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世明哥私家歷史

    猶太復國主義選擇巴勒斯坦地區建國,一開始就有強烈的宗教因素和歷史原因,而不是根據這一地區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

    “親自勞動”成了猶太人實現復國的必由之路:

    唯有透過在以色列土地上身體力行地勞動,才能治癒和淨化猶太人迴歸祖國的心靈。

    1909年底至1910年初,受“烏托邦”集體農莊思想的強烈影響,巴勒斯坦第一個“基布茨”,名叫“克武查”的“基布茨”成立了。

    “基布茨”是希伯來語“集聚”、“團結”、“集體定居點”的音譯,它指的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農業公社或集體農莊,它既是一種農業經濟實體,也是一種群眾性的社會自治組織。

    早期“基布茲”的生活十分艱苦,曾有些人因忍受不了這惡劣環境和艱苦的勞動而離開了巴勒斯坦。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巴勒斯坦地區尚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版圖內,英國為了控制巴勒斯坦地區,將猶太人綁在自己的戰車上,發表了《貝爾福宣言》支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建國。

    1918年數以萬計的猶太復國主義者來到巴勒斯坦地區,那時的巴勒斯坦荒涼貧瘠,人煙稀少,猶太移民先驅從阿拉伯人手中買下當時不適合居住耕作的土地,建立了自己的家園,且沒有跟巴勒斯坦人或阿拉伯人發生實質性衝突。

    巴勒斯坦的各猶太復國主義組織在1920年6月召開會議,決定建立防衛組織“哈迦納”(Haganah,希伯萊語意為“防衛”),以進行自衛。“哈迦納”後來發展成了威名遠揚的以色列國防軍。

    《貝爾福宣言》釋出十五年之後,巴勒斯坦的猶太人仍然不足二十萬人,在納粹三十年代開始迫害猶太人而引起的大批移民之後,到戰爭開始時猶太人仍然不到五十萬人,不足巴勒斯坦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在猶太復國主義者看來,巴勒斯坦是受迫害的猶太人的避難所,他們有到這裡來的天賦權利。

    早在1937年,當巴勒斯坦的英國託管當局開始限制猶太移民時,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就已經開始組織非法移民。

    在這問題上巴勒斯坦的猶太人是團結的:必須堅持不懈地進行非法移民活動,以拯救歐洲的猶太人。

    猶太難民船抵達

    猶太工總於1938年起與哈迦納一起組建了它的移民部(摩薩德)。在這兩個組織配合下,二戰爆發前有大約一萬兩千名非法移民進入巴勒斯坦。這是猶太復國主義者第一次集體從事違法活動。

    在二戰頭幾年,由於地中海是一個相對開放的海域,大規模營救仍然有可能進行,但英國當局很快成了中途攔截非法船隻的行家。

    哈迦納

    儘管人們對二戰必然爆發已十分清楚,即使猶太復國主義領導集團中最悲觀主義者,也根本不曾料想過納粹“最後解決”猶太人問題的規模。在和平條件下,猶太復國主義不可能移動世界上大批猶太人。

    當歐洲對猶太人的大屠殺發生時,本·古裡安把它看作猶太復國主義的關鍵時機。

    在1939年夏,英國政府中止了巴勒斯坦的合法限額移民,二戰開始時,英國在巴勒斯坦的問題安撫阿拉伯人,防止猶太復國主義問題把阿拉伯人推進納粹方面陣營。

    對納粹的“最後解決”猶太人滅絕行動,巴勒斯坦猶太人卻處在一種憤怒和無能為力的痛苦感情之中。

    哈迦納和伊爾貢高價租用了幾十艘根本不適宜航行的船隻,打算衝破英國封鎖,讓數千名難民在巴勒斯坦登陸。

    在這種偷渡活動中發生了好幾起重大災難,使巴勒斯坦猶太人的反英情緒高漲。

    “帕特里亞號”和“斯特魯姆號”兩艘船隻的事件後來成了使群情激憤的口頭故事,並且一直繼續惡化著猶太復國主義者和英國的關係。

    1940年11月,英國海軍在海法的海面上攔截了兩艘破舊的船隻“太平洋號”和“米洛斯號”,船上載有大約兩千名難民。英國當局拒絕允許這些難民登陸巴勒斯坦,並把他們轉移到一艘碰巧空著的大船“帕特里亞號”,目的是把他們運到模里西斯去拘留起來。

