子走村串戶拾糞,回去按數量計工分。
記得1979年中考,我走進考場坐定,發現一名拾糞工,年輕的拾糞工經常到我們這兒拾糞,剛剛恢復中、高考制度,對社會青年特別照顧,允許他們參加中、高考,我和他目光對視,互相點頭示意,算是打招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