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劉侃三國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一. 建成身為嫡長子,為儲君,卻喪失了統軍的實權。李世民則坐擁實權.

    二. 建成、元吉二人謀害李世民在先,李世民為求自保才發動政變.

    三. 李世民有奪嫡稱帝的野心.前兩點是外因,這才是關鍵所在.雖然李世民說:以民為天.但他攻下洛陽以後,設天策府、創文史館,蒐羅人才儼然一副小朝廷的樣子.要是李世民沒有野心,他何必搞這麼多事來招太子和皇帝的忌諱?他難道不知道,這樣搞會引起建成的反感?在中國曆朝歷代如果沒有野心哪個皇子敢招皇帝、太子的忌?

    結果是李世民殺兄逼父,李淵讓位於他.不過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這一治世。不失為一代名君。

  • 2 # 歷史名將錄

    大家如果看過隋唐英雄傳的話,一定對其中的秦王李世民角色頗有好感,因為在劇中秦王是一個非常仁慈的角色,知人善用,無論做什麼都是閃耀著正義的光芒。在隋唐英雄傳裡面玄武門之變這一集之中,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要聯合起來一起殺死李世民,但是李世民的手下之前就已經發現了,所以就在事先就安排好了伏兵,最後,太子李建成大敗,為了以除後患,眾人都勸說李世民把自己的哥哥和弟弟殺掉,這樣李世民才能安穩地坐上皇帝,要不然之後又有什麼亂子誰也沒有辦法預料,也就是這樣的勸說之下,善良的秦王無奈地殺掉了自己的手足。電視劇之中是這樣演義的,但是在歷史上真的是這個樣子嗎?

    在歷史上當然不是這個樣子的,歷史上關於玄武門之變的說法非常多,其中司馬光就提出,李世民殺死自己的哥哥和弟弟根本就是故意為之,而且這是一個非常不道德的事情,就算是在爭奪皇位的時候發生,也同樣如此。因為在政變之後,李世民為自己找了很多的藉口,他說李建成毒害他兩次都沒有成功,最後李世民實在是被逼急了才去殺掉自己的哥哥的,但是事實上李世民可以輕而易舉地殺掉李建成,最後殺死李建成也是輕鬆的一箭搞定。這些都可以看出李世民的決心。之後李世民還變本加厲,殺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五個兒子,更甚,李世民還霸佔了自己弟弟李元吉的妻子,這實在就有一些說不過去了吧,這樣道德淪喪的事情,難道也是被逼無奈嗎?

    尉遲敬德是李世民的心腹,在事變發生之後,他帶領了一幫人馬進入宮中,告訴李淵,並且說明這是秦王的無奈之舉。李淵自然是非常傷心,但是沒有辦法,就只有李世民這一個兒子了,而且他也明白李世民的真正用意,要不然自己說不定都會被兒子幹掉,於是下令立李世民為太子,不久後李淵宣佈退位,坐上了太上皇,而李世民坐上皇帝位置之後,絲毫沒有給自己的哥哥一點顏面,當年跟隨自己哥哥李建成的臣子都被罷免。

    其實在歷史上,如果沒有玄武門事變,李世民真的永遠當不上皇帝,因為李淵根本就沒有想要換太子的意思,而且那個時候也很遵從長子繼承的原則,不管從哪個方面講,李世民都不夠格。而後來的一切都是李世民依靠自己的武力換來的。

  • 3 # 歷史鋭鑑

    “玄武門之變”是儲位之爭的必然結果。

    李世民自打李唐立國之初從建成手中接過唐軍主帥職務後,在部屬房玄齡等人啟發下,便已有志於奪取天下,取李建成而代之。隨著戰場上的節節勝利,李世民的政治地位急劇上升,而太子建成則因學習政務之需,軍事上功績不顯,政治影響日漸削弱。