    猶太人協會執委會請求允許難民登陸的要求被拒絕後,便命令哈迦納破壞這艘船,使它不能起航。哈迦納的行動未奏效,船隻沉沒,使大約二百五十人死亡。

    猶太人協會為了利用這次事故進行宣傳(公眾幾年後才瞭解真相),說難民由於不願離開巴勒斯坦的海岸而集體自殺。

    當這次事故使倖存者得到了入境許可後,才減輕了猶太公眾的痛苦,但是,另一艘船“大西洋號”的乘客卻被不由分說地放逐到模里西斯,這一下,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反英情緒馬上又高漲起來。

    “斯特魯姆號”

    在難民運送中發生的一系列較小的災難中,“斯特魯姆號”慘案最嚴重地損害了猶太復國主義者和英國政府的關係。

    “斯特魯姆號”是一艘一百年以上的牲口船,1941年底載運著七百六十九名難民從羅馬尼亞駛出多瑙河。該船駛向土耳其,希望在那裡得到巴勒斯坦英國當局的移民簽證。

    土耳其當局擔心他們得不到簽證,拒絕允許他們在那裡登陸,命令該船駛離土耳其領海。

    船駛離土耳其領海,巴勒斯坦英國當局政府通知土耳其,願意接受所有十六歲以下的乘客。此時“斯特魯姆號”遇上魚雷或水雷,沉入黑海,僅有一人生還。

    巴勒斯坦猶太人對英國託管當局的怒火又一次被激起。

    二戰後,當人們得知有超過600萬猶太人被種族滅絕後,全世界對猶太民族的悲慘命運非常同情,但各國對集中營中倖存的10多萬猶太人的安置,依然分歧重重。這些倖存者後來大部分來到了巴勒斯坦地區。

    猶太復國主義理想和二戰中猶太民族的悲慘命運,讓他們深信必須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一個猶太人的國家。而聯合國決議也支援在巴勒斯坦地區分治,分別建立一個猶太人的國家和一個阿拉伯人的國家。

    在聯合國決議生效之日,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宣佈成立以色列國。

  • 2 # 渡客

    早在1621年,英國猶太人亨利.勞斯就在他的著作中《猶太人的號召》一書中呼籲散居世界各地的猶太人迴歸巴勒斯坦,重建猶太家園,這本書的出版可以認為迴歸巴勒斯坦建立猶太國是當時相當部分猶太人的思想只不過當時還算是美好的空想。

    2、猶太教的經書裡也提到了巴勒斯坦是上帝賜予的,考慮到猶太教在猶太人中盛行,幾乎是所有的猶太人都信奉猶太教,所以從宗教層面上,選擇巴勒斯坦也是大勢所趨,而且耶路撒冷也是猶太教的聖城,以此為首都建立猶太國也是諸多猶太教徒的願望

    3、1897年8月29日至31日在巴塞爾舉行了第一屆猶太復國主義代表大會,與會代表204人,俄國代表90人。大會通過了《巴塞爾綱領》,綱領中明確指出猶太復國主義的目標就是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猶太國家。

  • 3 # 家有小結枸

    查查聖城耶路撒冷就知道了,最早猶太教聚集地,後面被外族趕走,外華人宗教信仰強烈,必須有一個號召點才能讓四處受得不公平待遇的人有一個嚮往的地方,古人居住過的地方最好不過了。

  • 4 #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回到上帝應許之地”

    讀猶太人的建國史,真的會讓人感慨萬千。擁有虔誠信仰的猶太人稱本民族是上帝選中的人,很早就在巴勒斯坦地區創造了輝煌的文明,並且為人類貢獻了《聖經》和基督教。雖然巴勒斯坦地區現在看來是一塊沒有石油、缺水、炎熱的貧瘠土地,但是在《聖經》故事裡,這是一塊“流著奶與蜜的迦南地”。

    猶太人在3000多年前就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後來由於外敵入侵,被趕出了故國,故國的宮殿等建築也被焚燬。猶太人流落世界各地,開始了長達2000多年的流亡。在數千年的流亡中猶太人被歧視、驅趕、壓迫甚至被屠殺。但是信仰堅定的猶太人始終保持自己獨特的文明和信仰,並且一直懷揣建立猶太國家的夢想。

    猶太人獨立建國真正賣出實質性的步伐是在19世紀末的猶太復國運動,又稱錫安運動(錫安是耶路撒冷老城區猶太人聚居區城門外一座山丘的名字),該運動的核心人物是西奧多·赫茨爾。該運動的目標就是要在猶太人的故土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猶太國家,因為巴勒斯坦是“上帝對猶太人的應許之地”。猶太復國運動的標誌,大衛星中間的人物就是該運動的靈魂-西奧多·赫茨爾。

    在猶太復國運動的支援下,部分在歐洲的猶太人開始移民到巴勒斯坦地區。當時的巴勒斯坦地區大部分是阿拉伯人,猶太人以高於市價幾倍的價格買下阿拉伯人棄之如履的荒地、沼澤、沙地。然後用猶太人特有的智慧、勤勞和堅持在這些貧瘠的土地上生存。

    隨著移民到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越來越多,猶太人獨立建國的夢想開始隱約可見。但是越來越多的猶太人開始與這片土地上佔多數地位的阿拉伯發生衝突。當時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國英國傾向於支援阿拉伯人。在這種情況下,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開始組織自己的武裝“哈迦納”等,同時反抗阿拉伯人和殖民當局的壓迫。這些組織後來發展成了戰功赫赫的以色列國防軍。

    哈迦納在戰鬥中,從裝備上看就是一支游擊隊的水平。

    納粹的上臺為猶太人帶來了史無前例的災難,逾600萬猶太人死於納粹的迫害。而二戰的勝利也為猶太人建國帶來了史無前例的機遇。由於在二戰中受到的巨大傷害,世界各國在戰後普遍同情猶太人,認為一個獨立的猶太國是保證猶太人不再遭迫害的基礎。在這樣有力的國際條件下,巴勒斯坦猶太人加快了建國的腳步,最終透過一系列出色的政治、外交活動,以聯合國決議的形式實現了建國夢。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宣佈成立。

    以色列國成立儀式,簡單而隆重,典型的猶太方式。主持儀式的是以色列國父本-古裡安,懸掛的畫像正式猶太復國運動之父西奧多-赫茨爾。

    在以色列建國當天,阿拉伯聯軍就打動了旨在將新生的以色列國扼殺在搖籃裡的第一次中東戰爭。新生的以色列在不力的力量對比條件下,憑藉對國家獨立的渴望和堅韌的精神,利用阿拉伯國家內部的矛盾和美國等國家的支援,打敗了阿拉伯聯軍,保住了新生的國家。後來以色列又同阿拉伯國家發生了四次戰爭,全部取得了勝利,迫使阿拉伯國家接受了猶太人在巴勒斯坦擁有獨立國家的現實。

    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佔領了整個耶路撒冷。

    以色列除了在軍事上取得了傳奇的成就,在國家建設上的成績也堪稱奇蹟。巴勒斯坦地區自然資源缺乏、氣候乾旱,是整個中東地區條件最惡劣的區域。但是以色列人充分發揮國民素質高的特色,在這篇不毛之地中建立了一個經濟發達、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國家。目前以色列的資訊科技產業、生物科技、精細化工、軍火工業都是世界領先。而且更難能可貴的是,以色列還是世界上現代農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在這片貧瘠、乾旱的土地上發展的水果種植、葡萄酒產業世界著名,每年都向世界出口大量的農產品。

    以色列現代化的農業生產。

    猶太人2000多年的復國史和以色列建國後的發展史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以色列國為人類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與它小小的規模不成比例。

  • 5 # 雲中史記

    迦南,猶太人幾千年來的聖地,在出埃及記中,摩西帶著幾十萬希伯來人逃離古埃及人的虐待,在迦南開始了新生活,地理上的迦南地區高溫缺水,大部分都是荒漠,而且南北狹長,東邊是敘利亞沙漠和約旦,西南方向是埃及,西邊是東地中海,北邊是強大的土耳其敘利亞等,戰略拓展的空間不足。迦南作為阿拉伯世界的中樞地帶—新月沃地,是西亞北非的連線要衝,以色列作為異教徒在此建國,註定要招致整個伊斯蘭世界的仇恨。