    唐高祖李淵亦越來越有意於改立世民為太子,並且這種意圖已被建成和世民察覺,導致了兄弟間的不和,而且明爭暗鬥。

    武德五年(公元622),李建成為了挽救聲譽的頹勢和搖搖欲墜的太子地位,請出兵討劉黑闥( tà )。建成採納魏微建議,釋放俘房,使義軍不戰自潰,山東平定。此舉顯示出建成比世民更具政治能力(此前世民曾擊敗劉黑闥卻未能平定山東),使高祖對建成刮目相看。

    武德七年世民狀告建成舊部楊文幹私自招兵買馬、與太子共謀叛亂,高祖拘禁建成後,元吉帶信讓楊文幹舉兵聲授,使高祖意識到無端廢黜太子將帶來嚴重的政治影響,導致國家政局動盪、骨肉相殘。而此時捲入儲位之爭的後宮妃嬡偏又狀告李世民攻下洛陽後,私自動用國庫金寶賄賂後宮以求嫡位。這便促使高祖打消了改立世民為太子的念頭。

    以後兩年裡,高祖一邊示意李世民改立之事已不可能,一邊對其加以撫慰。但世民長期經營奪嫡,至此已欲罷不能,加之建成、元吉已與業民結仇,必欲除之而後快,於是,雙方都加緊部署,決心訴諸武力,來一次徹底了斷。

    正是李淵的搖擺不定,對待儲君的政治態度不明確,導致兄弟反目成仇,最終發生“玄武門之變”。

  • 4 # 石鐵旺

    回答了: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

    唐太宗李世民(598一一649年)在文治武功方面有傑出建樹,被歷史學家稱為天縱神武,雄才偉略的千古傑出帝王。

    一:"玄武門兵變″前

    公元615年,隋末農民戰爭進入第五個年頭,李世民父親李淵被隋煬帝派往山西去鎮壓農民起義,十七歲的文武雙全李世民也跟隨其父李淵前往山西太原。617年李淵在太原起兵,李世民與長兄李建成分別率領右軍和左軍,攻打長安。618年唐朝建立後,李建成以嫡長子而成為太子,留居長安,協助唐高祖李淵處理軍國大事。李世民被封為秦王,常常帶兵掛帥征戰,先後削平了隴右的薛仁杲、山西的劉武周和盤據在洛陽的王世充等割據勢力,威望迅速提高。隨著劉黑闥和輔公祏兩支起義軍被鎮壓下去,李世民和李建成兄弟之間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鬥爭很激烈,明爭暗鬥。

    兄弟二人爭權奪利勢不兩力,他們與李淵各有不同,李淵統一全國的過程中主要依靠關隴、關東和江南的貴族和士族,建立了密切聯絡。而他們二人,舊史說李建成性頗仁厚,有政治之才,手下魏徵、王珪、韋挺等具備卓越的治國才能,但他們軍事鬥爭經驗不如李世民豐富,辦事缺乏李世民那樣的魄力。李世民戎馬生崖多年,熟悉官場鬥爭,太原起兵後,長期隨李淵南北征戰,有卓越的指揮才能。李建成具有太子身份,按照封建正統觀念,地位是不可動搖的。李世民略遜一籌。

    二:"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戎馬倥傯,英勇善戰,消平群雄,功績顯赫。李淵聽信讒言,鬼使神差將太子之位傳給李建成。李建成不是求賢若渴,而是嫉賢妒能,聯合齊王李元吉排擠李世民,孤立李世民。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二十九歲,在大臣長孫無忌,尉遲敬德、房玄齡、杜如晦等及文武大臣協助下,發動玄武門兵變,殺死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兩同胞兄弟。事變後,李世民做了太子,獲得了最高統治權。他對於李建成、李元吉黨羽沒有追責,很快穩定了山東和全國的形勢。八月李淵被迫退位,李世民正式做了皇帝。

    李世民吸取隋朝滅亡的歷史經驗,頒佈朝綱,採取有利於發展生產,安定生活的政治經濟措施,唐太宗"貞觀之治″出現了"馬牛布野,外戶不閉;又頻豐稔,米鬥三四錢″的繁榮局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取個好聽的遊戲幫會名?