    但是又能有什麼辦法呢?猶太復國主義盛行於19世紀下半頁和20世紀上半頁,以色列國的先驅們嚐盡千辛萬苦,在全世界精挑細選可以建國的地方,但在帝國主義橫行的時代,作為一個百萬級人口的小民族,根本沒有能力從各大帝國的勢力範圍裡得到一塊棲身之所。而猶太人又不希望離歐亞文明圈太遠,畢竟他們的民族特性決定了他們必須在發達的文明圈層裡才能生存和發展,選來選去,最後他們決定在迦南復國。

    迦南,雖然環境惡劣,但畢竟是祖先之地,依託迦南等文化傳承,猶太人在全世界顛沛流離幾千年卻依然保持了自己堅強的民族性格。在迦南建國,可以在意識上迅速團結全世界的猶太人,集中全球猶太人的力量為建國出錢出力。後來事實上也如此,一批批猶太復國主義者遷往迦南地區,為建國而發起各種運動甚至武裝鬥爭,一度和英國殖民者死磕了多年,而他們的活動受到了全世界猶太人在經濟上的幾乎無限支援。

    迦南這個地方直面歐洲大陸,可以極其便捷地與歐洲文明融會貫通,依託大海,便於接受歐洲猶太人的各種支援,並且猶太人經歷了二戰的慘痛噩夢之後,更加急切地需要一塊民族的棲身之所,再加上當時世界也普遍同情猶太人在二戰中悲慘命運,趁著這個有利的時間視窗,猶太人快馬加鞭,義無反顧地在此復國了。

    雖然從此以色列成了整個伊斯蘭世界的敵人,幾十年內經歷了5次中東戰爭,但這恰恰也成了以色列不斷強大和長久維持的因素,面對強敵環伺,猶太人遇強更強,團結一致,一次次擊敗了體量幾十倍於己的阿拉伯人。阿拉伯人雖作戰勇敢,但實在過於內部不合和分裂,最終不得不接受了和以色列共存的事實。而令全世界頭疼了幾十年的巴勒斯坦難民問題也一直拖到了現在。

  • 6 # 十三叔看歷史

    絕地是指極其險惡的地方,中國有句古語叫做“置於死地而後生”,它出自於孫子兵法,是指把軍隊佈置在無法退卻、只有戰死的境地,兵士們就會奮勇殺敵,從而絕地求生。公元前205年,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在對趙國趙王趙歇的20萬重兵的“漢趙之戰”之戰中就熟練地運用了此兵法,韓信的1萬漢軍背水而戰,表現出了驚人的求生慾望和戰鬥力,最後漢軍大破趙軍,活捉了趙王趙歇。現在這個詞語比喻事先斷絕退路,就能下決心,取得成功。

    猶太人原本就起源於中東地區,屬於閃米特人,阿拉伯人也屬於閃米特人,所以從族源上來講兩者算“兄弟”民族吧。公元前十三世紀時,古猶太人遊牧於幼發拉底河流域的草原(今伊拉克),公元前十二世紀中葉,進入今巴勒斯坦地區,公元前11世紀,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了以色列聯合王國,後分裂為以色列王國(北部)和猶太王國(南部)。公元前63年,羅馬帝國佔領了巴勒斯坦地區,將其併入當時的羅馬帝國敘利亞省。在此後的近200年中,猶太人多次舉行大起義,被羅馬人殘酷鎮壓,逐漸流落到世界各地,此後阿拉伯人逐漸成為了巴勒斯坦地區的居民主體。

    在近2000年的流落中,猶太人可謂備受歧視,但依然頑強地保持住了自己的民族信仰和民族獨特性,這在世界上也可謂一個奇蹟了,再次證明了信仰的偉大力量。近代以來,隨著歐洲一些國家排憂運動的加劇,猶太復國主義開始萌生。在1897年瑞士巴塞爾召開了第一屆猶太人復國主義者大會,建立了世界猶太人復國主義組織,匈牙利猶太人赫茨爾全票當選主席,後來幾屆連選連任。有了復國目標,首要的任務就是尋找建國地點,赫茨爾和他領導的猶太復國主義組織又馬不停蹄尋找建國地點,先後考察過阿根廷、塞普勒斯、埃及西奈半島的阿里什地區以及英屬東非,1903年的第六屆猶太人復國主義者大會實際上確定了巴勒斯坦地區是猶太人建國的唯一地點。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作為戰敗國的奧斯曼帝國喪失了對其阿拉伯地區的統治權,巴勒斯坦地區成為了英國的委任統治地,1922年,英國將其一分為二,東部(現約旦)為阿拉伯人居住地,西部為猶太人聚集區,由此,數量更多的猶太人移民到此。

    選擇巴勒斯坦作為建國地點可能更多的是出於猶太人的民族感情和宗教信仰,儘管近2000年中猶太人流散到了世界各地,但對其“故土”卻有著深深的眷戀,祈禱時都是對著聖城耶路撒冷的方向。其實如果猶太人在南美的阿根廷的大草原、地中海的塞普勒斯、埃及西奈半島的阿里什地區以及英屬東非地區建國的話也非易事,但是面臨的敵人可能少一些。巴勒斯坦地區對於猶太人有著重要的意義,對於阿拉伯人也同樣有著重要的意義,耶路撒冷不僅是猶太教和基督教的聖地,也是伊斯蘭教的三大聖地(麥加、麥地那、耶路撒冷)之一。而在巴勒斯坦這塊絕地建國,可謂險象環生,環顧四周皆阿拉伯國家。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國正式宣佈成立,隨即埃及、伊拉克、約旦、敘利亞、以及黎巴嫩向以色列宣戰,此後的半個世紀裡,以色列又與眾多阿拉伯國家進行了多次中東戰爭。在歷次中東戰爭中這個實際管轄面積約2萬多平方公里的“面積小國”以色列基本上都是一對多,這反而更加激發了以色列人的鬥志和建設國家的意志,儘管從建國開始後的半個多世紀裡,進行了多次中東戰爭,如今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妥善解決,仍時有衝突,但是以色列卻是個高度發達的國家,其科技、經濟、軍事實力強大,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正是這個道理。

    另外從戰略位置上,以色列位於中東地區中心地帶的西邊,地中海沿岸地區,雖然面積的一半都是沙漠,但其地中海沿岸地區平原地區土壤肥沃而潮溼,其他山脈地區更是存在很多土地肥沃的小型溪谷。以色列是美國在中東地區最堅定的盟友,因為美國有大量的猶太人,美國猶太人不僅財富巨大,在美國的政商學三界有著很強的遊說能力,但這只是美國支援以色列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原因在於中東地處歐亞非的樞紐位置,並且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歷史上就是各大國爭奪的地方,並且中東地區國家民族教派矛盾尖銳複雜。美國在此有巨大的戰略利益,而地處中東中心地帶的以色列正好可以作為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永不沉沒的航母”,所以美國才會不遺餘力地支援以色列,盟友一定是相互需要,以色列的戰略位置正是美國所需要的。所以對於以色列來講,選擇在中東的巴勒斯坦地區建國儘管非常兇險,但這裡卻戰略位置重要,又是其曾經的“故土”,絕處才能逢生,富貴險中求。當然選擇在這裡建國也是有“缺點”的,相對於英屬東非或者阿根廷大草原,這裡的面積是小了點。

  • 7 # 大霖論歷史

    這個追根溯源得從上古時期說起。

    早在2000—3000年以前,希伯來人進入中東巴勒斯坦地區,經過與當地人的長期戰爭佔據了當今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一塊巴勒斯坦土地,然後在這裡建立王國,即大衛國。後來大衛國分裂為南北兩部分,南面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稱猶太國,北面稱以色列國。

    後來猶太國和以色列國相繼被巴比倫王國和亞述帝國滅亡,原住居民除了被屠殺外有一部分被趕出世代居住的土地。猶太人從此開始了長達兩千年流落世界各地、被歧視、被壓迫的悲慘命運。羅馬帝國進入巴勒斯坦後,僅存的一部分猶太人被徹底趕出。

    羅馬帝國滅亡後,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阿拉伯帝國興起並統治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與伊斯蘭教開始進入巴勒斯坦並在此安居樂業近千年。而流落於世界各地(主要是歐洲)的猶太人還在過著十分悲慘的生活,其中一些有識之士逐漸萌生了重回祖先生活過的巴勒斯坦和聖城耶路撒冷的願望,並認為這是擺脫困境的唯一出路。

    隨著啟蒙運動和資產階級革命的興起,民族主義思潮也衝擊了猶太人的思想,重返巴勒斯坦和聖城的願望更加強烈。此時的巴勒斯坦被以殖民主義為代表的英國所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居住在這裡的阿拉伯人為了反抗英華人,甚至不惜與瘋狂屠殺猶太人的納粹德國合作,這就埋下了後來阿以衝突的禍根!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殖民主義國家英國逐漸衰落,霸權主義國家美國興起,為了控制中東,利用本國猶太勢力開始進入巴勒斯坦。在美英的幫助下,二戰後猶太人開始從世界各地進入巴勒斯坦。據不完全統計,從二戰後至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前,進入巴勒斯坦的猶太人超過100萬。因為民族主義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猶太人剛進入巴勒斯坦就和當地的阿拉伯人爆發大規模衝突。加上美英操縱聯合國在解決民族問題上嚴重偏袒猶太人,引發了阿拉伯世界的集體憤怒,導致這一地區戰爭衝突不斷,無論是阿拉伯人還是猶太人都飽受其害。

  • 8 # 澹奕

    按理說,以色列選擇的巴勒斯坦地區土地狹小而且資源匱乏,氣候乾旱而惡劣,本身就不大的版圖還深入龐大的阿拉伯與伊斯蘭文明的腹心地帶,以色列在這樣的地方選擇復國,不是找死麼?但是精明的猶太人真的失算了麼?

    猶太人選擇在中東的“迦南”進行復國,主要原因:第一,歷史原因,迦南本就是猶太人的故土;第二,現實原因,在迦南復國能夠牽扯大量支援力量。

    猶太人的祖先希伯來人公元前13世紀從埃及遷移到迦南地區居住,先後建立希伯來王國、猶太王國、以色列王國峰,但先後被巴比倫、羅馬帝國等滅亡,大量猶太人被流放驅逐出去,散落世界各地。對於猶太人來說,迦南再如何貧瘠,也是以色列人的千年故土。

    而另一方面,也是出於現實因素的考慮。19世紀以後,“猶太復國主義”興起,然而當時的猶太人雖然擁有大量財富,但是想要復國也不得不慎重考慮,需要強大的力量支援,而首要力量就是新興大國美國。

    當時的世界各地,供猶太人選擇的地方其實並不多。首先是非洲,非洲與大洋洲文明落後整體上都非常窮困,在此復國沒什麼阻礙,但是投入過大;而美洲是美國的地盤,阿根廷與巴西等都是工業強國,亞洲東部等地,都有地區性的強國大國存在,容不得一個突然外來的力量。

    選來選去,猶太人最後選中了自己的祖宗地——迦南。迦南雖然看上去一文不值,然而卻非常契合美國的利益,迦南地處三大洲戰略要衝,而猶太人在此復國,必然能夠切斷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阿拉伯半島的聯絡,將整個阿拉伯世界撕裂,一個四分五裂的阿拉伯世界自然比一個統一強大的阿拉伯世界,更加符合美國的利益。

  • 9 # 地緣谷

    當我們在談論猶太人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是輾轉廣闊世界不乏非凡成就的聰穎?還是歷經苦難卻矢志不渝的堅韌?當然,兩者都是猶太人賴以為生的優良品質。但是之所以流離失所千年最終依然能夠重建家園,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猶太人精準而獨到的眼光,關於這點最鮮明的體現,就是選擇了巴勒斯坦地區作為以色列的建國之地。

    在《聖經》中曾經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猶太人先祖希伯來人的族長亞伯拉罕與上帝訂立盟約,因其虔誠的信奉而獲得所謂的“流著奶和蜜的應許之地”作為自己民族的根基。這便是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區。

    如果純粹從地理環境來看,巴勒斯坦地區確實可以稱得上得天獨厚。“流著奶和蜜”的形容信非虛言,被撒瑪利亞山脈和加利利山脈包圍住的東部和南部地區擋住了來自西亞地區的沙漠乾燥氣流。

    而北部平原被地中海所帶來的溫潤季風所影響,多雨而潮溼,土地肥沃,對於種植熱帶高產量植物和發展畜牧業上有著自己特別的優勢,尤其是對於古文明的發展來說,更加是不可多得的優良地帶。

    畫面看上去很美,但實際卻並沒有這麼簡單。當公元前1250年先知摩西帶領希伯來人長途遷徙來到巴勒斯坦之時,這片“應許之地”早已有了他們的主人:與希伯來人同屬閃米特種族的迦南人。

    一山不容二虎,在歷經兩百多年的相互征伐和拉鋸後,終究是希伯來人稍勝一籌,完全控制了這片土地,將迦南人或是殺戮,或是放逐至別處。

    隨即希伯來人建立了屬於自己的國家——以色列聯合王國。以色列聯合王國歷經三代,在傳說中的聖王所羅門之子羅波安時期,南北分裂為以色列王國和猶太王國,兩國之間彼此對立,加之外部有著強大敵人時刻窺視,終於分別在公元前722年和公元前586年各自亡於亞述帝國和巴比倫王國之手。

    之後的猶太人歷經“巴比倫之囚”和羅馬時代的猶太人起義,終於徹底將族群流散於世界各地。

    關於猶太人在歷史上的遭遇,我們所熟知的納粹大屠殺某種程度上只是一個矛盾的總爆發。反猶主義的盛行幾乎跟古代猶太人國家的滅亡同時期開始,這一方面是因為猶太人堅持保留著屬於自己的宗教傳統,而不融入於已被大眾接受的基督教文化圈。

    更重要的則是,猶太人的精明和商業天賦為他們積累了大量金錢,同時代的歐洲統治者和羅馬教廷面對財富的誘惑自然眼紅耳熱,於是乎,無論是從公元前的馬其頓王朝及分支國家、羅馬帝國亦或是中世紀的歐洲世界,一直到19世紀中葉的法、德、俄等諸多列強,猶太人的生存處境一直以來都極為低下。被排斥從事各種行業,禁止修建自身的宗教集會建築,乃至於公然掠奪猶太人賴以為生的資產,這種種行為,最終促使了猶太復國運動的風起雲湧。

    猶太復國運動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紀的奧斯曼帝國。出生於葡萄牙的猶太人唐·約瑟夫·納西因為當時歐洲的宗教迫害一路遁逃到奧斯曼帝國幫助蘇丹塞利姆二世上位,為了感謝納西,塞利姆二世允許巴勒斯坦地區的提比里亞斯建立猶太人的定居點,這是猶太人建立自己家園的第一次嘗試。

    但是這種思想真正意義上形成潮流還是在19世紀的80、90年代,在1897年,瑞士的巴塞爾舉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猶太人代表大會,同時確立了《世界猶太復國主義綱領》,綱領指出,猶太人復國的目標就是建立一個主體民族為猶太人的獨立國家,並且以吸納全世界的猶太人為基礎達成這一目標。

    聚集了人口,下一步要選擇的就是地點。出人意料,首先進入猶太人眼中的並非是前文提到的所謂“故土”巴勒斯坦地區,而是非洲的烏干達和南美的巴塔哥尼亞。

    先來說說烏干達,位於非洲東部的烏干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英國的殖民地,在1903年,為了對抗日益擴張的沙皇俄國,英國殖民地事務大臣,也就是後來成為綏靖政策代言人而臭名昭著的張伯倫向當時的猶太復國團體領導人赫茨爾提出一個方案,把面積約1.3萬平方公里的一部分烏干達土地劃歸猶太人所有,而猶太人則需支付一定金額的贖買費用,並且在今後的英俄衝突中旗幟鮮明的支援英國。

    這個方案自然讓赫茨爾心動不已,於是在兩年後的1904年,赫茨爾親自帶領兩名代表前往考察。然而考察的結果卻不甚理想,烏干達從氣候上看雨量充沛、溫度適宜,對於長久以來生活在歐洲的猶太人毫無疑問是良好的生存環境。

    但是當地人口密度過大,不僅是原生的黑人,還有大量移民的歐洲白人,如果猶太人遷入一定會產生更為激烈的種族衝突,加之當地開發較為原始,猶太人短時間內大量到來,基礎設施不能保證,經過激烈的討論和分析,最終猶太人代表大會於1905年否決了這一提議,婉拒了英華人。

    接下來是南美的巴塔哥尼亞,這個提案其實早於英華人的烏干達方案,是美國在19世紀末向猶太人建議的。巴塔哥尼亞位於阿根廷的南部地區,面積約有63萬平方公里,地域遼闊,人煙稀少,是一塊未開發的處女地。

    更重要的是,當時正是南美獨立運動如火如荼進行的時刻,各個南美國家無暇顧及其他鄰國的動向,如果猶太人在此時此地建國幾乎無人阻撓。但是相較於南美,猶太人顯然對非洲更為熟悉。

    直到在烏干達方案被否決後,赫茨爾才想起巴塔哥尼亞的計劃,但是當又一次的實地考察後,巴塔哥尼亞靠近南極的刺骨嚴寒和惡劣而貧瘠的土地再次讓猶太人絕望,無可奈何,巴塔哥尼亞建國方案也被放棄了。

    巴勒斯坦作為猶太人的故鄉,在猶太國家消亡後,並沒有成為一片安定的樂土。其地理位置位於亞、非、歐三大洲的交匯之處,歷來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

    曾先後被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統治,這片土地的主人早已經變成了阿拉伯人,而奧斯曼帝國晚期的衰落,更讓其戰火頻仍,局勢動盪,一直延續至二十世紀。

    一戰爆發後的1917年,英國發表了《貝爾福宣言》,公開支援猶太人的復國運動,這無疑為之前屢受挫折的猶太復國團體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於是從1920年英國正式從奧斯曼帝國手中奪取巴勒斯坦地區開始,猶太移民大批次,多批次湧入巴勒斯坦地區。

    地區的大小有限,而人員卻成幾何倍的增長,自然而然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短時間內全面激化,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對抗成了常態。

    而始作俑者英華人,依舊玩弄著在印度和巴基斯坦搞“分而治之”老套路的手段,不僅不做調和,反而人為製造衝突,加速巴勒斯坦問題的發展。而接受了英華人建議的猶太人也對列強借用自身壓制阿拉伯民族的態度心知肚明,積蓄實力為獨立做準備。

    接下來,二戰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讓更多的猶太人開始放棄安居歐洲幻想,為建立民族國家的事業前赴後繼,而在二戰後國力損失慘重,被推下世界霸主寶座的英國索性對巴勒斯坦問題放手不管。最終在1947年的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巴以分治的決議,規定次年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分別由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各自主導的國家。

    1948年5月14日,現代以色列正式成立。建國的第三天,七個阿拉伯國家組成的阿拉伯聯盟就對以色列發動了全方位的進攻。

    然而佔據兵力絕對優勢的阿拉伯國家萬萬沒想到,接受了全世界猶太人和西方國家援助的以色列,無論是兵員素質還是武器裝備都全面壓制阿拉伯聯軍,最終這場持續了不到一年的戰爭以以色列完勝告終。

    從此以後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徹底站穩腳跟,並且在之後的四次中東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當我們回頭去看猶太人復國史後,除了感嘆猶太人對自身民族地位不懈的追求和提升以外,更應該看到的是,他們決策上的慎重和獨到。

    從開始的不拘泥於故土到最終回家,步步為營,深思熟慮,活用外部援助和內部凝聚力,最大程度的把資源投入到終極目標,最終達成目的,或許也正是因此,建國已七十年有餘的以色列,依然在屹立於中東地區,續寫著它的傳奇。

    參考資料

    阿以衝突中的民族宗教因素探析 . 蒲婷婷

    文化猶太復國主義與猶太教關係論析 . 賈延賓

    略論以色列建國前後的國際環境 . 趙冠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婚姻裡最重要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